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22章 苏岚的“贤内助转型”

1984年的初夏,建军精密仪器厂的财务室里,苏岚正伏在桌上核对账本,算盘打得噼啪作响。窗外的阳光透过旧厂房的玻璃窗,在她鬓角的碎发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也照亮了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那是工厂成立三个月来的第一笔大额订单回款,来自北京量具刃具厂的500把千分尺货款,整整元。

“苏姐,这钱咱咋安排?”出纳小张捧着刚取回来的现金,用牛皮纸包了厚厚一沓,放在桌上时发出沉闷的响声。1984年的4万块,足够在城里买套小院子,小姑娘的手都在抖。

苏岚放下算盘,指尖在账本上划过:“先扣下原材料款,给工人发工资8000,留作为流动资金,剩下的7000……”她抬头看向车间的方向,林建军正和郑师傅调试新到的车床,“给车间添台精密钻床,老郑昨天还念叨设备不够用。”

小张吐了吐舌头:“苏姐,您这账算得比银行还精。林主任说让您多留点钱防身,您倒好,全给车间了。”

苏岚笑了笑,拿起红蓝铅笔在账本上做标记。三个月前从市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辞职时,她心里不是没有过犹豫——白大褂换成蓝工装,听诊器换成算盘,消毒水的味道变成机油味,连说话的语气都得改,从对病人的温和耐心,变成对账本的寸土不让。

“苏会计,这发票您看能报不?”郑师傅的徒弟小王拿着张皱巴巴的收据进来,上面写着“零件加工费50元”,连个公章都没有。“昨天急着修磨床,找外面的师傅弄的,没开发票。”

苏岚接过收据,眉头微微蹙起:“小王,厂里的规矩你知道,无正规发票不能报销。你让那师傅补张发票来,哪怕是手写的,盖个章就行。”

“嗨,苏会计您这就外道了。”小王挠挠头,“不就50块吗?林主任跟您……”

“跟谁都不行。”苏岚打断他,语气温和却坚定,“厂里的钱每一分都得花在明处,今天50块能通融,明天就可能有500块、5000块。咱们是小厂,经不起糊涂账。”

正说着,林建军走进来,身上带着股冷却液的味道。他刚听完小马汇报,知道了报销的事,对小王说:“苏会计说得对,按规矩来。那师傅我认识,我去跟他说,让他补张发票。”

小王嘟囔着走了,林建军看着苏岚账本上的批注,忍不住笑:“你这铁算盘,比我在轧钢厂时的财务科还严。”

“不严不行。”苏岚翻出另一本账,“你看,这个月的废品率比上个月降了1%,节省的材料费够发三个人的奖金;但水电费超了5块,我让电工查了,是车间的老旧线路漏电,得赶紧换。”她指着其中一页,“这是我按系统奖励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册》做的成本分析表,每个环节的消耗都标出来了,能省的地方一目了然。”

林建军凑过去看,表格做得清清楚楚:原材料占比55%,人工20%,水电及杂费15%,剩余10%作为利润留存。最妙的是“动态成本预警”——当某类零件的采购价连续两个月上涨5%以上,表格就会自动标红,提醒提前储备。这比他在轧钢厂见过的任何财务报表都实用。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轻响,带着赞许:【检测到“规范化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符合“企业稳健发展”要求。】

【奖励“小微企业税务筹划指南”:包含1984年最新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合理避税案例,可降低综合税负12%。】

林建军把指南内容转述给苏岚,她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正愁印花税的事呢。手册里说‘技术开发费用可抵扣所得税’,咱们这个月的硅片检测设备研发花了8000块,正好能用上。”她立刻拿出计算器,手指飞快地跳动,“这么一算,能少交近千块的税!”

傍晚对账时,苏岚发现一笔300元的支出有问题——小马报的“办公用品费”里,夹杂着两本《射雕英雄传》的购书发票。她没声张,等小马下班路过财务室时,把发票递给他:“这两本书是你自己买的吧?下次别混在公账里了,挣钱不容易,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小马的脸瞬间红了,挠着头说:“苏姐,我……我这就把钱补上。”

“补就不必了,下次注意。”苏岚把书推给他,“你爱看书是好事,厂里打算订些技术杂志,你要是有想看的,列个单子给我。”

这事很快传到车间,郑师傅在班前会上说:“苏会计这叫会管账,不是抠门。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一分不滥花,跟着这样的财务,咱们干活心里踏实!”

月底发工资时,奇迹发生了——尽管报销严格,规矩繁多,但每个工人的工资单上都比上个月多了五到十五块不等的奖金。苏岚在大会上解释:“这是通过成本控制省下来的钱,大家干得好,省得多,奖金就多。”

拿着多出来的奖金,小王偷偷给苏岚塞了袋苹果:“苏会计,之前是我不懂事,您别往心里去。这苹果自家种的,不算公款。”

苏岚笑着收下苹果,心里松了口气。她知道,自己这个“贤内助”不好当——既要守住财务的底线,又不能伤了工人的和气;既要让林建军没有后顾之忧,又不能让他觉得自己干涉过多。但看着车间里越来越旺的人气,看着账本上逐月增长的利润,她觉得一切都值了。

一天晚上,两口子加完班,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月光洒在厂房的铁皮顶上,像铺了层银霜。林建军突然说:“明天去买台电风扇吧,财务室太热了。”

“不用,我这有算盘扇风呢。”苏岚笑着晃了晃手里的算盘,“等这个月的订单完成,给车间装两台大吊扇,工人师傅们比我更需要。”她顿了顿,靠在林建军肩上,“说真的,以前在医院,总觉得救死扶伤是大事;现在才明白,管好一分钱,让厂子活下去,让跟着咱们的人有饭吃,也是大事。”

林建军握紧她的手,掌心的老茧磨着她的指腹,踏实而温暖。他想起系统提示的“苏岚管理能力适配度90%”,原来最好的贤内助,不是单纯的支持和顺从,而是能和他并肩站在风里,一个守住技术的根,一个扎稳财务的基,让这小小的精密仪器厂,在1984年的改革浪潮里,扎下越来越深的根。

回到宿舍,苏岚还在灯下研究税务指南,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标注着“新产品免税期”“技术转让所得优惠”等条款。林建军看着她的侧脸,突然觉得,这比当年在医院领奖时的样子,还要耀眼。

窗外的虫鸣渐起,和车间里隐约传来的机器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特别的夜曲。苏岚合上手册,对林建军笑了笑:“放心吧,财务这块有我,你只管把技术搞好,造出最好的仪器。”

林建军点点头,心里无比踏实。他知道,有这样的“铁算盘”守着家,无论外面的风浪有多大,这“建军精密仪器厂”的招牌,都能稳稳地立在中关村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造出中国最好的量具”这个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