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28章 技术资料的“转移与伪装”

1966年冬末的寒夜,月亮被厚重的云层遮住,轧钢厂外围的防护林里伸手不见五指。林建军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脚步轻快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作响,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帆布包上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红字,边角已经磨得起毛,里面装的却是比他性命还重要的东西——十几本手抄的核心技术资料。

“还有两里地。”林建军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旧手表,时针刚过十一点。按照约定,老首长的警卫员会在防护林尽头的废弃砖窑接应,这个时间点,巡逻的红袖章应该正在换岗,是转移的最佳时机。

帆布包里的资料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核潜艇降噪技术的手稿,另一部分是芯片基础研究的笔记。这些都是他从1960年代初就开始积累的心血,也是系统多次奖励的核心内容。三天前,系统突然发出紧急预警:【检测到“大规模搜查”信号,目标可能包括工厂及周边住所,技术资料暴露风险骤增,建议立即转移至安全地点。】

这个预警让林建军彻夜难眠。厂里的保密柜虽然坚固,但造反派已经开始冲击档案室,万一被撬开,后果不堪设想。他想到了老首长半个月前的暗示:“有实在放不下心的东西,可以送到军区保密库,那里比任何地方都安全。”

为了这次转移,他和苏岚熬了三个通宵,将所有资料进行了彻底的“伪装改造”。此刻帆布包里最上面的,是一本被翻得起卷的《**选集》,看似普通,里面却大有文章——每页的空白处都用极细的红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乍一看像是学习批注,仔细辨认才会发现,那些“为人民服务”“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间隙,藏着的是“核潜艇螺旋桨叶片角度参数”。

“呜——”远处传来一阵火车鸣笛声,林建军停下脚步,借着火车头短暂的灯光看了一眼四周。林子里的松树像一个个沉默的哨兵,投下斑驳的黑影,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帆布包外侧的夹层,那里藏着一把自制的三棱刮刀——这是防备野狗和意外的最后手段。

半小时后,废弃砖窑的轮廓在夜色中显现出来。砖窑的烟囱早就塌了一半,断壁残垣上爬满了枯藤,看起来早已被人遗忘。林建军在窑口的老槐树下站定,按照约定的暗号,轻轻敲击树干三下,停顿两秒,再敲两下。

“是林师傅吗?”一个低沉的男声从窑内传来,带着警惕。

“是我,老周介绍来的。”林建军回应着,同时握紧了帆布包的背带。这是他和老首长警卫员约定的暗语,“老周”就是那位赵姓老首长的代号。

一个穿着黑色棉服的年轻男人从窑里走出来,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一截刚毅的下巴。他快速打量了林建军一眼,确认没有尾巴,才侧身让出通道:“首长在里面等你。”

砖窑内部比外面暖和不少,角落里堆着几捆干草,中间用石头搭了个简易的火堆,火苗跳动着,映得四壁忽明忽暗。老首长穿着一身便装,正坐在干草上抽着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随呼吸明灭。

“来了。”老首长抬起头,把烟袋锅在石头上磕了磕,“东西都带来了?”

林建军解开帆布包,将里面的资料一本本拿出来摆在火堆旁的木板上。最上面的《毛选》被他翻开,指着其中一页对老首长说:“您看这里,‘革命不怕牺牲’下面的批注,其实是螺旋桨的流体力学公式;‘排除万难’旁边的红笔圈注,是降噪涂层的配方比例。”

老首长凑近了些,借着火光仔细看了看,忍不住点头:“这法子妙啊,就算被搜去,谁会想到这字里行间藏着宝贝?”他拿起另一本《工业学大庆》画册,里面的空白页上画满了看似潦草的工厂速写,实则是芯片生产线的布局图,“这个更绝,画得跟真的一样。”

“这些还只是民用部分。”林建军从帆布包底层掏出一个用油布裹着的小册子,“真正核心的军工资料,都抄在这上面了,用的是‘双关密码’——比如‘亩产万斤’实际指‘耐压强度一万帕’,‘深翻土地三尺’是‘潜艇下潜三百米’。”

警卫员接过小册子,用特制的紫光灯照射,原本空白的纸页上立刻显现出淡蓝色的字迹,排列整齐的公式和参数清晰可见。“首长,加密效果很好,没有专业工具根本看不出来。”

老首长点点头,表情严肃起来:“小林,这些东西我会让人送到军区保密库,那里有三道岗哨,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比银行金库还安全。你放心,只要我在,就丢不了。”他顿了顿,拍了拍林建军的肩膀,“委屈你了,这些本是国家该好好保护的宝贝,现在却要藏得这么辛苦。”

林建军心里一热,摇摇头:“不辛苦,只要能保住这些资料,将来能派上用场,比什么都强。”他想起系统刚才的提示——【签到“军区保密库(临时转运点)”成功,获得“资料伪装术升级”:可将技术参数融入革命口号,抗破译能力提升80%。】这意味着以后的伪装能更隐蔽,让他松了口气。

转移完核心资料,林建军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到工厂的废料场转了一圈。果然,在一堆废弃的钢渣后面,他发现了一个模糊的黑影——是许大茂。这家伙不知从哪儿听说了风声,竟然在暗中跟踪。

林建军心里冷笑,故意放慢脚步,装作整理帆布包的样子,实则将里面剩下的几本民用技术资料塞进了废料堆的缝隙里,上面用几块锈钢板盖住。这些资料是他故意留下的“诱饵”,里面只有些普通机床的维修记录,就算被许大茂找到,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做完这一切,他背着空了大半的帆布包,哼着不成调的革命歌曲,大摇大摆地往家走。许大茂在后面跟了一段,见他包里似乎没什么东西,又在废料场没找到可疑物品,骂骂咧咧地转身离开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一丝戏谑:

【成功利用“诱饵战术”摆脱跟踪,反侦察能力提升。】

【奖励“环境伪装指南”:可利用工业废料、自然地形等隐藏物品,隐蔽度提升60%。】

林建军回到家时,苏岚还没睡,正坐在煤油灯下,用红笔在一本《农业学大寨》的画册上写写画画。画册的空白页上,她模仿着宣传画的风格,画了几个挥锄头的农民,而农民的锄头角度、土地的垄沟走向,实则是林建军之前教她的“齿轮传动比例图”。

“回来了?”苏岚放下笔,起身给她倒了杯热水,“顺利吗?”

“顺利,老首长的人很可靠。”林建军喝了口热水,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全身,“许大茂跟着我,被我甩了。”他拿起苏岚画的画册,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用红笔写着“亩产超千斤,全靠力气拼”,实则“千斤”对应“千牛力”,“力气拼”指“压力测试参数”,忍不住赞叹,“你这伪装比我还巧妙,谁能想到农谚里藏着机械原理?”

苏岚笑了笑,指着桌上另一堆书:“剩下的民用资料,我都按你说的,抄在《语录》和《战地新歌》的背面了。你看这首《东方红》,乐谱间隙里写的是‘轴承磨损计算公式’,音符的高低代表数值大小。”

林建军拿起歌本,对着灯光看了看,果然在“5 6 1 6”的音符下面,发现了用极细的笔写的“0.05 0.06 0.1 0.06”——这是不同型号轴承的公差范围。他心里一阵暖流,苏岚总能把他的想法细化,让伪装天衣无缝。

“卫国呢?”林建军环顾四周,没看到儿子。

“早睡了。”苏岚指了指里屋,“临睡前还问,他那些齿轮模型算不算‘革命财产’,我说算,是‘工业学大庆’的小教具,他才放心睡。”

林建军走进里屋,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小家伙的手里还攥着个用硬纸板做的齿轮。他想起白天转移资料时,系统突然弹出的提示:【检测到“技术传承”潜力,林卫国对机械的敏感度提升,建议未来逐步传授基础理论。】心里暗暗决定,等风头过去,一定要把这些资料的真正价值告诉儿子。

深夜,夫妻二人坐在灯下,开始清点家里剩下的“明面上的资料”。这些大多是公开出版的技术书籍,林建军用红笔在上面批注着“批判意见”,比如在《金属切削原理》的扉页上写着“资产阶级学术观点,需批判吸收其合理成分”,实则在书页边缘用暗号标注了关键章节——这是做给外人看的,既显得“思想进步”,又能在需要时快速找到有用内容。

“剩下的这些,就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林建军把书一本本摆好,最上面放着几本《毛选》和革命画册,“就算有人搜查,看到这些‘带着批判精神’的技术书,顶多骂两句‘死不悔改的技术迷’,不会太较真。”

苏岚把最后一本《工业学大庆》放进书架,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今天阎三大爷来敲门,说他家解成想跟你学认字,我看他眼神不对,没敢开门,只说你在厂里加班。”

林建军皱了皱眉:“这时候上门,怕是没安好心。阎埠贵精得很,说不定是想探咱们家的底,以后更得小心。”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外面漆黑的巷子,“许大茂吃了瘪,肯定不会罢休,说不定会撺掇阎埠贵来试探。”

【叮!】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

【“技术资料转移”任务完成度100%,核心资料安全系数提升至95%。】

【触发“隐蔽传承”效果:可在日常交流中向林卫国渗透基础技术知识,系统将自动记录传承进度。】

林建军看着意识里的“传承进度条”,目前显示为5%,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些资料不仅是他个人的心血,更是国家未来工业发展的火种,就算暂时藏在暗处,只要能一代代传下去,总有重见天日的那天。

窗外的风渐渐停了,云层散去,月亮露出半张脸,给雪地镀上了一层银辉。林建军和苏岚收拾好东西,吹灭煤油灯,屋里陷入一片黑暗。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提醒着他们身处怎样的乱世。

“睡吧,明天还得早起。”林建军低声说,握住苏岚的手。

“嗯。”苏岚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很坚定。

躺在床上,林建军却没有睡意。他想起老首长在砖窑里说的话:“等这阵风头过去,国家搞建设,还得靠你们这些懂技术的。”这句话像一团火,在他心里烧得旺旺的。他知道,今晚转移的不仅是资料,更是希望——对技术的希望,对国家的希望,对下一代的希望。

黑暗中,他仿佛看到多年后,卫国坐在明亮的实验室里,手里拿着这些被小心保存下来的资料,继续着他未竟的研究。那些藏在《毛选》里的公式,画在画册上的图纸,写在歌谱里的参数,终将在阳光下绽放出应有的光芒。

天快亮时,林建军才浅浅睡去。梦里,他又回到了维修组的车间,阳光透过高窗照在磨床上,他和卫国一起,正在打磨一个崭新的齿轮,齿轮转动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

而那些被安全转移的技术资料,此刻正躺在军区保密库的恒温柜里,安静地等待着属于它们的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