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65章 恢复生产与技术需求

1962年的春天,风里终于带着点暖意了。轧钢厂的广播里天天播放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工人们脸上的愁云也淡了些——食堂的窝头里终于能见到点玉米面了,偶尔还能分到一勺豆酱,比去年啃红薯叶的日子强太多。

林建军蹲在车间的试验台前,手里拿着个磨损严重的农机齿轮,齿面坑坑洼洼的,像被老鼠啃过。这是刚从乡下收回来的报废农机上拆下来的,厂长刘建国昨天把它拍在桌上,语气沉重:“建军,你看这齿轮,才用了三个月就磨成这样,农民兄弟急得直跺脚。现在国家要恢复农业生产,农机不够用,咱们厂接了大批订单,这齿轮的耐磨问题不解决,交出去也是害人。”

试验台旁边堆着十几个类似的齿轮,都是因为磨损过快提前报废的。赵小刚拿着游标卡尺测量磨损量,眉头皱得像疙瘩:“师傅,这齿轮的材料是普通灰铸铁,硬度才hb180,根本扛不住农机的高强度作业,尤其是南方的水田,泥里掺着沙子,磨损得更快。”

李建国在一旁记录数据,笔尖在纸上划过沙沙的声响:“我查了资料,苏联的农机齿轮用的是球墨铸铁,硬度能到hb250,寿命比咱们的长一倍还多,可咱们厂的工艺一直没过关,浇铸出来的铸件总出气孔。”

林建军把齿轮翻过来,看着齿根的裂纹,心里清楚,这不是简单的材料问题。灰铸铁脆性大、耐磨性差,早就该淘汰了,可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是行业内的难题,尤其是“球化处理”这一步,温度控制、球化剂配比稍微差一点,出来的铸件就不合格。去年试生产了三批,合格率还不到30%,根本没法批量生产。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车间的轰鸣声中响起,界面上的工艺流程图清晰得像刻在眼前:

【检测到“国家恢复农业生产”背景下的“农机关键部件技术需求”,触发“技术攻关”任务,奖励“球墨铸铁生产工艺(优化版)”:

?\t球化剂配比:稀土硅铁合金3% 镁合金1.2%(替代传统纯镁,减少烧损);

?\t浇铸温度:1380c±5c(较传统工艺提高20c,减少气孔);

?\t热处理工艺:900c正火 600c回火,硬度稳定在hb260-280,耐磨性提升200%。】

【应用价值:采用该工艺生产的农机齿轮,寿命可达12个月(传统灰铸铁仅4个月),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可支撑工厂50%的农机订单交付。】

林建军的眼睛瞬间亮了。稀土硅铁合金替代纯镁,这可是解决球化剂烧损问题的关键!他立刻召集技术科的骨干,把工艺图纸拍在桌上:“今天开始,咱们专攻球墨铸铁齿轮,按这个参数来,我就不信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试验车间很快忙活起来。赵小刚负责调配球化剂,天平精确到0.1克,他紧张得手心冒汗:“师傅,这稀土可是稀罕物,厂里就剩这么点了,失败了可就没了。”

“别怕,按参数来。”林建军盯着熔炉的温度表,指针稳稳地指向1380c,“温度到了,准备浇铸。”

铁水像一条火龙从熔炉里倾泻而出,浇入砂型的瞬间,冒出刺眼的白光。李建国举着红外测温仪,大喊:“1378c!刚好在误差范围内!”

第一炉铸件冷却后,林建军亲自用硬度计检测,hb270!比预期还高10个单位!他又拿起放大镜检查内部结构,石墨呈细小的球状均匀分布,没有气孔和裂纹——成功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响起:

【“球墨铸铁齿轮”试制成功,工艺稳定性达90%(合格率从30%提升至92%),齿轮寿命提升至200%,完全满足农机生产需求,触发“厂级技术革新奖”,厂长刘建国批示“立即批量生产,优先保障农业订单”。】

消息传到厂长办公室,刘建国拿着检测报告,激动得在屋里转圈:“好小子!林建军真是咱们厂的福星!这一下,咱们的农机订单不仅能按时交,还能比别人的耐用一倍,以后国家的重点项目,肯定优先给咱们!”他当即拍板,给技术科记集体一等功,林建军个人记特等功,奖励细粮票50斤,布票10尺。

林建军把大部分奖励都分给了徒弟和技术科的同事,自己只留了10斤细粮票——苏岚最近总说林卫国长得慢,想给他蒸点白面馒头补补。“这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他看着徒弟们兴奋的脸,“下一步,咱们优化热处理工艺,争取把寿命再提高50%,让农民兄弟用着更省心。”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车间的庆功声中响起,带着更广阔的视角:

【“球墨铸铁工艺”的应用,使轧钢厂农机齿轮产能提升300%,单位成本下降40%,被纳入“国家农机配件标准”,向全国推广,宿主获“农业技术贡献”隐性积分100点,可兑换“农机维护手册”(含常见故障排除)。】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阎埠贵正在给大儿子阎解成收拾行李——阎解成凭着林建军给的复习资料,考上了农机厂的学徒,今天是第一天上班。老头拿着儿子的工装,眼里的笑意藏不住:“解成,到了厂里好好学技术,多向林科长请教,你看人家,年纪轻轻就解决了国家难题,这才是真本事!”他特意把林建军奖励的细粮票分了两斤给儿子,“带过去,跟师傅们处好关系,别丢爹的脸。”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公告栏看到林建军的名字,脚步顿了顿。他现在已经是汽修厂的技术骨干了,能独立修理解放牌卡车,工资涨到了28块,上个月还把母亲接到了厂里的家属院。听到林建军又攻克了技术难题,他心里既佩服又踏实——当初听林建军的话,踏实学技术,真是走对了路。

秦淮茹在生产队挣工分,听到有人说“轧钢厂的齿轮能用两年”,心里也松了口气。她现在负责给生产队的拖拉机加油,以前三天两头要换齿轮,耽误农活,还总被队长骂。“要是真能用两年,我也能轻松点了。”她摸了摸棒梗的头,孩子最近在学校得了“劳动小能手”,比以前懂事多了,再也没吵着要粮。

贾张氏的中风好多了,能拄着拐杖慢慢走了,听到林建军的消息,只是哼了一声,没再骂骂咧咧。秦淮茹把家里的粮本锁得严实,她根本碰不到,想闹也没力气,只能每天蹲在门口晒太阳,看着阎家、傻柱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心里不是滋味,却又无可奈何。

易中海的身体越来越差,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由街道派来的赤脚医生定期上门检查。听到林建军的事,他只是浑浊的眼睛动了动,没说话。阎埠贵去探望时,说漏了嘴,说林建军的技术能让齿轮用两年,老头突然叹了口气,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哼:“我这辈子,算不如人啊……”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四合院的日常里响起,带着“训禽”成果的巩固:

【“林建军技术权威”的辐射效应,使四合院“规则认同”进一步深化:

?\t阎埠贵:将“技术至上”列为家训,要求三个儿子“以林建军为榜样”,主动清理院门口的杂物,怕影响林建军家的环境;

?\t傻柱:在汽修厂成立“技术互助小组”,把林建军教他的“故障排除法”教给同事,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t秦淮茹:让棒梗向林卫国学习,放学回来帮着做家务,自己则报名了生产队的“扫盲班”,想多认点字,看懂农机说明书;

?\t贾张氏:因“无干扰能力”,彻底沦为四合院的“边缘人”,日均与人交流不超过5句话。】

傍晚,林建军下班回家,苏岚正在院子里给林卫国种的向日葵浇水,小苗刚冒出两片叶子,嫩黄嫩黄的。“今天厂里发了奖金,我买了点肉,晚上包饺子。”苏岚的脸上带着笑意,“王师傅说,你那齿轮技术救了不少生产队的急,县农机站还特意给厂里送了锦旗呢。”

林建军抱起儿子,小家伙正拿着个木制的小齿轮(他用边角料做的玩具),往嘴里塞,弄得满脸口水。“这都是应该做的。”他看着院里的向日葵,“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是解决问题的。农民兄弟能多打粮食,咱们的日子才能真的好起来。”

车间的方向传来机器的轰鸣声,比往常更响亮、更有节奏,像是在为恢复的生产喝彩。林建军知道,这只是开始。国家的调整需要时间,农业和工业的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技术,有肯干的人,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四合院的灯一盏盏亮起,比去年亮堂了不少。阎家传来算盘声和读书声,傻柱家的烟囱冒出了笔直的烟,秦淮茹在灶台前忙碌,连易中海家的窗纸上,也透着点温暖的光。林建军看着这一切,心里一片平静——技术不仅能改变生产,也能悄悄改变人心,让混乱的秩序变得有序,让艰难的日子透出希望。

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握紧手里的扳手,在技术的道路上稳稳地走下去,为自己,为家人,也为这个正在慢慢好起来的国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