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84章 年的“全面整顿”

1975年的春天,轧钢厂的厂区广播里反复播放着“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只是这一次,“促生产”三个字被念得格外有力。技术科办公室里,林建军正对着一张泛黄的生产报表皱眉——上季度的军工订单合格率只有82%,比标准低了13个百分点,其中七成都出在“人为操作失误”上。

“林主任,三车间又把轴承装反了,这批坦克履带销子全废了。”质量检验科的老张推门进来,手里捏着个变形的零件,脸色铁青,“还是王二愣子干的,他说‘差不多就行’,还骂检验员‘鸡蛋里挑骨头’。”

林建军放下报表,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王二愣子是前几年靠“造反派”身份混进车间的,既不懂技术,又不守规程,仗着有后台,屡次违规操作,之前的主任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不一样了——上周,厂部传达了中央“全面整顿”的指示,张厂长在大会上拍了桌子:“谁再敢拿生产当儿戏,不管他以前是什么身份,一律清退!”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金属撞击般的清脆:【检测到“工厂全面整顿”契机,符合“生产秩序重建”主线。】

【奖励“生产管理优化方案”:包含岗位责任制细则、质量追溯体系、违规处理流程,可显着提升生产效率与合格率。】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清晰起来:方案第一条就是“定岗定责”,每个岗位都要挂出操作流程图和质量标准,谁出问题谁负责;质量追溯体系要求给每个零件打上生产班组的编号,出了问题能立刻查到源头;最关键的是“三级审核制”——操作工自检、班组长复检、质检员终检,少一道工序都不能流转。

“把王二愣子叫到技术科来。”林建军拿起笔,在方案上圈出“违规处理”部分,“顺便通知各车间主任,半小时后开生产整顿会。”

王二愣子晃悠着走进来时,嘴里还叼着烟,工装敞着怀,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林大主任找我?是不是又要给我戴高帽了?”他以前跟着造反派批斗过不少技术员,根本没把这个“技术官”放在眼里。

林建军把报废的零件推到他面前:“知道这是什么吗?”

“不就是个破销子嘛。”王二愣子踢了踢零件,“废了再做就是,厂里又不是缺这点料。”

“这是坦克履带的关键零件,装反了能让坦克在战场上趴窝。”林建军的声音陡然转冷,“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战士的生命可能因为你的‘差不多’白白牺牲!”

王二愣子的嚣张劲顿时矮了半截,却还嘴硬:“你少给我扣帽子,我……”

“从今天起,你被停职了。”林建军打断他,拿出早就拟好的处理决定,“去劳资科办手续,要么去农场劳动改造,要么自己卷铺盖滚蛋。”

“你敢!”王二愣子跳了起来,“我可是‘革命有功之臣’,你凭什么开我?”

“就凭你违反操作规程,屡教不改,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林建军指着墙上刚贴的《生产纪律十条》,“这是厂部批准的规定,第一条就写着‘严禁违规操作,造成损失者立即辞退’。你要是不服,现在就去找张厂长说去。”

提到张厂长,王二愣子的气焰彻底灭了。他知道这次厂长是动真格的,前两天就有个造反派头头因为带头旷工被送农场了。他盯着林建军看了半天,撂下句“你等着”,灰溜溜地走了。

生产整顿会上,林建军宣布了新的管理方案。当念到“辞退王二愣子”时,底下一片安静,几个以前跟着造反派混日子的工人脸色发白,坐立不安。

“别以为这是针对谁。”林建军的目光扫过全场,“不管你以前是什么身份,现在只有一个身份——轧钢厂的工人。想干,就按规矩来,拿本事吃饭;不想干,现在就可以走。”他顿了顿,提高声音,“但我告诉大家,厂里已经接到新的军工订单,完成得好,每人每月多发十斤粮票,技术骨干还能分房!”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炸了锅。十斤粮票和分房,在物资紧张的年代,比任何口号都管用。郑师傅第一个站起来:“林主任,我们老工人支持你!早就该这么整顿了!”

“对!把那些混日子的清出去,咱们才能好好干活!”周师傅也跟着附和,车间里的气氛瞬间从紧张变成了热烈。

接下来的一个月,轧钢厂像换了个模样。车间墙上挂满了操作流程图和质量标准,每个工人上岗前都要先背规程;技术科的年轻人组成“质量监督岗”,戴着红袖章在各车间巡查,发现违规立刻纠正;林建军则每天泡在生产一线,手把手教工人正确的操作方法,连最基础的“扳手松紧度”都亲自示范。

有次检查三车间,林建军发现年轻工人小吴在给轴承涂润滑脂时偷工减料,当即让他停下:“知道为什么要涂满吗?”他拿起轴承,指着滚道上的凹槽,“这些地方不涂油,高速转动时会发热磨损,用不了三天就得报废。你省这半分钟,将来可能要花三天来返工。”

小吴红着脸,重新仔细涂抹润滑脂。旁边的老工人叹道:“林主任这是把技术嚼碎了喂给咱们啊。”

【叮!】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流水线般的规律节奏:【“全面整顿”初见成效,生产合格率提升至98%,工人纪律性显着增强。】

【奖励“设备保养周期优化表”:根据设备型号、工况制定精准保养计划,可减少30%的停机维护时间。】

林建军把优化表贴在各车间的公告栏上,上面详细标注着“铣床每运行40小时换一次油”“镗床每周清理一次导轨”,甚至连砂纸的型号都写得清清楚楚。工人按表保养,设备故障率果然降了不少,以前每周至少停两次机,现在半个月都不用大修。

月底统计报表出来时,张厂长在全厂大会上激动地宣布:“这个月,咱们的军工订单合格率100%,生产效率比上月提高25%!这都是林主任和技术科的功劳,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台下掌声雷动,郑师傅和周师傅笑得合不拢嘴,小马等年轻技术员更是挺直了腰板——他们参与制定的质量标准被全厂采用,这比任何奖励都让他们自豪。

林建军站在台上,手里拿着那份报表,心里却很平静。他知道,整顿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工厂回到该有的样子——工人靠技术吃饭,工厂靠质量生存。他看向台下的林卫国,儿子正坐在年轻工人中间,手里拿着笔记本,眼神专注而明亮。

散会后,苏岚来送晚饭,带来了林卫国最爱吃的鸡蛋饼。“今天路过车间,听见工人们都在夸你呢。”她笑着说,“说你把厂子治得比以前好了十倍。”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林建军接过饭盒,分给儿子一半,“是大家想好好干活了。以前是没规矩,现在规矩立起来了,人心就齐了。”他想起系统奖励的方案里有句话:“管理的本质,是让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做好了有什么回报。”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林卫国咬着鸡蛋饼,突然说:“爸,我们技术小组想给车间的冲压机装个自动报警装置,要是压力超过上限就自动停机,这样就不会再出废品了。”

“好想法。”林建军鼓励道,“需要什么零件,我去给你找。记住,搞技术既要大胆创新,又要严谨细致,就像这次整顿,松不得,也急不得。”

夕阳透过车间的高窗,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高炉正在出铁,通红的铁水映红了半边天,像一团燃烧的希望。林建军知道,全面整顿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守住“规矩”和“技术”这两条底线,工厂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迎来真正的春天。

夜色渐浓,技术科的灯依旧亮着。林建军在修改新的《技术人员考核标准》,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的字迹。窗外,车间里传来机器平稳的运转声,规律而有力,像一首重新奏响的生产进行曲,在1975年的春天里,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