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2章 修复“喀秋莎”,立三等功

二月的朝鲜,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雪原,把地上的积雪卷成一道道白色的旋流。林建军缩了缩脖子,将棉衣领口系得更紧些,目光却紧紧盯着眼前那门“喀秋莎”火箭炮——这是苏联援助的bm-13型火箭炮,因火力猛烈、覆盖范围广,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喀秋莎”,是进攻时撕开敌人防线的“利器”。可现在,这柄利器却像一头受伤的猛兽,瘫在雪地里,炮管低垂,仿佛在无声地悲鸣。

“怎么样,能修吗?”王铁牛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总攻时间定在凌晨三点,距离现在只剩下不到六个小时,而这门“喀秋莎”是主攻方向唯一的火箭炮,能否按时投入战斗,直接关系到总攻的成败。

林建军蹲下身,手指拂过炮身冰冷的金属外壳,停在发射装置的连接处。那里有一道明显的炸痕,几根传输导线被弹片切断,更麻烦的是,控制发射角度的齿轮箱被震得错位,齿轮咬合处卡着几块细小的金属碎片,显然是被美军的反炮火击中所致。

“问题不小,但能修。”林建军的声音透过防寒面罩传出来,带着一丝沉闷,却异常坚定,“导线可以接,齿轮箱需要拆开清理,重新校准角度,就是时间有点紧。”

“需要啥尽管说!”旁边的赵大勇拍着胸脯,他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只是还不能干重活,“拆螺丝、递工具,我啥都能干!”

不远处,苏联顾问安德烈正焦躁地踱步,看到林建军开始动手,忍不住喊道:“林同志,时间不够了!这齿轮箱的精度要求极高,没有专用设备根本修不好,不如放弃吧,我已经请求后方再调一门过来!”

“来不及了,顾问同志。”林建军头也没抬,手里的扳手已经拧开了第一个固定螺丝,“等新的火箭炮送到,总攻都结束了。相信我,一定能修好。”

安德烈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王铁牛拉住了:“顾问同志,让他试试吧,这小子有股邪乎劲儿,总能创造奇迹。”

安德烈看着林建军专注的侧脸,最终还是没再说话,只是眉头依旧紧锁——在他看来,这种战场条件下修复精密齿轮箱,简直是天方夜谭。

林建军可没心思理会安德烈的怀疑。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系统奖励的“机械维修基础”和“军工级金属焊接技巧”在脑海里飞速整合,很快形成一套完整的修复方案:先拆开发射装置外壳,清理受损部件;用备用导线连接断裂的线路;拆解齿轮箱,取出金属碎片,打磨变形的齿牙;最后重新组装,校准发射角度。

“大勇,帮我扶着外壳,别让它晃动。”林建军喊道,手里的螺丝刀精准地插进螺丝槽,“王班长,麻烦您去工具箱拿备用导线和绝缘胶带,要最粗的那种。”

“好嘞!”两人立刻行动起来,配合得默契十足。

拆开发射装置外壳的瞬间,一股浓烈的机油味混杂着硝烟味扑面而来。林建军强忍着刺鼻的气味,用手电筒照着内部结构,导线断裂处的铜丝裸露在外,像一条条受伤的血管。他小心地剥离导线外层的绝缘皮,将两端的铜丝拧在一起,缠绕得紧密而均匀,然后用绝缘胶带层层包裹,确保不会短路。

“导线接好了!”林建军喊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寒风中很快凝结成霜。

接下来是最棘手的齿轮箱。林建军找来专用扳手,一点点拧开固定螺丝,动作轻柔得像在拆卸一件精密的钟表。齿轮箱打开的瞬间,他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的情况比预想的更糟,不仅有金属碎片,还有两个齿牙被硬生生磕掉了一小块,转动时发出“咔咔”的异响。

“这……这还能修?”赵大勇看得直咧嘴,“要不咱们找找有没有备用齿轮箱?”

“来不及了。”林建军摇摇头,从工具箱里拿出锉刀和錾子,“只能现场打磨,用备用钢板做两个简易齿牙焊上去。”

他先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出金属碎片,然后拿起锉刀,对着变形的齿牙轻轻打磨。锉刀与金属摩擦的“沙沙”声在寂静的雪地里格外清晰,每一次打磨都精准地控制着力度和角度,确保齿牙能重新咬合。赵大勇举着手电筒,光线稳稳地照在齿轮上,手臂酸得发麻也不敢动一下。

安德烈站在不远处,看着林建军的动作,蓝眼睛里的怀疑渐渐变成了惊讶。他从事军械维修十几年,见过无数技术精湛的技工,却从未见过有人能在这种环境下,用如此简陋的工具,将变形的齿轮打磨得如此精准。

“不可思议……”安德烈喃喃自语,用俄语对身边的助手说了句什么,助手连连点头,看向林建军的眼神也充满了敬佩。

打磨完成后,林建军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块备用钢板——这是他特意留着的高强度合金钢,用錾子小心地切割出两个与齿牙形状相似的小块,然后拿出焊枪,开始焊接。低温焊接的技巧再次发挥作用,他调整好电流和焊条角度,让融化的金属液均匀地填充在缺口处,焊缝平滑而牢固,几乎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好了,试试转动!”林建军直起身,揉了揉僵硬的脖子。

赵大勇立刻摇动操作杆,齿轮转动的声音从最初的“咔咔”声变成了均匀的“嗡嗡”声,流畅得仿佛从未受损。

“成了!”赵大勇激动地喊道,声音在雪地里回荡。

林建军却没放松,他仔细检查了一遍所有部件,确认无误后,重新组装好外壳,然后开始校准发射角度。他拿出系统空间里的“角度测量仪”——这是上次任务奖励的精密工具,能精准到0.1度,对着炮管调整了几次,直到完全符合总攻的参数要求。

“搞定!”林建军看了看手表,距离总攻还有不到半个小时,刚好赶上。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冲锋号的声音,嘹亮而激昂,穿透了漫天风雪。总攻开始了!

“快!装弹!”王铁牛喊道,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将火箭弹一枚枚装进发射架。

林建军站在一旁,看着“喀秋莎”缓缓抬起炮管,指向敌人阵地的方向,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修复了一门火箭炮,更是用自己的技术,为胜利增添了一份力量。

“轰隆——轰隆——”

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喀秋莎”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数十枚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像一群愤怒的火龙,呼啸着扑向敌人的阵地。远处的天空瞬间被照亮,爆炸声接连不断,火光冲天而起,将半边天都染红了。

“打得好!”战士们欢呼起来,激动地互相拥抱。

林建军看着那片火光,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知道,这只是反攻的开始,但每一次成功的打击,都在将胜利的日子拉近。

总攻结束后,连队收到了前线的战报:由于“喀秋莎”火箭炮的精准打击,成功摧毁了敌人的多个火力点和弹药库,为主攻部队打开了通道,歼敌数百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连长在全连大会上,当着所有战士和苏联顾问的面,郑重宣布:“林建军同志,在总攻前的关键时刻,临危受命,成功修复‘喀秋莎’火箭炮,为总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连部研究决定,并报请团部批准,给予林建军同志三等功一次!”

话音刚落,掌声雷动,战士们纷纷上前与林建军握手、拥抱,连安德烈也走上前,用生硬的中文说:“林同志,你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军械维修兵,我为你感到骄傲!”

林建军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这是我应该做的!功劳属于全体战友,没有大家的配合,我一个人也完成不了任务!”

他的谦虚赢得了更多的掌声,王铁牛拍着他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好小子,真给咱们维修连长脸!我就知道你行!”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一丝赞许:

【检测到宿主成功修复关键武器装备“喀秋莎”火箭炮,为总攻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完成“战场攻坚”任务!】

【任务奖励:三等功军功记录(可用于兑换系统奖励);“122mm火箭弹改进参数”——可提升射程10%,精度5%;“体能强化液(中级)”——显着提升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林建军心中一喜,这奖励来得太及时了!“122mm火箭弹改进参数”能进一步提升“喀秋莎”的战斗力,而“体能强化液”则能让他更好地适应战场的艰苦环境。

他悄悄将体能强化液喝下,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原本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疲惫的身体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思维也更加清晰。

晚上,林建军坐在坑道里,借着昏暗的油灯,看着那块崭新的三等功军功章,心里感慨万千。这枚军功章,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在后方默默付出的技术兵的认可。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有冲锋陷阵的勇士,也有像他一样,用技术和智慧为胜利保驾护航的“幕后英雄”。

“在想啥呢?”赵大勇凑过来,手里拿着两个烤土豆,递给他一个,“还在看你的军功章?快吃点东西吧,忙活一天了。”

林建军接过土豆,咬了一口,滚烫的淀粉在嘴里化开,带着淡淡的甜味。

“在想什么时候能回家。”林建军说,眼神里带着一丝憧憬。

“快了。”赵大勇也咬了一口土豆,含糊不清地说,“我听连长说,咱们快要把美国鬼子赶回老家了,等战争结束,咱们就能回家了。到时候,我请你吃山东大馒头,管够!”

“好啊,我等着。”林建军笑了,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胜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只要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他们就能迎来和平,就能回到那个虽然有各种算计和纠纷,却充满烟火气的家。

而他,也将带着在战场上锤炼出的技术和意志,去面对四合院的那些人和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坑道外的风雪渐渐平息,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新的一天开始了。林建军握紧手里的军功章,眼神坚定,他知道,属于他的战斗,还没有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