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60章 年度总结,系统评定

1953年的最后一个傍晚,北风卷着碎雪,给红星轧钢厂的烟囱镀上了一层薄霜。厂区大礼堂里却暖意融融,三百多个工人挤在这里,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汗味和淡淡的肥皂香,一年一度的工厂年度总结大会正在举行。

主席台上,厂长刘建国站在麦克风前,手里拿着厚厚的总结报告,声音透过老旧的扩音器,带着电流的杂音,却异常响亮:“……今年,我们厂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更重要的是,我们攻克了无缝钢管的生产技术难关,实现了民用产品量产,还拿到了军工订单!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是我们全体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有人激动地吹起了口哨,连坐在后排的老工人都抹起了眼泪。对红星轧钢厂来说,这一年确实太难了——年初还在为苏联专家撤走后的技术断层发愁,年底就拿出了能用于国防的产品,这份跨越,足以让每个参与者骄傲。

林建军坐在前排,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胸前的“劳动模范”奖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了张科长欣慰的笑容,李师傅挺直的腰板,还有试制小组成员们兴奋的脸庞,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这一年的汗水和压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沉甸甸的成就感。

“下面,我要特别表扬一个人。”刘厂长的目光落在林建军身上,语气带着赞许,“他就是技术科的林建军同志!”

聚光灯“唰”地打过来,照亮了林建军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台下的掌声更热烈了,不少人转头看他,眼神里有敬佩,有羡慕,还有老一辈工人对后生晚辈的期许。

“林建军同志,从朝鲜战场回来后,主动请缨负责无缝钢管试制。”刘厂长的声音带着感情,“他带领试制小组,克服了设备落后、技术薄弱的困难,用三个月时间,从废品率90%做到合格率100%,不仅完成了民用产品量产,还拿出了符合军工标准的样品!这种敢闯敢干、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林建军站起身,对着台下深深鞠躬。掌声持续了足足半分钟,直到刘厂长抬手示意,才渐渐平息。

“经厂党委研究,并报市工业局批准,授予林建军同志‘市级青年技术能手’称号,奖金两百元,记二等功一次!”刘厂长亲自拿起奖状和奖金信封,走下台,递到林建军手里,“小伙子,好好干,国家需要你这样的技术人才!”

“谢谢厂长,谢谢组织!”林建军接过奖状,指尖触到纸张的粗糙纹理,心里清楚,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整个试制小组,属于那些在车间里日夜奋战的工友。

【叮!】

就在他鞠躬致谢时,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的提示音,比往常更清晰,带着一丝总结性的沉稳:

【检测到宿主获得“市级青年技术能手”称号,达成第一阶段核心目标。】

【第一阶段“站稳脚跟(1951年—1953年)”任务综合评定中……】

林建军的心跳漏了一拍。两年了,从1951年那个凛冬穿越而来,在陌生的时代挣扎求生,激活系统,参军赴朝,战场淬炼,凯旋归来,推动技术革新……一幕幕画面在脑海里闪过,像一部快放的黑白电影。

“下面,请林建军同志发言!”主持人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林建军深吸一口气,走到麦克风前,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张科长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李师傅抱着胳膊,嘴角带着难得的笑意,试制小组的小张正使劲朝他挥手。

“各位领导,各位师傅,工友们。”他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无缝钢管的试制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没有厂长的支持,没有张科长的指导,没有李师傅和各位工友的帮助,我什么也做不成。”

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有人喊:“小林谦虚了!”

“我不是谦虚。”林建军笑了笑,语气郑重,“这两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扛不起国家工业化的担子。我们这代人,生在战乱后,长在新中国,肩上的责任就是把工厂建好,把技术搞上去,让国家不再受欺负。无缝钢管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造更好的钢材,更好的设备,赶上甚至超过国外的水平!”

“好!”台下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有人激动地站起来鼓掌,连后排的老工人都红了眼眶。这不是空洞的口号,是一个年轻人用汗水和成果换来的底气。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宣告评定结束:

【第一阶段任务综合评定:优秀。】

【任务完成情况:穿越适应(优秀)、战场淬炼(优秀)、技术突破(卓越)、人际边界(良好)。】

【奖励发放:】

【1. 体质强化液(初级)——小幅提升耐力与恢复力,适配高强度工作需求;】

【2. 《机械工程手册(1954年版)》——含最新苏联及欧美机械制造技术,重点标注与我国工业现状的适配点;】

【3. 解锁“技术蓝图解析”功能——可对系统奖励的蓝图进行本土化优化。】

一股温热的暖流突然从丹田升起,顺着血管流遍全身,像是泡在温水里,疲惫感瞬间消散——这是体质强化液在发挥作用。林建军悄悄握了握拳,能清晰地感觉到力量的细微增长,连呼吸都变得更顺畅了。

发言结束后,他回到座位,张科长拍着他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好小子,没给咱们技术科丢脸。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跟德国师傅学磨刀具呢……”

“张科长您是前辈,我还差得远。”林建军真诚地说。

李师傅也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塞给他:“这是我年轻时在德国买的游标卡尺,精度0.01毫米,比厂里的好用,给你吧,别浪费了好工具。”

林建军愣住了,这卡尺在1953年算得上是宝贝。他想推辞,却被李师傅按住手:“拿着!我老了,眼神不行了,用不上这么精密的东西。你不一样,你得拿着它,造出更精密的钢管,给咱们中国人争口气。”

看着李师傅眼里的期许,林建军用力点头:“谢谢您,李师傅,我一定用好它。”

散会时,已经是深夜。雪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给厂区的雪地上镀上了一层银霜。林建军揣着奖状和手册,手里拎着李师傅送的卡尺,脚步轻快地往宿舍走。

路过宣传栏时,他停下脚步。那里贴着年度先进个人的照片,他的照片排在第二位,穿着工装,站在轧机旁,眼神坚定。照片下面写着:“林建军,20岁,技术科技术员,攻克无缝钢管技术难关,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他想起刚穿越时,原主的档案里只有“孤儿,学徒工”几个字,短短两年,人生已经天翻地覆。系统空间里,那瓶体质强化液泛着淡淡的蓝光,《机械工程手册》的封面在意识里清晰可见,封面上“1954”的字样格外醒目——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回到宿舍,他把奖状仔细贴在床头,手册放在枕头边,卡尺摆在桌上。窗外的风还在呼啸,但他心里一片平静。这两年,他不仅在工厂站稳了脚跟,在四合院也划清了边界:贾张氏不敢再撒泼,秦淮茹不再来借东西,易中海的算计落了空,连聋老太太的试探都被他顶了回去。

【叮!系统检测到宿主当前状态稳定,触发“阶段总结”提示。】

【宿主当前核心能力:中级钳工技能、军工级机械维修经验、金属塑性变形分析能力、基础俄语。】

【当前资源:科技报国积分3200分、体质强化液1瓶、关键技术蓝图3份(含无缝钢管、坦克改进、精密量具)。】

【人际关系:工厂(信任度80%)、四合院(敬畏度70%)、街道办(支持度60%)。】

林建军看着这些数据,像看着一份清晰的答卷。穿越者的优势、系统的助力、自身的努力,三者交织,让他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954年……”他喃喃自语,翻开《机械工程手册》的第一页,里面夹着一张工厂明年的规划草图——新建精密钢管车间,引进苏联半自动化轧机,争取参与国家156个工业援建项目中的“无缝钢管厂”配套工程。

这些规划,每一项都充满挑战,但林建军的眼神越来越亮。他知道,第一阶段的“站稳脚跟”只是开始,真正的“崭露头角”还在后面:贾东旭在车间的怨气、许大茂的新动作、四合院潜藏的房屋纠纷,还有国家工业化浪潮中更艰巨的技术难关……都在前方等待。

他拧开那瓶体质强化液,透明的液体带着淡淡的金属味。喝下去的瞬间,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熬夜带来的疲惫一扫而空,思维也变得更加清晰。

【体质强化液生效:耐力 15%,恢复力 20%,适配高强度技术工作。】

林建军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嘴角露出一丝笑意。1953年即将过去,1954年的曙光就在眼前。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小心翼翼的穿越者,而是手握技术、心怀理想的工业建设者。

宿舍的灯光熄灭了,只有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桌上的游标卡尺上,反射出冷冽而坚定的光。第一卷的篇章悄然落幕,而属于林建军的“签到人生”,才刚刚展开更壮阔的画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