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244章 稳坐钓鱼台

除夕夜宴的喧嚣与豪情随着新年的朝阳渐渐沉淀,化作梁山上下更为凝实的力量与更坚定的信念。

聚义厅内,朱瞻基、吴用、卢俊义、晁盖四人围坐,炭火驱散了初春的寒意,也映照着他们脸上沉静而锐意的神情。

“大哥,年节已过,兄弟们心气儿更足了。”

晁盖声音洪亮,带着一丝兴奋。

“新来的诸位兄弟都已安顿妥当,各司其职。朱武兄弟的阵法操演初见成效,张顺、张横兄弟正带着水军熟悉新的战船和航道,汤隆的军械坊日夜赶工,已有几批上好的刀枪入库!”

吴用羽扇轻点桌案,补充道。

“工坊运转愈发顺畅。燕青兄弟传回消息,大名府、青州、乃至江南几处隐秘商点,我们的‘琼浆玉液’、‘天香露’(香水)、‘雪玉霜’(白糖)已彻底打响了名头,供不应求,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精盐、香皂也已渗透进各大商号,虽走量,利润却极为可观。

卢员外整合的商路,加上时迁兄弟的‘察听营’提供的情报,行销隐秘,暂未引来大麻烦。”

卢俊义沉稳地点点头:“银钱流水般涌入,除却维持山寨运转、工坊扩大、军械打造、兄弟们的薪饷外,尚有大量盈余。

我已命可靠心腹,在京东路、河北路、甚至东京汴梁购置了几处产业,以作据点,亦能生息,为日后大计储备。”

朱瞻基听着汇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椅的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广积粮”已从蓝图变为现实,且根基日益深厚。

“做得很好。”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

“此乃梁山立足之本,万不可懈怠。工坊保密仍是重中之重,刘唐的护卫队还需加强,尤其是香水坊和新近开始试制的‘琉璃坊’)。卢贤弟,原料采买渠道务必再多开辟几条,且要分散,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大哥放心,俊义省得。”

卢俊义肃然应诺。

“吴贤弟,”

朱瞻基看向智多星。

“山寨律法、工坊规条、军功赏罚,需不断完善细化。萧让、裴宣两位兄弟可堪大用,让他们多担待些。另外,新兄弟众多,需多加留意其心性磨合,若有龃龉,及早化解。”

“小弟明白,已与萧让、裴宣二位贤弟着手修订《梁山规约》,涵盖军、政、工、商、刑诸项,力求公正严明,使山寨如臂使指。”

吴用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朱瞻基微微颔首,目光投向厅外水泊苍茫的远方,话锋一转。

“晁贤弟,营建不可停。主寨防御工事、水寨扩建、通往工坊谷的隐秘栈道、山中藏兵洞与粮仓,皆需按图加紧修筑。钱粮物料,卢员外全力保障。

阮家兄弟,水军操练要更狠,将来这八百里水泊,便是我们最大的屏障与战场!”

“得令!”

晁盖抱拳,声如洪钟。

“大哥放心,俺亲自盯着,一根木头、一块石头都马虎不得!水里的事,阮家兄弟包圆了!”

时光在梁山的厉兵秣马与日进斗金中悄然流逝。

转眼已是阳春三月。

梁山的名声,如同水泊上悄然升腾的薄雾,虽无形,却无处不在,浸润着周边的州县,甚至向着更远的地方扩散。

在民间,“武天王”的名号愈发响亮。他不像寻常山大王打家劫舍,反而约束部众,其“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旗号并非虚言。

有行商路过梁山泊附近,不仅未遭劫掠,反受庇护,免受沿途小股毛贼侵扰。

更有甚者,梁山工坊产出的优质盐糖,经由卢家商号流入市面,虽价格稍高,却品质极佳,远胜苦涩的官盐和杂质多的糖霜,使得不少百姓暗中感激。

一些遭受豪强欺压、无处申冤的苦主,甚至开始流传“若能上梁山告一状,武天王必主持公道”的说法。

梁山,在底层百姓心中,渐渐从一个“贼窝”,变成了一个带着神秘色彩和一丝希望的“法外之地”。

在江湖绿林,“武天王”朱瞻基更是声威赫赫。除夕大聚的盛况被口口相传,添油加醋。

汇聚在他麾下的诸多成名好汉: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王进、神机军师朱武、浪里白条张顺、神行太保戴宗……这份豪华名单,足以令任何一方绿林势力侧目。

更遑论梁山展现出的惊人财力和严密的组织架构。

一时间,投奔梁山的绿林豪杰络绎不绝,虽良莠不齐,但经过吴用、裴宣的甄别筛选,也着实吸收了不少悍勇之士,山寨规模日益膨胀。

然而,在官场之上,“梁山”二字却成了一个讳莫如深、令人头疼又避之不及的话题。

州府县衙的案头,关于“梁山贼寇”的文书从未断绝。

巡检司报上来的多是“水泊附近发现不明船只”、“有商队称受梁山庇护”、“民间多有传颂武天王之名”之类。

偶尔也有地方豪强被灭门,墙上留下“持强凌弱者,杀!——武天王”的血字,如同清河县旧事重演,让地方官吏脊背发凉。

但真要定性“梁山造反”,却又拿不出铁证。

梁山不打州府,不公然竖起反旗,不劫掠官粮(反而在做生意),其核心人物“武天王”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派兵围剿?且不说那八百里水泊天险易守难攻,单是梁山展现出的实力(众多成名高手、疑似精良装备、财力雄厚),就让州府一级的兵马都监们心生忌惮。

贸然出兵,万一损兵折将,岂非自取其辱?

更怕的是,若惹恼了那位神出鬼没的“武阎王”,在自己床头留下血字……

于是,地方官员们心照不宣地采取了“鸵鸟策略”。

上报朝廷?风险太大。万一朝廷觉得问题严重,派下重臣甚至大军,自己作为地方官,一个“养寇自重”、“治理不力”的罪名是跑不了的。不如压下不报,粉饰太平。

只要梁山不公然扯旗造反,不闹出捅破天的大乱子(如攻陷州府),那就权当没看见。

公文往来中,提及梁山,也多以“水泊小股流寇”、“商贾夸大其词”、“刁民妄传”等词轻描淡写带过。

各级官吏,从知县到知府,乃至路一级的转运使、安抚使,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竭力将“梁山问题”局限在地方,捂着盖子。

唯恐这烫手山芋烧到自己头上,更怕惊动了汴梁城里的官家和衮衮诸公。

夜深人静,工坊谷深处,朱瞻基独居的小院寂静无声。潘金莲早已在外间的小榻上安睡。

内室之中,朱瞻基并未就寝。

他盘膝坐于榻上,五心向天,双目微阖。《万相神功》的基础心法在体内缓缓流转。

强大的气血如同奔涌的岩浆,在坚韧宽阔的经脉中冲刷,每一次循环,都让筋骨皮膜更加凝练,内蕴的力量如蛰伏的火山,积蓄着恐怖的爆发力。

识海深处,那枚布满蛛网般裂痕、黯淡无光的金丹虚影,依旧如同无底深渊,贪婪地吞噬着心法运转产生的每一丝精纯真元。

丹田气海,依旧空空荡荡,仿佛从未有过真元存在。

然而,朱瞻基那敏锐如神的神念,却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变化。

在金丹那最深邃、最核心的某道细小裂痕边缘,一点微不可察的、比针尖还要细小万倍的金芒,极其顽强地闪烁了一下!

虽然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转瞬即逝,但那确确实实是一点新生的、属于金丹本身的、带着不朽不灭意味的璀璨金光!

不再是单纯的吞噬,而是开始了一丝微弱到极致的自我修复!

朱瞻基的心湖,在这一刻,仿佛投入了一颗石子,荡起圈圈涟漪。

数百年的道心修为,也难掩这一丝发现的喜悦。

“果然……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他心中默念。

“这方天地的元气虽稀薄驳杂,但《万相神功》淬炼肉身产生的精元气血,配合神念日夜温养,终究是在这死寂的金丹上撬开了一丝生机!”

虽然这点修复对于整个破碎的金丹而言,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代表的意义却无比重大——此路可行!

金丹并非彻底寂灭,仍有修复重光的希望!只要继续坚持下去,金丹本身的修复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强!

这无疑给他漫长的重修之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凌振……”

朱瞻基的神念扫过聚义厅旁边吴用的书房,那里灯火依旧亮着。

吴用正伏案疾书,眉头微锁,显然在谋划着什么。

朱瞻基知道,吴用正在策划针对那位东京甲仗库副使炮手,“轰天雷”凌振的招揽计划。

此人掌握的火炮技术,将是未来梁山攻坚拔寨、对抗朝廷大军的利器。

“火炮……”

朱瞻基的思绪落在其上。前世身为大明武圣皇帝,虽因境界高绝,对凡俗火器的威力本身并不看重,但身为开疆拓土的帝王,他深谙技术对国力的影响。

彼时,他便曾多次召见能工巧匠,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在火炮的铸模、炮身加固、火药配比乃至简易瞄准装置上,给出过不少关键性的启发和方向,推动了当时火器技术的显着进步。

只是后来随着修为通神,个人伟力足以移山填海,才渐渐不再关注此道。

如今身处此界,金丹破碎,凡躯受限,任何能增强整体实力的手段都变得无比珍贵。

“火器火炮火药等技术,必须要掌握,这些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这种人才绝不能放过。”

一个念头在朱瞻基心中悄然滋生,愈发清晰。

“明天再找吴用谈谈好了……”

他缓缓收功,睁开双眼,眸中神光内蕴,深邃如渊。

窗外,梁山泊在月色下泛着碎银般的波光,静谧中蕴含着磅礴的力量。

朝廷的衮衮诸公还在为党争倾轧,地方的官吏还在为捂盖子而沾沾自喜,却不知在这看似平静的水泊深处,一条蛰伏的潜龙,其爪牙正日益锋利,筋骨愈发强健。

其目光,早已穿透了眼前的山川湖泽,投向了那风云激荡的天下大势。

厚积薄发,静待天时。梁山,稳坐钓鱼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