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63章 技术传承,培养助手

1954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明媚,厂区里的老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车间外的空地上,工人们趁着午休时间,用粉笔在地上画着草图,讨论着技术难题,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钢铁和春天泥土混合的独特气息。

林建军的试制车间里,多了两个年轻的身影。一个叫赵小刚,十六岁,是附近农村来的,黝黑瘦小,眼神却像山里的狼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另一个叫刘卫国,十八岁,城市户口,读过初中,识文断字,却有些腼腆,拿着锉刀的手总在发抖。

这是林建军特意从新招的学徒里挑的。赵小刚动手能力强,悟性高,就是没文化;刘卫国理论基础好,却缺乏实践经验。两个孩子凑在一起,正好互补。

“拿着,先练锉平面。”林建军把两块废钢坯放在工作台上,递给他们每人一把锉刀,“要求:平面度0.1毫米,垂直度0.2毫米,明天这个时候我检查。”

赵小刚接过锉刀,掂量了两下,学着林建军平时的样子,吭哧吭哧地锉了起来,铁屑飞溅,却没个章法,锉出来的面歪歪扭扭。

刘卫国则小心翼翼地拿着锉刀,对着钢坯比划了半天,迟迟不敢下刀,额头上很快就渗了汗。

林建军没催,只是坐在旁边的凳子上,手里拿着一本《机械工人基础知识》,时不时翻两页,眼角的余光却始终留意着两个孩子。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

【检测到宿主开启“技术传承”行为,触发“育人”任务。】

【任务目标:在三个月内,使赵小刚、刘卫国掌握中级钳工基础技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

【任务奖励:“机械加工工艺标准化指南”;“青年学徒培养手册(1954年版)”;“厂内威望值 100”。】

林建军心里微微点头。系统的奖励很实用,工艺标准化正是目前车间最缺的,有了指南,能减少很多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废品。

“林师傅,这样对吗?”赵小刚锉了半天,见钢坯还是坑坑洼洼,忍不住挠了挠头,黝黑的脸上沾了铁屑,像只花脸猫。

林建军走过去,拿起他的锉刀,演示着说:“锉刀要放平,手腕用力,不是胳膊。你看,这样顺着一个方向走,用力均匀,才能锉出平面。”他的手腕轻轻摆动,锉刀在钢坯上留下均匀的痕迹,铁屑像碎雪一样簌簌落下。

赵小刚看得眼睛发直,喃喃道:“原来不是使劲就行啊……”

“使劲是蛮力,巧劲才是功夫。”林建军把锉刀还给他,“慢慢来,先练手感,每天锉两个小时,一个月后我检查。”

另一边,刘卫国拿着卡尺,对着自己锉的钢坯反复测量,脸涨得通红。他理论学得好,知道平面度的标准,可手上就是不听话,越急越出错。

“林师傅,我……我怎么总达不到要求?”刘卫国的声音带着哭腔,他在家是独苗,没吃过这种苦头。

林建军拿起他的工件,用粉笔在不平的地方做了标记:“你不是技术问题,是心态问题。太想做好,反而紧张,手就不稳了。这样,你先别用卡尺,闭着眼睛锉,凭感觉找平面,什么时候能摸出高低了,再用工具量。”

“闭……闭着眼睛?”刘卫国愣住了。

“试试就知道了。”林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技术这东西,既要懂理论,更要信手感,两者得合上拍。”

两个学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重新拿起锉刀,车间里又响起了“沙沙”的锉削声,节奏比刚才沉稳了许多。

林建军回到自己的工作台前,翻开系统奖励的“青年学徒培养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1950年代苏联和德国的学徒培训体系,从基础工具使用到复杂零件加工,分阶段设置了明确的目标,甚至还标注了如何根据学徒的性格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对赵小刚这种实践型的,要多让他动手尝试;对刘卫国这种理论型的,要先帮他建立信心。

“倒是省了我不少事。”林建军笑着自语,把手册里的阶段目标抄下来,贴在车间的公告栏上,标题是“学徒成长计划”。

这一幕被路过的李师傅看在眼里。他抱着胳膊站在门口,皱着眉看了半天——自从上次贾东旭闹事,他就没怎么跟林建军说话,心里总觉得这年轻人太“顺”,少了点老工人的“沉淀”。可看着公告栏上清晰的计划,再看看两个学徒认真的样子,他紧绷的嘴角微微松动了些。

接下来的日子,林建军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车间,给两个学徒开“小灶”:早上教理论,从金属材料的性能到量具的使用原理;中午练实操,他站在旁边,手把手纠正姿势;晚上留作业,让他们画零件图,巩固当天的内容。

赵小刚进步飞快,手上的茧子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却从喊过一声累,锉出来的平面越来越平整,连李师傅路过时都忍不住多瞥两眼,心里暗赞“这小子是块好料”。

刘卫国则慢慢克服了胆怯,他把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总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比如他算出的“最优锉削角度30度”,比传统的45度更省力,还能提高精度,林建军当即在车间推广,让老工人们都觉得“这学生娃有点东西”。

这天下午,车间接到一个急活:军工订单需要一批配套的小零件,精度要求高,工期紧。林建军把图纸分给两个学徒,让他们试着加工样品。

赵小刚拿着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圆弧怎么锉啊?看着就难。”

刘卫国也犯了愁:“公差只有0.05毫米,咱们的量具能测准吗?”

林建军没直接教方法,而是把他们带到废品堆前,指着一堆报废的零件说:“你们看,这些都是我刚学工时锉废的,比你们现在要多十倍。技术就是从废品里练出来的,别怕错,大胆试。”

他拿起一块废钢坯,演示了圆弧锉削的技巧:“手腕要活,像揉面团一样,顺着圆弧的弧度走,眼睛盯着圆心……”

两个学徒看得入了迷,赵小刚忍不住拿起锉刀模仿,虽然一开始还是歪歪扭扭,但比刚才流畅了许多。刘卫国则在旁边画图计算,很快算出了不同弧度对应的锉削力度,给赵小刚当起了“参谋”。

夕阳西下时,两个粗糙却合格的样品摆在了桌上。赵小刚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刘卫国也红着脸,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不错,第一次就能做成这样,比我当年强。”林建军真心称赞,拿起系统奖励的“精密量具校准方法”,“来,教你们校准千分尺,明天争取把公差控制在0.03毫米以内。”

这一幕,恰好被来送图纸的李师傅撞见。他站在阴影里,看着林建军耐心地给学徒讲解校准步骤,看着两个年轻人凑在一起讨论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刚当学徒时,师傅也是这样手把手教他认图纸、锉平面,心里那点最后的隔阂,像春雪一样消融了。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刚到车间,就看到李师傅蹲在赵小刚旁边,拿着他的工件,用自己的老锉刀演示:“你这力度还是太匀了,圆弧收尾要轻,不然容易出毛刺……”

赵小刚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谢谢李师傅!”

林建军心里一暖,走过去笑道:“李师傅,您这是……”

“少废话。”李师傅站起身,脸有点红,梗着脖子说,“看这俩小子瞎琢磨着急,我搭把手。再说了,这军工订单要紧,不能耽误事。”

他顿了顿,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用油布包着的东西,递给林建军:“这是我年轻时用的划线盘,精度高,给他们练手吧,总用车间那破玩意儿,练不出真本事。”

林建军接过划线盘,黄铜的手柄被磨得发亮,指针锋利如新,一看就是宝贝。他抬头看向李师傅,老人虽然还是板着脸,眼里却透着温和。

【叮!】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

【检测到“技术传承”产生辐射效果,李师傅放下偏见加入团队,完成“破冰”支线任务!】

【任务奖励:“李师傅的经验笔记”(含40年钳工实战技巧);“试制小组凝聚力 30”;科技报国积分 100。】

打开李师傅的笔记,里面用毛笔字写着密密麻麻的心得:“锉平面要‘三看’——看光线、看铁屑、看手感”“淬火后的钢材要‘冷锉’,否则易崩刀”……每一条都带着老一辈工人的智慧,比任何手册都实用。

“谢谢李师傅。”林建军真诚地说。

“谢啥。”李师傅摆摆手,“你说得对,一个人强不算强,大家都强,工厂才能发展。这试制小组,我也算一个。”

赵小刚和刘卫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有林师傅教理论,有李师傅传经验,这技术想不进步都难。

很快,车间里形成了奇特的景象:林建军带着刘卫国研究图纸参数,李师傅带着赵小刚打磨实操技巧,中午休息时,四个人围在一起,用粉笔在地上演算工艺方案,老的、少的、理论派、实践派,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

军工订单的配套零件按时交付,质检时合格率达到了98%,比预期高出五个百分点。厂长来视察时,看着整齐码放的零件,又看了看围在一起讨论的师徒四人,笑着对张科长说:“这才是咱们厂该有的样子!技术传帮带,人才辈辈出!”

林建军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一片明亮。他知道,技术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从李师傅的老师傅,到李师傅,再到他和这两个年轻学徒,一代代工人把汗水洒在车间,把智慧刻在零件上,才撑起了国家工业化的脊梁。

夕阳透过高窗,给车间镀上了一层金边。林建军拿起卡尺,看着赵小刚和刘卫国新加工的零件,精度已经达到0.03毫米,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或许比攻克某个技术难关更有意义——他不仅造出了合格的钢管,更播下了技术的种子,等着它们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走,今天我请客,食堂的红烧肉管够!”林建军合上卡尺,笑着说。

“好嘞!”赵小刚和刘卫国欢呼起来。

李师傅嘴角撇了撇,像是不屑,脚步却很诚实地跟了上去,嘴里还嘟囔着:“少吃点,别耽误下午干活……”

车间的门慢慢关上,留下满桌整齐的工具和墙上那张越来越丰满的“学徒成长计划”,计划的最后一行,是林建军昨天刚加上的:“目标——三年内,培养出能独立完成军工零件加工的技术员。”

门外,春风拂过厂区,吹得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刚刚萌芽的传承,轻声喝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