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07章 轧钢厂的“技术骨干保护名单”

1965年腊月三十的清晨,轧钢厂的厂区异常安静,只有寒风卷着碎雪在空旷的车间里打着旋,发出呜呜的声响。往日里轰鸣的机床此刻都披着厚厚的防尘布,像一群蛰伏的巨兽,等待着未知的命运。厂长办公室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了一道窄缝,透进一丝惨淡的天光,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张厂长坐在吱呀作响的藤椅上,手里捏着一份泛黄的文件,指尖在“技术骨干名单”几个字上反复摩挲。文件的边角已经被磨得发毛,上面用红铅笔圈出了十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特长:“林建军——精密加工、军工技术”“王教授——导弹制导系统”“老李——材料热处理”……字迹力透纸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

“咚咚咚。”轻轻的敲门声响起,节奏沉稳,是约定好的暗号。

“进。”张厂长把文件迅速锁进办公桌最底层的抽屉,钥匙串上的铜铃铛发出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建军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军绿色的棉袄上沾着未化的雪粒。他刚从保密档案室回来,老李已经把最后一批技术资料转移到了山里的防空洞,回来的路上,他看见许大茂带着几个人在厂门口贴标语,“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几个字红得刺眼。

“厂长,您找我?”林建军反手带上门,目光落在桌上的搪瓷缸上,里面的茶水已经凉透,杯壁上结着一层薄薄的茶垢。

张厂长示意他坐下,从暖壶里倒了杯热水推过去:“建军,喝口热水暖暖身子。”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除夕。”林建军捧着热水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按理来说,现在该在家包饺子了。”

“是啊,除夕。”张厂长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包“大生产”香烟,抽出一支递给林建军,自己也点了一支,“我参军那年也是除夕,部队在雪地里急行军,连长说‘守住阵地,才能让家里人好好过年’。现在想想,这话放在厂里也一样——守住技术,守住人才,厂子才能活下去。”

林建军吸了口烟,辛辣的味道呛得他咳嗽了两声。他知道张厂长不是随便找他闲聊,这几天厂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贴大字报的人越来越多,连食堂大师傅都在议论“要变天了”。昨天他去给老李送资料时,还看见有人在技术科门口徘徊,鬼鬼祟祟的,像是在打探什么。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一丝凝重:

【检测到“技术人才保护”事件触发,符合“为国家保留工业基础”任务目标,触发特殊剧情。】

张厂长掐灭烟头,打开抽屉,把那份“技术骨干保护名单”推到林建军面前:“你看看这个。”

名单上的名字不多,只有十五个,都是厂里各个领域的技术尖子。林建军的名字排在第二位,后面用红笔写着“重点保护”。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保护措施:“必要时调往三线分厂”“安排至后勤岗位避风头”“以‘病退’名义暂时离岗”……细致得像一份作战计划。

“这是……”林建军的手指有些颤抖。他没想到,在这种时候,张厂长竟然还在为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考虑退路。

“我跟几个老伙计商量了半个月,才拟出这份名单。”张厂长的声音压得很低,“上面的意思越来越明显,‘破四旧’‘批权威’的风很快就会刮到厂里。你们是厂里的根基,是国家的宝贝,不能就这么被毁掉。”他指着名单上的保护措施,“这都是我们能想到的办法,实在不行,就往三线送,那里山高皇帝远,相对安全。”

林建军看着名单上王教授的名字,后面写着“调往四川三线,担任技术顾问”,心里一阵暖流。王教授已经六十多岁了,是国内顶尖的制导系统专家,要是被卷进运动,后果不堪设想。

“厂长,这份名单……”

“只有我们三个老厂长知道,连党委副书记都没告诉。”张厂长打断他,眼神锐利如鹰,“这是我们的‘后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但必须提前准备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他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密封的信封,“这是你的‘应急方案’,不到生死关头,不许拆。”

林建军接过信封,薄薄的纸片却重如千钧。他能感觉到里面是几张纸,边缘整齐,应该是早就准备好的。

“我知道你手里有不少核心技术资料。”张厂长突然说,目光紧紧盯着林建军的眼睛,“前段时间你转移资料,老李跟我汇报了。做得对,有远见。”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郑重,“建军,不管将来怎么变,技术总得有人搞,工厂总得有人守,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

林建军的喉咙有些发紧,说不出话来。他想起刚进工厂时,张厂长还是车间主任,手把手教他看图纸;想起代食品研发时,是张厂长顶着压力支持他搞试验;想起军工项目攻坚,张厂长把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当临时实验室……这份知遇之恩,比什么都重。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赞许的暖意:

【获得“厂长信任”特殊buff:在轧钢厂范围内,可获得管理层的隐性庇护,降低70%的内部政治风险。】

【解锁“工业遗产保护”支线任务:协助保护工厂关键设备及技术文档,任务奖励“设备伪装方案”。】

林建军吸了口气,郑重地把信封放进贴身的口袋:“厂长,您放心,只要我在,就不会让技术断了传承,不会让工厂垮掉。”

“好小子。”张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很大,带着期许和信任,“我就知道没看错你。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算将来厂子真的停了,只要人在,技术在,总有重新开起来的一天。”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望着外面空荡荡的厂区:“我跟苏联专家打过交道,也去过德国的工厂,知道技术落后就要挨打。咱们这代人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总得给后人留下点东西,不能让他们再受欺负。”

林建军看着张厂长的背影,突然发现他的肩膀比去年佝偻了不少,鬓角的白发也多了许多。这位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厂长,心里装着的不仅是一个工厂,更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未来。

“对了,”张厂长转过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这是我托人从上海带来的巧克力,给卫国的。”盒子里的巧克力用油纸包着,整整齐齐,“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补补营养。就说是厂里发的福利,别让他知道太多。”

林建军接过铁盒,入手温热,像是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他知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巧克力有多珍贵,这是张厂长从自己的特供里省下来的。

“谢谢厂长。”

“谢什么。”张厂长摆摆手,“等将来风平浪静了,让卫国来厂里看看,告诉他这些机床有多厉害,告诉他他爸爸为这些机器付出了多少。”

林建军走出厂长办公室时,雪已经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了出来,给冰冷的厂房镀上了一层金边。他摸了摸贴身的信封,又看了看手里的铁盒,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份“技术骨干保护名单”,就像一艘诺亚方舟,在即将到来的风暴里,为他们这些技术人员保留了一丝生机。

路过技术科时,他看见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正在偷偷收拾东西,把图纸和资料往包里塞,脸上满是惶恐。林建军走过去,低声说:“别慌,正常上班,把重要的东西锁进保密柜,钥匙自己收好。”

年轻技术员们愣了愣,看着林建军沉稳的眼神,心里的慌乱渐渐平息下来:“林主任,我们听您的。”

林建军点点头,继续往前走。他知道,光有保护名单还不够,还得让这些年轻人稳住阵脚,守住自己的岗位。技术的传承,不仅要靠老专家,更要靠这些年轻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希望的亮色:

【“技术队伍稳定”任务完成度 20%,当前进度45%。奖励“危机应对手册(工厂版)”,包含停工状态下设备保养、资料保存、人员安抚等实用指南。】

林建军把手册默记于心,打算晚上整理出来,偷偷发给信得过的技术员。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总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工业基础。

回到家时,苏岚正在厨房里忙碌,锅里飘出饺子的香味。卫国趴在桌上,用黏土捏着一个又一个齿轮,摆成了一条长长的传动链。

“爸爸回来了!”卫国扑过来,手里举着一个最大的齿轮,“你看,我做的‘永动机’!”

林建军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把巧克力盒子递给他:“厂里发的福利,尝尝。”

卫国欢呼着拆开盒子,拿出一块巧克力放进嘴里,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真甜!”

苏岚走过来,擦了擦手上的面粉:“顺利吗?”

林建军点点头,把她拉到一边,低声说:“厂长拟了份保护名单,有我。还留了应急方案,实在不行,就去三线。”

苏岚的眼睛亮了亮:“那就好,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强。”她指着桌上的饺子,“包了点白菜馅的,还有你爱吃的萝卜丝馅,一会儿煮好,给张厂长送点过去?”

“好主意。”林建军笑了,“就说是‘职工家属的一点心意’。”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照在窗台上的积雪上,融化成一颗颗水珠,顺着玻璃缓缓流下,像一行行无声的泪。林建军知道,平静的日子不多了,风暴随时可能来临。但他心里有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信任他的厂长,有支持他的家人,有并肩作战的同事,还有那些需要守护的技术火种。

他看着卫国手里的齿轮,又看了看苏岚温柔的笑脸,心里默念着张厂长的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在,技术在,希望就在。这轧钢厂的“技术骨干保护名单”,不仅保护着他们的人身安全,更守护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未来。

饺子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驱散了屋里的寒气。林建军盛出一碗,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桶,准备给张厂长送去。他知道,这碗饺子里,装着的不仅是节日的祝福,更是技术人员之间无声的默契和坚守。

而在工厂的某个角落,那份“技术骨干保护名单”静静地躺在保险柜里,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等待着风雨过后,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