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400章 系统的“战略预警”

2018年的冬雪比往年来得更早,北京西山的国家智库会议中心里,暖气开得很足,林建军却觉得指尖有些发凉。他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好的报告,封面印着“机密”二字,纸页边缘因反复翻阅而微微卷曲。报告的最后一页,系统标注的红色预警像一簇跳动的火焰:“2019-2025年,美国将重点封锁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高端材料三大领域,建议提前布局。”

“林老,您对这份前瞻怎么看?”智库的张教授推过来一杯热茶,雾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我们分析了近五年的中美科技贸易数据,发现他们的技术出口管制正在形成‘精准打击’的趋势,专挑咱们的短板下手。”

林建军翻开报告第17页,那里用折线图清晰地展示着中国在三大领域的对外依存度:半导体设备92%、工业软件86%、高端光刻胶91%。每个数字都像一根刺,扎在他心上。“不是趋势,是已经开始了。”他指着“半导体设备”一栏,“上周ASmL宣布对中国出口的光刻机加严管制,连dUV机型都开始限制,这就是信号。”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光秃秃的树枝裹成了白色。林建军想起1989年外资撤离时的情景,那时他们缺的是资金和技术;现在企业大了,资金充裕了,可核心设备和软件依旧捏在别人手里,这种“卡脖子”的滋味,比当年更难受。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会议间隙响起,带着战略预警特有的凝重:【检测到“科技竞争升级”关键节点,符合“底线思维”防御需求。】

【奖励“中美科技竞争前瞻报告”深度版:包含三大领域技术封锁具体路径、替代方案评估、全球供应链重组建议,可支撑企业十年战略布局。】

信息流涌入脑海,林建军眼前浮现出更细致的图景:美国计划通过《瓦森纳协定》扩大管制清单,2020年前切断EUV光刻机供应;2022年前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EdA软件;2025年前限制特种气体和靶材出口……而对应的破局点在于: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光刻机可实现国产替代;华大九天的EdA软件已能满足14纳米制程需求;江化微的光刻胶纯度已接近国际水平。

“张教授,麻烦帮我联系一下工信部的同志。”林建军合上报告,语气异常坚定,“建军科技准备启动‘磐石计划’,未来十年投入一千亿,专攻这三大领域。”

回到公司,林建军立刻召开紧急战略会。会议室的环形屏幕上,三大领域的技术路线图缓缓展开,红色标记着“卡脖子”环节,绿色标注着国内已有突破的技术。

“半导体设备领域,我们重点投资上海微电子和沈阳机床。”林建军的激光笔点在屏幕上的“光刻机”图标,“上海微的28纳米dUV明年就能下线,我们包销第一批10台,同时联合他们攻关14纳米机型;沈阳机床的五轴加工中心,精度要从0.001毫米提升到0.0005毫米,满足芯片设备的精密部件需求。”

负责财务的苏岚翻开报表,眉头微蹙:“一千亿分十年投,每年100亿,会影响主营业务的现金流。”

“把卫国创投的部分股权套现,再拿出智能手机业务30%的利润。”林建军的语气不容置疑,“当年我们搞半导体,靠的是抵押房子;现在条件好了,更要舍得投入。这些钱不是花出去,是存进‘技术银行’,关键时刻能救命。”

林卫国接过话头,调出“建军科技”的全球研发网络分布图:“我们在荷兰、德国的研发中心,重点搜集半导体设备的技术情报,不是偷专利,是找专利空白区。比如ASmL的光刻机镜头专利集中在蔡司,我们可以联合长春光机所,研发不同技术路线的非球面镜头。”

林晓阳则盯着“工业软件”板块,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我们的‘工业大脑’可以和华大九天合作,把AI算法融入EdA软件。传统EdA靠工程师手动布线,AI能在1小时内完成1000个节点的优化,效率提升10倍。”他展示着模拟数据,“这是系统奖励的‘智能布线算法’,已经通过测试,能避开70%的专利陷阱。”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讨论**时响起,带着资源整合的清晰指引:【“磐石计划”符合“科技自主可控”国家战略,触发“全球技术协作网络”构建方案。】

【方案核心:在东南亚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基地,规避贸易壁垒;与欧洲中小企业合作,引进非管制技术;在国内建设“技术备胎产业园”,集聚上下游企业。】

林建军把方案里的“备胎产业园”部分标红,建议落在合肥:“那里有中科大的基础研究,有晓阳的核聚变团队,产业链配套齐全。我们牵头建园,给入驻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形成‘设计-制造-封装’的完整闭环。”

会议持续到深夜,走廊里传来郑师傅的徒弟小王的声音,他带着车间工人刚完成了国产刻蚀机的核心部件测试:“林总,精度达标了!比进口的还稳定0.2个百分点!”

林建军走到走廊,看着小王手里的部件,金属表面的纹路细密如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好小子,这活儿干得比你爸当年还细。”他想起1984年郑师傅带着徒弟打磨量具的样子,那时的精度要求是0.01毫米,现在已经到了0.0001毫米,可那份“不服输”的劲,一点没变。

“林老,您说咱们真能全搞定吗?”小王挠着头问,眼里带着年轻人的困惑,“人家搞了几十年,咱们能追上吗?”

“追不上也要追。”林建军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当年‘两弹一星’,咱们连计算机都没有,靠算盘也算出了数据。现在咱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两千万工程师,有什么理由搞不定?”他拍着小王的肩膀,“你们这代人,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肩负着最重的责任。”

雪停时,林建军站在办公楼前,望着研发中心亮着的灯光。那里,林卫国还在和德国团队视频会议,林晓阳的AI实验室正调试新算法,车间里的工人在连夜组装刻蚀机部件……这些灯光,像无数颗星星,在寒夜里闪烁着韧性的光。

他想起报告最后一页的结语:“科技竞争,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战略耐力。谁能提前布局,谁能咬牙坚持,谁就能笑到最后。”这句话,他抄在了“磐石计划”的扉页上,下面加了一行字:“为了下一代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把报告和计划送到工信部。部长翻着厚厚的方案,感慨道:“你们的‘磐石计划’,和国家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不谋而合。国家给你们配套政策,咱们政企联动,一定能啃下这些硬骨头。”

走出工信部大楼,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林建军给林卫国打了个电话:“告诉团队,计划启动。记住,我们不是在做‘备胎’,是在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电话那头传来林卫国的声音,背景里是研发团队的欢呼声:“爸,放心吧。您当年说‘技术上的坎,跨过去就是门’,我们这代人,就是来开门的。”

林建军挂了电话,脚步轻快地走向地铁站。他知道,“磐石计划”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失败,会有质疑,会有来自外部的重重阻力。但只要这股劲在,这份提前布局的远见在,中国科技就一定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走出一条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自主之路。

而这,或许就是系统给出“战略预警”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让清醒的人,有机会为未来做好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