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96章 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工厂变化

1956年的春风吹遍了北平城,也吹进了红星轧钢厂的每个角落。厂区门口挂起了崭新的红绸,“公私合营红星轧钢厂”的牌子取代了原来的厂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们穿着整齐的蓝色工装,脸上洋溢着既兴奋又略带紧张的笑容——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正将他们卷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林建军站在技术科的窗前,看着楼下举行的挂牌仪式,手里的“科室调整方案”已经修改到第三稿。就在昨天,厂长刘建国正式宣布他升任技术科科长,全面负责科室的工作,同时给他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借着改造的东风,整顿技术科,清除那些“混日子”的关系户,把科室打造成真正能打硬仗的技术团队。

“林科长,黄干事又没来上班,说是家里孩子病了。”技术员赵小刚拿着考勤表走进来,脸上带着无奈,“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五次请假了,上次让他画的零件图,到现在还没交。”

林建军的眉头微微一皱。黄干事是前任科长的远房亲戚,靠着关系塞进技术科,平时除了喝茶看报,啥也不会,画图靠描,计算靠猜,好几次差点耽误了军工订单。之前碍于情面,没人好意思动他,现在社会主义改造,讲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正好是清理门户的好时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时代背景的分析:

【检测到“社会主义改造”关键节点,工厂性质转变(公私合营→国营),触发“制度革新”事件。】

【当前任务:响应“精兵简政”政策,优化技术科人员结构,提升工作效率,符合“科技报国”主线需求。】

【行为建议:以“生产指标”为依据,裁汰冗员(如黄干事),提拔实干人才(如赵小刚、刘卫国),建立“技术考核制度”,巩固科长权威。】

“知道了。”林建军合上方案,语气平静,“你去把黄干事的工作记录整理一下,尤其是上次耽误‘100mm炮管’图纸审核的事,写份详细报告给我。”

赵小刚眼睛一亮,连忙应声:“好嘞!”他早就看不惯黄干事的做派,只是没机会说,现在林建军要动手,他自然全力支持。

下午的科务会上,气氛格外严肃。林建军刚宣布完“技术考核制度”,黄干事就跳了出来,手里的搪瓷缸往桌上一墩:“林科长,我可是厂里的老人,跟着前科长干了五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搞什么考核?我看你就是想借机排除异己!”

他的舅舅是厂里的工会副主席,平时在科室里向来横着走,根本没把年轻的林建军放在眼里。

“黄干事,说话要讲证据。”林建军拿出他的工作记录,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是你今年的工作完成情况:图纸审核合格率65%,低于科室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三次重要会议缺席,导致两个军工零件参数错误;上个月请病假五天,却有人在东安市场看到你遛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脸色发白的黄干事:“社会主义改造,改的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技术科不是养闲人的地方,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原则。”

科室里一片寂静,没人敢说话。黄干事还想争辩,却被林建军接下来的话堵了回去:“你的情况我已经向厂长和工会反映了,经研究决定,调你去后勤科管仓库,那里的工作相对轻松,适合你。”

这已经是给足了面子,要是直接开除,黄干事的舅舅脸上也挂不住。黄干事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敢再说什么,灰溜溜地收拾东西走了,临走时看林建军的眼神,充满了怨毒。

清理了黄干事,林建军立刻提拔了赵小刚和刘卫国——两个都是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赵小刚擅长绘图,刘卫国精通设备维护,之前因为“资历浅”一直没机会挑大梁。

“从今天起,成立两个技术小组,赵小刚负责‘新产品研发组’,刘卫国负责‘设备维护组’,直接对我负责。”林建军将两份任命书递过去,语气郑重,“厂里给了我们新的任务,要在年底前完成‘59式坦克履带板’的国产化,能不能拿下,就看咱们的了。”

“保证完成任务!”赵小刚和刘卫国激动地接过任命书,声音响亮,眼里闪烁着被信任的光芒。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成效评估:

【“技术科整顿”初见成效,冗余人员清除,核心团队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预计提升35%。】

【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厂部奖励技术科专项经费1万元,用于购买新的绘图工具和检测设备。】

接下来的几个月,技术科的面貌焕然一新。林建军推行了“技术交流会”制度,每周五下午组织大家讨论遇到的难题,年轻技术员可以向老工人请教,老工人也能从年轻人那里学到新的理论知识,科室里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赵小刚带领的研发组很快取得了突破,他们优化的“履带板热处理工艺”,使产品寿命提升了20%,得到了军工验收组的高度评价。刘卫国的维护组也不含糊,将进口设备的故障率降到了历史最低,为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林科长,这是这个月的生产报表。”赵小刚拿着一份表单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咱们科的人均效率比上个月提高了40%,是全厂提升最快的科室!厂长在大会上表扬咱们了!”

林建军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工厂的发展会越来越快,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也会越来越多,但他有信心带领技术科,跟上时代的步伐。

工厂的变化不止发生在技术科。食堂实行了“饭菜票制度”,多劳多得,傻柱的积极性高了不少,饭菜质量也上去了;劳资科重新核定了工资等级,干得好的工人能涨工资,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热情;最让人振奋的是,厂里开始筹建家属区,第一批房子就分给了像林建军这样的“技术骨干”和“劳动模范”。

【叮!】

【“社会主义改造”在工厂落地生根,触发“正向激励”效果。】

【宿主获得“家属区住房优先选择权”,可申请两居室一套,为脱离四合院创造有利条件。】

拿到住房申请表的那天,林建军心里格外踏实。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苏岚,两人站在规划图前,畅想着未来的生活。

“等搬过去,咱们就有自己的厨房和书房了。”苏岚的眼睛亮闪闪的,语气里充满了期待,“我可以在书房放你的图纸,在厨房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好啊。”林建军的心里暖暖的,“到时候把王师傅也请过来,让他看看咱们的新家。”

回到四合院,林建军的心情却没那么轻松了。院里的气氛和工厂截然不同,依旧是老样子——阎埠贵蹲在门口算计着什么,贾张氏坐在台阶上骂骂咧咧,易中海则背着手在院里踱步,像是在思考什么大事。

“建军,听说你升科长了?还分了房子?”阎埠贵第一个凑上来,脸上堆着精明的笑,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真是年轻有为啊!我家老大想在厂里找个活儿,你看能不能……”

“三大爷,厂里现在招工都要考试,凭本事吃饭。”林建军打断他,语气平淡,“你让他好好复习,下个月有次招工考试,考上了就能进。”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答应,也没完全拒绝,把皮球踢给了考试。阎埠贵算盘打得飞快,知道再纠缠也没用,只能讪讪地说:“那是,那是,凭本事吃饭,应该的。”

傻柱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个酒瓶,看到林建军,眼睛一亮:“建军,听说你分房子了?恭喜啊!啥时候搬家,我给你帮忙!”他的语气里带着真诚的羡慕,没有了之前的敌意。

“还没定呢,估计得下个月。”林建军笑了笑,“到时候肯定麻烦你。”

“没问题!”傻柱拍着胸脯保证,“别的本事没有,力气有的是!”

看着傻柱的背影,林建军心里微微触动。傻柱本性不坏,只是被院里的人和事拖累了,或许等自己搬走了,他也能慢慢醒悟过来。

贾张氏趴在门缝里,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嘴里酸溜溜地嘟囔:“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分了个破房子吗?指不定是用啥见不得人的手段弄来的!我看啊,迟早得倒霉!”

她的话虽然刻薄,却没人附和,连秦淮茹都只是叹了口气,没接话。院里的人都明白,林建军和他们已经不是一路人了,他走的是阳关道,而他们,还在独木桥上徘徊。

易中海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建军,升了官,分了房,是好事,但也不能忘了本。院里这些街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毕竟住了这么多年,互相有个照应。”

“一大爷,我明白。”林建军的语气平静,“我搬走了,耳房还留着,偶尔也会回来看看。但我和苏医生都觉得,清净的环境更适合工作和学习。”

易中海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说什么。他知道,林建军这一走,院里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以后想再像以前那样“主持公道”,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夜深了,林建军坐在灯下,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思绪万千。工厂的变化让他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不仅是制度的革新,更是人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而四合院,却像一个被时代遗忘的角落,依旧重复着过去的恩怨和算计。他知道,自己迟早要离开这里,不是因为嫌弃,而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已经跟不上他前进的步伐。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寂静中响起:

【“工厂整顿”与“四合院对比”触发“道路选择”思考,宿主“科技报国”信念进一步坚定。】

【奖励:“59式坦克履带板最终优化方案”,可使产品寿命再提升10%。】

林建军翻开方案,目光落在“寿命提升10%”几个字上,眼神变得坚定。他知道,自己的战场在工厂,在实验室,在为国家工业化奋斗的每一个日夜。四合院的风波,终将成为过去,而他的未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图纸上,清晰而明亮。林建军拿起笔,在方案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像是在为一个新的时代,写下属于自己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