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66章 与老首长的“世纪对话”

2000年的深秋,北京的银杏叶铺了满地金黄。林建军和林卫国父子站在一栋古朴的四合院门前,整理着衣襟。门楣上的铜环被岁月磨得发亮,门内传来隐约的收音机声,正播放着《新闻联播》里关于“中国加入wto”的报道。

“爸,老首长九十高龄了,还特意约咱们来,真是……”林卫国的语气里带着敬畏,手里紧紧抱着一个紫檀木盒子,里面装着建军科技最新研发的“量子通信实验样机”——巴掌大小的设备,却能实现百公里级的加密通信,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

林建军点点头,指尖触到门环的凉意,想起第一次见到老首长的情景。那是1983年,他刚拒绝轧钢厂副厂长的任命,老首长作为分管工业的领导,在办公室里问他:“小林,放着行政职务不干,非要去搞什么精密仪器,图啥?”

当时他回答:“图中国能有自己的高精度量具,不用再看外国人脸色。”

门开了,警卫员笑着迎出来:“林总,林院士,首长等你们半天了。”

走进里屋,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老首长坐在靠窗的太师椅上,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头发已经全白,却梳得一丝不苟。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眼神依旧锐利,像藏着两团火。

“建军,卫国,坐。”老首长的声音有些沙哑,却中气十足,指了指面前的藤椅,“听说你们搞出了量子通信?快让我这老头子开开眼。”

林卫国打开木盒,小心翼翼地拿出样机。巴掌大的设备上,指示灯闪烁着柔和的绿光。“首长,这台样机可以实现12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加密强度是目前银行系统的100倍,不怕任何黑客攻击。”他按下启动键,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串随机跳动的数字,“这些是实时生成的量子密钥,一次一密,绝对安全。”

老首长戴上老花镜,凑近了仔细看,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机身,突然笑了:“好小子,当年你爸说要造‘不输给德国的量具’,我还担心他口气太大,没想到现在都搞量子通信了。”

他的目光转向林建军,带着回忆的悠远:“还记得1960年不?咱们的机床精度连0.1毫米都保证不了,造个拖拉机都得进口轴承。我去苏联考察,人家的技术员说‘你们中国造不出精密仪器’,那滋味,比挨打还难受。”

林建军点头,心里泛起酸涩。他想起刚进轧钢厂时,车间里的老机床还是日本侵华时留下的,刻度盘都磨没了,全靠老师傅的“手感”。“那时候咱们穷,技术也落后,想追赶,难啊。”

“难也得追!”老首长的声音陡然提高,像年轻时在战场上发号施令,“当年咱们造原子弹,不也是从零开始?没有图纸,没有资料,就靠算盘打数据,不也造出来了?就凭着一口气——中国人不比别人差!”

他拿起桌上的一张老照片,上面是一群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在简陋的实验室前合影,前排居中的正是年轻时的老首长,意气风发。“这是1958年,我们搞‘两弹一星’的筹备组。那时候就想着,等国家强大了,一定要让中国的科技站起来,不再受欺负。可惜啊……”他叹了口气,“我们这代人,打了基础,却没能看到今天。”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响起,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共鸣:【检测到“代际科技传承”关键场景,符合“家国同频”主线。】

【奖励“历史影像资料包”:包含建国初期工业建设、科技攻关珍贵影像,强化对“前人铺路”的认知。】

脑海中闪过一帧帧黑白画面:工人们在高炉前挥汗如雨,科研人员在煤油灯下绘制图纸,戈壁滩上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林建军突然明白,老首长的感慨里,藏着多少未竟的梦想。

“首长,您别这么说。”林建军的声音有些哽咽,“没有你们当年打下的基础,没有‘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您看——”他指着窗外远处的中关村,“那里的科技企业,有一半的创始人都受过‘两弹一星’精神的感召。这是接力,不是一代人的事。”

林卫国补充道:“我们现在搞芯片,遇到的技术封锁,和您当年搞原子弹时的困难,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我们有您那代人留下的‘自力更生’的法宝,不怕他们卡脖子。”

老首长听得眼睛发亮,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布包,打开一看,是枚锈迹斑斑的勋章。“这是1955年,我在哈军工学习时得的‘技术能手’勋章。当年我就想,什么时候中国能自己造出顶尖的芯片、顶尖的飞机发动机……今天,你们做到了。”

他把勋章放在林卫国手里,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凉的金属传过来:“这枚勋章,该给你们。你们做到了我们想做而没做到的事——让中国科技站在世界前列。”

林卫国捧着勋章,眼眶瞬间红了。这枚勋章的分量,远超任何奖杯——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期盼,一代人的遗憾,更有一代人的嘱托。

“首长,这勋章我们不能收。”林建军站起身,郑重地说,“它属于所有为中国科技奋斗过的人。我们只是接过了接力棒,跑得远了点而已。”他顿了顿,语气无比坚定,“而且,我们还没跑到终点。芯片还要更小,飞机发动机还要更强,量子通信还要更广……路还长着呢。”

老首长看着他们父子,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欣慰:“好,好!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记住,科技强国,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

临走时,老首长坚持要送他们到门口。秋风卷起地上的银杏叶,像金色的蝴蝶在飞舞。老首长握着林建军的手,又拍了拍林卫国的肩膀:“卫国,你比你爸当年更有福气,赶上了好时候。好好干,别辜负这个时代,别辜负我们这些老头子的期望。”

“请首长放心!”林卫国的声音掷地有声。

坐上车,林建军看着窗外倒退的街景,手里还攥着老首长塞给他的一本《建国初期工业史料》。书里夹着一张纸条,是老首长的亲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你们的使命,完成得很好。”

【叮!】

系统提示音带着圆满的回响:【“世纪对话”完成,强化“科技强国代际接力”认知。】

【奖励“战略视野提升”:深化对国家科技发展全局的理解,助力企业战略与国家需求深度融合。】

林卫国看着父亲手里的书,突然说:“爸,我现在才明白,咱们搞技术,不只是为了企业,是为了让老首长这样的前辈,能笑着看到中国变强。”

林建军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天际线。那里,中关村的灯火正次第亮起,像无数颗星星在闪烁。他知道,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老首长那代人点燃的火种,经过他们这代人的传递,终将在林晓阳那代人手里,燃烧得更加旺盛。

车窗外,收音机里还在播放着关于“中国科技新突破”的新闻,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深秋的北京。这声音里,有老首长那代人的期盼,有他们这代人的奋斗,更有下一代人的希望——这,就是最好的“世纪对话”,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要一代代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