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84章 年的“四清”苗头

1963年的深秋,轧钢厂的宣传栏突然换了新内容。原本贴着的“技术革新标兵”照片被一张张红色标语覆盖,“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的黑体字格外醒目,下面还画着个举着算盘的工人,眼神锐利得像要钻进账本缝里。林建军路过时停下脚步,看着公告栏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工人,眉头微微皱起——这就是厂长上周在会上提的“四清”试点,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林主任,您看这动静,是要动真格的?”赵小刚手里拿着刚领的清查表格,纸边都被捏皱了,“刚才财务科的人来说,要查近三年的领料单,连个螺丝钉都得对上号。”

林建军接过表格,上面列着“个人工具领用记录”“仓库物资经手清单”“加班补助发放明细”等十几项,密密麻麻的格子像张无形的网。“按要求填,别慌。”他的语气平静,心里却清楚,这场“四清”看似针对“投机倒把、多吃多占”,实则是政治风向的试探,一步踏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喧闹的人声中响起,带着对政治环境的敏锐预警:

【检测到“四清运动”试点启动,触发“政治风险规避”任务,当前环境风险等级:中低(试点阶段,尚未扩大化)。】

【宿主状态评估:

?\t经济层面:无额外收入(除工资外),家庭财产来源清晰(工资 合法奖励),无“多吃多占”嫌疑;

?\t工作层面:技术科账目由双人核对,领料记录完整,无虚报冒领记录;

?\t生活层面:保持“朴素作风”(穿补丁衣服、食堂打普通饭菜),与邻里无经济纠纷,社会关系简单。】

【系统判定:宿主“政治风险系数”低于5%,符合“四清典型”标准,奖励“政治清白”隐性光环(可降低无妄之灾概率30%)。】

林建军把表格折好放进兜里,转身回了技术科。他让王保密员把近三年的领料单、加班记录全部整理出来,按日期码好,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谁来查都随时给,”他对科室的人说,“记住,咱们搞技术的,账目要像图纸一样清楚,参数不能差一丝一毫。”

清查小组的人果然来了,领头的是厂纪委的老郑,戴着副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却句句都往要害上扎。“林主任,听说你去年参与军工项目,得了不少奖励?”他翻着手里的记录本,笔尖在“特殊贡献奖50斤细粮票”那行停住了。

“都在这里。”林建军打开保险柜,拿出一个铁盒,里面的粮票、布票都按日期贴着标签,旁边还有苏岚写的领用记录,“细粮票给孩子用了10斤,剩下的40斤在这儿;布票做了两套工装,给我和徒弟赵小刚各一套,这是做衣服的收据。”

老郑拿起收据看了看,又核对了仓库的布票发放记录,点点头:“不错,清清楚楚。”他话锋一转,突然问,“有人反映,你帮公社改农机,收了不少好处?”

林建军心里了然,这是有人想借机生事。他从书架上拿出个笔记本,翻到“技术交换记录”那页:“都是等价交换,我给他们技术,他们给我旧书或者农产品,这里记着呢,比如阎埠贵用《民国实业志》换播种机图纸,生产队用20斤新玉米换脱粒机改造方案,都不是现金。”

老郑越查眉头越舒展,最后合上本子,对身后的人说:“技术科的账,是目前为止最清楚的。”他转向林建军,语气缓和了些,“林主任,不是不信任你,这是工作。你这作风,值得全厂学习。”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清查小组离开后响起:

【“政治清白”光环生效,清查小组对宿主的“信任度”达100%,将技术科列为“四清模范科室”,厂长刘建国批示“全厂推广林建军同志的严谨作风”。】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阎埠贵正蹲在门口算自家的收支账,铅笔在纸上划得飞快。“解成,你听着,”他对刚下班的大儿子说,“厂里查得紧,你在车间千万别多拿一根铁丝、一块抹布,咱可不能在这时候栽跟头!”他想起林建军被树为典型的事,算盘打得更响了,“看看人家林科长,走得正坐得端,这才叫高人!”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手里拎着个工具箱,路过中院时听到邻居议论“四清”,脚步没停。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考工程师的事,对这些政治风浪敬而远之。“师傅说了,少掺和事,多搞技术,啥时候都错不了。”他摸了摸兜里的复习资料,那是林建军给的,上面还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秦淮茹在院里缝补衣服,棒梗趴在旁边写作业。听到阎埠贵的话,她手里的针线顿了顿。上个月生产队清查工分,她因为少记了两天的,被队长批评了一顿,现在想想还后怕。“棒梗,”她轻声说,“以后不管做啥,都要老实本分,别学那些投机取巧的。”

贾张氏坐在门槛上晒太阳,听着院里的议论,嘴里嘟囔着:“查吧查吧,最好把那些藏粮的都查出来……”话没说完就被秦淮茹瞪了一眼,悻悻地闭了嘴。她知道自己没资格说这话,去年偷鸡的事虽然过去了,可在街坊眼里,她早就成了“不清不白”的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暮色四合时响起,带着对群体反应的评估:

【“四清”苗头引发四合院“自保效应”:

?\t阎埠贵:将“账目清晰”列为家训,要求三个儿子“不贪小便宜”,主动清理家里的“可疑物品”(如旧电线头);

?\t傻柱:进一步减少与院里人的非必要接触,下班后直接回汽修厂宿舍,专注技术学习;

?\t秦淮茹:主动向生产队补交了少记的两天工分,换取“清白记录”;

?\t贾张氏:因“劣迹前科”被街道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行动受限(每晚七点后不得出院)。】

林建军下班回家时,苏岚正在厨房烙饼,锅里飘出玉米面的香味。“今天医务室也清查了,”她擦了擦手,递过来一碗小米粥,“查药品领用记录,我这里记得清清楚楚,连片阿司匹林都没落。王医生说,多亏你以前提醒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林建军喝着粥,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工厂的广播还在播放“清查工作要实事求是”的通知,声音在寂静的胡同里回荡。他知道,这场“四清”只是开始,未来的政治风浪只会更急,但只要守住“清白”这根底线,把技术做扎实,就不怕任何清查。

“明天把咱家的粮本、布票都整理出来,”林建军对苏岚说,“列个清单,省得以后麻烦。”他不想因为这些琐事影响搞技术的精力,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心无旁骛。

苏岚点点头,从柜子里拿出个木盒:“我早就弄好了,你看。”里面的票据按种类分好,还贴着张纸条,写着“1963年11月库存:细粮票3斤,布票2尺,煤票50斤”。

林建军笑了,这才是他最放心的“防线”——不是铁柜和锁,而是清清楚楚的账目,干干净净的良心。

四合院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比往常稀疏了些。阎家传来算盘声和记账的念叨,傻柱家的灯亮到很晚(他在复习),秦淮茹在教棒梗背“劳动最光荣”,只有贾张氏的屋早早熄了灯,像个被遗忘的角落。

林建军知道,“四清”像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底色。有人紧张,有人坦然,有人投机,有人坚守。而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做那个拿着“图纸”的人,用精准的参数和清晰的账目,在时代的风浪里,为自己和家人,也为那些信赖技术的人,筑起一道看得见的“清白防线”。

车间的夜班汽笛声响起,悠长而坚定,像是在为这份坚守伴奏。林建军看着灯下认真核对清单的妻子,心里一片安宁——只要方向没错,脚下的路再难走,也能一步步踩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