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02章 家庭的“新希望”

1981年的春阳透过干部楼的窗棂,在地板上织出细碎的光斑。林建军刚从车间回来,工装外套还带着机油的气息,一进门就听见里屋传来婴儿细嫩的啼哭,像颗裹着蜜糖的石子,在他心湖里漾开圈圈涟漪。

“回来了?”苏岚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眼角的细纹里都浸着笑意,白大褂搭在客厅的椅背上,口袋里露出半截钢笔——那是医院给她升任副院长时发的纪念笔。“晓阳刚醒,正找你呢。”

林建军洗了把手,轻手轻脚走进里屋。摇篮里的小家伙攥着拳头,小脸皱成个红苹果,看见他凑过来,突然停止啼哭,乌溜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胸前的劳动模范奖章。“这小子,跟他爸小时候一个样,就爱盯亮闪闪的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抱起孙子,动作生涩得像第一次调试精密机床。

“卫国今天回来吃饭,说有好消息。”苏岚端着刚温好的米汤进来,看着祖孙俩的模样,嘴角弯得更厉害了。她上个月刚被任命为市医院副院长,分管儿科和妇幼保健,忙得脚不沾地,却总说“现在的忙碌,比当年躲批斗时踏实一百倍”。

正说着,门锁“咔哒”一声响,林卫国背着帆布包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爸,妈,我回来了!”他把包往沙发上一放,伸手就要抱儿子,“让我看看我大儿!”

“洗手去!”苏岚笑着拍开他的手,“刚从实验室回来,一身细菌。”

林卫国嘿嘿笑着去洗手,回来时手里多了本烫金证书:“给你们看这个——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论文’,还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下个月就能转正了!”

证书上“半导体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几个字格外醒目,林建军拿在手里,指尖抚过烫金的校徽,突然想起儿子当年在四合院煤油灯下啃书本的模样。“好小子,有出息。”他声音有些发紧,把证书递还给儿子,“以后在学校,既要教好书,更要搞出真东西,别学那些光说不练的。”

“知道!”林卫国接过证书,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我跟导师申请了个课题,研究‘硅基外延生长技术’,跟您厂里的芯片项目能接上,以后说不定能合作呢。”

“那感情好。”林建军眼睛一亮,“厂里正缺这方面的技术,等你课题有进展,我去跟厂长说说,搞个厂校联合攻关。”

祖孙三代的笑声惊动了摇篮里的林晓阳,小家伙又开始哼哼,苏岚赶紧抱起来喂奶。看着妻子熟练的动作,林建军突然想起她刚怀孕时的紧张——那会儿还在风波里,她总担心孩子生下来没好日子过,现在却能安安稳稳地当副院长,抱着孙子笑出声。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泉水般的清润:【检测到“家族传承节点达成”:苏岚事业进阶、林卫国学术立足、第三代降生,综合进度50%。】

【奖励“婴幼儿智力开发全套方案(0-3岁)”:包含感官刺激训练、亲子互动游戏、早期逻辑启蒙等模块,适配时代条件,可显着提升婴幼儿认知发展速度。】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清晰起来:方案里没有花哨的理论,全是实打实的法子——用不同材质的布料(棉布、绒布、粗麻布)让婴儿触摸,开发触觉;用红黄绿三色纸板做旋转玩具,训练视觉追踪;甚至还有用算盘珠子串成的简易教具,教孩子分辨数量……每一条都标注着“每日15分钟,循序渐进”,像一份精准的工艺图纸。

“爸,您发啥呆呢?”林卫国推了推他,“晚上我请你们出去吃,厂门口新开的饭馆,据说有您爱吃的红烧肉。”

“不去外面吃,家里好。”林建军回过神,指着厨房,“让你妈炖排骨,我给晓阳做个新玩具。”他转身找出工具箱,里面有几块边角料木板,是上次改造机床剩下的,纹理细腻,没毛刺。

“您又要动手啊?”苏岚笑着说,“上个月给晓阳做的拨浪鼓还没坏呢。”

“这次做个不一样的。”林建军拿起锯子,按照系统方案里的图纸,开始切割木板,“做个‘形状配对盒’,正方体、圆柱体、三角体,让他从小就认形状,将来学几何不费劲。”

林卫国凑过去看,图纸上的尺寸精确到毫米,忍不住笑:“爸,您这做玩具都跟画图纸似的,也太较真了。”

“对孩子的事,就得较真。”林建军头也不抬,“你小时候那辆铁皮青蛙,我调试了七次才让它跳得稳,不然哪能让你对机械感兴趣?”

苏岚抱着孩子,看着父子俩一个锯木头、一个递工具,突然觉得这场景格外踏实。墙上的挂历翻到了1981年5月,旁边贴着林卫国的三好学生奖状、林建军的劳动模范证书,还有她自己的晋升通知书,像一串饱满的果实,挂在岁月的枝头。

晚饭时,炖排骨的香气飘满了屋子。林晓阳在摇篮里睡得正香,林卫国给父亲倒了杯酒,又给母亲盛了碗汤,说起学校的趣事——哪个教授的课讲得好,哪个实验室的设备最先进,哪个学生像他当年一样爱问问题。

“晓阳这名字起得好。”苏岚突然说,“晓阳,晓阳,既是早晨的太阳,也跟‘小杨’谐音,你爸当年在车间拜的师傅不就姓杨吗?也算没忘本。”

林建军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他确实想起了那位教他钳工手艺的杨师傅,可惜在60年代就去世了,没想到妻子还记得。“是该记得。”他喝了口酒,“人这一辈子,往上数有师傅传艺,往下数有儿女传承,才算没白活。”

饭后,林建军把做好的形状配对盒放进摇篮边,木头的清香混着婴儿的奶味,有种说不出的安宁。林卫国帮着收拾碗筷,苏岚坐在灯下看医院的文件,偶尔抬头看看摇篮,眼里满是温柔。

夜深了,林卫国住回了以前的房间,苏岚也哄睡了孩子。林建军坐在客厅,翻看着系统奖励的智力开发方案,突然觉得这比任何技术图纸都珍贵。他在扉页上写下“晓阳成长记录”,打算从明天起,每天按方案陪孙子玩一会儿——就像当年教儿子学物理那样,不急不躁,慢慢来。

窗外的月光照亮了对面楼的窗户,不少人家还亮着灯,隐约传来电视里的歌声。林建军想起刚搬来时,邻居们总说“林主任家是干部楼最忙的”,现在才明白,这种忙不是瞎忙,是为日子奔忙,为后代铺路,忙得踏实,忙得有盼头。

他走到窗边,看着厂里的方向,高炉的轮廓在夜色里像座沉默的丰碑。三十年了,从无缝钢管到坦克发动机,从手工锻造到数控改造,他把最好的年华给了工厂;而现在,看着家里的灯光,看着熟睡的孙子,他突然明白,最好的传承不只是技术,是一家人平平安安,一代更比一代强。

明天,他要把那个形状配对盒的边角再打磨一遍,不能有丝毫毛刺——就像他对待任何一个零件那样,用心,较真,因为这是给未来的礼物,容不得半点马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