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68章 世纪末思考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第368章 世纪末思考

作者:墨染青衫踏月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4:10:30

新年钟声敲响前,建军科技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三百多名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脸上带着节日的笑意,却又难掩激动——今天不仅是辞旧迎新,更是公司成立24周年的日子。林建军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时光像条奔流的河,从1984年那个初春的旧厂房,一路奔涌到如今的科技园区,浪花里翻腾着太多故事。

“1984年,咱们在中关村的旧厂房里,用借来的车床造出第一把千分尺时,我从没想过24年后会是今天。”林建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温和却带着力量,“那时候,德国的量具精度能到0.001毫米,咱们的只能到0.01毫米,客户说‘你们的东西只能当废品卖’。”

台下响起一阵轻笑,老员工们都记得那段日子。郑师傅坐在第一排,手里的拐杖轻轻敲击着地面,眼眶有些发热——他当年跟着林建军从轧钢厂出来,最苦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靠变卖废铁度日。

“但我们不服输。”林建军的声音陡然提高,“别人说我们造不出来,我们偏要造;别人说我们只能模仿,我们偏要自主研发。1995年,我们的半导体封装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000年,我们的手机芯片实现国产化。”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纪录片:1984年的旧厂房里,林建军和郑师傅等人围着机床调试;1995年,林卫国带着团队庆祝“建军1号”手机下线;一幕幕画面闪过,礼堂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纪录片的背景音乐在流淌。

“改革开放30年,咱们国家变了,咱们公司也变了。”林建军的目光扫过全场,“从‘能不能造出来’到‘能不能做得好’,从‘跟在别人后面跑’到‘和别人并排跑’,下一步,该轮到我们‘领跑’了。”

这句话像火种一样点燃了全场的热情,掌声雷动。研发部的小张激动地站起来:“林总,我们保证,明年一定攻克5G芯片的核心技术!”

“好!”林建军笑着点头,“但我今天想说的,不只是技术。”他走到舞台中央,语气变得深沉,“这些年,我常想一个问题:我们搞科技,到底是为了什么?”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着他。

“1960年,我在轧钢厂当学徒,看着日本留下的老机床,心里憋着股劲——什么时候中国人能造出自己的精密设备?1988年,卫国从美国回来,说‘国外的芯片技术领先我们二十年’,眼里全是焦急。”

林建军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这代人,追赶了一辈子;卫国他们这代人,并跑了半辈子;晓阳他们,该轮到领跑了。但领跑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让国家不再受欺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指着大屏幕上的农村市场数据:“咱们的‘乡村版’手机,让山里的果农能直接联系批发商,收入翻了番;咱们的农业AI,帮农民识别病虫害,每亩地多收200斤粮食。这才是技术的意义——不是实验室里的论文,不是展会上的奖杯,是实实在在帮到了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穿透岁月的厚重:【检测到“科技价值升华”,符合“科技为民”核心追求。】

【奖励“技术伦理准则草案”:包含科技发展与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性的平衡原则,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指引。】

林建军看着草案里的“技术向善”原则,突然想起老首长的话:“技术是把双刃剑,关键看握在谁手里,用来做什么。”他对着话筒说:“下个月,咱们成立‘技术伦理委员会’,所有研发项目都要过三关:对国家有利吗?对社会有益吗?对环境友好吗?”

苏岚坐在台下,看着丈夫的背影,突然想起1984年他停薪留职时说的话:“我想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事。”二十四年过去,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比当初承诺的更多。她旁边的林卫国,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嘴角带着认同的笑意。

“有人说,现在咱们是‘中国科技首富’,该歇一歇了。”林建军笑了,“但我告诉你们,科技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歇。”他举起手里的一份报告,“这是晓阳他们团队刚提交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计划’,说要让中国在未来能源领域领跑世界。这很难,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我们这代人都看不到结果。”

他的目光转向年轻员工:“但总要有人开始。就像当年‘两弹一星’的前辈们,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成功,但他们知道,这是国家需要的,就得干!”

郑师傅突然站起来,拐杖重重地敲了敲地面:“林总说得对!我们这代人没完成的,让年轻人接着干!只要建军科技在,这股劲就不能断!”

全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年轻的工程师们互相击掌,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林晓阳坐在最后一排,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核聚变计划,爷爷的话像火焰一样在他心里燃烧。他想起爷爷送他的“未来能源研究思路”,那些晦涩的公式和模型,突然有了清晰的意义。

新年钟声敲响时,员工们自发唱起了厂歌。“从四合院到中关村,从量具到芯片,我们用双手,托起科技的明天……”歌声里,林建军走下主席台,和员工们一一握手。

“林总,明年的研发预算,我们申请增加20%。”研发部主任递上一份申请,眼里闪着光。

“批!”林建军毫不犹豫,“只要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钱不是问题。”

走到林卫国身边时,儿子递给他一杯热茶:“爸,您刚才说的‘技术伦理’,我觉得很有必要。我让创投部的人也加上这条,投的项目必须符合这三条标准。”

林建军点头,看着儿子鬓角的白发,突然觉得很欣慰。从当年那个趴在轧钢厂机床旁的孩子,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科技企业家,卫国接过的不仅是企业的管理权,更是那份“科技报国”的初心。

苏岚走过来,悄悄递给他一块巧克力:“讲了这么久,嗓子该哑了。”她指着不远处的晓阳,少年正和一群年轻工程师讨论着什么,手舞足蹈,眼里的光和年轻时的林建军如出一辙。“你看,长江后浪推前浪。”

“不是后浪推前浪,是浪浪相接,汇成大江。”林建军剥开巧克力,甜味在舌尖蔓延,“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从追赶别人,到和别人并跑,靠的就是这股子‘浪浪相接’的劲。未来30年,要想领跑,还得靠这个。”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新年的钟声里响起,带着对未来的期许:【“世纪末思考”完成,企业价值观升级,明确“技术向善、持续奋斗”的发展方向。】

【家族传承精神深化,进度锁定100%。提示:传承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林建军望着窗外绚烂的烟火,心里无比踏实。他知道,这场“世纪末思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从精密量具到半导体,从AI到可控核聚变,这条路没有尽头,但只要这代人守住初心,下一代人接力奋斗,中国科技就一定能从“并跑”迈向“领跑”,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礼堂里的歌声还在继续,年轻的面孔在灯光下闪耀,像无数颗正在升起的星星。林建军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