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 第12章 福晋示好

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第12章 福晋示好

作者:大力小菠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6:47:23

初夏的微风裹着廊下茉莉的甜香,已带了三分暑气。金玉妍坐在窗下的梨花木桌旁,指尖银针穿梭,正绣着一方水绿色杭绸帕子。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出痕迹,淡青色丝线在帕上勾勒出几竿翠竹的轮廓——竹叶疏朗有致,竹节挺拔分明,恰似她此刻的心境: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藏着无数辗转的心思。

窗外几只雀儿在蔷薇架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叫得欢快。金玉妍却恍若未闻,全副心神都在那方帕子上。重生三月有余,她已渐渐适应了这具十六岁的身体,也摸清了府中大致情形。眼下最要紧的,是既不能太过招摇,引人忌惮,也不能太过平庸,失了价值。这个度,需得拿捏得恰到好处。

澜翠从外头进来时,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绿豆糕,脸上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喜色,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些:“主子,福晋跟前的彩云姐姐来了!说是奉福晋之命,特意给您送东西呢!”

金玉妍手中针线不停,银针刺入绢布的“沙沙”声依旧均匀,只微微抬眼扫了澜翠一下,见她嘴角还沾着糕粉,便递过一方小帕子:“擦了嘴再说话。毛毛躁躁的,让客人瞧见笑话。”

澜翠忙用帕子擦了嘴,又理了理衣襟,这才应声:“哎!我这就去请她进来!”

彩云是富察氏的贴身大丫鬟,在府中颇有体面。她穿着一身淡青色缠枝纹比甲,领口袖口滚着细白边,举止得体地走进来,手中捧着一匹用青竹纸包着的布料,见了金玉妍便屈膝行礼,笑容不深不浅恰到好处:“给金格格请安。”

“姐姐快请起。”金玉妍这才放下针线,起身虚扶了一把,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布料上——那纸包得紧实,却隐约能看出料子的光泽。

“福晋昨儿个整理库房,翻出些旧年的料子,见这匹杭绸颜色别致,质地又好,想着正配格格的肤色,特地让奴婢送来给格格做身新衣裳。”彩云说着,将布料递过来,又补充道,“福晋还说呢,入夏了总穿素色也闷,换个颜色瞧瞧也新鲜。”

金玉妍接过那匹绸缎,指尖刚触到料子就知是上等货——杭绸的柔滑中带着挺括,藕荷色的底子上织着暗银色的缠枝莲纹,纹路细得要凑到光下才看得清,在窗棂透进的日光下流转着细腻的光泽,像揉碎了的月色。

“这样好的料子,我怎好当得起...”金玉妍话音未落,彩云便笑着打断:“格格这是说的哪里话。福晋说了,府中姐妹原该互相照应。这料子搁在库房里也是蒙尘,不如给了懂得欣赏的人,才算不辜负。”她目光在屋内转了一圈——扫过桌上的绣帕,又掠过窗下的兰草,似是随意道,“听说前儿格格陪四爷下棋了?福晋还跟我们念叨呢,说格格好雅兴,不像我们这些粗笨人,只会伺候笔墨。”

金玉妍心中了然——来了。绕了这么大圈子送料子,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她将布料小心放在桌上,谦逊地垂下眼帘,长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不过是四爷一时兴起,见我送了杏仁酪过去,随口让我凑个数罢了。我那点棋艺粗浅得很,连半局都撑不下来,实在不敢当福晋夸赞。”

彩云又说了几句闲话——问了问院里的花长势如何,又夸了夸澜翠梳的发髻别致,便起身告辞:“福晋还等着奴婢回话呢,就不多叨扰格格了。”

金玉妍亲自送她到院门口,看着她的背影转过回廊,这才转身回屋。

澜翠早已凑到桌边,小心翼翼地摸着光滑的料子,喜滋滋道:“主子您瞧!这料子多细滑!颜色也正,穿在您身上定是好看的!福晋这是真对您好了呢!”

金玉妍却没那么乐观。她指尖抚过冰凉的绸面,那暗纹缠枝莲在指尖下若隐若现,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笑意却没达眼底:“福晋的心意,自然是好的。”

“主子这话说得...像是不太信?”澜翠挠了挠头,“福晋总不会害您吧?”

“害倒不至于。”金玉妍走到窗边,看着院中几竿翠竹在风里轻轻摇晃,“但也未必是全然为了我好。富察氏是嫡福晋,最懂‘制衡’二字——高曦月家世显赫,性子又骄纵,这些日子总往前院凑,福晋瞧着大约是有些碍眼了。如今抬抬我这个汉军旗出身的格格,正好压一压高曦月的气焰,让她收敛些。”

澜翠恍然大悟,又有些替主子不值:“那...那这料子咱们还收着?”

“收着。”金玉妍点头,“福晋的赏,哪有不收的道理。”她顿了顿,吩咐道:“把料子收起来吧,收到箱底最里头,不必急着做衣裳。”

澜翠一愣:“主子不喜欢这料子吗?多好的杭绸啊,摸着比高格格身上那件水红的还软和呢...”

“正是太好,才不能立刻穿出去。”金玉妍转过身,目光清明,“穿了,就等于接了福晋递来的‘刀’,往后高曦月的矛头,只会更准地对着我。”她走到妆台前,取下发间的素银簪子重新插了插,“你去小厨房挑两罐新腌的梅子,要那坛用去岁冬蜜腌的,罐子要选那对青花小坛。我亲自给福晋送去。”

澜翠应声去了。金玉妍独自对镜理妆——脂粉只薄薄打了一层,唇上点了点淡红,发间依旧只簪一支素银簪子,配上一对米粒大的珍珠耳坠,既不过分朴素显得怠慢,也不显得招摇抢了福晋的风头,分寸拿捏得刚刚好。

正院里,富察氏正和张嬷嬷对账本。桌上摊着几本厚厚的册子,旁边堆着些票据。见金玉妍来,富察氏立刻笑着放下账册,将账本往旁边推了推,语气温和:“这么大日头,刚说让你好生歇着,怎么还跑一趟?快坐,张嬷嬷,倒茶。”

金玉妍屈膝行礼,将手里的青花小坛奉上:“福晋赏了那么好的料子,奴才心里实在不安,该亲自来谢恩。这是奴才院里新腌的梅子,用的是去岁收的蜂蜜,腌了足有三个月,酸甜口,福晋闲时解闷正好。”

富察氏让张嬷嬷接过坛子,拉着金玉妍的手细细打量——她的手白皙纤长,指尖因做针线有些薄茧,却更显干净利落。富察氏笑道:“难怪四爷夸你心思巧。这梅子腌得正是时候,近日天热,我总没什么胃口,正想吃点酸的。”

金玉妍垂眸浅笑,眼尾弯出浅浅的弧度:“福晋喜欢就好。若是合口味,奴才往后再给您送。”

富察氏让她在身旁的绣墩上坐了,状似无意地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听说你会下棋?四爷这几日总念叨,说府里总算找着个能对弈的了,不用再自己跟自己下了。”

金玉妍心中一凛——来了。这才是福晋真正想问的。她放低姿态,声音比刚才更轻柔些:“不过是瞎蒙的,哪敢当‘对弈’二字。还是四爷棋艺高,奴才不过是在旁边陪着落子,跟着学个皮毛呢。”

富察氏喝了口茶,目光落在她低垂的眉眼上:“四爷的棋艺是皇上亲授的,等闲人入不了他的眼。你能陪他下两局,必是有些真本事的。”

金玉妍忙欠了欠身,姿态更恭谨了:“福晋谬赞了。实在是四爷让着我,见我棋路生疏,还特意指点了几句——比如前日那局‘七星局’,若不是四爷提醒我守边角,我早就输得一败涂地了。”她特意提了具体的棋局,显得更真实些。

富察氏笑了笑,没再多问棋艺的事,转而聊起了针线——问她帕子上的竹石绣得如何了,又说入夏了该绣些荷莲纹样才应景。金玉妍一一应着,话不多,却句句都合富察氏的心意。她能感觉到,富察氏握着她手的力度,似乎又松了些,眼里的戒备也淡了不少。

这时,外头传来小丫鬟细声细气的通报声:“福晋,高格格来请安了。”

富察氏与张嬷嬷对视一眼,张嬷嬷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富察氏则依旧笑容温和:“请进来吧。”

高曦月穿着一身海棠红绣金线缠枝纹的衣裳,头上插着赤金点翠的凤凰步摇,走一步摇三摇,老远就听见珠翠碰撞的脆响。她进来见到金玉妍也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扬起笑容,声音甜腻:“原来金妹妹也在。难怪方才我去妹妹院里,扑了个空呢——还以为妹妹在歇晌呢。”

金玉妍起身行礼,姿态恭谨:“不知姐姐驾临,有失远迎了。方才想着来给福晋谢恩,便过来了。”

高曦月摆摆手,自顾自在富察氏下首的椅子上坐了,目光在桌上的青花小坛上转了一圈,笑着问:“这是妹妹带来的?好精巧的罐子——是腌了什么好东西?”

“自己腌的梅子,不值什么。”金玉妍谦道。

高曦月也不客气,直接让自己的丫鬟素心揭开罐盖,拈起一颗梅子放入口中,细细品了品,眼睛弯成了月牙:“甜中带酸,倒是爽口。难怪四爷喜欢妹妹院里的吃食——前日妹妹送的杏仁酪,四爷不就赏了棋子吗?”

这话说得巧妙,既赞了梅子,又暗指金玉妍是靠饮食邀宠,还故意把“赏棋子”的事点出来,生怕富察氏不知道。金玉妍只作不觉,依旧垂着眼,轻声道:“姐姐若喜欢,我明日也让澜翠送些到姐姐院里——姐姐院里人多,多送两罐才够分。”

“那怎么好意思。”高曦月用丝帕拭了拭嘴角,话虽客气,眼神却带着几分得意,“说起来,前儿妹妹陪四爷下棋了?真是好兴致。我自幼也学过棋,家父还夸过我棋路灵动呢。改日咱们姐妹得闲,对弈一局可好?也让我瞧瞧妹妹的棋艺到底如何。”

金玉妍心中冷笑——当着福晋的面挑衅,是想逼她接招,好让福晋觉得她也有争强好胜之心吧?她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声音带着点怯意:“姐姐说笑了。我那点微末伎俩,怎敢与姐姐对弈?不过是儿时跟着家父学了几个招式,连棋谱都认不全呢——前日陪四爷下棋,也是瞎走的,哪敢在姐姐面前献丑。”

富察氏适时开口,打破了这微妙的气氛:“好了,你们姐妹要切磋棋艺,日后有的是机会。”她转向高曦月,语气依旧温和,“你来得正好,前儿让采买的那批苏绣绸缎已经到了,颜色鲜亮得很,你去瞧瞧可有喜欢的,挑两匹做身新衣裳。”

高曦月这才被引开了注意力,眼睛立刻亮了——她最爱的就是鲜亮料子。她笑着应了,随着张嬷嬷去后屋看料子了。

金玉妍趁机起身告辞:“时辰不早了,不敢打扰福晋理事,奴才先告退了。”

富察氏点点头,温声道:“去吧。日头大,让丫鬟撑把伞,仔细晒着。”

离开正院时,张嬷嬷送她到门口,左右看了看没人,才压低声音道:“格格是个聪明的,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往后跟着福晋好好走,错不了——福晋是最疼顾底下人的。”

金玉妍恭敬地屈膝:“谢嬷嬷指点。”

转身的刹那,她脸上的笑容淡去,眼底只剩下一片清冷。前世她就是信了张嬷嬷这话,信了富察氏的“疼顾”,才成了富察氏手里最顺手的刀——帮着她对付高曦月,又帮着她制衡其他格格,最后斗得两败俱伤,富察氏却始终端着嫡福晋的温婉架子,坐收渔利。这一世,她谁的“路”都不跟,只走自己的。

回到院里,澜翠早已等得心急,见她回来立刻迎上去:“主子,福晋可高兴?张嬷嬷没说什么?”

金玉妍卸下簪环,让澜翠给她揉着太阳穴,淡淡道:“福晋自然是高兴的。咱们送的梅子合她口味,说的话也合她心意——她要的‘安分’,我给了;她要的‘制衡’,我也懂了。”

“那主子为何看起来不太开心?”澜翠手上的力道放轻了些。

金玉妍闭着眼,声音有些疲惫:“被人当棋子,有什么可开心的。”她顿了顿,走到书案前,铺纸研墨,提笔写下了一个“衡”字。墨色浓黑,笔画却很稳。

“澜翠,你看福晋今日为何偏偏在我在的时候,让高曦月进来?”

澜翠思索片刻,试探着说:“巧合?”

金玉妍摇头,笔尖蘸了墨,在“衡”字旁又写下一个“制”字:“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福晋是故意让高曦月看见我在她那里的——让她知道,我得了福晋的青眼,让她对我多些忌惮;也让我知道,高曦月依旧得她‘看重’,让我不敢恃宠而骄。”她指尖点着两个字,“制衡之道,在于让两方势力相当,互相牵制,谁也不能压过谁。高曦月家世显赫,性子骄纵,需要有人压一压她的气焰;而我,家世普通,性子‘安分’,就是福晋选中的那个人选。”

澜翠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愤愤不平的神色:“所以福晋对您好,是为了让您当挡箭牌?”

“为了让我与高曦月相争,她好坐收渔利。”金玉妍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前世我就是看不通透,总觉得福晋是真心待我,才傻乎乎地往前冲,最后被高曦月算计了好几次,福晋却只在旁边说几句‘姐妹要和睦’的场面话。”

“那主子打算如何应对?”澜翠急道。

金玉妍提笔,在纸上写下第三个字——“藏”。这个字写得比前两个更用力些,墨都有些晕开了。

“藏拙于巧,藏用于拙。”她轻声道,“福晋希望我与高曦月相争,我偏不如她所愿。高曦月挑衅,我便退让;福晋施恩,我便谦恭。总之,不做那个出头鸟,也不当那把最锋利的刀——刀太锋利,容易断。”

她想起离开时张嬷嬷的话,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况且,福晋的‘路’,从来就不是那么好跟的。她的‘疼顾’,都是有代价的。”

前世里,富察氏表面温婉大度,实则心机深沉得很。她善于利用他人达成目的,一旦棋子失去利用价值,便会毫不犹豫地舍弃。金玉妍至今记得,当年自己失了第一个孩子、又被高曦月陷害失宠时,富察氏是如何冷眼旁观的——她只是派人送了些补品,连面都没露,仿佛从前的“姐妹情深”都是假的。

“那主子真要一直避着高格格吗?”澜翠担忧道,“听说高格格昨日又去书房给四爷送点心了,虽然没见着人——四爷在忙公务,李公公拦了,但这份心思,四爷总会知道的吧?”

金玉妍微微一笑,走到窗边看着日头:“让她送去吧。四爷最不喜人在他处理正事时打扰,高曦月越是殷勤,反倒越招人烦。她送一次两次或许新鲜,送多了,只会让四爷觉得她不懂事。”

她顿了顿,看着院中盛开的蔷薇,轻声道:“在这府中,争宠如同下棋,不仅要看眼前一步,更要看十步之后。高曦月急功近利,恨不得日日黏着四爷,已经落了下乘;福晋想当棋手,却不知棋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未必会按她的棋路走。”

“那主子想当什么?”澜翠好奇地问。

金玉妍目光深远,望向院墙之外的天空:“我想当那个观棋的人。看似不在局中,实则看清每一步棋的走向,甚至能悄悄动一两颗闲子,最后掌控全局。”

主仆二人正说着,忽听隔壁院传来一阵琵琶声。曲调婉转缠绵,如泣如诉,正是《春江花月夜》。

澜翠侧耳听了片刻,撇撇嘴道:“像是从高格格院里传来的。弹的是《春江花月夜》呢——定是弹给前院听的,想让四爷知道她多才多艺。”

金玉妍凝神细听,那琵琶声确实弹得不错,指法娴熟,音色也柔媚,只是少了些风骨。她点头道:“弹得真好。高曦月不愧是满洲贵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阿玛当年特意请了江南名师教她的。”

“主子还夸她呢!”澜翠嘟囔道,“听说她苦练这曲子许久了,就为了在四爷面前露一手。咱们要不要也找点事做?总不能让她专美于前吧?”

金玉妍却笑了,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你急什么?方才听李公公说,四爷今日不在府中,去西山军营看操练了——说是皇上有旨,让几位阿哥都去瞧瞧。她这琵琶,怕是弹给聋子听了。”

澜翠先是一愣,随即噗嗤笑出声来:“那可真是白费力气了!高格格要是知道了,脸都得气绿!”

金玉妍走到屋角的琴台前,那里放着一架古琴,旁边还立着一支紫竹箫。她指尖轻抚过箫身,箫身上刻着细密的竹纹,是她入府时带来的旧物。前世里,她也曾苦练琴艺,只为博弘历一笑。后来才明白,这些技艺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重要的,是懂得帝王心思——他喜欢什么,厌弃什么,何时该显露,何时该藏拙。

“澜翠,取我的箫来。”她忽然道。

“主子要吹箫?”澜翠有些惊讶,“可高格格正在弹琵琶,咱们这时候吹,会不会显得跟她争?”

“正是因为她弹琵琶,我才要吹箫。”金玉妍唇角微扬,拿起紫竹箫在手中转了一圈,“她弹《春江花月夜》,柔靡婉转;我便吹《梅花三弄》,清冷孤高。一南一北,一柔一刚,正好相得益彰——也让府里人瞧瞧,不止她会乐器。”

澜翠似懂非懂,但还是手脚麻利地取来箫,又给主子端了杯温水润喉。

金玉妍执箫立于窗前,对着院中的翠竹,一曲《梅花三弄》悠然响起。箫声清越孤高,像寒梅在风雪中绽放,初时平缓,渐而转急,又缓缓回落,与隔壁缠绵的琵琶声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异地和谐——仿佛一柔一刚两道溪流,在府中这方天地里交汇。

一曲终了,隔壁院中的琵琶声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大约是听了箫声,觉得再弹下去也没意思了。

澜翠惊喜道:“主子吹得真好!比高格格的琵琶好听多了!清冷又有劲儿,听着心里敞亮!”

金玉妍放下竹箫,轻轻摇头:“音乐无分高下,只有合不合时宜。《春江花月夜》虽美,却太过柔靡,适合在花前月下听;《梅花三弄》清冷,更符合四爷的喜好——他向来不喜欢太过柔媚的东西。”

她想起前世弘历曾点评过后宫妃嫔的技艺,说高曦月的琵琶“过于婉转,失之刚健”,而赞她的箫声“有林下之风,得梅花清气”。这一世,她更要投其所好,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

果然,次日一早便有小太监来传话,说是四爷昨日虽不在府中,但傍晚回来后,听李公公提了两句两院乐声之事——李公公也是个会说话的,只说“金格格和高格格院里都有乐声,倒给府里添了些雅趣”,四爷特地问了是哪两位格格,又问了弹的什么曲子。李公公一一说了,四爷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金玉妍心中了然——这就够了。四爷记住了,这一步又走对了。不必立刻夸赞,淡淡记在心里,比当众表扬更稳妥。

几日后,富察氏设小宴请府中女眷赏荷。说是赏荷,实则是想让大家聚聚,缓和一下府里的气氛——毕竟高曦月和金玉妍明里暗里较着劲,底下人也跟着议论。

金玉妍特意穿了件淡青色细布衣裳,料子是最普通的杭绸,只在袖口绣了几朵小小的白莲花。发间只簪一朵新摘的茉莉,素净得与满园姹紫嫣红格格不入。她到的时候,高曦月已经到了,穿着一身石榴红撒花罗裙,头上插着赤金镶红宝石的簪子,正和几位侍妾说笑,一眼望去就最扎眼。

高曦月见状,立刻笑着迎上来,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让周围人都听见:“金妹妹怎么穿得这样素?可是府里分的料子不够用?我那儿还有几匹鲜亮的苏绣,回头让素心给你送去两匹——姐妹间不必客气。”

这话明着是关心,实则是说她穷酸。金玉妍却不恼,依旧笑得温和:“谢姐姐好意。只是我肤色暗,穿不得太鲜亮的颜色,穿上反倒显得俗气,辜负了好料子。还是这淡青色自在些,做事也方便。”

富察氏恰好走过来,闻言多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温声道:“金格格过谦了。你这身打扮,倒显得清新脱俗,比满院子的艳色看着舒服多了。”

众人连忙附和,说金格格有眼光,会穿衣裳。高曦月碰了个软钉子,脸色僵了僵,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讪讪地去别处了。

宴至一半,荷池里的莲蓬正好熟了,丫鬟们正剥着莲子,忽有丫鬟匆匆来报,说四爷往这边来了。众女眷顿时紧张起来,纷纷整理衣饰——有的理鬓角,有的拽裙摆,连富察氏都下意识地拢了拢头发。

弘历进来时,穿着一身石青色常服,没系玉带,显得比往日随和些。他见满园女眷围着荷池说笑,唇角微扬:“好热闹。”

他目光在众人面上扫过,在高曦月身上停了停——大约是觉得那石榴红太艳了——又在金玉妍身上停留片刻,见她一身淡青,簪着茉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方转向富察氏:“荷花开得倒好,比去年盛。”

富察氏忙让人添座,笑着回话:“可不是嘛,前几日刚下过雨,荷花开得正好。对了四爷,正说金格格的箫吹得好呢,那日吹的《梅花三弄》,府里下人们都念叨呢,可惜四爷昨日不在,没听着。”

弘历挑眉看向金玉妍,带着点探究:“哦?你还会吹箫?”

金玉妍起身回话,姿态恭谨:“略懂一二,不过是瞎吹着玩的,不敢当‘会’字。”

高曦月在一旁不甘落后,立刻插话道:“金妹妹何必谦虚。那日吹的《梅花三弄》,连我院里的丫鬟都夸呢——比我弹的琵琶还好听。”她说着,还故意叹了口气,“只可惜四爷不在,没福气听着。”

弘历点头,没接高曦月的话,只对金玉妍道:“《梅花三弄》不易吹奏,尤其后半段的转调,难得你有此雅兴。”说罢便转而与富察氏说话,问起荷池里的莲子甜不甜,不再看她。

金玉妍心中却是一动。弘历没有当众夸赞,甚至没让她当场吹奏一曲,这反倒更合她意——太过招摇,容易引火烧身;点到即止,才最是稳妥。

宴散后,金玉妍故意落在最后,慢慢收拾着自己带来的小帕子。果然,没走多远,李公公便颠颠地追了上来,手里捧着一个长条锦盒:“金格格,留步。四爷赏的。”

金玉妍停下脚步,屈膝行礼。李公公打开锦盒,里面竟是一支紫竹洞箫——比她自己那支更精致,箫身刻着细小的梅花纹路,箫尾还坠着一颗小小的羊脂玉珠,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四爷说,格格既爱吹箫,这支箫正配您。”李公公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这可是江南名匠做的,声音清透得很。”

金玉妍心中惊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接过锦盒道:“请公公回禀四爷,奴才惶恐,不敢当此厚赏。”

李公公摆手:“格格收着便是,四爷特意吩咐的。”说罢压低声音,凑到她耳边道:“四爷还说了,箫声清雅,比那些靡靡之音更合心意——格格是个懂分寸的。”

金玉妍顿时明白,这是对她那日吹箫、今日又低调行事的肯定。她恭敬地捧着锦盒,屈膝道:“谢四爷恩典,谢公公传话。”

回到院里,澜翠见到洞箫,喜不自胜,捧着箫盒左看右看:“主子!四爷又赏东西了!还是这般合心意的!这箫一看就值钱,比高格格那支银簪子体面多了!”

金玉妍抚摸着冰凉的箫身,指尖划过那些细小的梅花纹,轻声道:“是啊,合心意。”但她心中明白,越是如此,越要谨慎——恩宠这东西,就像握在手里的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把箫收起来吧。”她吩咐道,“用软布包好,放在琴台最里头,暂时不必拿出来用了。”

澜翠惊讶地睁大眼睛:“为什么?四爷刚赏的,不用多可惜啊...”

“正因是四爷刚赏的,才不可立刻就用。”金玉妍目光深远,望着院外的回廊,“今日用了,明日高曦月就会让她阿玛也寻一支更好的箫来;后日整个府中便都是箫声了,反倒显得俗了。好东西,得藏着用,等大家都忘了这茬,偶尔吹一次,才更显珍贵。”

她走到书案前,提笔在纸上写下第四个字——“待”。

“待时而动,待价而沽。”她轻声道,“在这府中,最难得的不是恩宠,而是耐心。高曦月缺的就是耐心,所以才总出错;我不能学她。”

窗外,夕阳西下,将她的身影拉得修长。金玉妍执起那支紫竹洞箫,指尖轻抚过每一个音孔,箫身冰凉,却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力量。

这一世,她不再是谁的棋子,谁的刀。她要自己做那个下棋的人,慢慢地,一步步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箫声未起,而谋已定。深宅之中,每一步都要算得精准,她有的是耐心,陪他们慢慢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