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的九品莲台悬浮于殿心,每一片莲瓣都泛着最后的道韵微光 —— 那光芒并非均匀散布,而是顺着莲瓣的天然脉络流动,如同将洪荒天地千万年的运转规律,都浓缩在这方寸间的淡金纹路里。莲瓣边缘泛着极细的混沌气,若不细看便会忽略,却在悄然间滋养着殿内的每一缕灵气。鸿钧道人盘膝坐于莲台中央,白袍垂落的边缘已与莲台的淡金光晕彻底交融,衣料上看不见丝毫褶皱,唯有袖口处偶尔闪过的先天符文 —— 符文呈螺旋状,与玉碟上的纹路同源,每闪烁一次,便有一缕极淡的道韵从袖间溢出,证明他仍在默默梳理着最后的八卦道则。
殿心的玉碟悬浮于半空,直径约莫三尺,碟面温润如玉,原本流转的四象虚影已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八道清晰如刻的符文 ——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正是大纲中提及的 “八卦符文”。每一道符文都泛着独特的灵气色泽:乾纹呈天青色,似有云气在纹络间流动;坤纹呈土黄色,带着大地的厚重质感;震纹呈淡紫色,缠绕着细碎的雷光;巽纹呈碧绿色,如清风拂过的涟漪;坎纹呈湛蓝色,泛着水波的光泽;离纹呈赤红色,跳动着细微的火焰;艮纹呈灰褐色,似山石般沉稳;兑纹呈乳白色,带着水汽的温润。八道符文在碟面按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的方位排列,符文间的灵气丝线相互缠绕,如同织就一张无形的光网,在碟面中央凝成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微型 “八卦阵”,阵眼处泛着极淡的混沌气,气团中隐约能映照出洪荒山川河流的虚影,仿佛能预示未来的轨迹。
道音在殿内缓缓回荡,比之前更显平缓,却带着穿透魂体的厚重,如同古钟在混沌中敲响:“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 乾为天,主健;坤为地,主顺;震为雷,主动;巽为风,主入;坎为水,主陷;离为火,主丽;艮为山,主止;兑为泽,主悦。八方相济,刚柔相推,乃洪荒运转之基……” 每一个字落下,玉碟上的八卦符文便会亮起一分,乾纹的云气更盛,坤纹的土色更浓,震纹的雷光更亮,巽纹的风意更显。符文间的灵气丝线随之颤动,将八卦的道则之力传递到殿内每一个角落,连殿外飘来的祥云,都被这股道则染上了淡淡的八卦色泽。
殿内的先天神圣早已从女娲忧人间的思绪中收回心神,重新沉浸在八卦法则的感悟中,每个人的反应都与自身道统深度契合,细节处尽显道则差异:
老子骑在青牛背上,青牛的毛发泛着柔和的淡白灵气,如同蒙着一层薄雾,每一根牛毛都在道音中轻轻颤动,吸附着周围的八卦灵气。青牛的蹄子轻轻踏在莲台边缘,每一步都留下浅淡的八卦印记 —— 乾印如穹顶般圆润,坤印似厚土般方正,震印带着细碎的雷光纹路,巽印含着飘逸的风痕,这些印记并非转瞬即逝,而是在莲台上停留片刻,才缓缓融入莲台的光韵,与玉碟上的符文遥相呼应,渐渐在青牛脚下形成一个缩小的八卦阵。老子手中的太极图转动速度愈发缓慢,黑白二气中渐渐分出八缕细微的光丝,分别对应八卦的灵气色泽:天青、土黄、淡紫、碧绿、湛蓝、赤红、灰褐色、乳白色,光丝随着太极图的转动缓缓融入二气,让原本纯粹的阴阳二气多了八卦的灵韵,图中阴阳鱼的眼瞳,也随之泛起八卦的微光。老子的嘴角始终挂着淡淡的笑意,连眉梢都透着 “无为而治” 的平和,仿佛已从八卦法则中悟到了 “顺势而为” 的深层真谛 —— 他的呼吸与道音的节奏完全同步,吸气时,八卦灵气顺着鼻息涌入,在识海化作柔和的灵流;呼气时,灵流带着自身道韵排出,在周身形成一圈极淡的光膜,光膜上隐约可见八卦的纹路,如同与天地道则共鸣。
元始天尊立于淡金祥云上,祥云表面泛着细碎的金芒,像是撒了一层先天金粉,金粉在道音中轻轻跳动,吸附着周围的八卦灵气。他手中的盘古幡微微收敛,幡面约莫丈许,上面刻着的盘古开天图案中,竟也浮现出八卦的虚影 —— 图案中的盘古手持神斧,斧刃泛着清光,在他挥斧开天、清浊二气分离的瞬间,八卦符文便已在混沌气中孕育:乾纹绕着盘古的头顶,化作淡淡的天青色云气;坤纹铺在盘古的脚下,凝成厚重的土黄色大地;震纹缠绕在盘古的左臂,泛着淡紫色的雷光;巽纹飘在盘古的右臂,带着碧绿色的风意;坎纹聚在盘古的身前,泛着湛蓝色的水波;离纹燃在盘古的身后,跳动着赤红色的火焰;艮纹撑在盘古的左侧,如灰褐色山石般稳固;兑纹润在盘古的右侧,似乳白色泽般柔和,如同八卦本就是盘古开天的伴生法则。元始周身的 “秩序” 道韵变得愈发凛冽,淡金的光丝在他身前凝成一道八卦符文组成的光链,光链按 “乾 - 坤 - 震 - 巽 - 坎 - 离 - 艮 - 兑” 的顺序循环转动,每转动一圈,光链上的符文便清晰一分,符文间的灵气丝线也更紧密一分,仿佛在演绎天地间最根本的秩序规律。他的神情依旧肃穆,目光落在玉碟上,瞳孔中映着八卦虚影的流转,仿佛在透过八卦符文,追溯盘古开天那一刻的最初秩序,连呼吸都带着严谨的节奏,与光链的转动完全同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