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荒女娲宫的紫竹林,总裹着一层淡紫色的灵雾。雾是从竹根处那方丈许宽的 “灵泉” 蒸腾而起的 —— 泉眼深处泛着细碎的银光,像揉碎的星河沉在水底,几尾半透明的 “灵纹鱼” 在泉中游动,鱼尾划过水面时,会留下转瞬即逝的符文轨迹。泉边每一株紫竹都有丈许高,竹身泛着温润的灵光,竹节处隐约可见先天道纹,风一吹,竹叶便簌簌作响,边缘缀着的极细露珠 —— 那是先天灵气凝结而成,滴落在青石板小径上,会化作一缕缕淡紫的气丝,像游蛇般钻进土壤,滋养着林下的 “悟道苔”。这苔藓呈淡青色,摸上去如绸缎般顺滑,踩在上面会泛起浅浅的光痕,片刻后又悄然消散,仿佛在与来访的生灵对话。
辰驭使混沌气靠近时,便觉一股温和的功德气扑面而来 —— 那是女娲补天时残留的气息,混着五色石的温润与先天灵气的清透,像春日里晒过太阳的锦缎,轻轻裹住全身。他怀中的道则玉佩立刻有了回应,泛出淡淡的绿光,玉佩边缘的鸿蒙道纹缓缓舒展,与周围的灵雾交织成细小的光带,在空中绕出 “平衡” 二字的虚影,又很快融入雾中,像是在向这座神圣的宫殿致意。竹林深处传来 “哗啦啦” 的轻响,不是竹叶摩擦的细碎声,而是古物翻动时特有的厚重声响 —— 那是河图洛书在推演天数,辰循声走去,穿过层层竹影,竹影落在他的衣袍上,淡紫与淡青交织,竟像是将洪荒的灵韵穿在了身上。
行至竹林尽头,便见女娲宫的 “演数台”。这台子是用整块先天白玉砌成的,玉质通透如凝脂,阳光透过灵雾落在台上,会折射出七彩的光斑,光斑中隐现洪荒初开的虚影。台面上铺着一层淡紫色的云丝,那云丝是用西昆仑的 “云蚕” 吐丝织就,轻得能被风吹起,却又坚韧无比,托起两卷悬浮的古物时纹丝不动。左边是 “河图”,卷身泛着青蓝色的水光,像藏了一汪深海,上面刻着二十八星宿的纹路,星宿符号是用银线嵌在绢布上的,银线会随推演轻轻颤动,连接成的星图与天幕上的星河分毫不差,偶尔有一颗星宿符号亮起,便会有一缕清光从图中溢出,落在灵泉里,引得灵纹鱼纷纷围拢。右边是 “洛书”,呈方形,泛着金黄色的土光,像铺了一层细碎的阳光,书页上的文字是先天符文,符文会随推演自动变换 —— 时而聚成 “天”“地” 二字,笔意苍劲如盘古开天;时而散作细碎的光尘,像被风吹起的金粉,落在云丝上,又慢慢凝聚成新的符文,循环往复,永不停歇。
女娲正跪坐在演数台前的蒲团上,蒲团是用青丘山的 “九尾狐毛” 混合先天蒲草编织的,泛着淡淡的白芒,能自动调和周围的道气,让人心神安宁。她身着素白长裙,裙角绣着五色石的图案,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都是用先天灵脉气染就,走动时会泛出微光,像是将补天的功绩绣在了裙摆上。她的发丝用一根简单的梧桐木簪束着,木簪上刻着细小的凤纹,是当年凤凰族赠予的贺礼,发梢垂落在云丝上,与淡紫的光丝缠绕在一起,偶尔有一缕发丝被风吹起,会带起细小的光尘,显得格外温婉。只是她的眉头微微蹙着,眼中映着洛书推演的幻象,瞳孔深处有光影流转,神色间带着几分对天数无常的无奈,指尖轻触洛书时,动作轻得像在抚摸易碎的珍宝。
辰没有贸然上前,只是站在竹影旁静静等候。他的目光落在洛书上,清晰地看到了幻象中的景象:先是一片繁华的朝歌城,街道宽得能容四辆马车并行,路面是用青石铺的,被车轮磨得光滑发亮。百姓们穿着绸缎衣裳,有的提着刚买的灵果 —— 那是东海上的 “水蜜桃”,果皮泛着粉光;有的抱着布偶,布偶是用蚕丝做的,绣着吉祥的图案;还有小贩推着车,车上的糖葫芦裹着晶莹的糖霜,吆喝声清脆响亮,连空气中都飘着甜香,百姓们的脸上满是笑意,眼中透着安稳生活的满足。
可转瞬之间,景象便急转直下 —— 朝歌宫的庭院中央,立着一座青铜制成的 “炮烙” 架,架身刻着狰狞的兽纹,火焰从架下的炭盆中熊熊燃起,橘红色的火舌舔舐着架上的青铜,将其烧得通红,泛着刺眼的光。一名臣子被绑在架上,他的官服已被烧得破烂,皮肤被通红的青铜灼烧得滋滋作响,冒出缕缕黑烟,凄厉的惨叫声穿透幻象,让辰都忍不住皱紧了眉头。而纣王身着华丽的龙袍,龙袍上绣着九条金龙,金线上缀着细小的明珠,他站在一旁,手中端着玉制的酒樽,酒樽里盛着西域进贡的葡萄酒,泛着紫红色的光。他脸上满是残忍的笑意,看着臣子受苦,眼中没有半分怜悯,反而举起酒樽,向身边的女子递去。那女子便是妲己,她穿着粉色的纱裙,裙摆上绣着狐狸图案,发髻上插着金步摇,步摇晃动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她依偎在纣王身边,用手帕掩着唇轻笑,眼中却没有半分温度,只有对他人痛苦的漠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