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36章 “863计划”的参与者

1991年的春风吹进中关村时,建军精密仪器厂的研发车间已经响起了新的机器轰鸣。林建军站在车间中央,看着那台刚调试完毕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金属切削液在阳光折射下泛着蓝光,切割下来的高温合金碎屑像细碎的火星,落在冷却水中发出滋滋的轻响。

“林总,科技部的考察组到了。”办公室主任小陈快步走来,手里的文件夹捏得发白,“张司长亲自带队,说要现场看咱们的耐高温合金样品。”

林建军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扯了扯身上的白大褂——这几年厂子规模扩大,从“精密仪器厂”更名为“建军科技”,他的头衔也从“主任”变成了“总经理”,但他还是习惯泡在车间,身上的机油味比任何香水都让他踏实。

接待室里,张司长正翻看着企业资料,手指在“1989年突破光刻胶技术”“1990年半导体封装量产”等条目上停留许久。见林建军进来,他放下资料,开门见山:“林总,‘863计划’启动在即,国家急需在特种材料精密加工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你们的技术储备,符合申报条件。”

“863计划”——这四个字在1991年的科技界,像一声春雷。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它聚焦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能入选的企业,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林建军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去年在老首长家看到的文件,里面提到“特种材料是航空航天的基石,必须实现国产化”。

“张司长,我们有底气接这个任务。”林建军打开样品箱,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块银灰色的合金零件,“这是我们用自主研发的五轴机床加工的Gh4169高温合金,耐受温度达650c,精度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已经通过航天部的初步测试。”

张司长拿起零件,对着光线仔细看,边缘的切削纹路均匀得像艺术品。“国外同类零件的加工合格率是多少?”

“60%。”林建军语气坚定,“我们现在能做到82%,批量生产时稳定在75%以上,成本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

考察组在车间待了整整一天,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精度校准,每个环节都问得格外仔细。当看到林卫国团队开发的“自适应切削系统”能实时补偿温度引起的误差时,张司长终于松了口气:“就你们了。‘特种材料精密加工’项目,交给建军科技。”

送考察组离开时,张司长拍着林建军的肩膀:“小林,这项目国家拨款500万,不算多,但意义重大。记住,你们不是在做一笔生意,是在为国家啃硬骨头。”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响起,带着金属共振般的厚重:【检测到“国家战略项目承接”,符合“科技强国”主线。】

【奖励“耐高温合金加工参数优化包”:包含Gh4169、tc4等典型合金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冷却方式组合方案,可将加工效率提升30%,合格率再提高10%。】

信息流涌入脑海,林建军眼前瞬间清晰起来:Gh4169在切削温度超过400c时,应将进给量从0.15mm\/r降至0.12mm\/r,同时启用油雾冷却系统;tc4钛合金则需采用高速低进给策略,配合专用陶瓷刀具……这些参数像一把钥匙,精准打开了特种材料加工的难题。

项目启动会上,林卫国站在黑板前,用红粉笔画出加工工艺流程图:“根据系统给的参数,我们把工艺流程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置温度监测点。”他指着其中一个节点,“关键在半精铣环节,要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超过阈值就自动调整切削参数。”

苏岚拿着预算表,眉头却没松开:“500万拨款分三期到账,第一期只有150万。采购专用刀具和检测设备就要花80万,剩下的得精打细算。”她在表格上圈出一行,“研发人员的加班费按双倍算,这钱不能省,但差旅费要压缩,能视频会议就别出差。”

郑师傅带着老工人组成攻坚组,把五轴机床的说明书翻得卷了边。“林总,这外国设备的操作界面全是英文,咱们的老伙计看不太懂。”他指着屏幕上的“adaptive control”,“这词儿啥意思?”

“自适应控制。”林建军笑着翻译,“就是咱们说的‘智能调节’,机器能自己纠错。”他转身对小马说,“把操作界面翻译成中文,再画成流程图,贴在机床旁边,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三个月后,第一批合格的航天发动机涡轮盘样品下线。检测报告显示,关键尺寸误差0.0018毫米,表面粗糙度Ra0.8,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林建军把样品送到航天部时,总工程师拿着卡尺量了又量,激动地说:“这精度,比进口的还好!以后咱们的火箭发动机,终于能用上自己的‘心脏’了!”

项目中期检查时,张司长看着车间里满负荷运转的设备,又翻了翻苏岚的台账,忍不住赞叹:“建军科技是我见过最‘实诚’的企业——500万拨款,你们自己又投入300万,把利润全砸进了研发。”

“钱得花在刀刃上。”林建军指着新安装的三坐标测量仪,“这台设备能测到0.0001毫米,虽然贵,但能保证产品一致性。国家信得过我们,我们不能让国家失望。”

【叮!】

系统提示再次响起,带着任务推进的轻快:【“863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显着,获国家认可。】

【奖励“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指南”:包含特种材料在民用航空、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方案,助力技术商业化。】

林建军把指南里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方案”递给林卫国:“航天项目站稳脚跟后,咱们可以往民用领域拓展。国内的民航飞机发动机零件,80%依赖进口,这是块大市场。”

林卫国眼睛一亮:“我这就组织团队研究!民用产品的批量更大,正好摊薄研发成本。”

1992年深秋,项目提前一个月通过验收。验收组的专家在结论上写下:“该项目突破了7项关键技术,形成3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工艺,使我国特种材料精密加工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庆功宴上,郑师傅端着酒杯,敬了林建军满满一杯:“林总,当年在轧钢厂,您说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好设备,我们还半信半疑。现在看来,您这眼光,能穿透几十年的光景!”

林建军笑着回敬:“不是我眼光好,是国家给了咱们机会。改革开放让咱们能放开手脚干,863计划又给了咱们方向,只要跟着国家的脚步走,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

苏岚端来一碗汤,放在他面前:“别光顾着喝酒,明天还有个会,商飞的人要来谈合作,想用咱们的技术生产民用发动机零件。”

林建军看着窗外,夜色中的中关村已经亮起成片的灯火,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在这里扎根。他知道,参与863计划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航天到民航,从军工到民用,这条用自主技术铺就的路,只会越走越宽。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在车间的黑板上写下新的目标:“三年内,让国产特种材料零件,装上中国每一架飞机。”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字迹上,像给每个字都镀上了金边。

远处的研发中心传来林卫国和团队讨论的声音,苏岚在财务室核对新的合作合同,郑师傅带着工人调试刚到的新设备……这平凡的一天,藏着一个民族在科技领域追赶、并跑、最终想要领跑的决心。而林建军和他的建军科技,正是这壮阔征程中,坚定向前的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