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94章 阎埠贵的“精明结局”

1978年的春节,四合院的鞭炮声稀稀拉拉,远不如往年热闹。阎埠贵站在刚买下的耳房门口,指挥着二儿子阎解放往墙上钉木架。“往左点,再往左点!”他手里攥着卷尺,时不时凑上去量一量,眉头皱得像打了个结,“这架子得放我的账本,差一分都不行。”

阎解放嘟囔着:“爸,不就是个破架子吗?至于这么较真?”

“你懂啥!”阎埠贵敲了敲他的脑袋,“这是咱家的‘传家宝’!我跟你大哥、三弟分了家,以后这房就归我和你妈住,账本可得放稳妥了。”

自从去年买下林建军的耳房,阎埠贵就琢磨着分家。大儿子阎解成在厂里分了宿舍,刚添了孩子,住得挤;三儿子阎解旷复读备战高考,需要清静;二儿子阎解放从部队退伍回来,暂时没找到合适的活儿,一家六口挤在三间北屋,天天鸡飞狗跳。

“分家清单我都算好了。”阎埠贵掏出怀里的算盘,噼里啪啦打了起来,“北屋三间,老大分一间半,带东厢房的小厨房;老三住剩下的一间半,等考上大学就腾出来;我和你妈住这耳房,虽说小了点,可清静。”他顿了顿,算盘珠子一拨,“家产嘛,存款八百块,老大分三百,老二二百,老三三百,将来上大学用。”

阎解放听得直咋舌:“爸,您这账算得比厂里的会计还精。”

“那是!”阎埠贵得意地扬了扬下巴,“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不然哪来的余粮?你以为林主任能住上干部楼是凭运气?那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话倒是真心的。自从买下耳房,阎埠贵总忍不住拿自己和林建军比。人家靠技术吃饭,十年风雨里稳扎稳打,不仅护住了家人,还成了厂里的红人;自己一辈子算计着几两粮票,到头来得靠人家让利才买下这房。越比越觉得,林建军那句“学技术最靠谱”真是金玉良言。

分家那天,阎解成特意请了半天假,带着媳妇过来。阎埠贵把清单往桌上一拍:“都看好了,我这账没偏心,谁有意见现在提。”

阎解成看着清单,红了眼眶:“爸,我知道您不容易。这钱我不能要,留给三弟上学吧。”他现在跟着林建军在维修组学技术,工资涨了不少,日子比以前宽裕多了。

“让你拿着就拿着!”阎埠贵板起脸,“这是规矩。但我有句话说在前头,你跟着林主任好好学,别学那些偷奸耍滑的本事。他肯带你,是你的福气,得懂得感恩。”

阎解成重重点头:“爸,我记着呢。林主任昨天还教我看机械图纸,说我进步快。”

阎埠贵这才露出笑来,又转向阎解放:“你退伍回来,别总在家闲着。我托人给你找了个汽修厂的活儿,跟着傻柱学修车,人家现在可是老师傅了,脾气直,你得耐住性子。”

“傻柱?”阎解放愣了一下,“就是以前院里那个厨子?”

“人家现在是技术骨干!”阎埠贵瞪了他一眼,“别老拿老眼光看人。傻柱虽说以前愣,但现在踏实肯干,跟着他学不出错。”

分家宴简单却热闹,没有山珍海味,一碟花生米,一碗炖白菜,配上阎埠贵珍藏的二锅头,倒也喝得尽兴。阎埠贵喝到兴头上,拍着桌子说:“我阎埠贵这辈子没服过谁,就服林主任。你们仨都得向他学,靠本事吃饭,别总想着走捷径!”

这话传到林建军耳朵里时,他正在车间调试新引进的镗床。阎解成带着歉意说:“我爸就那样,您别往心里去。”

“挺好的。”林建军笑着调慢机床转速,“你爸能想通,是好事。”他想起系统之前提示的“人际和谐度提升”,或许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开春后,阎埠贵把北屋多余的一间半租了出去,租客是个在附近中学教书的老师,每月能收五块钱房租。加上他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宽裕不少。每天早上,他提着鸟笼去公园遛弯,下午回来就坐在耳房里算账,把房租、退休金、孩子们给的零花钱一笔笔记清楚,算盘打得噼啪响,比年轻时更有劲头。

有次林建军路过胡同,被阎埠贵拉住了。“小林,进来坐坐?我泡了新茶。”他热情地往耳房里让,屋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新糊的报纸,桌上的算盘擦得锃亮。

林建军坐下,看着墙角堆着的几捆废品,忍不住问:“您还捡这个?”

“闲着也是闲着。”阎埠贵递过茶杯,“攒多了卖钱,能给孙子买块糖。再说,这也是节约,国家提倡的。”他话锋一转,“对了,听说你儿子卫国在清华得了奖学金?真厉害!”

“还行,他自己努力。”林建军笑了笑。

“我就说嘛,龙生龙,凤生凤。”阎埠贵感慨道,“卫国那孩子从小就机灵,看图纸比我看账本还认真,将来肯定有大出息。不像我家老三,复读了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解旷底子不差,就是心思没定下来。”林建军想起那个总爱偷懒的小伙子,“让他多做点练习题,实在不行,来厂里技术组实习几天,接触接触实际,说不定能开窍。”

阎埠贵眼睛一亮:“真能行?那太好了!我回头就让他去找你,你该骂就骂,别客气!”

从那以后,阎埠贵成了林建军家的“常客”,却从不空手来——有时是一把自己种的青菜,有时是几个攒下来的酒瓶(能换钱),坐下喝杯茶,聊聊孩子们的近况,说说厂里的新鲜事,倒也相谈甚欢。

苏岚笑着说:“真没想到,你和阎三大爷能处得这么好。”

“人都是会变的。”林建军正在给林卫国写信,嘱咐他注意身体,“阎大爷虽然爱算计,但本性不坏,只是以前穷怕了。现在日子好了,心思也就正了。”

秋天的时候,阎解旷果然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名牌,却是他心仪的机械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阎埠贵提着一篮子鸡蛋跑到厂里,非要塞给林建军:“这是谢礼,您无论如何得收下!要不是您让他去技术组实习,他哪能开窍?”

林建军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回赠了几本机械原理的书:“让解旷带着,大学能用上。”

阎埠贵捧着书,笑得合不拢嘴,在厂里逢人就说:“这是林主任给我家老三的,人家可是清华大学高材生的爹,懂行!”

看着他得意的样子,林建军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四合院最好的结局。没有了勾心斗角,没有了算计倾轧,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过着踏实安稳的日子。易中海的遗憾,贾张氏的刻薄,许大茂的阴狠,都已随风散去,只剩下阎埠贵的算盘声,傻柱的修车铺,秦淮茹在食堂忙碌的身影,平凡却真实。

年底,阎埠贵把耳房重新裱糊了一遍,贴上林卫国寄回来的清华大学风景画。他站在画前,眯着眼睛看了半天,对老伴说:“你看人家这出息,咱老三将来能有他一半就好。”

老伴笑着捶了他一下:“别总拿孩子比,平平安安就好。”

阎埠贵点点头,又拿起算盘,开始算明年的开销。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算珠上,泛着温润的光。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成不了林建军那样的大人物,但能看着孩子们走正道,过着不愁吃穿的日子,就算是“精明”对了地方。

这或许就是最实在的幸福——不算计别人,不亏待自己,守着小家,盼着孩子们有出息,在时代的浪潮里,稳稳当当地过好每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