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03章 年的“个体户萌芽”

1979年的春日,阳光刚驱散料峭的寒意,轧钢厂门口的菜市场就热闹起来。苏岚的弟弟苏强背着个褪色的帆布包,蹲在墙角啃着干硬的馒头,眼神茫然地望着来往的人群——他原是国营钟表厂的修理工,厂子最近开始“优化人员”,他成了第一批“待岗”人员,拿着微薄的生活费,连给刚出生的儿子买奶粉都捉襟见肘。

“小苏,在这儿蹲啥呢?”林建军骑着自行车路过,车筐里装着给苏岚捎的新鲜蔬菜,看见苏强这副模样,跳下车子。

苏强慌忙站起来,手里的馒头掉了渣:“姐夫……我没事。”他眼神躲闪,不敢说自己待岗的事——姐姐苏岚刚升任副院长,姐夫是厂里的技术权威,他怕人家笑话。

林建军看出他的窘迫,把自行车往树边一靠:“跟我说实话,是不是厂里出事了?”

苏强的眼圈红了,梗着脖子憋了半天,才低声说:“厂里让我待岗,说……说暂时没活儿干。”他抹了把脸,“我想找个零工,可人家一看我是‘待岗人员’,都不敢要。”

“待岗怕啥?”林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松,“这阵子政策松动了,报纸上都说‘允许个体经营’,你有修钟表的手艺,怕没饭吃?”

“个体经营?”苏强愣了愣,随即摇头,“那不是投机倒把吗?前几年还抓这个呢!”他想起小时候见过“倒爷”被批斗的场面,打心底里发怵。

林建军拉着他往家属区走:“政策变了,你没看广播里说的?‘搞活经济,允许个体劳动者从事法律许可的经营活动’。你这手艺是技术活,修钟表、收音机,方便群众,咋能叫投机倒把?”

走到家属区的小平房,林建军从工具箱里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几本油印的册子,封面上写着“小家电维修技术汇编”。“这是我托人找的资料,你看看。”他指着其中一页,“现在老百姓手里的收音机、电风扇多了,坏了没地方修,你开个维修铺,保准有生意。”

苏强翻开册子,眼睛一下子亮了。里面的电路图清晰明了,从电子管收音机到台扇电机的维修步骤,标注得比厂里的技术手册还详细,甚至有“用自行车零件代替收音机电容”的应急法子,全是实用的窍门。“姐夫,这……这哪来的?”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轻响,带着新生事物特有的轻快:【检测到“个体户扶持契机”,符合“改革开放初期实践”主线。】

【奖励“小家电维修技术详解(1979版)”:包含收音机、电风扇、电熨斗等常见电器的故障排除、零件代用、成本核算方法,附简易工具制作教程。】

林建军笑了笑:“别管哪来的,能用就行。你琢磨琢磨,这事儿能干不?”

苏强捧着册子,手指在“收音机调谐故障维修”那页摩挲着,心跳得厉害。他在钟表厂干了十年,最懂“手艺能安身”的道理,可“自己开店”这四个字,想起来就腿软。“我……我怕被人戳脊梁骨,再说,也没本钱啊。”

“本钱我给你凑。”林建军从兜里掏出五十块钱,塞到他手里,“先租个小门面,买点工具,不够再跟我说。至于别人的眼光——你修好一台收音机,人家谢你还来不及,谁会戳脊梁骨?”

苏岚下班回家,听说这事,先是急得直转圈:“建军,你咋能让他干这个?万一政策变了,不是害了他?”

“政策只会越变越好。”林建军给她倒了杯热水,“你弟弟有手艺,总不能在家待着。再说,我看了文件,‘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合法的。”他指着窗外,“你看菜市场那几个卖鸡蛋的,不都领证了?没人说啥。”

苏强当晚没回家,在林建军家对着维修手册琢磨了半宿。天快亮时,他一拍大腿:“干了!大不了赔了再找活儿,总比在家蹲出病强!”

林建军陪着苏强在菜市场旁边找了个两平米的小隔间,原是个废弃的报刊亭,月租五块钱。刷墙那天,苏强的媳妇抱着孩子来帮忙,看着丈夫给门框刷漆,眼里既紧张又期待。邻居们路过,有人撇嘴:“好好的工人不当,干这个,没出息。”苏强听见了,手一抖,漆刷掉在地上。

“别理他们。”林建军捡起漆刷递给他,“等你修好了他们的收音机,看谁还说这话。”他帮着在门口钉了块木板,写上“苏记电器维修”,字是林卫国写的,笔锋挺括,透着股精神气。

开张第一天,苏强守着工具箱坐了一上午,没一个顾客。中午时,个戴眼镜的老爷子抱着台“红灯牌”收音机进来,嘟囔着“没声了,修不好就扔了”。苏强按手册上的步骤,先测电源,再查线圈,发现是调谐旋钮卡住了,拆开用酒精擦了擦,又往齿轮上抹了点黄油,试了试,“咿咿呀呀”的声音就出来了。

“好家伙,真修好了!”老爷子又惊又喜,掏出五毛钱,非要多给两毛,“小伙子,你这手艺比百货大楼的师傅强!”

这单生意像块石子投进水里,下午就陆续有人来修东西:王大妈的台扇不转了,李大爷的电熨斗漏水了,甚至有个年轻人抱来台进口录音机,说是“托关系弄来的,坏了没人敢修”。苏强照着手册上的“进口电器改装法”,把电源适配部分改了改,居然也弄好了。

【叮!】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铜钱碰撞般的清脆:【“苏记维修铺”首月营收达87元,远超同期工厂学徒工资。奖励“零件渠道指南”:提供本市旧货市场、无线电元件厂的进货信息,降低成本30%。】

苏强拿着第一笔收入,给儿子买了两罐进口奶粉,又给媳妇扯了块花布,剩下的钱全买了零件。他不再避讳自己是“个体户”,见人就递烟:“家里电器坏了尽管来,保准便宜又好。”连当初撇嘴的邻居,也拿着收音机找上门来,笑着说“苏师傅,多照应”。

夏天来时,维修铺的生意更火了。苏强雇了个待岗的师弟,自己则开始琢磨“进阶技术”——林建军给的手册里有“自制简易稳压电源”的法子,他试着做了几个,卖给摆摊的小贩,居然成了新的收入来源。

一天傍晚,林建军路过维修铺,看见苏强正教师弟认电路图,桌上摆着刚进的晶体管,墙上挂满了修好的收音机,像一排沉默的军功章。“姐夫,你来得正好,这月挣了一百二!”苏强递过来一瓶冰镇汽水,脸上的笑容比汽水还甜。

“不错。”林建军接过汽水,看着来往的顾客,突然想起1978年系统给的“改革开放政策解读”里说,“个体经济将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看来,这话正在变成现实。

苏岚来送晚饭时,看着弟弟忙碌的样子,悄悄对林建军说:“还是你有远见。当初我总担心,现在看他比在厂里时精神多了。”

“这才刚开始。”林建军望着远处亮起的路灯,“以后老百姓的电器会越来越多,电视、洗衣机、冰箱……他这手艺,能用到老。”

苏强送他们出门时,非要塞给林建军二十块钱:“姐夫,这是本钱和技术的谢礼,你一定收下。”

林建军推回去:“钱你留着扩大生意,真想谢我,就把活儿干好,别砸了招牌。”

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槐花香,林建军想起系统奖励的“零件渠道指南”,明天得给苏强送去——这不仅是帮亲戚,更是看着一个新时代的萌芽,在自己眼前慢慢长大。他知道,苏强的维修铺就像一颗种子,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而这样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处处生根发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