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89章 长期签到与“化肥密码”

1963年的夏至,太阳把轧钢厂的铁皮屋顶晒得发烫,技术科的吊扇有气无力地转着,扬起空气中的粉笔灰。林建军趴在绘图板上,正在修改农机变速箱的齿轮参数,笔尖在图纸上划出细密的线条。桌角的日历被红笔圈了个圈——今天是他在技术科连续签到的第365天。

“师傅,喝口水吧,都快中暑了。”赵小刚端来一杯凉茶水,看着林建军额头上的汗珠,忍不住劝道,“这图纸不急在一时,您都连着盯了三天了。”

林建军头也没抬,笔尖在“模数3.5”的标注旁打了个勾:“这批齿轮要装在春耕农机上,差一丝一毫都可能出故障,不能马虎。”他放下铅笔,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喉结滚动的瞬间,脑海里突然响起熟悉的提示音。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厚重感,界面上炸开一片金色的光点:

【恭喜宿主“技术科连续签到365天”,达成“长期坚守”成就,解锁“长期签到”特殊功能!】

【功能说明:

?\t每日签到奖励调整为“技术积分”(每日1-3分,根据工作专注度浮动);

?\t积分累计至100分,可兑换“技术推演次数”x1(用于模拟技术方案可行性);

?\t积分累计至1000分,可解锁“跨领域技术迁移”权限(如将机械原理应用于化工设备)。】

【当前初始积分:100分(连续签到奖励),可立即兑换1次技术推演。】

林建军的手指在桌面上顿了顿,心脏莫名地漏跳了一拍。这个功能比他想象的更有价值——技术推演相当于“虚拟实验”,能在实际操作前排除80%的错误,这对需要严谨性的工业生产来说,简直是神来之笔。他几乎立刻就想到了一个方向:化肥生产设备。

前阵子去公社支援春耕时,他亲眼见过农民们用土法沤肥的艰难——一担农家肥只能管半亩地,肥力还不足,玉米苗长得又黄又瘦。化工部的通报里说,全国化肥产量还不到需求的三成,尤其是氮肥设备,故障率高达40%,很多化肥厂都在半停产状态。

“兑换技术推演,目标:化肥生产设备优化。”林建军在心里默念。

【叮!】

系统界面瞬间切换,浮现出一套复杂的设备三维模型,标注着“氨合成塔”“循环压缩机”等关键部件。数据流像瀑布一样刷新:

【技术推演启动,目标:降低氮肥设备故障率,提升合成效率10%。】

【推演过程:

1.\t氨合成塔内件改良:将传统冷管改为“U型列管”,增加换热面积30%,解决局部过热问题(当前故障率最高的环节);

2.\t循环压缩机密封升级:采用“波纹管机械密封”替代填料密封,泄漏率从1.2%降至0.3%,节省原料消耗;

3.\t控制系统简化:将复杂的气动调节改为“液压 机械联动”,适应农村电网不稳定的现状,维护难度降低60%。】

【推演结果:优化方案可行,适用于中小型化肥厂改造,单厂年增产氮肥约500吨,设备寿命延长2年。】

【是否消耗100积分兑换完整方案?】

“兑换。”林建军毫不犹豫。

一份详细的《中小型氮肥厂设备优化方案》立刻展现在意识里,从零件尺寸到材料选择,甚至连扳手的型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最难得的是,所有改良都基于现有设备,不用更换主体结构,改造费用每亩地仅需200元,正好契合当前“低成本技改”的国家需求。

“赵小刚,把这份图纸归档。”林建军将农机齿轮的图纸推给徒弟,起身走到文件柜前,从最底层抽出一个空白信封。他没有直接在厂里提交这份方案——化肥属于化工领域,跨部门提交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关注,甚至可能暴露系统的存在。

最好的方式,是匿名寄给化工部。

他回到座位,用左手模仿陌生的笔迹,在信封上写下“化工部技术司(收)”,地址是从《人民日报》的通讯栏里抄的。方案本身则用打字机打印,刻意避开了自己常用的字体习惯。做完这一切,他把信封塞进公文包,打算下班后顺路投进邮局的“机要邮件”信箱。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信封封缄时响起:

【“匿名技术贡献”行为符合“锋芒暗藏”策略,奖励“化工设备材料手册(1960版)”,补充化肥设备相关知识储备。】

傍晚路过四合院时,林建军特意绕了条路,却还是被蹲在门口的阎埠贵看见了。老头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见他背着公文包,眼睛亮得像探照灯:“建军,今天下班挺早?我看你这一年到头天天往车间跑,比厂长来得都勤,厂里没给你发个‘全勤奖’?”

林建军笑了笑,没接话。他知道阎埠贵的性子,这话里藏着试探——自从阎解成进了厂,老头就总想来打探技术科的事,想找机会让二儿子也学点“能挣工分的本事”。

“三大爷,您这算盘又在算啥?”林建军故意转移话题。

“算今年的收成呗,”阎埠贵扒拉着算珠,“公社说要推广新化肥,就是太贵,一亩地得三斤粮票换。我琢磨着,要是能自己造点……”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捂住嘴,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我就随口说说,不算投机倒把吧?”

林建军心里一动,阎埠贵这话倒是歪打正着。他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撕下一页画了个简易的“堆肥加速法”:“不用自己造,把秸秆和粪肥分层堆,每层撒把草木灰,能比普通堆肥快半个月腐熟,肥力也不差。”这是系统奖励的“土法肥改良”小技巧,正好适合农村条件。

阎埠贵接过纸,眼睛瞪得溜圆,算盘珠子差点捏碎:“这……这法子真管用?”

“你试试就知道了。”林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比等着化肥实在。”

看着阎埠贵火急火燎往生产队跑的背影,林建军嘴角弯了弯。或许这就是技术的意义——既要有高端的设备优化,也得有接地气的土办法,能实实在在帮到人的,就是好技术。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邮局门口响起:

【“土法肥技巧”扩散,预计可使阎埠贵所在公社堆肥效率提升30%,获“基层农业贡献”微积分 5,长期签到功能进入“正向循环”。】

将信封投进机要信箱时,林建军的手指顿了顿。信封很轻,里面却装着能让数千万亩土地增产的“密码”。他没有留下任何落款,只在方案末尾写了句“来自一线技术人员的建议”。在这个年代,个人的名字不重要,能让粮食多打几成,让农民少受点累,才是最实在的事。

回到家,苏岚正在厨房蒸红薯,蒸汽把窗户蒙上了层白雾。林卫国趴在小板凳上,用木块拼着林建军给他做的“齿轮拖拉机”,嘴里念叨着“爸爸的机器能让红薯长大”。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苏岚掀开锅盖,红薯的甜香弥漫了整个屋子,“王医生说,医务室的维生素片快用完了,问你能不能再给个配方。”

“明天我写出来。”林建军洗了把手,接过儿子递来的木块,“卫国刚才说啥?知道爸爸做的机器能种红薯了?”

“托儿所老师说的,”苏岚笑着擦去儿子脸上的灰,“说爸爸是‘让土地变厉害的魔术师’。”

林建军抱起儿子,在他软乎乎的脸上亲了口。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远处的田野里,隐约能看到农民们引水灌溉的身影。他知道,自己提交的那份方案,要等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有回音,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是谁提出的。但这没关系——就像这锅里的红薯,默默吸收着阳光和雨水,到了秋天,自然会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饭香中响起,带着温和的总结:

【“长期签到”功能首周运行良好,宿主每日平均专注度92%,获技术积分21分,累计121分。】

【“化肥设备优化方案”提交成功,触发“隐性任务链”,系统判定“国家农业贡献潜力”激活,后续相关技术奖励将优先倾斜。】

晚饭时,林建军给苏岚讲了阎埠贵算化肥账的事,苏岚听得直笑:“三大爷这辈子就围着算盘转,不过这次要是真用了你的法子,倒能省不少事。”

“能帮一把是一把。”林建军给儿子剥了个煮鸡蛋,“不管是工厂的机器,还是地里的庄稼,都得一步一步来。就像这长期签到,一天两天看不出啥,攒够了日子,总能兑出点有用的东西。”

夜渐渐深了,技术科的灯还亮着——赵小刚在加班完善齿轮图纸,他在图纸一角画了个小小的齿轮,旁边标着“师傅说,差一丝都不行”。林建军站在窗前,看着那盏灯,心里清楚,技术的积累就像长期签到,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东北的黑土地上长出饱满的玉米,当江南的稻田里结出沉甸甸的稻穗,没人会记得这份化肥方案的源头。但林建军知道,自己曾为这片土地播下过一颗小小的种子,这就够了。

车间的夜班汽笛声准时响起,悠长的声音穿过寂静的夜色,像是在为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伴奏。林建军关掉灯,轻轻带上房门,心里盘算着明天的签到——又是新的一天,又能攒下一分积分,离下一次技术推演,又近了一步。这平凡的积累里,藏着让日子慢慢变好的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