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 > 第183章 探望伤病员

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 第183章 探望伤病员

作者:杨二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15:51:14

虎头山根据地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木,洒在蜿蜒的山路上。大战后的硝烟味似乎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却也隐隐透着一丝伤兵营特有的消毒水气味。

李云龙和赵刚并肩走着,两人的表情都带着几分沉重,步伐却不慢,径直朝着设在后方山洞和民居里的旅部医院走去。

“老赵啊,”李云龙打破了沉默,声音有些发闷,“这一仗下来,咱们旅光是重伤员就躺下了三百多号,轻伤还不算。都是好兵啊……不少还是刚补充进来没多久的新兵蛋子,枪都没摸热乎,就……”他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赵刚神色凝重:“是啊,胜利的代价太沉重了。所以我们更要去看看他们,让他们知道,旅里没有忘记他们的牺牲和贡献。抚恤和安置工作必须到位,这是原则,也是良心。”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了临时医院区域。所谓的医院,条件极其简陋,多是借用或匆忙搭建的土坯房和山洞,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和西药消毒水的混合气味。不时有医护人员和帮忙的百姓匆匆走过,脸上都带着忙碌和疲惫。

院长张济仁是个四十多岁、戴着深度眼镜、面容清瘦却眼神坚毅的人,他原本是太原一所医院的外科医生,投奔根据地后就成了八路军的医疗骨干。他闻讯赶紧迎了上来,袖子上还沾着些许血渍。

“旅长!政委!你们怎么来了?”张济仁有些意外,通常首长们战后会来探望,但这次来得格外快。

“来看看弟兄们。”李云龙沉声道,“老张,辛苦你和同志们了。伤员们情况怎么样?”

张济仁叹了口气,引着二人往里走:“情况基本都稳定下来了。多亏了这次缴获的药品,特别是盘尼西林和磺胺,救了不少重伤员的命。

不然……光靠以前的中草药和土办法,很多严重的感染根本扛不过去。但是……”他压低声音,“截肢的战士有三十多个,还有几个伤势太重,虽然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以后恐怕很难再上战场了。”

李云龙和赵刚的脸色更加凝重。他们跟着张济仁,逐一走进各个病房(其实就是大通铺的房间)。

看到旅长和政委进来,能动的伤员们都挣扎着想坐起来敬礼。

“都躺着!别动!”李云龙赶紧摆手,声音不自觉地放柔和了些,“好好养伤,这是命令!”

他走到一个看起来年纪很轻、脸上还带着稚气的伤员床边,小伙子的一条腿被打着夹板吊着,脸色苍白。

“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哪部分的?”李云龙坐在炕沿上问道。

“报…报告旅长!”小战士有些紧张,声音虚弱,“我叫流生,十…十八了,是…是一团三营的新兵,入伍刚…刚一个多月……”

“好小子!”李云龙拍了拍他没受伤的肩膀,“咋伤的?”

“打灵石县…冲城墙的时候,让鬼子的手榴弹炸片崩着了……”流生小声说,眼神里有些失落,“旅长…我…我是不是很没用?才打一仗就躺这儿了……没能跟着大家继续冲……”

“放屁!”李云龙眼睛一瞪,但语气并不严厉,“谁说你没用了?挂了彩就是好样的!你炸鬼子的碉堡、缴鬼子的枪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自己没用?给老子安心养伤!伤好了,一样是好汉!到时候还回一团,跟着张大彪打鬼子!”

他又转向旁边一个年纪稍长的伤员:“你呢?老兄弟?”

那伤员头上缠着绷带,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旅长,政委!俺叫王老栓,二团一营的,入伍快一年了,算老兵啦!韩家岭打阻击,让鬼子的迫击炮震了一下,脑袋瓜嗡嗡了好几天,现在好多啦!”

“王老栓?老子记得你!”李云龙指着他,“上次反扫荡,你一个人捅死了两个鬼子,还抢了支三八大盖回来!是不是你?”

王老栓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碰到绷带又赶紧放下):“旅长您记性真好!是俺!这回没捞着拼刺刀,让炮弹给闷了,真晦气!”

赵刚温和地接话道:“老王同志,无论是拼刺刀还是打阻击,都是在为抗战做贡献。你们二团一营在韩家岭打得很苦,很英勇,总部都点名表扬了!你们挡住了鬼子主力,为全歼渡边联队立了大功!”

听到政委的肯定,老栓和其他几个二团的老兵眼睛都亮了,腰杆也不自觉地挺直了些。

李云龙和赵刚又陆续看了十几个伤员,询问伤势,鼓励他们安心养养。李云龙的大嗓门时而爆出几句粗话,时而又变得异常耐心;赵刚则始终温和细致,询问有什么困难。

他们的到来,让原本有些沉闷压抑的伤员病房里,注入了一股暖流和力量。

最后,张济仁带着他们来到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单人小山洞前,神色有些复杂:“旅长,政委,里面是……二团一营长,周大眼同志。”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表情都严肃起来。李云龙深吸一口气,率先掀开洞口的布帘走了进去。

山洞里光线有些暗,点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周大眼躺在简易的木板床上,左肩以下空荡荡的,缠着厚厚的绷带,脸色蜡黄,嘴唇干裂,往日那双炯炯有神、透着机灵和悍勇的“大眼”,此刻却显得有些空洞无神地望着洞顶,听到动静,才缓缓转过来。

看到是李云龙和赵刚,他眼神波动了一下,挣扎着想用剩下的右手撑起来:“旅长……政委……”

“给老子躺好!”李云龙快步上前,轻轻按住他,“他娘的,跟老子还来这套虚礼!”

赵刚也走到床边,关切地问道:“大眼同志,感觉怎么样?伤口还疼得厉害吗?”

周大眼摇了摇头,声音沙哑:“谢政委关心……不咋疼了……张院长用了好药……”他说着,目光却又不由自主地瞟向自己空荡荡的左肩部位,眼神迅速黯淡下去,嘴角扯出一丝苦涩,“就是……唉……废了……成累赘了……”

洞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压抑。

李云龙拉过一个小木墩,坐在床边,眼睛盯着周大眼:“周大眼,你狗日的跟老子说这话?什么叫废了?什么叫累赘?啊?”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老子问你,在苍云岭,是谁抱着机枪给全团开路,身上钻了个眼子都不下火线?在一线天,是谁带着一个排硬是顶住了鬼子一个中队的反扑?

在韩家岭,又是谁他娘的不要命地打鬼子飞机,掩护了全营的弟兄?!这些功劳,难道因为你少了一条胳膊,就都抹掉了?!”

周大眼听着,眼眶渐渐红了,嘴唇哆嗦着,没说话。

赵刚接过话头,语气沉稳而恳切:“大眼同志,你的英勇,全旅的同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失去这条胳膊,是为了战友,为了胜利,是光荣的!旅党委和李旅长都非常关心你。关于你伤愈后的安排,旅长特意交代了。”

他看了一眼李云龙,继续道:“一营营长的位置,暂时还给你留着!旅长的意思是,等你伤好了,由你自己决定!如果你觉得自己还能行,还想留在作战部队,一营的兄弟们还认你这个老营长!旅部也相信,就算只有一条胳膊,你周大眼带出来的兵,照样是嗷嗷叫的虎狼之师!”

“如果你觉得……”赵刚顿了顿,“想去后勤或者别的岗位,比如去教导队当教官,把你的战斗经验传授给新兵,也都由你!无论你怎么选,旅里都会全力支持!但是,大眼同志,绝不能自己先泄了气!你的价值,绝不是一条胳膊就能衡量的!”

李云龙猛地站起身,指着周大眼:“听见没?老子和政委不是来可怜你的!是来问你,还能不能干?要是怂了,认栽了,现在就吭声,老子立马给你换个清闲地方养老!要是还他娘的是条汉子,就给老子打起精神来!

好好养伤!一营那帮小子还等着你呢!少了条胳膊咋了?当年咱们师里还有个独臂团长呢,不一样带兵打得鬼子哭爹喊娘?你周大眼比他孬?”

这一番连激带劝,像一把锤子重重敲在周大眼的心上。他胸口剧烈起伏着,那只独眼里猛地迸发出久违的光彩,泪水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他猛地用右手捶了一下床板,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响亮:

“旅长!政委!我……我周大眼不是孬种!我……我能干!只要旅里还信得过我,一营的弟兄们不嫌弃我个残废,我……我伤好了就回去!保证……保证把一营带得比以前还嗷嗷叫!绝不给咱新一旅丢人!”

“好!这才像老子认识的周大眼!”李云龙重重一拍大腿,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才对嘛!给老子安心养着,缺啥少啥跟张院长说,跟旅部说!老子等着你归队!”

赵刚也欣慰地点点头:“好同志!我们就知道你没那么容易被打倒!”

正在这时,布帘被掀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戴着口罩的年轻卫生员端着换药的盘子走了进来,看到李云龙和赵刚,连忙立正:“旅长!政委!”

李云龙一看,乐了:“嘿!是你小子啊,赵卫生员!给老子包扎过腿!”

赵卫生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旅长您还记得我啊。我现在跟着张院长学习。”

“记得!咋不记得!”李云龙打量着他,“怎么样?跟着张院长学了这么久,手艺见长没有?现在能独立动刀子了吗?”

赵卫生员放下盘子,恭敬地回答:“报告旅长!简单的清创缝合、取子弹片这些都没问题了。张院长也让我在旁边观摩和学习了一些大手术。普通的手术,现在……现在也能在张院长指导下做一些了。”他说着,眼神中既有自信也有一丝对专业的敬畏。

“好!好啊!”李云龙很是满意,“就得这样!咱们部队缺医少药,更缺你们这样能拿手术刀的人!光一个张院长忙不过来!你给老子好好学,往精了学!以后也能独当一面!

不但你要学,还要多带徒弟,让咱们旅有更多的医生,更多的护士!到时候每个团都能有自己的手术队,那就好了!”

赵刚也鼓励道:“小赵同志,医疗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无数战士的生命和战斗力。旅长说得对,你要刻苦钻研,也要做好传帮带。”

“是!旅长!政委!我一定努力!”赵卫生员激动地保证。

李云龙又叮嘱了周大眼几句,便和赵刚走出了病房,找到正在忙碌的张济仁。

“老张,”李云龙神色郑重,“这些伤员,我就交给你了。药品,咱们现在有一些,尽管用!需要什么特别的,打报告上来,老子想办法去搞!人,必须给老子救活,尽量治好!特别是像周大眼这样的重伤员,都是宝贝!”

张济仁扶了扶眼镜,重重点头:“旅长,政委,你们放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放弃!一定尽全力!”

离开医院,李云龙和赵刚的心情舒缓了一些,但肩头的责任感却更重了。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胜利和缴获,如何用好这些资源,让他们将来少流血,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走,老赵,去后山看看胡师傅他们去!看看咱们的‘宝贝疙瘩’弄得怎么样了!”李云龙一挥手,两人又朝着后山机械所的方向走去。

越靠近后山,传来的叮叮当当金属敲击声和机器的轰鸣声就越发清晰。原本只是一个简陋的修械所,随着此次从灵石县缴获的大量机械设备运回,规模已经急剧扩大,占据了几个相连的大山洞和新建的工棚。

隔着老远,就看见负责人胡师傅和周师傅满脸油污地迎了上来,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忙碌的红光。

“旅长!政委!你们来得正好!”胡师傅嗓门很大,几乎要压过机器的噪音,“快来看看!咱们这儿现在可是大变样了!”

走进最大的一个山洞,里面灯火通明(用的是缴获的发电机供电),景象让李云龙和赵刚都眼前一亮。

只见山洞里整齐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机床、铣床、冲床,虽然新旧不一,品牌杂乱,但都擦拭得干干净净,不少正在运转,工人们(有老师傅,也有学徒兵)在机器间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切削液和煤炭燃烧的味道。

“好家伙!”李云龙看得心花怒放,“这架势,有点兵工厂的意思了啊!”

周师傅如数家珍地介绍道:“旅长,政委,托你们的福,这次弄回来的机器太好了!现在咱们这里大小设备加起来有小二十台了!经过这几天的安装调试,大部分已经能用了!”

他指着一些区域:“这边是枪械修复区,现在人手够、零件也凑合,每月修复各种长短枪三四百支问题不大!那边是弹药区,复装子弹的机器开动起来,原料充足的话,每月能复装五六万发步枪子弹!

旁边是铸造和组装区,咱们自己造的手榴弹,铁壳的,分量足,火药也好,月产两三千颗很轻松!地雷也能造,触发式和拉发的都行,每月千八百个没问题!”

李云龙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些产量虽然不算惊天动地,但对于一支敌后武装来说,已经是质的飞跃了,至少能部分弥补战斗消耗。

他更关心另一个问题,直接打断问道:“老周,老胡!这些都好!但老子最关心的是炮!咱们现在山炮、步兵炮、迫击炮加起来几十门了,光靠缴获鬼子的炮弹,打一两场硬仗就见底了!你们给句准话,咱们自己能造炮弹吗?哪怕是复装也行!”

胡师傅和周师傅对视一眼,表情变得严肃而谨慎。胡师傅开口道:“旅长,不瞒您说,我们最近就在琢磨这个事。造炮弹,比复装子弹和造手榴弹难多了,特别是弹体加工、引信制造和发射药包配置,要求高,危险也大。”

周师傅补充道:“但是,有几台精度不错的机床,加上缴获的一些鬼子炮弹当样品,拆开研究……理论上,等所有设备都调试到最佳状态,工人再熟练些,特别是培养出几个能上手的好苗子……或许……或许能尝试复装一部分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山炮炮弹难度更大些。至于全新的……短期内不敢想。”

他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更加具体和务实:“眼下最大的难关,“最大的问题还是。一是材料,特别是造弹壳用的铜,咱们太缺了!上次缴获的那三吨铜锭,听着多,真用来造炮弹,也支撑不了多久。除了材料,就是缺几样要命的关键家伙事儿!

制造炮弹,特别是山炮和步兵炮这种大口径的,光有车床铣床不够。第一是缺一台够力、够精密的‘弹体拉伸液压机’! 没有它,弹壳毛坯的初步成型和拉伸就办不到,靠手工敲打和现有小冲床根本不行,强度尺寸都保证不了,要炸膛的!

第二是缺专门加工引信内部精密螺纹和击发机构的小型‘精密钟表车床’。 咱们现有的车床干粗活行,干引信这种精细活,精度差太远,做出来的东西不可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最后总结道:“最大的问题还是两个。一是这些关键设备,二是电!现在咱们就靠那几台烧柴油的发电机,声音大、耗油厉害,供电还不稳定,严重影响现有精密加工。很多好机器不敢全力开动,怕电压不稳给弄坏了。”

李云龙拧着眉头,仔细听着这些陌生的名词,虽然不完全懂,但他明白了问题的核心:缺了特定且关键的机器。他猛地一挥手:“弹体拉伸机……精密车床…… 老子记下了!材料问题,老子来想办法!

铜……鬼子有的是,老子再去搞!根据地也要发动群众收集弹壳和废铜烂铁!至于这些关键机器……老子也琢磨琢磨,看能不能从鬼子那儿或者别的地方再弄来!电的问题……”

他眼睛一亮:“咱们不是缴获了一台水力发电机吗?老子记得那玩意儿还不小!老赵,回头你催一下,让懂技术的学生赶紧看看,就安在后山那个瀑布下面!那水流量大,劲儿足!要是能发起来,够咱们这儿用了吧?”

胡师傅和周师傅听到李云龙不仅听懂了困难,甚至开始琢磨怎么解决设备问题,顿时激动起来:“水力发电机?那……那感情好啊!

要是能有稳定充足的电力,现有设备都能更好地发挥效能!要是……要是再能把那两种关键机器搞来一样,复装甚至试制一些炮弹的把握就大得多啊!”

“好!”李云龙大手一拍,“就这么定了!水力发电的事,老赵你亲自抓,尽快落实!老胡,老周,你们这边,抓紧时间调试现有设备,培训工人!

炮弹的事,先摸着石头过河,用现有条件能搞多少搞多少!缺的家伙事儿,容老子想想办法!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打报告!”

“是!旅长!保证完成任务!”两位老师傅挺直腰板,大声应道。看着眼前逐渐成规模的“小型兵工厂”,他们眼中充满了更具体的干劲和希望。

离开后山机械所,夕阳已经西下。李云龙和赵刚站在山坡上,回望着眼前这片日益兴旺的根据地。医院里躺着英勇的伤员,正在恢复斗志;后山里的兵工厂正发出希望的轰鸣。

“老赵,”李云龙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看到没,咱们的家底,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攒起来的,是用同志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不容易啊……”

赵刚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所以更要用好这些家底,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接下来,扩军、整训、巩固根据地、发展军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鬼子那个第24师团,可不是省油的灯。”

李云龙吐出烟圈,目光投向远方,眼神锐利:“来吧!老子等着他们!咱们有了这些家底,有了这些不怕死的兵,再加上咱们自个儿能造枪造弹(虽然还不多),老子倒要看看,是他关东军的刀快,还是咱们新一旅的骨头硬!”

两人不再说话,默默地站着,身后是逐渐亮起星星点点灯火、孕育着新生力量的虎头山根据地。前方的路依然充满荆棘与战火,但脚下的根基,正变得越来越坚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