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68章 红薯淀粉的“链式交换”

1962年的秋收来得仓促,田埂上的玉米刚掰完,红薯藤就被霜打蔫了。阎埠贵蹲在自家的红薯窖边,看着堆成小山的红薯,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东西好是好,顶饱,可放不了多久,去年存的红薯烂了一半,心疼得他直抽抽。

“爹,要不咱切片晒成干?”阎解成扛着锄头回来,裤脚沾着泥,“队里好多人家都这么干,就是费工,还占地方。”

“晒成干?那得少一半分量!”阎埠贵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手指点着红薯堆,“我算过了,一百斤鲜红薯晒成干只剩四十斤,要是能做成淀粉,能出三十斤,比干红薯顶饿,还能存到明年夏天!”可他没这手艺,村里的老磨坊早就拆了,想找台磨粉机比登天还难。

他的目光又飘向了厂外平房——林建军上个月帮生产队搞出绿肥,还指导做了施肥机,听说厂里的代食品车间就用玉米芯做淀粉,那技术肯定能用到红薯上。老头摸了摸怀里的东西,那是他翻箱倒柜找出来的《民国实业志》,里面有一页记载着“淀粉提纯古法”,说不定能换林建军的现代技术。

【叮!】

林建军正在调试新研发的“淀粉离心分离机”,这是用报废机床零件改的,转速稳定,能把红薯淀粉的纯度提到90%以上。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行为预判的清晰:

【检测到“阎埠贵”因“红薯储存难题”触发“技术求助”行为,其“交换筹码”为《民国实业志》中的“淀粉提纯古法”(含明矾沉淀工艺,虽落后但有历史参考价值),目标为“红薯淀粉加工技术”,符合其“等价交换”原则,属于“良性技术互动”。】

【行为本质:从“生产工具修复”转向“农产品加工”,体现对宿主技术体系的深度依赖,其“技术信使”角色进一步巩固,可推动该技术在农村扩散,缓解“红薯浪费”问题(全国约30%鲜红薯因储存不当损耗)。】

【应对建议:接受交换(古法与现代技术有互补性),提供“简易红薯淀粉加工流程”(含去渣、沉淀、干燥三步骤),并附赠“淀粉防潮储存法”,同时引导其“组织生产队集体加工”,降低成本,扩大技术影响力。】

林建军刚把分离机的参数调好,就听到院门外的咳嗽声,比上次更客气。“建军在家?”阎埠贵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点小心翼翼,“有……有本老书想让你瞧瞧,顺便……请教点手艺。”

苏岚正在给林卫国喂红薯泥,小家伙用勺子敲着碗边,吃得满脸都是。“三大爷这是又遇上难题了。”她擦了擦儿子的嘴,对丈夫笑了笑,“这次带的东西看着挺宝贝。”

林建军打开门,阎埠贵立刻把怀里的书递过来,封皮都快掉了,纸页黄得像烟叶。“你看这个,”老头指着其中一页,“这里面说用明矾能让淀粉更白,就是不知道管用不。我想问问,这红薯要是想做成淀粉,厂里有啥法子?”

林建军翻了翻书,那页记载的“明矾沉淀法”虽然不如现代工艺健康,但在缺设备的农村确实实用。他拿出张纸,画下加工流程:“鲜红薯洗干净,用擦板擦成泥,纱布过滤去渣,沉淀一夜倒去上清液,剩下的晒干就是淀粉。要想更白,用草木灰水代替明矾,安全还省钱。”他特意标了“每百斤红薯加两斤草木灰”,这是系统给的优化参数。

阎埠贵盯着图纸,眼睛亮得像星星:“就这么简单?不用大机器?”见林建军点头,他又追问,“那这淀粉咋存?潮了容易结块。”

“用陶缸装,底下铺层草木灰,上面盖塑料布(可用油纸替代),放阴凉处,能存一年。”林建军把《民国实业志》还给他,“这书你留着,上面的古法改改能用,比如那个‘日光暴晒沉淀法’,夏天挺管用。”

老头的算盘“啪”地合上,抱着图纸就往回跑,嘴里喊着“我这就叫人试试”,跑出去老远又折回来,把书往林建军手里一塞:“这书放你这更有用!算我……预付的技术费!”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阎埠贵跑远后响起:

【“红薯淀粉技术”传递成功,预计可使生产队红薯损耗率从30%降至5%,阎埠贵“技术推广者”角色激活,其在生产队的威望提升,对宿主的“技术依附度”升至85%。】

三天后,阎埠贵带着队里的人来送“谢礼”,是二十斤雪白的红薯淀粉,装在粗布口袋里,还冒着点潮气。“建军,你这法子太神了!”老头笑得皱纹堆成了褶,“我们按你说的,十个人一天就加工了五百斤红薯,出了一百五十斤淀粉,比晒成干多存二十斤!队长说要组织全队都搞,还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帮着做个擦板?”

林建军看着淀粉,纯度确实不错,比厂里用玉米芯做的还白。“擦板好办,”他指着车间角落里的废钢板,“我让工人给你们冲五十个,用红薯换就行,一百斤红薯换一个擦板,公平不?”

队长连忙点头,拉着阎埠贵就要去组织人运红薯,生怕林建军反悔。旁边的社员们七嘴八舌地说:“林科长真是活菩萨!”“这下咱的红薯再也不怕烂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响起:

【“技术换农产品”链条形成:工厂获得红薯原料(可用于代食品生产,降低玉米芯消耗),生产队获得加工技术和工具,实现“工农互补”,宿主“隐性物资储备”增加(可通过工厂内部渠道兑换红薯淀粉),家庭生存安全系数提升至99%。】

消息传回四合院时,秦淮茹正在家里晾晒红薯淀粉,是她用三十斤鲜红薯跟队里换的,打算给棒梗做淀粉糊糊。这孩子总喊饿,淀粉比红薯顶饱,还能掺点野菜做团子。“这法子真好,”她摸着棒梗的头,小家伙正拿着块淀粉块当糖啃,“等开春了,咱也学着做,换点细粮给你改善伙食。”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生产队的加工点,看到好多人围着擦板忙活,红薯泥顺着纱布往下淌,沉淀池里已经结了层雪白的淀粉。听说是林建军的法子,他心里热乎乎的——自己当初没看错人,跟着林建军学技术,走正道,果然没错。他现在不仅能修卡车,还学会了简单的机械原理,上个月厂里还给他涨了工资。

贾张氏趴在窗台上,看着秦淮茹晒淀粉,嘴里骂骂咧咧:“小贱人藏私!不知道分我点!林建军那小子也是,有好法子不先想着院里人,胳膊肘往外拐!”可她现在连下床都费劲,只能干瞪眼,骂累了就蜷在炕上,闻着窗外飘来的淀粉香味,咽口水。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夕阳下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红薯淀粉技术”推广产生多重效应:

?\t经济层面:周边五个生产队减少红薯损耗约20万斤,相当于多存6万斤粮食,可满足300人半年需求;

?\t社会层面:阎埠贵组织的“集体加工点”成为农村互助典范,被公社通报表扬,其“技术信使”身份为宿主建立了农村层面的“技术缓冲带”;

?\t四合院层面:秦淮茹通过劳动获取淀粉,彻底放弃“求助依赖”;阎埠贵因技术推广获得尊重,与宿主的“良性互动”模式固化;其余人因“无技术交换筹码”,对宿主的“嫉妒性冲突”降至0%。】

傍晚,林建军回家时,苏岚正用阎埠贵送的淀粉做凉粉,切得细条条的,拌上蒜泥和醋,看着就清爽。“今天代食品车间的王师傅来说,用红薯淀粉做的‘人造肉’比玉米芯的好吃,工人都爱打,”苏岚笑着说,“他还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再优化下工艺,出得再多些。”

林建军夹起一筷子凉粉,滑溜溜的,带着点清甜。“我已经改了分离机的参数,”他看着儿子用小手抓凉粉吃,弄得满脸都是,“明天让赵小刚他们加个夜班,多做几台擦板,给附近公社都送点去。”

车间的方向传来机器的嗡鸣,比往常更轻快,像是在为这丰收的季节伴奏。林建军知道,这技术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却能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难题——让红薯不烂在窖里,让淀粉能存到明年,让孩子们能多喝碗糊糊。

四合院里的灯次第亮起,阎家传来算盘声和孩子们的笑闹(分了淀粉,今晚吃凉粉),傻柱家的烟囱冒出笔直的烟(他学会用淀粉勾芡,改善伙食),秦淮茹在灶台前忙碌,棒梗在旁边帮忙烧火,小脸上沾着灰,却笑得开心。

林建军望着窗外,心里一片平静。技术的力量从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这一点一滴的改善中——让庄稼长得好,让粮食不浪费,让日子能安稳。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握紧手里的工具,守住这份踏实,在这慢慢好起来的年月里,稳稳地走下去。

夜风拂过,带着红薯淀粉的清香,和着远处工厂的机器声,成了这个秋天最安稳的旋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