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212章 选定继承人

沈炼、杨涟、孙承宗三人脸色骤变!

朱由枢!汉王朱高煦的后代!

果然继承了其先祖的桀骜不驯和强悍武力!他竟然敢公然举兵,对抗中枢!

“清君侧?靖国难?”

朱瞻基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中那沉寂的寒芒再次大盛,仿佛有星云在其中旋转、坍缩,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连炉中炭火都似乎黯淡了一瞬。

“好一个朱由枢!好一个汉王血脉!看来朕给他们的时间,还是太宽裕了。”

他缓缓站起身,玄色常服无风自动。

“林烨!”

“卑职在!”

“传朕旨意:”

“一,命欧洲总督朱载堃,依托君士坦丁堡坚城,固守待援!朕许他临机专断之权,总督府一切资源,任其调用!”

“二,命地中海舰队提督俞咨皋,立刻集结所有能动之战舰,封锁直布罗陀海峡,截击朱由枢后续船队!若遇抵抗,击沉!”

“三,着兵部、五军都督府,立刻拟定增援方略!以孙承宗为钦差,统新练京营精锐三千,并抽调九边能战之骑卒一万,携带新式火器(格物院早期成果,如改良火炮、火铳),乘朝廷所有可用之蒸汽铁甲舰,克日启程,驰援欧洲!”

朱瞻基目光锐利如刀。

“另,传旨供奉殿,派一老手随孙卿同往非洲平叛!告诉那老奴,此行若有遇上身手不错的硬点子,不拘是朱由枢麾下高手还是那劳什子土王供奉,都给朕生擒活捉,押解回京!”

孙承宗闻言,精神更是一振,有这等深不可测的老太监压阵,此行底气大增。

“四,再传谕澳洲、美洲总督:朕给他们的期限,缩短为两月!两月之内,贡表使团不至,其藩主…亲自提头来见!”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带着金铁交鸣的杀伐之音。

非洲总督朱由枢的悍然反叛,非但没有让他有丝毫慌乱,反而像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这位沉寂百年的朱瞻基心中,那沉寂已久的、属于开疆拓土、镇压四方的铁血战意!

“朕倒要看看,朱高煦留下的这点血脉,能翻起多大的浪!”

朱瞻基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与万里重洋,落在了那片即将燃起战火的非洲大地。

“这一次,大明应该是能打破王朝三百年的魔咒了。”

“卑职(臣)遵旨!”

林烨与孙承宗同时领命,声音充满了肃杀与昂扬的战意。

中兴之路,从来不会只有朝堂上的血雨腥风,更有边疆海外的金戈铁马。武圣皇帝的归来,注定要以雷霆手段,扫清寰宇内外一切腐朽与叛逆!

一场跨越洲际的平叛战争,随着非洲总督朱由枢的愚蠢挑衅,已然拉开了序幕。

帝国的巨轮,在武圣的掌舵下,碾碎一切阻碍,向着那曾被遗忘的、属于“大明日不落”的荣光,轰然前行!

朱瞻基坐回圈椅,指尖轻叩,眸底深处似有血光流转。

无论是诏狱底层的“资粮”,还是万里之外即将被俘的“高手”,于他而言,都不过是壮大己身的柴薪罢了。

至于那两位被派出去的葵花老太监,在旁人眼中已是行走的灭国级武力,堪比当世核武,足以令任何敌手胆寒,但在他眼中,也不过是略强些、可用以收割“庄稼”的工具罢了。

朱瞻基的意志如同无形的天网,覆盖寰宇。非洲总督朱由枢的“清君侧”闹剧,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迅速土崩瓦解。

孙承宗率领的援军尚未抵达君士坦丁堡,朱由枢那看似声势浩大的“二十万大军”便已溃不成军。

那位随军供奉的老太监,其身影在战场上如同鬼魅,单枪匹马便凿穿了朱由枢引以为傲的“黑水军”中军大营,生擒了包括朱由枢心腹猛将、数名强悍土王供奉在内的数十名“硬点子”,自身毫发无伤。

俞咨皋的地中海舰队更是在直布罗陀海峡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朱由枢后续的补给船队和增援力量彻底葬入海底。

朱由枢本人,则被欧洲总督朱载堃的守军在一次夜袭中擒获。

消息传回京师,朱瞻基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淡淡一句:

“押回来,废为庶人,圈禁凤阳高墙。其麾下将领及土王首脑,皆斩。所俘‘高手’,速速押解入京。”

这场跨洲平叛,如同雷霆扫穴,其迅捷与残酷,比朱由枢的起兵更加震撼人心。

它无声地向所有蠢蠢欲动的势力宣告:武圣太上皇的意志,不容违逆。中枢的权威,不容挑战。

朱由枢的覆灭,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澳洲、美洲乃至其他尚存观望心思的海外藩主,再无丝毫犹豫。使者带着最隆重的贡表、最详细的舆图、最珍贵的贡品,日夜兼程,如潮水般涌向京师。

紫禁城,这座沉寂了百年的权力中心,再次成为了万邦来朝的焦点。

各洲藩主或亲自前来,或派遣最信任的嫡子亲王,跪倒在奉天殿前,以最谦卑的姿态,重新确认了对大明中央的臣服。

与此同时,朱瞻基的铁腕在国内持续挥舞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是血与火交织的三年。诏狱的“幽泉”水牢从未如此“丰盈”,各地的刑场也从未如此忙碌。

无数盘踞地方、吸食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土豪劣绅,啸聚山林、劫掠商旅的江洋大盗,在听风卫无孔不入的监察和林烨冷酷无情的执行下,被连根拔起。

罪行稍轻者,或被抄没家产充军流放,或被罚以巨款投入格物院、军械局为奴赎罪。

而罪行累累、恶贯满盈者,则被打上特殊的标记,源源不断地送入诏狱最深处。他们的最终归宿,并非刑场,而是龙渊阁。

朱瞻基的《万相神功》运转到了极致。这些罪徒,无论生前是身负高深武学的巨寇,还是脑满肠肥的贪官,都成了他攀登武道巅峰的“资粮”。

他们的内力、精气、乃至最后一丝生命本源,都在朱瞻基那浩瀚如星海的真元运转下,被无情地抽吸、炼化、同化。

每一次“收割”,都让朱瞻基丹田内那枚由磅礴真元凝聚、几近实质的“武道金丹”虚影更加凝实一分,其蕴含的恐怖力量,仿佛连空间都能扭曲。

第五层巅峰的壁障,在如此庞大精纯的“养料”冲击下,已如一层薄纸,随时可能捅破。

帝国的根基,在这看似残酷的清洗中,被强行夯实。

吏治为之一清,商路再次畅通,格物院重现生机,蒸汽机的轰鸣开始在工坊响起,铁路的枕木重新铺设向远方,“布武天下”的策令让荒废的卫所校场上再次响起了操练的呼喝声。

大明,这台锈蚀已久的庞大机器,在朱瞻基这位至高工程师的暴力拆解与精准重组下,重新迸发出强劲的活力。

然而,朱瞻基深知,自己终究是这尘世的过客。

他的目标,在星辰大海,在武道之巅的无限风光。

这重焕生机的大明,需要一个真正的主人,一个能承载他“打破三百年魔咒”期望的继承者。

三年间,他冷眼旁观,动用了“心相无痕”的秘法,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扫描着宗室子弟乃至少数展现出卓越才能的勋贵少年。

心性、武功根骨、胸襟度量、理政天赋、帝王心术、识人用人之明……每一项都被他放在无形的天平上反复衡量。

最终,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朱毓明,映入了他的眼帘。

此子乃朱祁铭庶出后裔一支,血脉已远,但身上却有着难得的璞玉之质。

他心思澄澈却不愚钝,虽无深沉城府却自有主见,不卑不亢;武功根骨上佳,对朱瞻基传授的《基础锻体诀》和《吐纳导引术》领悟极快。

更难得的是,他读书习武之余,对格物新学、民生经济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直觉,虽见解尚显稚嫩,却无迂腐之气。

朱瞻基以“心相无痕”暗中试探,确认其内心坦荡,虽敬畏皇权,却更重社稷苍生,并非那等只知阿谀奉承或野心勃勃之辈。

于是,朱毓明被秘密带入西苑龙渊阁。

接下来的三年,是朱瞻基倾注心血的三年。

他亲自教导,不拘一格。帝王心术不再是冰冷的权谋,而是结合古今兴衰的案例分析。治国理政不再空谈圣人之言,而是剖析钱粮赋税、格物应用、军制边防的实务。

武功修炼更是由朱瞻基亲自梳理引导,为其打下无比坚实的根基。

朱瞻基如同一位最高明的雕刻师,在保留朱毓明本真性情的同时,将一位合格帝王所需的素质、眼界和担当,一点点雕琢成型。

十八岁的朱毓明,气质已然大变。少年稚气褪去,代之以沉稳内敛。眼神清澈依旧,却多了一份洞察世事的明悟。

他站在朱瞻基面前,虽仍恭敬,但腰背挺直,气度俨然。

“毓明,”朱瞻基看着眼前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继承人,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朕问你,何以为君?”

朱毓明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

“回老祖宗,毓明以为,为君者,上承天命,下安黎庶。天命非虚妄,乃民心所向,国运所系。安黎庶,非止轻徭薄赋,更在兴格物以强国力,布武道以壮民魂,选贤任能以清吏治,明法度以定乾坤。”

“帝王心术,非为驭下弄权,乃平衡朝野,使贤者尽其才,庸者不得位,奸者无所遁。当以社稷为重,以苍生为念,不因私欲而废公义,不为虚名而损国本。”

朱瞻基微微颔首。

这番话,糅合了他三年的教导精髓,更融入了少年自己的思考,虽未臻至境,却已得其神髓。

“很好。”

朱瞻基长叹一口气,略带感慨的说道。

“那么,这大明江山,这副千钧重担,朕便交予你了。”

声音带着一丝尘埃落定的意味。

深秋,龙渊阁。

案几上,摊开着一份墨迹未干的诏书,正是朱瞻基亲笔所书的禅位诏。字迹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超脱与释然。

“……朕以武圣之身,临御寰宇,扫除积弊,重光社稷,非为恋栈神器,实不忍祖宗基业倾颓于不肖。

今海内承平,四夷宾服,中兴之业,已奠其基。

皇十世孙毓明,太祖苗裔,天资聪颖,仁孝性成,深肖朕躬。秉性纯良而明察秋毫,胸怀韬略而心系黎元。经朕躬亲训导三载,文可经邦,武能定国,器宇恢弘,足堪大任……”

朱瞻基放下笔,指尖一缕凝练如实质的金芒一闪而逝。

他丹田之内,那枚由浩瀚真元凝聚、介于虚实之间的“武道金丹”虚影,正散发着温润而磅礴的光芒,距离那最终的质变,只差一个契机。

他清晰地感觉到,一旦放下这帝位的最后一丝因果牵连,便是他全力冲击第六层“结丹境”之时。

朱瞻基看向侍立在一旁,气息愈发渊深的林烨:“都准备好了?”

“回老祖宗,一切就绪。”

林烨躬身,眼中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对朱瞻基的无限崇敬,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权力更迭的肃然。

“禅位大典定于三日后,甲子吉日,奉天殿举行。各洲藩主、朝野重臣,均已接到谕令。”

“嗯。”

朱瞻基走到窗边,负手而立,目光投向太液池上氤氲的雾气,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三日后的奉天殿,看到了那个即将坐上龙椅的年轻人,也看到了更遥远的、属于他自己的星辰大海。

“这人间帝王的戏码,朕……我也快演到头了。”

他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真正轻松释然的笑意。

万相神功的真元在体内奔流,发出无声的轰鸣,呼应着主人那即将挣脱一切束缚、迈向更高维度的渴望。

三日后,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空前绝后的禅位大典,即将在这古老的紫禁城上演。

一个属于“景泰”后尘封百年的传奇即将彻底谢幕,而一个由他亲手塑造、寄托着打破王朝轮回魔咒希望的新时代,将在他的注视下,扬帆起航。

而他,大明武圣朱瞻基,将褪去最后一丝尘世的光环,去追寻那属于武道的终极——金丹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