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16章 阎埠贵的“算计终成空”

1982年冬月初的轧钢厂,技术科办公室的暖气片刚热起来,带着股铁锈味的暖意弥漫在空气中。林建军正对着图纸演算轧机液压系统的参数,笔尖在稿纸上划过,留下工整的公式。门被轻轻推开,阎埠贵裹着件灰布棉袄走进来,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脸上堆着刻意的笑。

“小林主任,忙着呢?”阎埠贵把布包往桌上一放,发出“咚”的轻响,“刚从家里炖了锅羊肉,给你送来尝尝,补补身子。”他眼神瞟向林建军桌上的“技术科主任交接预案”,那是厂长昨天刚送来的,上面列着几位副主任的名字,阎解成的名字赫然在列——这是他今天来的真正目的。

林建军抬起头,放下笔:“三大爷,您这是客气啥。”他知道阎埠贵的性子,无利不起早,拎着羊肉上门,准有事相求。

“嗨,自家人客气啥。”阎埠贵解开布包,露出里面的搪瓷盆,羊肉的香气瞬间散开,“解成这阵子在车间表现不错吧?我听他说,上个月还被评为‘生产能手’了?”

林建军点点头。阎解成自从进了轧钢厂,在三车间跟着郑师傅学技术,确实比以前踏实了些,上个月车间技术比武拿了第三名,算是有了点进步。但要说多突出,还差着些火候——比起技术科的小马、小李这些年轻人,他的理论基础差太多,遇到复杂的设备故障,还是得靠别人指点。

“是有进步。”林建军语气平淡,“年轻人肯学就好。”

阎埠贵眼睛一亮,凑近两步:“那可不!这孩子随我,脑子活,就是以前在四合院耽误了。”他话锋一转,手指轻轻点了点桌上的预案,“我听厂长说,你这主任的位子,过阵子可能要往上提?那技术科的担子,是不是得找个可靠的人接?”

林建军心里透亮,阎埠贵这是为阎解成来的。上个月厂长确实找他谈过,说上级有意调他去厂部任技术副厂长,主持全厂的技术革新项目,技术科主任的位子需要从内部提拔。这事还没正式公布,阎埠贵不知从哪打听来的,竟巴巴地找上门了。

“厂里的安排还没定。”林建军拿起茶杯抿了口,“就算真要有人接任,也得按程序来,看能力,看业绩,不能瞎安排。”

阎埠贵脸上的笑僵了一下,又很快缓和过来:“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他搓着手,语气带着试探,“解成在车间干了五年,技术科的活儿也跟着你打了不少杂,啥流程都熟。再说,咱们都是从四合院出来的,知根知底,你提拔他,他还能不向着你?”

这话听得林建军皱起了眉。他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论资排辈”“靠关系上位”的想法。技术岗位不是人情场,差一点精度,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容不得半点私情。

“三大爷,”林建军放下茶杯,语气严肃起来,“技术科主任管着全厂的设备图纸、技术改造、专利申报,不是光靠‘熟’就能干的。解成的实操还行,但理论跟不上,连最基本的液压原理都没吃透,上个月车间那台精密镗床的故障,他查了三天都没找到原因,最后还是小马去了十分钟就解决了——您觉得,这样的水平能接技术科的担子?”

阎埠贵的脸涨红了,嘴上却不饶人:“理论那东西,慢慢学嘛!谁天生就会?当年你刚进厂时,不也啥都不懂?”他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只要林建军松口把阎解成扶上去,哪怕先当个副主任主持工作,以后有的是机会“补课”,凭着这层关系,阎家在厂里也算有了靠山。

“我当年是啥都不懂,但我敢啃书本,敢跟师傅死磕。”林建军看着阎埠贵,“解成下班就回家看电视,让他学图纸,总说‘太累’;让他考夜校补文化课,说‘没用’。三大爷,您摸着良心说,他这态度,能接技术科?”

这话戳到了阎埠贵的痛处。阎解成确实懒,仗着父亲以前在四合院的“算计”名声,总觉得“搞技术不如搞关系”,车间里的老工人都说他“骨子里还是阎家的投机劲儿”。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轻响,带着几分了然:【检测到“任人唯亲风险”,符合“公平竞争”原则。】

【奖励“技术岗位人才评估标准”:包含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创新思维、责任心等六项核心指标,附量化评分表。】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评分表的细则:理论知识占30%,需通过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等基础考试;实操能力占40%,包含设备维修、工艺优化等现场考核;创新思维占20%,看是否有技术改进提案被采纳;责任心占10%,参考过往处理事故的表现。按这个标准,小马得分85,小李82,阎解成只有61,连及格线都刚过。

“三大爷,不是我不给您面子。”林建军从抽屉里拿出份文件,正是系统奖励的评估标准,“这是厂里刚定的技术岗位考核标准,谁能上,谁不能上,按分说话。您让解成照着这个补,啥时候分数够了,不用您说,我第一个推荐他。”

阎埠贵拿起评分表,手指划过“理论知识30%”那栏,脸一点点沉下去。他这辈子最看不起的就是“死读书”,总觉得“嘴皮子和算盘珠子”比书本管用。可现在这表格上,光书本知识就占了三成,阎解成那点初中文化,怕是连考试都通不过。

“这……这标准也太死了吧?”阎埠贵还想争辩,“技术岗,能干活不就行了?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考试干啥?”

“技术岗不能只‘能干活’。”林建军指着窗外的研发中心,“那边新上的数控轧机,全是英文图纸,连操作界面都是外文的,看不懂图纸,连开机都不会,咋干活?”他顿了顿,“三大爷,时代变了,现在是靠本事吃饭的年代,不是靠嘴皮子、靠关系的年代了。”

阎埠贵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他想起年轻时在四合院,靠着算计房租、克扣孩子们的零食钱,把日子过得比谁都精细;想起为了让阎解成进工厂,托了多少关系,塞了多少礼;想起总教育儿子“要会钻营,会站队”……可到头来,在实实在在的技术标准面前,这些“算计”都成了笑话。

“行,我懂了。”阎埠贵拿起桌上的搪瓷盆,羊肉的香气此刻闻着竟有些呛人,“是我想左了,我回去让解成好好学,不指望走捷径了。”他的背影在门口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小林,你说得对,时代变了……”

看着阎埠贵佝偻的背影消失在走廊,林建军叹了口气。他想起四合院的日子,阎埠贵总拿着个小本子记账,谁家借了他一勺盐,谁家占了他半寸地,都记得清清楚楚,算计了一辈子,却没算到时代会变成这样——在公平的规则面前,再精的算计也抵不过实打实的本事。

下午的技术科会议上,林建军公布了评估标准,提议按分数高低选拔主任。小马以85分的最高分当选,小李第二,阎解成排在第五,连副主任的提名都没进。散会后,阎解成红着眼来找林建军,没像他爹那样哭闹,只是低声说:“林主任,我知道我差在哪了,我去报夜校,一定补上。”

林建军点点头:“想通了就好,啥时候你的分够了,机会还会有。”

消息传到阎埠贵耳朵里,他正在家算这个月的退休金能存下多少,听见阎解成说“没选上”,手里的算盘“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算珠撒了一地。

“没选上?”阎埠贵愣了半晌,突然笑了,笑得有些自嘲,“没选上也好,没选上也好……”他蹲在地上捡算珠,捡着捡着,突然叹了口气,“这辈子算计来,算计去,以为占了多大便宜,到头来,还不如人家踏踏实实学本事的……”

老伴在一旁劝:“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拼去,你操那心干啥?咱们有退休金,有房租,够吃够喝了。”

阎埠贵没说话,把捡好的算珠重新串起来,却发现无论怎么摆,都凑不齐原来的数目——就像他这辈子的算计,看似滴水不漏,实则早就漏洞百出。

几天后,林建军在菜市场碰见阎埠贵,他正提着个鸟笼遛弯,笼里的画眉叫得清脆。看见林建军,他没像以前那样绕着走,反而主动打招呼:“小林,买菜呢?”

“嗯,给孩子买点排骨。”林建军笑着点头。

“解成报了夜校,天天学到半夜。”阎埠贵的语气里带着点欣慰,“说谢谢你那评分表,让他知道差在哪了。”他顿了顿,“以前是我糊涂,总觉得算计比实干强,现在才明白,这世道,还是真本事靠谱。”

林建军看着眼前的老人,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却比在四合院时平和了许多。或许人到晚年,终究会明白,那些争来斗去的算计,那些费尽心机的钻营,在时间和时代面前,都轻如鸿毛。

“您能想通就好。”林建军递给他一把刚买的菠菜,“给解成补补维生素,熬夜伤身体。”

阎埠贵接过来,第一次没算“这菠菜值多少钱”,只是笑了笑:“谢了,小林。”

看着阎埠贵提着鸟笼远去的背影,林建军想起系统之前的提示:“因果循环,各得其所。”阎埠贵的结局,或许就是对“算计”最好的注解——你可以算计一时的利益,却算计不了时代的浪潮,更算计不过“实干兴邦”的硬道理。

技术科的新主任小马走马上任那天,林建军在大会上发言:“技术岗位,永远向有本事的人敞开,不管你是谁的儿子,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能解决问题,能推动进步,这里就有你的位置。”

台下掌声雷动,小马眼里闪着光,阎解成站在后排,攥紧了拳头——他刚报了机械制造的夜校,课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林建军知道,阎埠贵的算计虽然落了空,但阎解成能因此醒悟,也算坏事变好事。这或许就是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靠关系、靠算计的日子过去了,只有实打实的本事,才能在这改革的浪潮里站稳脚跟。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技术科人才评估标准”的文件上,那上面的每一条标准,都像一把尺子,量着每个人的能力,也量着这个时代的公平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