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72章 播种机改良的“春播效益”

1963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爽朗,冻土刚化透,田埂上就冒出了嫩黄的草芽。阎埠贵蹲在生产队的晒谷场边,看着那台老掉牙的播种机,眉头拧成了疙瘩——这玩意儿是1958年公社化时添置的,播下的种子稀的稀、密的密,一亩地要多浪费两斤种,还总卡壳,昨天刚坏了三个齿,气得队长摔了烟袋锅。

“三大爷,要不咱还是人工播吧?”旁边的年轻社员扛着锄头,肩膀晒得黝黑,“这破机器还不如手撒得匀,昨儿播的玉米,有半垄没出芽,白瞎了种子。”

“人工播?你知道要多费多少工?”阎埠贵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手指点着地里的垄沟,“咱队里一百二十亩地,靠人撒得雇二十个临时工,一天三斤粗粮,这就是六十斤!够全队人吃三天的!”可他没辙,公社农机站的技术员来看过,说零件配不上,想修也没辙。

老头的心思又飘到了厂外平房——林建军上个月改锅炉省了三吨煤的事早就传开了,听说他连坦克齿轮都能造,改台播种机还不是小菜一碟?上次修锄头、搞绿肥的事让阎埠贵摸清了路数,林建军不喜欢白占便宜,得拿点实在东西换。他摸了摸怀里的牛皮纸包,里面是他托人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五十年代农机图谱》,里面有一页专门画着播种机的构造,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叮!】

林建军正在调试“精密播种器”的样品,这是用报废的步枪零件改的,能控制每穴下种2-3粒,误差不超过1粒。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技术分析的清晰:

【检测到“春耕播种效率低下”导致的种子浪费(全国约15%种子因播种不均损耗),触发“农机改良”任务,奖励“条播机排种器优化方案”:

?\t核心改进:将传统勺式排种改为“星轮式”,轮齿间距可调(适应玉米、大豆等不同作物),配合弹簧压种装置,确保每穴下种量一致;

?\t附加设计:加装覆土镇压轮,播种后即时镇压,减少种子外露,出苗率提升至90%(传统播种机仅70%);

?\t材料利用:可用废旧齿轮和钢板改造,成本仅为新机器的1\/5,适合农村条件。】

【应用价值:该技术可使每亩地节省种子1.5斤,按全国耕地面积计算,相当于每年增产15亿斤粮食,系统判定“国家隐性贡献点” 60。】

林建军刚把播种器的星轮调整好,就听到院门外熟悉的咳嗽声,比上次来借锅炉图纸时更急切些。“建军在家吗?”阎埠贵的声音隔着门板飘进来,带着点小心翼翼,“有件……农具上的事想请教,带了本老书,你或许用得上。”

苏岚正在给窗台上的向日葵浇水,幼苗刚抽出两片真叶,嫩得像翡翠。“三大爷这是又遇上难题了,”她回头对丈夫笑了笑,“听说是生产队的播种机坏了,急着春播呢。”

林建军打开门,阎埠贵立刻把牛皮纸包递过来,脸上堆着笑,眼睛却直往工作台上瞟,看到那个精巧的星轮排种器,喉结动了动:“建军,耽误你干活了?我这不是……春耕大忙嘛,队里的播种机坏了,撒种不匀,浪费得厉害,你看这……”

他翻开图谱,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上面的排种器,说是能调下种量,就是看不懂咋弄。我想问问,这老机器还有救不?要是能改好,队里给你记三十个工分!”

林建军接过图谱,翻到排种器那页,上面的勺式设计确实落后,难怪下种不均。他拿起桌上的星轮样品:“能改。把排种器换成这个星轮式的,再加个镇压轮,保准比新机器还好用。这书不错,就用它换技术,怎么样?”

阎埠贵的算盘“啪”地合上,手都快抖了——三十个工分换一台好用的播种机,这买卖血赚!他连忙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叫人把机器拆了送过来,零件不够咱队里有铁匠炉,能打!”

三天后,生产队的播种机被拆成零件运到了厂外平房。林建军带着赵小刚和李建国,用氧焊切割废旧齿轮做星轮,把汽车钢板压成镇压轮,阎埠贵则蹲在旁边给铁匠炉递图纸,忙得满头大汗。“星轮齿距调两厘米,播玉米正好,”林建军拿着卡尺测量,“弹簧力度要够,不然卡不住种子,又会漏播。”

傍晚试机时,全队的干部都来了,围着改好的播种机,眼睛瞪得像铜铃。只见机器驶过,种子均匀地落在垄沟里,覆土平整,每穴不多不少正好三粒。队长抓着一把土,激动得直哆嗦:“神了!真是神了!林科长,你这手艺能顶半个农科所!”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响起:

【“播种机改良”成功,该技术可使生产队春播种子损耗率从15%降至5%,每亩增产预期10%,阎埠贵“技术信使”角色进一步巩固,获“公社春耕模范”称号,宿主“农业技术影响力”扩展至全县。】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公社,附近五个生产队都扛着播种机来“求改造”,阎埠贵成了“技术中介”,每天带着人来,还不忘按“等价交换”的规矩,让每个队都带点实在东西——张家村送了两筐新摘的豌豆,李家坳扛来半扇猪肉,都堆在林建军家院门口,看得四合院的人直眼红。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晒谷场看到改良后的播种机,正突突地跑着,播下的种子齐整得像用尺子量过,忍不住凑过去看。听说是林建军改的,他心里热乎乎的——自己当初没看错人,跟着林建军学技术,走正道,果然没错。他现在不仅能修卡车,还学会了给拖拉机换齿轮,上个月厂里还给他涨了工资,能给老娘寄更多粮票了。

秦淮茹在地里捡麦穗,看到新播种机路过,播下的玉米种一行行笔直,心里暗暗佩服。她现在靠自己挣工分,棒梗也上了学,虽然日子清苦,却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上次借粮被拒的事让她明白,靠谁不如靠自己,林建军的活法,或许才是对的。

贾张氏趴在墙头上,看着林建军家门口堆的豌豆和猪肉,气得直骂:“有啥了不起!不就是改个破机器吗?有本事给我送二斤肉来!”骂了半天没人理,只能悻悻地回屋,看着灶台上的野菜汤发呆——秦淮茹现在把粮本锁得严实,她连粗粮面都摸不到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夕阳染红田埂时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播种机改良”技术扩散产生多重效应:

?\t农业层面:全县推广该技术后,春播种子节省1.2万斤,相当于多养活500人,公社给轧钢厂送了面“工业支农先锋”的锦旗;

?\t工厂层面:林建军因“支农贡献”获“市级劳动模范”提名,厂里特批给他一间“技术革新工作室”,配备新的车床;

?\t四合院层面:阎埠贵因“技术中介”身份在队里受尊重,见了林建军腰弯得更低;傻柱主动向林建军请教“拖拉机变速箱维修”,两人关系从“邻居”变为“师徒”;秦淮茹专注于田间劳动,与院里是非彻底切割;

?\t社会层面:该技术被《农业机械》杂志报道(隐去林建军姓名,只提“轧钢厂技术人员”),成为“工农结合”的典型案例。】

傍晚,林建军回家时,苏岚正在把公社送的豌豆剥壳,翠绿的豆粒滚在簸箕里,像堆绿宝石。“今天托儿所的老师说,卫国画的播种机被贴在宣传栏上了,”苏岚的脸上带着笑意,“说他画得比课本上的还清楚,问是不是你教的。”

林建军抱起儿子,小家伙正拿着个木制的星轮模型,在地上推着玩,嘴里念叨着“播种,出芽”。“这都是应该的,”他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心里一片温暖,“农民兄弟多打粮,咱们的日子才能真的安稳。”

车间的方向传来机器的轰鸣,夹杂着拖拉机的突突声,像是一首和谐的春耕交响曲。林建军知道,这只是开始,国家的恢复需要时间,农业和工业的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技术,有肯干的人,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四合院里的灯次第亮起,阎家传来算盘声和孩子们背诵“播种机保养口诀”的声音(阎埠贵从林建军那抄的),傻柱家传来扳手敲击的轻响(他在修自行车,想多挣点外快),秦淮茹在灶台前忙碌,锅里的玉米粥咕嘟作响,香气飘出老远。

林建军望着窗外,心里一片平静。技术的力量从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这一点一滴的改善中——让种子不浪费,让土地多产粮,让日子有盼头。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握紧手里的工具,守住这份踏实,在这慢慢好起来的年月里,稳稳地走下去。

夜风拂过,带着新翻泥土的清香,和着远处工厂的机器声,成了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旋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