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27章 阎埠贵的“账本保命”

1966年腊月的寒风,像带着棱角的刀子,刮得四合院的墙皮簌簌掉渣。阎埠贵缩在自家东厢房的炕头,怀里揣着个油布包,里面是他视若性命的几本账册。窗外传来红袖章们砸东西的声响,夹杂着“破四旧”的口号,吓得他赶紧把窗户缝又糊了两层纸。

“爸,外面又在抄家了,前街的王掌柜被拉去批斗了!”二儿子阎解旷从外面跑进来,冻得嘴唇发紫,声音里带着哭腔,“他们说……说要查所有‘剥削阶级’的账,凡是家里有账本的都得交上去!”

阎埠贵的手猛地一抖,油布包差点掉在地上。他这辈子就好个算计,从1948年开始记家用账,小到买根针,大到给儿子娶媳妇,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连1959年借过傻柱半斤玉米面都标着“利息:三个白面馒头”。这些账本是他的命根子,可现在,却可能变成催命符。

“慌什么!”阎埠贵瞪了儿子一眼,把账册往炕洞深处塞了塞,上面盖了层厚厚的柴火,“咱们家是工人成分,我在轧钢厂档案室干了二十多年,清清白白,怕什么?”话虽如此,他的声音却发飘,额头上冒出一层冷汗。

【叮!】

林建军的系统提示音突然在维修组响起,他正在给一台老式冲床换弹簧,听到声音动作顿了顿:

【检测到“四合院危机”扩散,阎埠贵“政治风险指数”飙升至75%。触发“旁观者清”事件:其账本可能成为祸根,也可能成为自保工具。】

林建军挑了挑眉,继续手里的活。阎埠贵那几本账册他早有耳闻,据说连孩子们喝了几口水都记着,在平时是笑谈,在这节骨眼上,还真不好说会是什么结局。

阎埠贵在家里坐立不安,烟袋锅抽得吧嗒响,烟灰落了一炕。他翻来覆去地想,那些账册里虽然没有贪赃枉法的记录,可“斤斤计较”的样子,落在红卫兵眼里,保不齐就成了“小资产阶级尾巴”、“剥削思想的铁证”。

“爸,我听说林师傅把家里的外文书都交厂里保密室了。”大儿子阎解成凑过来,他在轧钢厂当学徒,消息灵通些,“要不……咱们也把账本交上去?主动点总比被搜出来强。”

阎埠贵猛地坐直身子,烟袋锅在炕沿上磕得邦邦响:“你懂个屁!这账本是咱家的‘清白证’,交上去被他们断章取义怎么办?”可他心里却打了个激灵——主动上交,说不定还是条活路。

他翻出最厚的那本总账,从1948年记到1966年,纸页都泛黄发脆了。他一页页地翻,看到“1953年8月15日,买韭菜2两,付1分钱,卖主:中院贾张氏”,又看到“1960年3月2日,帮傻柱修自行车,收粮票1两”,这些鸡毛蒜皮的记录,此刻却像千斤重。

突然,他眼睛一亮,指着其中一页对儿子们说:“你们看!1956年公私合营,咱家主动把祖传的算盘上交了,记着呢!1960年困难时期,我把厂里发的救济粮分了半斤给秦淮茹,也记着呢!”这些记录,不就是“拥护集体”、“乐于助人”的证据吗?

【叮!】

阎埠贵的脑海里,第一次响起了类似林建军听到过的提示音,虽然模糊不清,却带着一丝指引:

【检测到“关键自保道具”——账册,包含“正向行为记录”。建议:选择性上交,突出“清白”与“进步”,可降低风险。】

阎埠贵浑身一震,以为是自己太紧张出现了幻听,可那指引却清晰得很。他咬了咬牙,把总账和另外两本记录“支援集体”、“响应号召”的账册挑出来,用油布重新包好,剩下的几本记着“私房钱”、“邻里小摩擦”的,被他塞进了炕洞最深处,上面浇了层泥浆,又堆上柴火。

“解成,跟我走!”阎埠贵揣着账册,往身上套了件最旧的棉袄,“咱们去街道办事处,主动‘自查自纠’!”

街道办事处里乱糟糟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几个红袖章正围着一个老头训斥,因为他家里有个清代的瓷碗。阎埠贵深吸一口气,举着油布包挤过去,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同志!我是轧钢厂的阎埠贵,来交‘四旧’!”

红袖章们愣了愣,看着这个干瘦的老头和他怀里的布包。领头的那个三角眼,正是上次去维修组找林建军麻烦的人,他斜着眼问:“你交什么?金银财宝还是封建字画?”

“不是不是!”阎埠贵连忙打开油布包,露出泛黄的账册,“是我家的账册!我寻思着,这里面可能有小资产阶级思想,主动交上来接受批判改造!”他指着那页“上交算盘”的记录,“您看,我早就拥护集体了!”

三角眼狐疑地翻着账册,越翻越皱眉头。这账册记的全是柴米油盐,虽然透着股小家子气,却真没什么“大问题”,反而处处透着“精打细算”、“不占便宜”的劲儿。特别是看到“1966年6月10日,响应号召,把家里的旧戏服(其实是件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上交街道”,他的脸色缓和了些。

“嗯,态度还算端正。”三角眼把账册往桌上一放,在本子上记了笔,“阎埠贵,轧钢厂工人,主动上交账册,有自查自纠意识,暂不处理。”

阎埠贵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腰弯得像个虾米:“谢谢同志!谢谢组织!我以后一定紧跟革命形势,彻底改造思想!”

从街道回来,阎埠贵腿都软了,被阎解成扶着才回了家。一进门,他就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表情严肃得像要交代后事:“解成、解旷、解放,从今天起,给我加入红卫兵!”

三个儿子都愣住了。小儿子阎解放刚上初中,跃跃欲试;二儿子阎解旷胆小,缩着脖子不敢说话;大儿子阎解成皱着眉:“爸,咱们家成分没问题,加不加……”

“必须加!”阎埠贵一拍桌子,震得油灯都晃了晃,“现在是什么时候?胳膊拧不过大腿!你们戴上红袖章,既能自保,也能给家里挡挡灾!记住,到了外面少说话,多干活,别人喊口号你们就跟着喊,别出头,也别落后!”

他从怀里掏出三毛钱,塞给阎解放:“去买三块红布,自己缝红袖章。针脚密点,别让人看出糊弄!”又转头对阎解成说,“你在厂里也主动点,帮着贴贴标语,扫扫院子,让领导看到咱们的‘进步’!”

安排完这些,阎埠贵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全湿透了。他瘫坐在炕沿上,看着墙上“勤俭节约”的旧标语,突然觉得这几个字就是他的保命符。

接下来的几天,阎家果然消停了。红袖章们几次路过四合院,看到阎解放戴着红袖章在院里扫雪,阎解成下班回来还帮着贴大字报,都没进去搜查。许大茂看在眼里,心里暗骂阎埠贵“老狐狸”,却也没辙——人家成分硬,态度好,实在挑不出错处。

阎埠贵则变本加厉地“表忠心”。他把家里的旧花盆砸了,说“是资产阶级情调”;把阎解旷的旧笛子烧了,说“是靡靡之音”;甚至逼着老伴把陪嫁的银镯子交了上去,换回来一张“主动上交四旧”的证明,像宝贝似的贴在墙上。

这天,他偷偷溜到维修组附近,想找林建军说句话,却看到林建军正和老周师傅修机床,旁边站着个穿军装的人,低声说着什么。他心里一动,想起前几天听儿子说,林建军有军区的人撑腰,难怪许大茂怎么折腾都动不了他。

“三大爷?”林建军先看到了他,停下手里的活。

阎埠贵赶紧凑过去,压低声音:“小林,我……我就是来谢谢你。上次你提醒我收着点,真是救了我一家子。”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这账册,还真派上用场了。”

林建军笑了笑:“三大爷精明,总能找到活路。”

“精明不如你有远见啊。”阎埠贵叹了口气,“你看你,早早就把家里的书交了,门口挂着‘革命家庭’,连军区都护着你。我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跟你比不了。”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个小纸包,“这是我攒的半斤红糖,给卫国补补身子,不算四旧吧?”

林建军接过纸包,说了声谢谢。他知道,阎埠贵这是在示好,也是在表达佩服。在这乱世里,能保住一家人平安,就是最大的本事。

【叮!】

林建军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阎埠贵“自保成功”,对你的“信任度”提升至60%。触发“邻里守望”微弱效果:其可能在关键时刻提供非直接帮助(如传递消息)。】

阎埠贵没多待,又叮嘱了几句“小心许大茂”,就匆匆回了家。他现在是彻底想明白了,什么算计都不如保命重要,而林建军这样有本事、有靠山还懂得藏锋的人,才是乱世里最该结交的对象。

回到家,阎埠贵把那几张“主动上交”的证明小心翼翼地收进账册里,又开始给儿子们上课:“你们记住,这世道就像算盘,珠子得跟着档走,该动的时候动,不该动的时候千万别乱晃。林师傅就是最会打这算盘的人,学着点!”

窗外的风声依旧呼啸,四合院里偶尔传来争吵和哭喊,但阎家东厢房却异常安静,只有阎埠贵教儿子们打算盘的噼啪声,清脆而有节奏,像是在这动荡的年代里,为自己敲打出一条狭窄却稳妥的活路。

阎埠贵看着灯下三个儿子认真学算盘的样子,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这几本账册和红袖章,只是暂时的护身符,真正的保命符,是看清形势的眼睛,和守住本分的心。就像林建军那样,不管外面怎么闹,只管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夜深了,阎埠贵把那本总账重新包好,藏进了房梁上的一个暗格里。他摸着冰冷的房梁,心里默念:等这阵风头过了,我还得接着记,日子再难,也得算清楚,算明白了,才能活下去。

这或许就是他的生存哲学——在乱世的夹缝里,用一本账册,一颗精于算计的心,为自己和家人,算出一条生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