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77章 阎埠贵子女的出路”

1973年的秋分,四合院的老槐树下落满了枯黄的叶子。阎埠贵蹲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个算盘,噼里啪啦打得飞快,算珠碰撞的脆响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他面前摆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是三个儿子这个月的开销——阎解成在工厂领了32块工资,阎解放从部队寄回20块,阎解旷下乡的知青点发了15斤粮票,换算成钱,刚好够家里这个月的嚼用。

“三大爷,又算账呢?”林建军推着自行车从外面回来,车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里面是给林卫国买的《机械制图》新书。他刚从技术科下班,路过四合院,想顺便看看之前帮阎解成解决的机床故障有没有反复。

阎埠贵连忙把算盘往怀里一揣,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脸上堆起精明的笑:“小林啊,下班了?快进来坐坐,我刚泡了新茶。”他这态度,比三年前客气了不止三分——自从林建军帮阎解成进了轧钢厂,又给阎解放写了封推荐信让他顺利参军,阎埠贵就把林建军当成了“院里最有远见的人”,有事没事总爱凑近乎。

林建军笑着摆摆手:“不了,就是路过,问问解成那台铣床调得怎么样了。上次让他注意的皮带张紧度,没再出问题吧?”

“好着呢!”阎埠贵连忙说,“解成这小子,现在在车间里是红人了,上周还被评为‘青年突击手’,奖了个搪瓷缸!”他压低声音,凑近林建军,“说起来,还得谢谢你。要不是你把他调到维修组,跟着你学技术,他现在还在轧钢车间抡大锤呢。”

这话倒是不假。阎解成原本在轧钢车间当学徒,累不说,还没技术含量。去年林建军主持设备改造,需要人手,想起阎解成虽然性子有点闷,但手脚勤快,又肯下功夫,就跟劳资科提了一嘴,把他调到了维修组。没想到这小子悟性不低,跟着林卫国一起学,现在已经能独立处理简单的机床故障了。

“是他自己肯学。”林建军不居功,“解成性子稳,适合干精密活。不像我家卫国,毛躁,还得磨几年。”

“卫国那是聪明!”阎埠贵连忙接话,“上次我去厂里送东西,看见他给冲床装安全装置,那图纸画的,比技术员还规范!你这教育方法,真是没的说。”他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羡慕,“不像我家这三个,老大老实,老二机灵,老三……唉,不提也罢。”

提到阎解旷,阎埠贵的脸垮了下来。老三阎解旷去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去了东北的农场,据说天天扛锄头,晒得黑黢黢的,上个月来信说想回城,可没门路,只能硬熬着。

“解旷在农场也能锻炼人。”林建军安慰道,“现在政策有松动的迹象,说不定过两年就能回城了。让他在那边别偷懒,学点农活也是本事。”

“话是这么说,可哪有学技术靠谱?”阎埠贵搓着手,算盘又在怀里硌得慌,“你看解成,现在拿着工资,厂里还分福利,将来娶媳妇都容易;解放在部队当文书,听说有机会提干;就解旷,在地里刨食,将来回来能干啥?”他看着林建军,眼神里带着真诚的佩服,“还是你有远见,早早就让卫国学技术。这年月,啥都不如一技傍身靠谱。”

这话倒是说到了林建军心坎里。他一直觉得,不管时局怎么变,技术总是刚需。就像现在的轧钢厂,造反派的风头过去,厂里最缺的还是能修机器、搞革新的技术工人,连张厂长开会都说“技术骨干是厂子的命根子”。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轻响:【检测到“阎埠贵对技术价值的认可”,符合“技术传承”社会认知培育。奖励“简易机械维修手册(普及版)”,适合零基础者入门,可赠予阎解成,助力其技术提升。】

林建军心里一动。这手册来得正好,阎解成现在缺的就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有了这个普及版手册,能少走不少弯路。他从布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机械基础》,递给阎埠贵:“这书你给解成带回去,里面有不少维修组常用的窍门,让他照着学,有不懂的就让他来问我。”

阎埠贵接过书,掂量了掂量,眼睛亮得像捡了宝:“这……太贵重了吧?听说这种技术书,厂里图书室都不外借。”

“没事,我多订了一本。”林建军笑了笑,“让他好好学,将来不光能修机器,还能搞革新,那才真有出息。”

阎埠贵连忙把书往怀里揣,跟藏着金条似的:“一定一定!我今晚就给他送去,让他连夜看!”他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往院里跑,“对了,我腌了点萝卜干,你带点回去,下饭!”

林建军没推辞。他知道阎埠贵的性子,你敬他一尺,他就想还你一丈,虽然总爱算计,但骨子里不是坏人。再说这萝卜干,去年他给了阎解成一套自制的扳手,阎埠贵就送来一坛子,味道还真不错。

等阎埠贵拿着油纸包的萝卜干出来,林建军正看着院里的石榴树发呆。那树是易中海当年种的,现在没人打理,长得歪歪扭扭,倒也结了几个红彤彤的果子。

“小林,你看这树?”阎埠贵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叹了口气,“易大爷走了快六年了吧?院里的人,走的走,散的散,也就咱们几家还守着。”

“是啊。”林建军接过萝卜干,“时代变了,人也得跟着变。”他想起刚才阎埠贵的话,补充道,“解成要是想学更深的技术,让他准备准备,下个月技术科有个青年培训班,我让他去报名。”

阎埠贵眼睛一瞪,差点把怀里的算盘掉出来:“真的?那可是能见到总工程师的培训班!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呢!”

“我跟王科长打个招呼就行。”林建军说得轻描淡写,“解成基础不错,再系统学学理论,将来能独当一面。”

阎埠贵激动得直搓手,嘴里不停念叨:“这可太好了!太好了!小林,你这份情,我们阎家记一辈子!”他突然觉得,自己那点萝卜干实在拿不出手,又转身想往院里跑,“我家还有两个鸡蛋,你拿着!”

“真不用了。”林建军笑着拦住他,“都是街坊,说这些就见外了。”他推着自行车往外走,“我先走了,让解成明天上班来找我拿培训班的报名表。”

“哎!好!”阎埠贵站在门口,看着林建军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回院。他把那本《机械基础》小心翼翼地放进阎解成的抽屉里,又拿出算盘,噼里啪啦算了起来——这次算的不是开销,是阎解成学会技术后,将来能挣多少工资,能给家里添多少进项。

算着算着,他突然笑了。以前总觉得林建军“太独”,不爱跟院里人走动,现在才明白,人家那是把心思都用在了正地方——守着技术,护着家人,比啥都强。不像自己,一辈子算计着几两粮票,到头来,还得靠人家帮衬,才让儿子有了正经出路。

傍晚,阎解成下班回来,阎埠贵把林建军的话一说,又拿出那本《机械基础》,严肃地说:“小子,给我争点气!好好学,将来要是能赶上小林师傅一半,我就烧高香了!”

阎解成摸着崭新的书,眼睛亮晶晶的:“爸,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学!林师傅说了,等我学会数控原理,就带我去看新进口的镗床!”

阎埠贵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心里突然踏实了。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儿子们有了出路——老大学技术,老二在部队,就算老三下乡,将来回来有两个哥哥帮衬,也差不到哪儿去。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林建军那句“学技术最靠谱”。

夜深了,阎埠贵躺在床上,听着院里的动静。秦淮茹家的灯还亮着,大概还在缝补衣裳;傻柱早就搬出厂子了,院里少了不少争吵。他翻了个身,心里盘算着明天给林建军送点啥——上次的萝卜干人家爱吃,要不明天再腌一坛子?

窗外的月光照进屋里,落在那本《机械基础》上,书脊上的字在夜里泛着淡淡的光。阎埠贵知道,那不仅是一本书,更是儿子的希望,是这个动荡年代里,最靠谱的出路。而林建军,就是那个指路人。

这辈子没服过谁,就服你。阎埠贵在心里默念着,慢慢睡着了。梦里,他看见阎解成穿着笔挺的技术员工装,站在崭新的机床前,笑得跟林建军一样自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