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85章 林卫国的“大学梦”

1975年的夏夜,轧钢厂家属区的灯光星星点点,蝉鸣声里混着远处车间传来的机器轰鸣。林卫国趴在院里的木桌上,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演算一道复杂的积分题,草稿纸写满了三张,铅笔头磨得只剩一小截。桌角堆着几本翻卷了边的书,最上面的《高等数学》封面上,用钢笔写着“1965年版”,是父亲林建军从厂里图书室借来的珍藏。

“还在学?”林建军端着一碗绿豆汤走出来,放在儿子手边,“歇会儿,喝口汤。”

林卫国头也没抬,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爸,这道曲线积分题我总算快解出来了!你看,用格林公式转换一下,就简单多了。”

林建军凑过去看,纸上的步骤清晰工整,从曲线方程到区域积分的转换,逻辑严密得像设计图纸。他赞许地点点头:“思路对了。不过格林公式的适用条件别忘了,得是单连通区域,边界曲线还要取正向。”

“知道!”林卫国笑着划掉一个小错误,“刚才差点忘了这个,还是爸你提醒得及时。”

父子俩的对话被院门口的脚步声打断,是林卫国的班主任王老师,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脸上带着惋惜:“卫国,这是工农兵学员的推荐表,学校研究决定给你,明天填好交上来就行。”

工农兵学员的名额,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不用考试,凭推荐就能上大学,毕业后还能分配工作。王老师以为林卫国会立刻接过去,没想到他却摇了摇头:“王老师,这名额您给别人吧,我不打算去。”

“你说啥?”王老师愣住了,“多少人抢着要,你为啥不要?”

林建军拍了拍王老师的肩膀,把他请到屋里坐:“王老师,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您先听他说说。”

林卫国放下笔,语气坚定:“王老师,我想等高考恢复。我爸说,国家早晚会恢复正规考试,凭真本事考上的大学,学的知识才扎实。工农兵学员虽然能上大学,但课程太浅,学不到真东西。”

这话让王老师沉默了。他教了几十年书,何尝不知道工农兵学员的课程弊端?只是在那个年代,能有机会上大学就不错了,没人敢奢望恢复高考。“可……可高考哪年能恢复?万一等个三年五载,你这辈子就错过了。”

“就算等五年,我也愿意。”林卫国指着桌上的书,“这几年我可以自学,把高中课程学透,再啃大学教材,到时候不管怎么考,我都不怕。”

林建军在一旁补充:“王老师,我支持卫国的想法。他这两年在技术科跟着学,理论和实践都有基础,再系统学两年,比现在去上工农兵学员强。”他从抽屉里拿出几本封面印着“内部资料”的书,“这些是我托人找的大学基础课教材,虽然是油印的,但内容全,让他先看着。”

王老师看着那些书,又看看林卫国眼里的坚定,终于叹了口气:“罢了,你们父子俩都有主见。这名额我给别人,但你记住,要是将来后悔了,可别怨我没提醒你。”

“谢谢王老师,我不后悔。”林卫国站起身,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王老师走后,苏岚从厨房出来,看着桌上的推荐表,忍不住念叨:“你说你们爷俩,放着好好的机会不要,非要等什么高考。要是一直不恢复,卫国的前程不就耽误了?”

“妈,不会的。”林卫国走过去,帮母亲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我爸说,国家要发展,肯定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高考早晚会恢复。再说,就算不恢复,我把这些知识学会了,在厂里当技术员也挺好啊。”

林建军也劝道:“你放心,我心里有数。这两年政策一直在变,教育回潮是大趋势,恢复高考只是时间问题。卫国现在打好基础,将来不管是上大学还是在厂里干,都有底气。”他想起系统奖励的“高中数理化复习资料(1970年代版)”,里面的知识点覆盖全面,甚至包含一些1965年高考的典型题型,显然是为恢复高考做准备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卫国的生活更忙碌了。白天在工厂跟着父亲学技术,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啃书本,周末还去市图书馆查资料。他把林建军给的复习资料从头到尾做了一遍,遇到不懂的就记在本子上,等父亲回来一起讨论。

有次遇到一道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难题,林卫国琢磨了两天没弄明白,林建军下班回来,他赶紧拿着书请教。林建军没直接讲答案,而是拉着他去车间看蒸汽机:“你看这蒸汽推动活塞,能量转化总有损耗,不可能100%利用,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熵增’。”

用蒸汽机解释热力学,直观又好懂,林卫国一下子就明白了。“爸,原来课本上的知识,跟厂里的机器能对上啊!”

“当然能对上。”林建军笑着说,“所有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学的时候多想想厂里的设备,就不难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轻响,带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检测到林卫国“自主学习”状态持续强化,知识体系完整性提升至70%。】

【奖励“大学预科衔接课程”:包含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的入门与高中知识衔接要点,降低学习难度。】

林建军把衔接课程整理成笔记,里面用“机床齿轮传动”比喻微积分中的“链式法则”,用“钢水冷却结晶”解释化学中的“相变原理”,都是林卫国熟悉的工厂场景。儿子看了笔记,原本觉得晦涩的大学课程,突然变得亲切起来。

厂里的年轻人知道林卫国放弃了工农兵学员名额,有人佩服,也有人嘲笑。小马就说:“卫国,你这是傻了吧?放着大学不上,在厂里当学徒,图啥?”

“图学真本事。”林卫国正在给一台车床换轴承,头也没抬,“你以为上了大学就一定有出息?学不到东西,回来还不是照样干瞪眼?”他指着车床的主轴,“就像这主轴,看着简单,里面的公差配合、材料选择,没真学问能弄明白?”

小马被问得哑口无言。他看着林卫国熟练地测量轴承间隙,调整预紧力,动作比老工人还稳,心里突然有点佩服——这小子是真把技术当回事了。

转眼到了年底,林卫国的自学笔记已经攒了厚厚的五本,从函数图像到机械原理,从化学方程式到电路设计,内容详实得像本小百科。林建军把这些笔记装订好,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等将来高考恢复了,这就是你的‘武器’。”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窗外放起了烟花。林卫国举起茶杯,对父亲说:“爸,谢谢你支持我。不管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我都不会忘了你教我的——知识要学扎实,做人要走正道。”

林建军笑着和儿子碰了碰杯:“好小子,有志气。记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现在埋下的种子,将来一定能长成大树。”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父子俩的笑脸。林建军知道,林卫国的选择或许在当下看来有些“不合时宜”,但他坚信,在这个即将迎来变革的时代,守住知识,守住本心,就是最好的准备。而那本厚厚的自学笔记,就是给未来最好的答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