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 第72章 向太阳照耀之地进发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第72章 向太阳照耀之地进发

作者:石不语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6:04:25

都灵的春日阳光透过首相办公室的高大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新油漆和旧书籍混合的气息。亚历山德罗站在一幅巨大的非洲地图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大陆。他的指尖刚刚离开苏伊士运河那条纤细却至关重要的蓝线,缓缓向南移动,掠过北非的沙漠,抚过东非的海岸线,最终停留在那片被标注为未知的广袤内陆。

书房内并非只有他一人,外交大臣蒙特贝罗子爵、殖民事务大臣贾科莫·列蒂、财政大臣保罗·里卡尔迪、陆军大臣罗西将军、总参谋长埃托雷·加里波第、以及科斯塔集团安东尼奥悉数在列。气氛严肃而隐秘,预示着即将讨论的议题关乎王国未来的国运。

“先生们,”亚历山德罗转过身,声音沉稳而有力,“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不仅改变了贸易路线,更重新绘制了权力的地图。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东方和南方的大门,但也提醒我们,在这个帝国主义的时代,迟疑者将一无所获。”

他走到巨大的非洲地图前,拿起一根教鞭,点向地图的西海岸。“看看这里。西非正被英国、法国、葡萄牙,甚至后来的德国,像切蛋糕一样迅速瓜分,尤其是几内亚湾沿岸、刚果河口等沿海据点、河口要津几乎已被抢占殆尽。我们作为一个统一未久的后发国家,此刻强行挤入西非,必将直面与这些老牌殖民强国的激烈冲突,成本高昂,得不偿失。”

教鞭继而向南移动,停在南非。“这里,钻石和金矿的诱惑巨大,但已是英国人和布尔人(荷裔南非人)角力的战场。布尔人坚韧排外,英国志在必得。我们远隔重洋,贸然介入,很可能陷入一场代价巨大的‘布尔战争’泥潭,耗尽我们本就不甚充裕的国力和军力。这绝非明智之举。”

教鞭最后重重地敲在北非和东非广袤的土地上。“因此,我们的目光必须聚焦于地中海南岸和红海-印度洋沿岸,这里才是意大利殖民帝国之路的起点和希望所在。”

他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光芒:“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的临近性(与北非隔海相望)、历史的渊源(古罗马时期的联系)、以及苏伊士运河带来的战略支点和航运便利(正在获得苏伊士运河股份)。我们的殖民计划必须围绕这片‘我们的海’展开。”

亚历山德罗清晰地道出了他深思熟虑的十年殖民计划(1870-1880):

一、战略目标与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未来3-5年):立足点与桥头堡

北非:首要目标锁定突尼斯。奥斯曼帝国宗主权名存实亡,法国虽有兴趣但尚未完全控制。策略:以经济渗透为先导,利用英、法、意三国主导的“国际财政调查团”逐步控制其海关、财政命脉;鼓励意大利商人、移民进入突尼斯;在沿岸寻找合适地点建立补给站和贸易点,为海军和商船服务。同时,密切关注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搜集情报,等待奥斯曼帝国进一步衰弱的时机。

东非:目标指向索马里沿海以及肯尼亚-坦桑尼亚沿岸(历史上曾被称为‘意属索马里兰’和‘意属东非’的核心区域)。策略:以安东尼奥负责的“科斯塔东非探险队”的初步成果为基础。选择天然良港(如基斯马尤、摩加迪沙、或肯尼亚的拉穆、蒙巴萨),通过与当地酋长签订‘保护条约’、购买土地、建立商贸站等方式,建立小型沿海定居点。名义上是商业行为,实质是攫取领土主权的第一步。这些据点将成为未来向内陆扩张的跳板,并控制红海出口和印度洋航线。

第二阶段(5年后视情况展开):向内陆延伸

在稳固沿海据点后,沿着河流(如朱巴河、塔纳河)和商路,逐步向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卢达旺)、马拉维、赞比亚东部等内陆地区进行探险、渗透和影响力扩张。目标:获取更广阔的腹地、劳动力、以及传闻中的矿产资源(黄金、铜矿等)。此阶段需要更强的军事力量和更复杂的当地外交。

远期目标(远景展望):埃塞俄比亚高原。这个古老的基督教王国是东非的硬骨头,地形复杂,军队有一定战斗力。必须谨慎对待,前期以外交和传教活动为主,伺机而动。

更远的野望:地图上的也门、阿曼部分海岸(控制红海入口)、波斯湾(控制石油)、甚至远东的越南、中国的台湾(作为远东贸易站和殖民地),也曾在亚历山德罗的远期构想中浮现,但他深知饭要一口口吃,当前必须集中力量于近处的目标。

二、殖民策略与手段:“我们的殖民,不能完全模仿英国人的直接统治或法国人的同化政策,那需要过于庞大的行政和军事力量。”亚历山德罗阐述着他的思路,“我们将采取 ‘以经济控制为先导,以协议条约为掩护,逐步蚕食,最终确立保护国或直接统治’的混合模式。”

经济开路:科斯塔集团将扮演先锋。投资种植园(棉花、剑麻、咖啡)、矿产勘探、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短途铁路),通过资本输出控制经济命脉。

条约体系:外交部和殖民事务部合作,训练专门的“条约官员”,擅长与当地部落酋长、土王谈判,利用小恩小惠、武力威胁或利用部落矛盾,签订一系列“保护条约”、“租借条约”、“商业特权条约”,为吞并提供“法律依据”。

移民与同化:有计划地引导意大利过剩人口(尤其是南方贫困农民)前往新殖民地,授予土地,建立定居点,实现事实占领和文化渗透。

军事后盾:陆军需要组建适合热带作战的轻步兵部队(“殖民兵团”),配备轻型火炮和先进步枪。海军则需要更多巡航舰、炮艇,用于巡逻漫长海岸线、威慑沿岸部落、运送军队和补给,展现存在和力量。“黑水”类型的私人武装也将配合行动。

三、潜在挑战与应对:“前路绝不会平坦。”亚历山德罗警告道。

欧洲竞争:法国对突尼斯、英国对埃及和苏丹、德国也可能插手东非,都是潜在冲突点。必须借助外交手腕,利用大国矛盾,甚至考虑在特定问题上与某一方进行有限合作。

当地抵抗:北非的阿拉伯部落、东非的斯瓦希里城邦和强悍的内陆民族(如马赛人、祖鲁人分支)都不会轻易屈服。军事行动必须高效、果断,避免陷入持久游击战。同时辅以“分而治之”策略。

环境与疾病:东非的疟疾、黄热病等热带疾病是“白人的坟墓”。必须严格执行安东尼奥探险队总结的卫生条例,建立完善的医疗站,研发和储备奎宁等药物。

国内舆论与财政:殖民扩张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必然遭到议会内反对派和部分民众的质疑。必须巧妙宣传,强调殖民带来的‘荣耀’、‘生存空间’、‘原料产地和市场’,并用金矿或者苏伊士运河可能带来的收益作为诱饵和支撑。

“诸位,”亚历山德罗最后总结道,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或许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但它关系到意大利的未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成长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世界强国。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欧洲的配角,我们要在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区,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阳光下的地盘。”

他看向殖民事务大臣贾科莫·列蒂:“立刻组织人手,根据此框架,制定详细的北非(突尼斯)行动纲要和东非沿岸渗透计划,包括预算、人员、时间表。”

看向埃托雷·加里波第:“总参谋部与陆海军合作研究组建殖民部队和增强海军巡逻力量的方案。”

看向安东尼奥:“科斯塔集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开始渗透。”

看向蒙特贝罗子爵:“外交上,尽可能淡化我们的意图,避免过早刺激法国和英国。同时,尝试与奥斯曼帝国保持表面友好,为我们将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的行动预留空间。”

会议结束后,众人领命而去,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凝重与兴奋。亚历山德罗再次独自站在非洲地图前。他的蓝图已经绘就,野心已然昭示。这一步迈出,便将意大利的命运与非洲大陆紧密纠缠在一起,前方是荣耀的诱惑,也是无尽的风险与未知。帝国的车轮,在他的推动下,开始向着那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太阳照耀之地”,缓缓启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