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51章 粮票锐减,黑市兴起

1960年的冬天,风里带着刀子似的寒意,刮在人脸上生疼。粮站门口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呼出的白气混在一起,像一团化不开的浓雾。林建军挤在人群后,目光落在那张泛黄的布告上,字迹被冻得有些模糊,却字字扎眼:

“城镇居民粮食供应标准调整:成人每月24斤(粗粮占比80%),儿童12斤(粗粮占比70%),细粮票暂停发放,待另行通知。”

人群里爆发出压抑的惊呼,像被踩了尾巴的猫。

“24斤?还80%粗粮?这比去年冬天又少了4斤!”一个戴棉帽的男人把手里的粮本攥得发皱,“我家那口子刚生了娃,连口小米粥都喝不上了!”

“细粮停发了?那过年吃啥?”穿棉袄的大妈抹着眼泪,“我家老头子有胃病,吃玉米面就反酸,这是要逼死人啊!”

林建军的眉头拧成了疙瘩。系统三天前就弹出了“危机预警”,鲜红的字体格外刺眼:【1960年粮食危机全面爆发,粮票定量将缩减至建国以来最低,黑市价格将飙升300%,建议立即启动“12个月应急储备计划”。】当时他还觉得系统是不是过于紧张,此刻看着布告上的数字,才明白这预警绝非虚言。

他退出人群,手里的粮本边角已经磨得发白。刚走到街角,就听到两个男人在背风处低声交谈,声音压得像蚊子哼:

“听说了吗?黑市上玉米面都涨到一块钱一斤了,顶咱三天工资!”

“我昨儿在天桥底下见着有人卖红薯干,要八毛,还是陈的,硬得能硌掉牙!”

“南边更邪乎,有人拿银镯子换粮,一对镯子才换二十斤粗粮……”

林建军的脚步顿了顿。一块钱一斤的玉米面,意味着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连三十斤粗粮都买不起。他加快脚步往城郊的供销社走——系统提示,那里有一批从坝上公社收购的红薯干,走的是“工业用粮调剂”的合法渠道,不需要粮票,只收现金,价格比黑市低一半。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寒风中响起,界面上的物资清单清晰得像刻在眼前:

【“12个月应急储备”任务启动,建议储备:1 红薯干800斤(耐储存,热量高);2 玉米碴500斤(可煮粥,易搭配);3 土豆\/萝卜干300斤(补充维生素);4 盐\/糖\/碱面(按18个月用量);5 棉籽油10斤(需凭工业票购买)。】

【获取渠道:城郊供销社(红薯干,今日到货5000斤)、工厂互助组(玉米碴,内部调剂)、坝上公社(土豆,可通过知青关系兑换)。】

供销社的院子里堆着小山似的红薯干,黑褐色的,带着坝上泥土的气息。售货员正用麻袋分装,额头上的汗珠混着灰往下淌,嘴里不停地吆喝:“红薯干!五毛五一斤!不讲价!现金交易,概不赊账!”

“给我来八百斤。”林建军的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八百斤,按现价得四百四十块,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足够买半间小平房了。

售货员手里的秤杆顿了顿,上下打量他:“同志,你确定?这玩意儿顶饱是顶饱,可吃多了烧心……”

“我知道。”林建军掏出钱包,里面是他这几年攒的奖金和特殊贡献奖——去年军工项目超额完成,工厂发了五百块奖金,他一直没动,就等着这样的时刻,“挑硬实的,没发霉的,多找几个人帮我装袋。”

周围的人炸开了锅,议论声像潮水似的涌来:

“这人是谁啊?这么多钱?”

“看穿着像轧钢厂的,听说他们厂有特殊补助……”

“八成是技术骨干,不然哪来这么多现金?”

林建军没理会这些议论,目光落在墙角堆着的土豆上,麻袋上还沾着冰碴:“那土豆怎么卖?”

“土豆贵点,八分钱一斤,也是刚从坝上拉来的,能存到开春。”售货员眼睛亮了,连忙招呼伙计,“先给这位同志装红薯干!多找几个结实的麻袋!”

装袋的时候,林建军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阎埠贵正蹲在角落,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红薯干,嘴唇动得飞快,像是在算“买多少斤最划算”。看到林建军,老头眼神闪烁了一下,假意咳嗽着转过头,假装没看见。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他付账时响起:

【“基础储备”完成60%,触发“储存优化”奖励:“红薯干防霉处理法”(用草木灰混合储存,可延长保质期至18个月)、“粗粮混合食谱”(玉米碴 红薯干 少量碱面,提升口感,减少烧心)。】

雇了两辆板车往家拉粮时,天已经擦黑。苏岚正站在院门口张望,看到小山似的红薯干和土豆,眼睛瞪得圆圆的:“买这么多?咱家地窖能放下吗?”

“放心,我早腾好了。”林建军跳下车,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地窖里垫了稻草,通风也好,按系统说的用草木灰拌过,存两年都没事。”他压低声音,“别跟外人说,尤其是院里的,知道了麻烦。”

苏岚点点头,帮着卸车时,声音里带着担忧:“今天托儿所的王阿姨说,有孩子饿哭了,家长去黑市买粮,被工商抓了,粮票没收了不说,还罚了款……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快了。”林建军安慰她,心里却清楚,这才只是开始。系统的预警里写着,1960年的粮食紧张会持续加剧,到夏天可能连粗粮都要凭票限额购买,黑市价格会涨到“一块五一斤”,那才是真正的考验。

【叮!】

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行为预警:

【检测到“秦淮茹”因“家庭断粮”触发“紧急求助”行为,正往宿主家方向移动,动机为“贾梗饥饿晕厥”,情绪激动度90%,可能出现“下跪哀求”等极端行为。】

【应对建议:给予5斤红薯干(符合“救急不救穷”原则),明确“最后一次”边界,同时联系街道办,为其申请“特困救济”,避免纠缠。】

林建军刚把最后一袋红薯干搬进地窖,院门外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秦淮茹带着哭腔的呼喊:“建军!苏医生!求求你们,开开门!”

苏岚吓得手一抖,土豆滚了一地。林建军按住她的肩膀,沉声道:“我去处理,你先进屋,看好卫国。”

打开门,秦淮茹的样子吓了他一跳——头发乱糟糟的,棉袄上沾着泥,怀里抱着脸色蜡黄的贾梗,孩子嘴唇干裂,眼睛闭着,呼吸微弱。“建军,求你了……”她“噗通”一声跪在雪地里,膝盖陷进厚厚的积雪,“棒梗从早上就没吃东西,刚才晕过去了,家里一点粮都没有了,你给我点吃的,哪怕一斤都行,我以后当牛做马都还你!”

林建军皱着眉,侧身让她进来,从刚卸车的红薯干里舀了五斤,用布包好递过去:“拿着,赶紧给孩子煮点水喝,别噎着。”他的声音平静却坚定,“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别来了。明天去街道办,找李主任,就说我让你去的,能申请‘特困救济粮’,比找我管用。”

秦淮茹接过红薯干,手抖得厉害,眼泪掉在布包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抱着贾梗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踉跄着往回走,雪地里留下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

【叮!】

【“有限救济”策略成功,秦淮茹“依赖心理”受冲击,求助意愿降至60%,街道办“特困救济”申请成功率80%,触发“规则引导”效果。】

关上门,林建军看到苏岚站在屋里,眼圈红红的:“那孩子……真可怜。”

“可怜也没办法。”林建军叹了口气,“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她得自己想办法,去生产队挣工分,去街道申请救济,总比指望别人强。”他走进地窖,借着煤油灯的光,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粮食,心里踏实了些——这些红薯干和土豆,就是他守护这个家的底气。

夜里,林建军被冻醒,听到窗外传来隐约的争吵声,是从四合院方向传来的。他披衣走到窗前,看到贾张氏的身影在雪地里晃动,嘴里骂骂咧咧,好像在跟谁抢东西,接着是阎埠贵的呵斥:“老虔婆!偷我家白菜窖的萝卜,不要脸!”

他没再细看,转身回了屋。苏岚睡得很沉,林卫国在小床上咂着嘴,大概是梦到了红薯干。林建军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风雪声,心里清楚,粮票锐减只是开始,黑市的兴起会带来更多混乱,而他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家,护住手里的粮,等着风雨过去。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寂静中响起,带着阶段判定:

【“粮票危机”初步应对完成,宿主家庭“生存安全系数”提升至85%,四合院“潜在冲突风险”升至40%(主要为偷粮、借粮纠纷),“以静制动”策略启动,奖励“夜间防盗警报器(简易版)”图纸,增强家庭防御。】

林建军看着系统界面上的奖励,心里有了数。他明天就去车间,用废料做个警报器,装在院门口——这乱世里,小心驶得万年船,守住自己的防线,比什么都重要。

窗外的风雪还在继续,粮站的公告栏在雪夜里沉默矗立,像一块冰冷的碑,记录着这个冬天的艰难。而林建军知道,只要地窖里的红薯干还在,家人的笑容还在,他就有底气,在这风雨飘摇的日子里,稳稳地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