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8章 停战谈判与部队休整

1953年7月的朝鲜,硝烟终于渐渐散去。

林建军蹲在一片废弃的阵地上,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正借着朦胧的月光记录着什么。他面前是一辆被炸毁的美军m4谢尔曼坦克,履带已经断裂,炮塔歪在一边,炮管指向天空,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最后的挣扎。

“建军,歇会儿吧,都忙了一天了。”赵大勇走过来,递给他一个烤土豆,“刚听通讯员说,板门店那边签字了,停战协定正式生效了!”

“真的?”林建军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虽然早就听说停战谈判在进行,但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感觉到紧绷的神经可以放松了。

“千真万确!”赵大勇用力点头,脸上的笑容像裂开的石榴,“连长说,咱们打赢了!美国鬼子同意签字了!”

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枪声——这不是战斗,而是战士们在鸣枪庆祝。林建军站起身,望着夜空下闪烁的弹道,突然觉得鼻子一酸,眼眶有些发热。

两年了。

整整两年,他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兵;从北平四合院那个处处提防的年轻人,变成了能在枪林弹雨中从容修装备的战士。这两年里,他见过太多牺牲,太多离别,也收获了最珍贵的战友情谊。

“走,回去喝酒!”王铁牛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他手里举着个军用水壶,里面装着珍藏的高粱酒,“我早就说过,咱们一定能打赢,现在信了吧?”

林建军跟着他们往坑道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棉花。路过那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突然想起第一次修t-34坦克时的紧张,想起用简易消毒粉对抗细菌战的急迫,想起在空袭中护住零件箱的决绝……那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回到坑道,战士们已经点起了篝火,把缴获的美军罐头、压缩饼干都拿了出来,围坐在一起庆祝。有人弹起了缴获的吉他,有人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还有人拿出家书,借着火光给家里写信报平安。

“建军,你小子得喝一个!”赵大勇把水壶递过来,眼里闪着光,“要不是你修好了那些炮,咱们还不知道要多打多少仗呢!”

林建军接过水壶,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却带来一阵暖意。他看着身边这些黝黑、粗糙,却眼神明亮的战友,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酒,该敬那些没能等到今天的兄弟。”林建军举起水壶,对着夜空敬了一杯,“敬小李,敬王参谋,敬所有牺牲的战友!”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纷纷举起手里的水壶或罐头,对着夜空沉默地敬了一杯。篝火的火苗在风中跳动,映着一张张凝重而怀念的脸。

“不说这个了。”王铁牛打破沉默,笑着转移话题,“停战了,咱们也该回家了。建军,你回去打算干啥?还回轧钢厂?”

“嗯。”林建军点点头,眼神里带着憧憬,“回去继续搞技术,把在这儿学到的东西用上。咱们国家太需要工业了,我想为国家造更好的坦克、更好的炮。”

“好想法!”赵大勇拍着他的肩膀,“我回去就娶媳妇,生娃,好好种地,多打粮食,支援你们搞工业!”

“我嘛,”王铁牛摸了摸下巴,“可能还得在部队待几年,把这些装备好好修修,交给新同志。等退休了,就回老家开个修配厂,给乡亲们修修农具啥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未来的打算,坑道里又恢复了热闹。林建军听着他们的话,心里一阵温暖。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却都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日子,部队开始休整,同时负责回收战场上的装备。林建军所在的维修连成了最忙的单位——他们要检查、维修、分类所有回收的武器装备,能用的送回国内,不能用的拆解后回收零件,实在不能用的就集中销毁。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而重要。林建军带着一个小组,专门负责检查和维修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他拿着那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把每一次检查、每一次维修都详细记录下来,尤其是那些在战场上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7月25日,检查t-34坦克12辆,发现3辆存在发动机低温启动问题,解决方案:调整喷油嘴角度3度,更换耐低温机油。”

“7月27日,维修122mm榴弹炮5门,炮栓弹簧疲劳是通病,建议国内生产时增加弹簧直径0.5mm,提高使用寿命。”

“7月30日,拆解美军m4坦克1辆,其履带板采用高锰钢材质,耐磨性比我军装备强30%,值得借鉴,需记录材质成分,回国后建议军工部门研究。”

他的笔记本越来越厚,里面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一张张手绘的示意图,标注着各种零件的尺寸、角度、材质,甚至还有改进的草图。这些都是他用血汗换来的宝贵财富,是未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微小基石。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一丝欣慰:

【检测到宿主系统整理战场维修经验,形成系统性技术资料,推动“科技报国”支线任务进展,获得奖励:“装备维修经验汇编(朝鲜战场特辑)”——自动整理为规范手册,含故障案例、解决方案、改进建议共128条;“科技报国积分 200”——可用于解锁更高级别技术蓝图。】

林建军心中一暖。系统的奖励总是这么及时,这本汇编手册不仅能帮助国内的军工人员快速了解战场装备的实际情况,还能为国产装备的研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天下午,林建军正在检查一辆受损严重的“喀秋莎”火箭炮,安德烈突然带着两个苏联军官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笑容,看到林建军,远远就挥起了手。

“林同志,忙着呢?”安德烈走到他身边,用流利的中文说——这两年,他的中文进步不小,“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要撤回国内了。临走前,我特意来跟你告个别。”

“要走了?”林建军有些意外,心里却涌上一丝不舍。

“是啊。”安德烈点点头,眼神里带着感慨,“战争结束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了。说实话,这两年跟你们一起战斗,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你们那种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

他顿了顿,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递给林建军:“这是我们苏联最新的坦克设计图纸,还有一些军械维修的教材,算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希望对你将来的工作能有帮助。”

林建军接过文件夹,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精密的图纸和俄文说明,有t-54坦克的设计图,有152mm榴弹炮的结构图,还有各种先进的维修设备原理……这些都是苏联最顶尖的军事技术资料,价值连城。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林建军连忙推辞。

“拿着。”安德烈按住他的手,眼神真诚,“这不是施舍,是交换。你这两年教给我们的战场维修经验,比这些图纸值钱多了。而且我相信,你会用这些图纸做正确的事,会让中国变得更强。这是我愿意看到的。”

林建军看着安德烈真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谢谢你,安德烈同志。我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些资料,为中国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相信你。”安德烈笑了,“等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去中国看看,看看你设计的坦克,看看中国的工业崛起。”

“我等着你的到来。”林建军郑重地说。

安德烈走后,林建军拿着那个文件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这些图纸意味着什么——它们是中**事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捷径,是无数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发展的机会。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回收的装备上,给冰冷的金属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林建军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望着那些正在收拾行李的战友,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战争结束了,但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回国后,他将投身于祖国的工业建设,用自己的技术和汗水,为新中国的崛起添砖加瓦。

“回家了。”林建军轻声对自己说,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和文件夹。

远处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那是来接他们回国的列车。林建军转过身,跟着大部队向列车走去。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从战争到和平,从朝鲜到祖国的距离。

身后,是饱经战火的朝鲜土地;前方,是充满希望的祖国家园。林建军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将带着在战场上锤炼出的坚韧和技术,勇敢地走下去。

因为他明白,自己肩上扛着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更是一个民族的期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