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 第79章 包装案例,虚实结合!

天刚亮,林烨就站在了工地办公室门口。门是昨天晚上关的,木板有点翘,他用手往上压了压才合上。屋里那张桌子还在原来的位置,上面堆着几张图纸。

他把背包放下,从里面拿出一叠纸。这是系统导出的数据记录,每一条采购信息都清清楚楚。他没看太久,直接翻到最后一页,那里贴着一张打印出来的效果图——十层办公楼加了两层楼体,看起来像十二层。

陈伯来得早,手里提着个搪瓷杯。他站在门口看了眼图,眉头皱了一下。“这楼……不是我们盖的那个?”

“是我们盖的。”林烨说,“只是现在要让它看起来能接大工程。”

小虎也到了,凑过来一看就笑了。“懂了,换个说法嘛。本来就是按标准做的,现在写明白点。”

“对。”林烨指着图纸上的几个节点,“基础部分用了双排钢筋,这个叫‘框架承重’;地基下面加了一道缓冲层,可以叫‘防震槽’。这些都是实际做的工艺,只是以前没人这么提。”

陈伯还是不太放心。“可要是人家来看现场呢?一数楼层就不对了。”

“我们不骗人。”林烨把图摊平,“只说这是试点项目的设计思路,实际施工根据需求调整。材料单、工序表、验收记录全都有,随时能查。我们没造假,只是把做过的事讲得更清楚。”

陈伯没再说话,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那上面有常年干活留下的茧子和划痕。过了几秒,他点点头。

“行吧。你说怎么改,我们就怎么画。”

三人坐在桌前开始重新整理资料。林烨用系统生成的标准格式排版,文字整齐,标题清晰。小虎负责描图,把原本普通的结构线改成带标注的技术示意图。陈伯则核对每一个数据,确保和当初施工日志一致。

中午饭是大嫂送来的。她把饭盒放在窗台上,没进屋。林烨起身说了句谢谢,她点点头就走了。脚步不快,但也没停。

二哥下午才到。他站在门外看了会儿,见大家都在忙,才走进来。

“材料登记本我已经交给运输组新来的小伙子管了。”他说,“以后每车水泥、每捆钢筋都要签字确认,谁敢私自换货,当场辞退。”

林烨抬头看了他一眼。“好。”

“你还打算做什么?”二哥问。

“下一步,让外面知道我们能干什么样的活。”

当天晚上,他们把整套资料装订成册。封面写着《林家施工队技术案例集》,里面有修改后的图纸、施工说明、还有那张十二层楼的效果图。最后附上了所有材料采购清单和每日施工记录。

第二天一早,林烨去了县城报社。

记者姓李,之前来工地拍过照片。他正在办公室写稿子,抬头看见林烨进来,愣了一下。

“又来了?这次什么事?”

林烨把资料递过去。“想请您帮个忙。我们最近完成了一个高层项目的试点建设,想让更多人了解农村施工队也能做现代建筑。”

李记者翻开本子,一页页看下去。看到效果图时停了一下,又翻回前面看文字介绍。

“你们真盖了十二层?”

“实际主体十层,但设计预留了扩展空间。”林烨说,“所有结构都按更高标准执行,比如抗震处理、框架稳定性这些,都是照着规范来的。”

记者点点头。“听着不错。关键是你们还强调安全和责任,这年头很少有人提这个。”

“我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林烨说,“手艺不能丢,规矩也不能破。”

三天后,报纸登了出来。标题是:《泥腿子也能搞现代建筑?林家施工队闯出新路》。文章里写了他们从村里小队做起,一步步做到十层高楼的经历,特别提到“创新性引入抗震设计理念”。

林烨买了五份报纸,带回工地。一份给陈伯,一份给小虎,一份留给二哥,另外两份贴在办公室墙上。

第四天没人打电话。

第五天上午,邮局那边传来消息,说有长途电话找他。

林烨跑去接。

“是林工吗?”电话那头是个陌生声音,“我是县医院基建科的。看了你们的报道,里面提到‘抗震设计’,能详细说说吗?”

“当然可以。”林烨握紧话筒,“这是我们结合传统做法和新工艺的一次尝试。具体体现在地基缓冲层设置、主梁连接方式优化等方面。图纸和施工日志都可以提供。”

对方沉默了几秒。“下周我们要开一轮预审会,主要是了解几家施工队的基本情况。你们如果有意向,可以准备一下材料过来聊聊。”

“我们会准时到。”林烨说。

挂了电话,他走出邮局。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晒在身上有些发烫。他沿着街道往回走,脚步比去的时候快了不少。

回到工地,陈伯正在教小虎算钢筋用量。两人听见动静抬起头。

“怎么样?”陈伯问。

“约了见面。”林烨说,“他们想看看我们的材料。”

小虎一下子站起来。“真的?县医院要找我们谈?”

“是预审,不算正式投标。”林烨走进办公室,打开包,把笔记本拿出来,“但现在必须把所有东西再检查一遍。尤其是那份案例集,每个字都不能错。”

三人围到桌边。林烨翻到中间一页,指着一段描述。

“这里写‘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有没有问题?”

陈伯看了看。“当时用的就是标号最高的水泥,没问题。”

“还有这里,说‘全程监控施工流程’,咱们有录像吗?”

小虎摇头。“没录过。”

林烨想了想。“改成‘专人记录每日进度与质量检测结果’。我们确实每天都有登记表,不算假话。”

就这样,他们一行行过内容,一点点改措辞。既要显得专业,又不能脱离事实太远。

天快黑的时候,整套材料终于定稿。六本装订好的案例集摆在桌上,封皮干净平整,内页图文清晰。

林烨把它们放进一个深色文件袋里,拉好拉链。

“明天我去县城交材料。”他说。

陈伯应了一声,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小虎临走前回头问:“林哥,要是他们问起抗震设计的具体原理怎么办?”

林烨看着他。“我们就说,这是团队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做法,已经在多个项目中验证有效。细节部分涉及施工机密,不方便公开。”

小虎眨眨眼,笑了。“明白了,留一手。”

办公室安静下来。其他人走了,灯还亮着。林烨坐在桌前,又把文件袋打开,手指轻轻滑过封面。

外面传来狗叫声,还有远处孩子喊吃饭的声音。

他没有动。

过了一会儿,他把袋子重新拉上,放在椅子旁边。

然后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

“县医院门诊楼项目,进入预审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