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98章 应对“南海仲裁”的科技后盾

2016年7月的南海,风浪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拍打着战舰的甲板。海军某新型驱逐舰的雷达舱内,工程师们正屏气凝神地盯着屏幕——建军科技研发的舰载相控阵雷达刚完成调试,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绿色回波,正实时锁定着百公里外的多个目标,哪怕是低空突防的无人机,也无所遁形。

“稳定跟踪!抗干扰能力100%!”操作手兴奋地报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就在三天前,这台雷达的核心部件还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车间里,由林卫国带着团队连夜组装测试,如今已成为守护海疆的“千里眼”。

同一时间,建军科技的军工车间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冷却剂的味道。林卫国摘下沾满油污的手套,看着生产线最后一台t\/R组件下线,指尖因长时间握持螺丝刀而泛白。“包装!立刻送机场,海军的运输机在等着。”他对着对讲机喊道,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这是他们接到紧急任务的第48小时。7月12日,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局势骤然紧张。海军急需一批舰载相控阵雷达的核心组件,要求48小时内交付,而这种组件的生产精度要求达到0.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0,连国外厂商都需要至少一周时间。

“林总,最后一组抗干扰模块的测试数据出来了。”研发部的老陈举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的波形图稳定得像一条直线,“干扰抑制比达到70分贝,比海军要求的还高10个分贝!”

林卫国接过平板,指腹划过冰冷的屏幕。这组模块采用了系统奖励的“舰载雷达抗干扰算法”,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自动识别并过滤干扰信号,哪怕对方释放再多电子诱饵,也休想蒙蔽雷达的“眼睛”。“告诉海军,放心用。”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任务启动时就已响起,带着国防科技特有的厚重:【检测到“国家主权维护”紧急需求,符合“科技护国”核心使命。】

【奖励“舰载相控阵雷达优化方案”:包含t\/R组件集成工艺、自适应抗干扰算法、高温稳定性增强技术,可将雷达反应速度提升30%,连续工作时间延长至720小时。】

林建军把方案里的关键参数标红时,特意注明:“这不是普通的商业订单,是保家卫国的责任。”他坐镇车间指挥,看着郑师傅的儿子小王带领焊工组,在显微镜下完成模块间的金丝键合——每根金丝直径仅25微米,焊接误差不能超过5微米,小王和工友们屏息凝神,连续工作18小时,合格率达到100%。

“林叔,您当年在轧钢厂焊量具,是不是也这么费劲?”小王擦着汗问,护目镜后的眼睛布满血丝。

“比这还费劲。”林建军笑着递过一瓶功能饮料,“那时候没有显微镜,全靠手感。但现在想想,道理都一样——手上的活细一分,国家的底气就足一分。”他想起1962年边境冲突时,厂里赶制军用望远镜的镜头,老工人们用红绸蘸着酒精,一遍遍抛光,直到能清晰看到千米外的靶心。

车间的广播里,正播放着国防部的声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林卫国站在生产线尽头,望着墙上“科技报国”的标语,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企业办得再大,要是国家不强,终究是别人的盘中餐。”

这次紧急任务,让这句话有了更沉重的分量。接到订单时,林卫国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没有讲太多大道理,只说了句:“咱们造的不是零件,是军舰的‘眼睛’。眼睛亮了,咱们的军舰才能看得远、打得准,才能护着咱们的渔民、咱们的岛礁。”

动员结束后,没有一个人请假。研发团队的年轻人把行军床搬到实验室,饿了就啃面包,困了就裹着军大衣眯一会儿;生产线上的老师傅们主动带班,说“年轻人熬不住,我们多盯会儿”;连食堂的师傅都送来夜宵,说“给小伙子们加个蛋,好有力气保家卫国”。

最让人动容的是质检组的张大姐,她的丈夫是南海舰队的军官,此刻正在巡逻舰上执行任务。张大姐捧着组件,用放大镜检查了三遍,眼泪掉在组件上,又赶紧用无尘布擦干净:“我得把好这关,不能让他在前面担心家里,更不能让战士们用着不放心的装备。”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首批组件交付时响起,带着使命达成的庄严:【“国防科技支援”任务完成,技术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主权维护,符合“科技护国”最高优先级。】

【奖励“军民融合技术转化指南”: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延伸,如雷达技术转民用航空管制、抗干扰算法用于通信基站。】

林建军看着指南里的“技术双向流动”理念,突然对林卫国说:“这次的抗干扰技术,能不能用到咱们的5G基站上?南海的渔民说,有时候在远海收不到信号,用这个技术或许能解决。”

林卫国立刻点头:“我已经让团队评估了,下周就能拿出方案。军用技术为民用服务,这才是‘军民融合’的真谛。”

当最后一批组件装上海军的运输机,林卫国站在停机坪上,看着飞机呼啸着冲上云霄,消失在晨光里。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车间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鼾声——连续奋战48小时的工人们,终于能趴在工作台上睡一会儿了。

林建军走过去,给每个睡着的工人盖上毯子。小王的手里还攥着焊锡枪,老陈的头枕在测试报告上,张大姐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这些平凡的面孔,此刻在他眼里,比任何明星都耀眼。

三天后,海军传来消息:装配了建军科技组件的雷达系统,在南海演习中表现出色,成功捕捉到多个低空突防目标,抗干扰性能远超预期。一位参与演习的老将军特意打来电话,声音洪亮如钟:“小林,告诉你的工人们,他们造的不是零件,是国之重器!有你们在,我们守海疆就更有底气了!”

林卫国把电话开了免提,车间里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王抹了把眼泪,笑着说:“我爸要是知道了,肯定得喝两盅!”

林建军望着窗外飘扬的国旗,突然想起老首长临终前的话:“国家强大,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三靠秤杆子。枪杆子能保家卫国,笔杆子能启迪民智,秤杆子能丈量实力——你们搞的精密技术,就是新时代的‘秤杆子’,得把国家的实力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刻,他觉得这句话有了最生动的注脚。从1984年的精密量具,到今天的舰载雷达组件,变的是技术领域,不变的是那份“国家需要,我们就上”的担当。企业的账本上或许有盈亏,但在国家主权面前,只有“必须赢”的信念。

夕阳下,林卫国在车间的黑板上写下:“72小时,交付100%合格组件,零失误。”后面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林建军走过去,在旁边加了一句:“这才是‘建军科技’最该有的样子。”

远处的试验场,新一批雷达组件正在进行极限环境测试,屏幕上的回波依旧稳定而清晰,像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守护着这片蔚蓝的海疆。而车间里的灯光,又开始为下一个任务而明亮——因为他们知道,保家卫国的路,永远没有终点,只有一个个需要用技术和担当去坚守的瞬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