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78章 林卫国的启蒙教育

1963年的初夏,阳光透过厂外平房的窗棂,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建军蹲在地上,面前摆着几个用硬纸板剪的数字卡片,4岁的林卫国穿着开裆裤,正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把“3”和“5”叠在一起,嘴里念叨着:“爸爸,三三得五!”

“不对哦,”林建军拿起卡片,轻轻拨开儿子的手,“3加5才是8,乘法要等你再长大点学。你看,这是3个苹果,那是5个苹果,加起来是不是8个?”他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炒黄豆,这是苏岚用节省的口粮炒的,当作孩子学习的奖励。

林卫国的大眼睛盯着黄豆,咽了口唾沫,小手数得飞快:“1、2、3……8!爸爸,是8个!”

“答对了,奖励两颗。”林建军把黄豆放在儿子手心,看着他捏着黄豆笑得露出牙床,心里一片柔软。系统上周就提示过:【“林卫国”认知发展进入关键期,启动“早期科学启蒙”可提升“逻辑思维”潜力,建议结合实物教学。】

苏岚端着一碗小米粥从厨房出来,看着父子俩的互动,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慢点教,别累着孩子。托儿所的老师说,卫国现在数数比同龄孩子多认十几个数呢。”她把粥放在小桌上,里面飘着几粒红枣,是她托人从乡下换来的,“先喝粥,喝完了再学。”

林卫国捧着小碗,用勺子舀着粥,眼睛却瞟向林建军放在桌角的东西——那是个用木头和铁丝做的简易齿轮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起来咯吱咯吱响。这是林建军昨晚用边角料做的,特意留了几个可以拆卸的零件。

“爸爸,齿轮!”小家伙丢下勺子,扑到桌前,小手想去摸转动的齿轮。

“慢点,别夹手。”林建军握住儿子的手腕,指着齿轮的齿牙,“你看,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两圈,这叫‘传动比’。就像你骑小三轮车,脚蹬一圈,车轮转好几圈。”他故意把“传动比”说得简单,像讲故事一样。

林卫国似懂非懂,小手指着齿轮的咬合处:“咬,它们在咬!”

“对,就是‘咬’在一起才能转,”林建军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齿轮的牙齿坏了,就转不动了,就像人没了牙齿,咬不动东西。”他趁机把之前修复农具齿轮的事,编成小故事讲给儿子听,“所以爸爸要把齿轮做得结结实实的,让它们能好好‘咬’在一起干活。”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父子俩的互动中响起,带着欣慰的暖意:

【检测到“林卫国”对“机械原理”产生初步认知,通过“具象化教学”(齿轮传动)理解“因果关系”,“逻辑思维”属性小幅提升( 5点),“空间想象”能力萌芽(表现为主动拆卸重组齿轮)。】

【启蒙成效:较同龄儿童,林卫国对“数字”“机械运动”的关注度提升40%,可进行简单的“问题联想”(如将齿轮转动与三轮车联系),系统判定“早期科学启蒙”阶段成功,奖励“儿童机械积木设计图”(适合5-6岁)。】

林建军把系统奖励的设计图记在心里,打算周末用木头做一套。他知道,对孩子的启蒙不在灌输多少知识,而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就像他搞技术一样,基础打牢了,以后学什么都快。

下午,林建军带着林卫国去车间,特意避开了噪音大的区域,只在装配区看工人安装农机零件。赵小刚正在给齿轮上润滑油,见林卫国盯着看,笑着递给他一个报废的小齿轮:“小卫国,这个送给你玩,别弄丢了。”

林卫国攥着齿轮,像得了宝贝,举到眼前看了又看,突然问:“叔叔,它为什么不转?”

“因为没有大齿轮带它呀,”赵小刚被问得一愣,随即看向林建军,眼里带着佩服,“科长,您这儿子,才四岁就会问这种问题?”

林建军笑了笑,接过齿轮,和儿子手里的另一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轻轻转动:“你看,这样就转了。就像小朋友玩游戏,得有人拉着你的手,才能一起跑。”

林卫国的眼睛亮了,自己拿着两个齿轮试着咬合,试了好几次才成功,乐得拍手:“转了!转了!”

旁边的老焊工王师傅看着这一幕,感慨道:“龙生龙,凤生凤,林科长的儿子就是不一样,从小就跟齿轮亲。”

苏岚来接儿子时,看到林卫国兜里揣着好几个小零件,衣服上还沾着机油,又气又笑:“跟你爸一样,是个‘机器迷’。”她从包里掏出个布偶,是用碎布头做的小医生,“妈妈给你做的,咱们不光要学爸爸搞机器,还要学妈妈当医生,救死扶伤。”

林卫国一手拿齿轮,一手抱布偶,小脸红扑扑的:“都要!”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一家三口回家的路上响起:

【“多元启蒙”模式形成:林建军侧重“逻辑与机械”,苏岚侧重“人文与关怀”,林卫国的“认知结构”均衡发展,未出现偏科倾向,“共情能力”(对布偶的喜爱)与“探索欲”(对齿轮的专注)同步提升。】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阎埠贵正在教三个儿子背乘法口诀,听到林建军教四岁孩子认齿轮,算盘打得噼啪响:“这就叫赢在起跑线上!人家教孩子认齿轮,咱教孩子背口诀,都得学,不能输!”他立刻把阎解成的旧算盘找出来,塞给小儿子阎解放,“来,跟三大爷学拨算盘,这也是本事!”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林建军家门口,听到里面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和孩子的笑声,脚步顿了顿。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只会喝酒打人,哪有人教这些。现在他有了继女,心里也琢磨着:“等孩子大点,也跟林师傅学学,让她认认字,别像我一样睁眼瞎。”

秦淮茹在院里晒被子,看到林卫国拿着个小齿轮在地上转圈,棒梗凑过去看,两个孩子咿咿呀呀地交流着。她心里叹了口气,从家里找出棒梗画的画,递过去:“棒梗,把这个送给卫国弟弟。”她知道,林建军一家是院里的榜样,让孩子多跟他们接触,错不了。

贾张氏坐在门槛上,看着孩子们玩,嘴里又开始念叨:“小崽子们懂啥,还不是看大人脸色……”话没说完,就被秦淮茹冷冷地打断:“妈,屋里凉,进去吧。”老太太悻悻地闭了嘴,拄着拐杖往里走,背影佝偻得像个问号。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黄昏时响起,带着家庭发展的评估:

【“林卫国启蒙教育”产生辐射效应:

?\t家庭层面:亲子互动频次增加,林建军“父亲角色”认同度提升,苏岚“教育理念”与丈夫契合,家庭凝聚力增强;

?\t四合院层面:阎埠贵效仿“早期教育”,傻柱萌生“教育意识”,秦淮茹引导孩子良性社交,形成“隐性竞争”的积极氛围;

?\t长期价值:林卫国的“逻辑思维”基础将为未来教育铺垫,与宿主的“技术传承”形成潜在衔接,系统预判“子承父业”概率提升10%。】

晚上,林建军在灯下画儿童积木的设计图,苏岚在旁边给林卫国缝新衣服,上面绣着个小小的齿轮图案。“今天托儿所老师说,卫国把齿轮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了,说‘爸爸的齿轮会咬东西,能种地’。”苏岚的声音里满是骄傲。

林建军放下铅笔,摸了摸儿子的头,小家伙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个小齿轮。“不用非得子承父业,”他轻声说,“只要他喜欢,有自己的本事,做什么都行。”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图纸上的积木图案和孩子恬静的脸上,温柔得像一层薄纱。林建军知道,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把他塑造成另一个自己,而是给他观察世界的眼睛、思考问题的头脑,和选择人生的勇气。

车间的方向传来夜班的汽笛声,悠长而深远。林建军看着熟睡的儿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不仅要搞好技术,为国家做贡献,更要守护好这个家,把这份踏实和正直,像传递齿轮的动力一样,传给下一代。

这或许就是“签到人生”的另一种意义:不仅要抓住眼前的机遇,更要为未来播种希望。而林卫国,就是他和苏岚最珍贵的希望,是这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最温暖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