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97章 苏岚的“教育公益版图”

2011年的蝉鸣刚在太行山深处响起,苏岚就踩着晨露走进了河北涞源的建军希望小学。新落成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泛着浅黄的光,操场上的五星红旗猎猎作响,十几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正围着一个银灰色的终端机叽叽喳喳,指尖在屏幕上点来点去,眼睛亮得像山里的星星。

“苏阿姨!”14岁的小梅第一个扑过来,手里举着张满分的数学卷子,校服领口别着的“学习委员”徽章闪着光,“这台‘智慧老师’太厉害了,讲的鸡兔同笼比我们老师还清楚!”

苏岚笑着摸摸她的头,目光落在那台“智能教育终端”上——这是建军科技捐赠的最新产品,7英寸触摸屏,内置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还能通过卫星接收北京名师的直播课。三个月前,这里还是间漏雨的土坯房,孩子们趴在吱呀作响的木桌上写字,老师是村里仅有的高中毕业生;现在,崭新的教室里不仅有暖气,还有了能连接外面世界的“智慧老师”。

“李校长,终端机用得还顺手吗?”苏岚走到正在调试设备的校长身边,他手里攥着本厚厚的操作手册,页脚都翻卷了。

李校长黝黑的脸上堆着笑,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粉笔灰:“好用!太好用了!上周北京的张老师直播讲作文,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不眨,现在写的作文,比以前强了不止一个档次。”他指着终端机上的互动数据,“您看,这三个月,数学平均分从52涨到了78,英语更是从30多涨到了80!”

苏岚的眼眶有些发热。这已经是她的基金会援建的第89所希望小学了。2005年启动“女童助学计划”时,她只是想让山里的女孩能走进课堂;可看到孩子们因为师资匮乏,明明聪慧却只能对着课本发呆,她就动了“让优质教育资源飞进山”的念头。

【叮!】

系统的提示音曾在林建军意识里响起,带着教育特有的温润:【检测到“公益模式升级”,苏岚的教育实践符合“科技普惠”理念。】

【奖励“智能教育终端定制方案”:针对乡村教育特点优化的硬件配置 课程体系,包含离线教学模块、方言识别功能、家校互动系统。】

林建军把方案交给苏岚时,特意在扉页写了句话:“技术要像阳光,照亮每个角落。”现在看来,这句话正在变成现实——终端机的离线模块解决了山里信号弱的问题,下载一次课程能离线用一个月;方言识别让听不懂普通话的低年级孩子也能学习;家校互动系统则让在外打工的父母能随时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

“苏大姐,您快来看!”炊事员王婶举着个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她儿子在广州打工发来的视频,“刚才他通过终端机看了闺女的课堂表现,在工地上哭得像个孩子,说要好好挣钱,供闺女上大学!”

苏岚接过平板,视频里的汉子正抹着眼泪,背景是轰鸣的工地:“谢谢您苏大姐,让我在千里之外也能看着娃学习……”她突然想起2001年第一次来涞源时,王婶的闺女因为交不起学费,正蹲在猪圈旁帮着喂猪,眼里却直勾勾地望着学校的方向。

十年过去,那个喂猪的小女孩已经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用着和北京孩子一样的学习设备。这种变化,比任何奖杯都让苏岚觉得踏实。

中午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苏岚坐在教室后排听小梅上英语课。终端机上,北京名师正用动画演示“现在进行时”,孩子们跟着屏幕大声朗读,声音脆生生的,像山涧的泉水。突然,终端机的屏幕闪了闪,自动切换到了“防灾教育”界面——这是系统方案里的“智能推送”功能,根据当地气象预警,自动插入暴雨防范课程。

“同学们,遇到山洪要往高处跑,记住要绕开电线杆……”屏幕上的动画演示生动直观,连最调皮的男孩都听得格外认真。李校长在一旁感慨:“上周的暴雨,就是靠这个课程,孩子们才知道怎么自救,家长们都说这终端机是‘救命恩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苏岚考察的第三天响起,带着政策落地的庄重:【检测到“智能教育模式”成熟,符合“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奖励“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建议”:包含师资培训、资源共享、职业教育衔接等体系化方案,具备政策推广价值。】

苏岚把建议整理成厚厚的报告,里面不仅有智能终端的应用数据,还有她走访100多个村庄总结的经验:“乡村教育缺的不只是硬件,更是可持续的生态——要让城里的老师愿意来,来了能留住;要让山里的孩子既能考大学,也能学技能;要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乡村发展。”

她带着报告去了教育部,接待的司长翻着报告,指着“职业教育衔接”部分说:“苏女士,您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们正在推‘农村职业教育提升计划’,您的基金会能不能试点,把建军科技的技术优势和当地产业结合起来?”

试点选在了陕西榆林。苏岚的基金会联合建军科技,在当地的希望小学里加设了“光伏技术启蒙课”,用缩微模型演示太阳能板的工作原理。孩子们不仅学习文化课,还能动手组装小太阳能灯,优秀的学生还能去建军科技的榆林光伏基地参观实习。

“苏阿姨,我以后想造太阳能板,让咱们村每家每户都用上清洁能源!”12岁的男孩捧着自己组装的太阳能灯,眼睛里闪着光。苏岚想起林建军常说的“技术要从娃娃抓起”,或许这些孩子里,就有未来的新能源专家。

2013年深秋,第100所建军希望小学在云南丽江落成。剪彩那天,教育部的领导亲自到场,宣布将“智能教育终端 生态化运营”的模式在全国推广。站在操场上,看着来自100所学校的孩子们代表一起放飞气球,苏岚突然觉得,这十年的奔波劳累都值了。

林建军特意从北京赶来,手里捧着个礼盒:“给你的‘军功章’。”打开一看,是用100所希望小学的照片拼成的“兰”字——取她的名字,也象征着那些像兰花一样在幽谷中绽放的孩子。

“以前总说你捐钱太‘大方’,现在看来,是我格局小了。”林建军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这些孩子,比任何芯片都重要——他们才是国家的未来。”

苏岚望着远处雪山下的校园,终端机的屏幕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撒满大地的星星。她知道,教育公益不是简单的捐钱建校,而是要搭建一座桥,让山里的孩子能走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要铺一条路,让外面的资源能走进闭塞的乡村。

夕阳西下时,小梅给苏岚发来条短信,附着张照片:她站在新落成的图书馆前,手里拿着本《居里夫人传》,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短信里写着:“苏阿姨,我想成为您和居里夫人那样的人,帮助更多人。”

苏岚把短信转发给林建军,很快收到回复:“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她想起系统奖励的战略建议里,最后一句话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并照亮他人。”此刻,看着照片里小梅明亮的眼睛,她觉得这句话正在变成现实。

夜色渐浓,丽江的星空格外清澈。苏岚站在希望小学的操场上,仿佛能听到100所学校里,终端机播放课程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像一首跨越山海的歌。这首歌里,有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有技术普惠的温暖,更有一个民族对未来的希望。

而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被照亮,但只要这股劲在,这份爱在,教育的光芒就会一直传递下去,照亮中国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