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99章 系统奖励“改革开放政策解读”

1978年的冬夜,轧钢厂技术科的灯光穿透寒雾,在积着薄雪的地面上投下一方暖黄。林建军坐在靠窗的木桌前,指尖划过一份刚从北京寄来的内部文件——《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意见》,纸张边缘还带着油墨的清香。他眉头微蹙,铅笔在“允许企业自主销售超计划产品”这句话下画了道加粗的横线。

“这意思是……以后工厂能自己卖东西了?”林建军喃喃自语,哈出的白气在台灯下凝成短暂的雾团。桌上还摊着几份资料:《人民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外贸部关于“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的报告,甚至还有一份手抄的“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消息——这些零碎的信息像散落的拼图,在他脑海里慢慢拼凑出一个全新的时代轮廓。

【叮!】

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在意识里响起,带着一种类似纸张翻动的清脆质感:【检测到宿主持续关注政策动态,符合“时代趋势把握”主线。】

【奖励“改革开放政策前瞻解读(1978-1990)”:包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路径、工业企业转型要点、技术成果商品化操作指南,附典型案例分析。】

信息流瞬间涌入脑海,像打开了一扇政策窗口:1979年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允许企业留成利润自主支配;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工业产品价格将逐步放开;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出台,为“技术入股”提供法律依据……文档里还特别标注了“技术成果转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2)以内部承包为主,第二阶段(1983-1987)允许与外部企业合作,第三阶段(1988-1990)可成立独立技术公司。

林建军猛地直起身,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终于明白,自己之前推动的“设备改造专利申请”“青年技术培训班”,其实早已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技术不仅要服务生产,更要成为能创造价值的“商品”。

“小林,还没走?”张厂长裹着军大衣走进来,帽檐上还沾着雪,“刚才看你这灯亮着,就知道你又在琢磨事。”他拿起那份《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意见》,手指在“利润留成”四个字上敲了敲,“这文件我也看了,有点懵——咱们是国营大厂,搞这些‘自主销售’,算不算‘走资本主义道路’?”

“厂长,这不是资本主义。”林建军指着系统奖励的“政策解读”里的案例,“您看这个:上海汽轮机厂1979年试点,用留成利润搞技术改造,当年产值就增长20%。这说明,给企业一点自主权,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顿了顿,语气更坚定,“咱们厂的技术改造项目,尤其是那项‘坦克发动机热态间隙补偿技术’,完全可以试试‘技术输出’——给其他军工厂做技术服务,收点服务费,既能创汇,又能给厂里留资金。”

张厂长的眉头拧成个疙瘩:“技术还能卖钱?这在以前可是‘泄密’的罪名。”

“现在不一样了。”林建军拿出专利证书,“国家都承认专利了,说明技术是有价值的。再说咱们只输出民用技术,军工核心参数严格保密,没问题。”他翻开笔记本,里面已经画好了初步方案:成立“技术服务部”,由郑师傅带队,专门为兄弟厂提供设备改造指导,收费标准参照外贸部的技术咨询价目表。

张厂长盯着方案看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干!反正现在是试点,咱们也试试水!真出了问题,我这个厂长担着!”他看着林建军,眼里满是信任,“这些年你做的事,没一件不靠谱的。这事就交给你,需要啥人啥物,厂里全力支持。”

得到厂长支持,林建军立刻行动起来。他先在技术科内部开会,宣布成立“技术服务部”的消息,没想到却遭遇了阻力。

“林主任,这不合适吧?”老技术员周师傅皱着眉,“咱们是国营厂的技术员,哪能出去‘卖手艺’?传出去让人笑话。”

“周师傅,您这就老观念了。”小马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上次帮重型机械厂改造镗床,他们非要塞给咱们两箱苹果,这不就是技术的价值?现在明码标价,光明正大,有啥不好?”

林建军拿出系统奖励的“技术商品化案例”:“您看国外,工程师搞技术咨询是常事。咱们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技术也得按经济规律办事。再说,挣来的钱一部分给参与的同志发奖金,一部分投入技术研发,两全其美。”

周师傅还是犹豫,郑师傅却拍了板:“我觉得小林说得对。咱们老胳膊老腿的,能让手艺再发挥点价值,给年轻人多留点家底,挺好。我加入!”

有郑师傅带头,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林建军趁热打铁,制定了“技术服务奖惩制度”:参与项目的人员,除基本工资外,可获得服务费的15%作为奖金;研发出可推广的新技术,额外奖励;同时严格规定“三不原则”:不泄露军工机密、不接受超标馈赠、不搞私下交易。

【叮!】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算盘珠子般的清脆节奏:【“技术服务部”筹备完成,符合“技术成果转化”初期策略。】

【奖励“技术合同范本(1978版)”:包含技术服务、专利许可、合作开发等六种合同模板,规避法律风险。】

林建军把合同范本抄录下来,让厂里的法律顾问审核后,正式启用。第一个客户是邻市的农机厂——他们听说轧钢厂的“设备自动化改造”效果显着,主动找上门,愿意支付五千块服务费,请技术服务部帮忙改造三条生产线。

签约那天,林建军特意让小马全程记录。看着合同上“甲方”“乙方”的落款,摸着盖在“轧钢厂技术服务部”公章上的红泥,他突然觉得,这比拿到任何奖状都让人激动——这是技术第一次真正作为“商品”,获得了应有的认可。

技术服务部的第一单生意做得很顺利。郑师傅带着小马等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改造,农机厂的生产效率提升35%,厂长特意送来锦旗,上面写着“技术精湛,服务热忱”。消息传开,找上门的客户越来越多,连外贸部都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承接外资企业的技术咨询。

年底结算时,技术服务部竟为厂里创收了三万块,按规定提取的奖金,让参与的技术员们第一次领到了“超额工资”。周师傅拿着崭新的五十块钱,笑得合不拢嘴:“真没想到,干技术还能挣这么多!”

林建军把大部分利润投入了研发,从国外订购了《半导体制造工艺》《数控系统设计》等专业书籍,还买了两台二手示波器,供青年培训班使用。“这只是开始。”他在总结会上说,“将来,咱们要让技术走出工厂,走向市场,让更多人知道,轧钢厂的技术不仅能造坦克、轧钢板,还能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技术科的灯光却比以往更亮。林建军看着墙上的“技术服务项目表”,上面已经排满了明年的计划。他知道,系统奖励的“政策解读”就像一张地图,而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这个即将迎来巨变的时代,技术不再只是生产的工具,更将成为撬动改革的杠杆——而他和这些技术员们,正站在撬动未来的支点上,准备用双手,推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