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59章 三线工厂的“紧急支援”

1970年的深秋,西南山区的雨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把三线工厂的黄土路泡得泥泞不堪。林建军裹紧了身上的旧军大衣,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浆,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厂区里走。裤脚沾满了泥点,军用胶鞋早已湿透,寒意顺着裤管往上爬,冻得他膝盖发僵。

三天前,他接到老首长的秘密电话,只有一句话:“西南三线某厂的精密镗床卡壳了,影响导弹零件生产,速来。”没有多余的信息,却透着十万火急的意味。林建军连夜跟张厂长请了“探亲假”,带着工具箱登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转了三趟车,又坐了两天拖拉机,才抵达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工厂。

“是林师傅吧?”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在厂门口等他,胸前的口袋别着“技术员李建国”的标牌,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可把您盼来了!那台捷克产的镗床已经停了五天,我们的技术员快把机器拆成零件了,还是找不出毛病!”

林建军点点头,没多说话,跟着李建国往车间走。厂区里弥漫着煤烟和机油的味道,简易的厂房依山而建,墙上刷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雨水冲刷后有些模糊。偶尔能看到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匆匆走过,脸上带着和李建国一样的焦灼——三线工厂的任务大多涉密且紧急,机器停摆一天,就可能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走进镗床车间,一股浓重的铜锈味扑面而来。那台捷克镗床像一头趴在地上的钢铁巨兽,导轨上积着薄薄的油泥,几个技术员正围着它发愁,见林建军进来,都停下了手里的活。

“林师傅,您看这情况。”李建国递过一张图纸,“这台床子负责加工导弹尾翼的连接座,要求公差0.005毫米。五天前突然出现进给不稳,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加工出来的零件全废了。我们查了电机、丝杠,甚至把液压系统都拆了,愣是没找到问题。”

林建军没急着动手,先围着机床转了一圈,目光扫过控制面板上的旋钮和指示灯。他伸手摸了摸电机外壳,冰凉的金属上凝着水珠——这里的湿度比北方高得多,电路容易受潮。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环境分析的数据流:【检测到“三线工厂镗床故障”,核心问题指向“电路接触不良 湿度干扰”。】

【签到“三线车间”成功,获得“机床电路优化方案”:包含防潮接线端子改造、脉冲信号滤波设计,可解决潮湿环境下的进给不稳问题。】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优化后的电路图:在原有电路基础上,增加三个防潮密封接线盒,在脉冲发生器输出端串联一个Rc滤波器,能有效过滤湿度引起的杂波。他心里有了底,对李建国说:“把电路图拿给我,再找两个懂电路的师傅。”

车间的角落堆着几张旧木板,搭成临时的工作台。林建军铺开图纸,用红铅笔在上面圈出三个关键点:“你们看,这里的接线端子暴露在空气中,湿度一大就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忽大忽小;还有这个脉冲信号,没加滤波,电机收到的指令就会‘打架’,进给自然不稳。”

李建国凑过来一看,眼睛顿时亮了:“对啊!我们怎么没想到?山里湿气重,普通接线端子确实容易坏!”他这才明白,问题不在机械部分,而在电路的“隐性故障”上。

林建军让工人找来环氧树脂和密封胶,又从自己的工具箱里拿出几卷耐高温的绝缘胶带——这是他特意从厂里带来的,知道西南潮湿,普通胶带不经用。“先把这三个接线盒拆下来,用砂纸打磨干净,涂上环氧树脂密封,再换上防潮端子。”他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记住,胶要涂匀,不能有气泡,不然等于白做。”

两个年轻技术员看得专注,连呼吸都放轻了。林建军的动作不快,却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剥线的长度、拧螺丝的力度都恰到好处,连密封胶的厚度都控制得一样。李建国在旁边记笔记,心里暗暗佩服——这才是真正的技术高手,一眼就能看穿症结,手上的活儿更是没话说。

雨还在下,车间的窗户被风吹得哐哐响。林建军蹲在机床底下接线路,额头上的汗珠混着灰尘往下淌,滴在布满油污的地面上。他没顾上擦,只是偶尔抬头对李建国喊一句:“滤波器的电容用10微法的,电阻选100欧,精度1%的那种。”

天黑时,电路改造终于完成。林建军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对李建国说:“通电试试,先空转半小时。”

李建国紧张地按下启动按钮,镗床的电机发出平稳的嗡鸣声,进给手轮转动时,指针在刻度盘上匀速移动,再也没有之前的卡顿。“成了!”他激动地喊起来,声音在车间里回荡。

旁边的工人们都鼓起掌来,有人还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烟盒,想给林建军递烟。林建军摆摆手,指着控制面板:“再试切一块料,看精度怎么样。”

一块45号钢坯被固定在工作台上,镗刀缓缓落下,在金属表面留下光滑的切痕。半小时后,试切件被送到检验室,很快传来消息:“误差0.003毫米,优于设计要求!”

车间里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几个老师傅拉着林建军的手,非要请他去食堂喝两杯——厂里的白酒是用红薯酿的,度数不高,却是招待贵客的心意。

“不了,机器刚修好,得再观察一晚。”林建军婉拒了,“明天早上再连续加工三批零件,没问题了我再走。”他知道,三线工厂的设备关系重大,不能有半点马虎。

李建国没再坚持,只是让食堂留了几个白面馒头和一碗红烧肉——这在物资匮乏的山区,已经是最好的伙食。“林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我们折腾了五天,您来了一天就搞定,还是大城市来的师傅厉害!”

林建军笑了笑:“不是我厉害,是你们太急了,没往电路上想。”他拿出那个记满笔记的本子,递给李建国,“这里面记了防潮改造的细节,还有几个易损件的替代方案,山里买零件不容易,你们留着用。”

本子上不仅有电路图,还有用铅笔标注的“应急处理法”,比如“找不到防潮端子时,可用普通端子裹三层绝缘胶带,再涂蜡密封”,全是些实用的土办法,看得李建国眼眶发热。

第二天一早,连续三批零件加工完成,合格率100%。工厂的领导握着林建军的手,非要给他开个表彰会,被林建军坚决拒绝了:“我就是来帮忙的,不用搞这些。任务完成了,我也该回去了。”

临走前,厂长塞给林建军一个红布包,里面是一本烫金的证书,上面写着“三线建设标兵”,还有五十块钱和十斤粮票。“这是厂里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厂长的语气带着敬意,“您的名字,我们记在厂里的功劳簿上了,虽然不能公开,但这份情我们领了。”

林建军收下了证书,把钱和粮票退了回去:“我是工人,拿工资的,这些用不上。机器要是再出问题,打这个电话找我。”他留下一个厂里的保密电话,这是老首长特意给他开通的专线。

坐在返程的拖拉机上,林建军看着窗外飞逝的山景,把证书小心翼翼地放进工具箱的夹层。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山尖上,给翠绿的竹林镀上了一层金边。

【叮!】

【“三线紧急支援”任务完成,超额达成精度要求,获“隐性贡献点” 300。】

【奖励“极端环境设备维护手册”:包含高温、高湿、高海拔地区的设备保养方案,适配特殊工况。】

林建军的意识里浮现出手册的内容,从沙漠地区的防尘设计到高原的气压补偿,细致得连润滑油的型号都分了类。他知道,这份奖励或许用不上,但守护技术的火种,本就该考虑到各种极端情况。

火车颠簸着驶向北方,林建军靠在窗边打盹。梦里,他又回到了三线工厂的车间,看到那台镗床正在加工导弹尾翼,阳光下,金属的光泽像流动的银河。他知道,自己做的事很平凡,却能让国家的“剑”更锋利,这份隐秘的自豪,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车窗外,夕阳正染红半边天,像三线工厂车间里那盏永不熄灭的灯,在深山里默默燃烧,照亮着一个国家艰难却坚定的前行之路。而林建军,就是这无数微光中的一束,平凡,却不可或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