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89章 年的“历史转折”

1976年深秋的轧钢厂,梧桐叶被秋风扫得满地金黄,厂区广播里不再播放激昂的口号,转而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歌声里没有了过去的紧绷,多了几分久违的昂扬,像一缕暖阳,驱散了笼罩工厂多年的阴霾。

林建军站在大礼堂的后台,整理着胸前的红绸花。今天是厂里的平反大会,也是恢复生产动员大会,他作为“先进工作者”代表,要上台发言。镜子里的他,眼角有了细纹,两鬓添了些霜色,但眼神比十年前更亮,那是经历过风雨洗礼后的笃定。

“林主任,该您上台了。”工会主席推门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张厂长刚说,今天的会,区里都派人来了,咱们厂要打翻身仗了!”

林建军点点头,深吸一口气。礼堂里已经坐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却异常安静。他走上台时,台下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他看见郑师傅坐在第一排,激动得直抹眼泪;周师傅用力挥着手,工装袖子上还沾着机油;年轻的技术员们挺直了腰板,眼里闪着光——这些年,他们跟着自己搞技术,受了不少委屈,今天总算能扬眉吐气了。

张厂长先讲了话,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同志们!从今天起,过去的冤假错案,一律平反!被错误批斗的同志,恢复名誉!咱们厂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生产、搞技术,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台下响起更热烈的掌声,有人甚至喊起了口号:“抓生产!搞技术!”这口号不同于过去的政治口号,带着实实在在的干劲,震得礼堂的窗户都嗡嗡作响。

轮到林建军发言时,他手里没拿稿子,只是平静地看着台下:“同志们,我没什么豪言壮语。这十年,我最大的体会就八个字——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搞技术的,来不得半点虚的。图纸差一毫米,零件就装不上;参数错一个数,设备就会出故障。就像咱们轧钢,钢水温度差十度,性能就可能天差地别。”

台下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连掉根针都能听清。

“过去这些年,咱们吃了不少‘不尊重科学’的亏。”林建军的目光扫过全场,“有人说‘革命热情能代替技术’,结果呢?进口设备没人会修,军工订单完不成,国家受损失,咱们工人脸上也无光。”他顿了顿,提高声音,“但我相信,从今天起,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咱们工人,最懂实事求是——机器不会说谎,产品质量不会说谎,国家的需要更不会说谎!”

“说得好!”台下有人喊了一声,随即掌声再次雷动,比刚才更热烈。郑师傅激动地站起来,使劲鼓掌,周师傅红着眼眶,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什么。

林建军等掌声平息,继续说:“接下来,技术科计划启动三项工作:第一,把这十年积压的设备故障,全部排查一遍;第二,重新整理技术资料,把丢了的手艺捡回来;第三,开办第二期青年培训班,让年轻人尽快顶上来。我相信,只要咱们踏踏实实搞技术,不出三年,咱们厂一定能回到全国先进行列!”

话音刚落,台下的年轻人集体站起来,齐声喊:“好!我们跟着林主任干!”他们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像厂区新竖起的烟囱,笔直地冲向天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穿透云层的豁然:【检测到“历史转折”关键节点,符合“技术复兴”时代趋势。】

【奖励“技术革新专项基金申请指南”:包含国家对工业技术改造的扶持政策、项目申报流程,可助力工厂争取首批技改资金。】

【解锁“跨厂技术协作”权限:可联合其他工厂、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共享资源。】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清晰起来:1977年国家将启动第一批工业技改项目,重点支持轧钢、机械等行业;申请需要提交详细的可行性报告,突出“军民两用”价值;跨厂协作方面,附近的重型机械厂有进口的精密加工设备,正好可以弥补本厂的短板。这些信息像一张地图,标出了工厂未来的发展路径。

散会后,工人们围着林建军,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

“林主任,我以前被批斗过,还能进培训班吗?”一个中年工人红着脸问。

“只要想学技术,不管以前怎么样,都欢迎。”林建军拍着他的肩膀,“过去的都过去了。”

“我想把我儿子送来当学徒,行吗?”郑师傅搓着手问,眼里满是期待。

“当然行。”林建军笑了,“下个月就开始报名,让他来考试。”

人群里,阎埠贵挤过来,手里还拿着算盘,脸上堆着精明的笑:“小林,听说拆迁的事黄了?区里说要先保工厂生产,不拆了。”

“黄了好。”林建军说,“现在厂里要搞技改,正缺人手,你们家解成要是想换个岗位,让他来找我,维修组缺人。”

阎埠贵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那太好了!我回头就让他去!”他这才明白,比起那点拆迁款,让儿子跟着林建军学技术,才是长久之计。

林建军回到家时,苏岚正在厨房炖肉,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林卫国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一张《人民日报》,上面印着“恢复高考”的消息,激动得声音都在抖:“爸!你看!高考真的恢复了!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

“我早说了,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林建军接过报纸,指尖抚过那行加粗的标题,眼眶有些发热。这不仅是儿子的机会,也是整个国家的机会。

苏岚端着炖好的肉出来,笑着说:“今天厂里广播你的发言了,说得真好。晚上我多炒两个菜,咱们庆祝庆祝。”

“庆祝什么?”林建军问。

“庆祝日子越来越好啊。”苏岚的眼里闪着光,“你看,平反了,高考恢复了,工厂也能好好生产了,这不就是咱们盼了十年的日子吗?”

林建军看着妻儿的笑脸,心里一片安宁。他想起十年前在车间劳动的日子,想起偷偷给儿子讲物理的夜晚,想起那些藏在《毛选》里的技术笔记……所有的坚守,所有的隐忍,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晚饭时,院子里的邻居们也纷纷传来好消息:街道工厂开始接外贸订单了,秦淮茹因为缝补手艺好,被评为“生产能手”;傻柱退休后在厂门口开了个小卖部,生意不错;阎埠贵的小儿子阎解旷从乡下回来了,准备参加明年的高考。

“爸,我要报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林卫国扒着米饭,语气无比坚定,“将来搞半导体,像你说的那样,让中国的芯片不再受制于人。”

“好。”林建军给儿子夹了块肉,“爸支持你。需要什么资料,我去给你找。”他想起系统奖励的“专项基金指南”,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推动厂里与清华大学合作,既解决生产难题,也能给儿子创造学习机会。

夜深了,林建军坐在灯下,翻看系统奖励的“技改基金申请指南”。窗外的月光格外明亮,透过窗棂照在纸上,那些政策条文仿佛活了过来。他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轧钢厂技术改造方案”,从设备升级到人才培养,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

他知道,1976年的这个秋天,不仅是历史的转折,也是他人生的新起点。过去的十年,他像守护火种一样守护着技术;未来的十年,他要让这火种燎原,照亮工厂,照亮国家的工业之路。

远处的工厂传来汽笛声,悠长而有力,像是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林建军放下笔,望着窗外的星空,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风雨终于过去,而属于他们的春天,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