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50章 暗流之下的坚守

1960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沉。大片的雪花打着旋儿落下,给轧钢厂的烟囱戴了顶白帽,也给厂外平房的屋顶铺了层厚绒。林建军站在窗前,手里捏着刚签发的“61式坦克履带板生产任务书”,笔尖的墨迹还没干透,上面的“军工特级”字样在台灯下泛着冷光。车间的试车声隐隐传来,那是新下线的变速箱在做负载测试,齿轮咬合的“咔哒”声均匀得像钟表,是他最熟悉的安稳调子。

“卫国睡了?”苏岚端着杯热茶进来,杯壁上凝着水珠,落在他的手背上,微凉。她身上还带着奶味——林卫国刚吃完夜奶,小脸红扑扑的,呼吸均匀得像小猫。

“嗯,攥着小坦克睡的。”林建军接过茶杯,暖意顺着掌心漫开,“今天军代表来电话,说咱们的履带板通过了零下40度的低温测试,比苏联的型号还多扛住5小时,开春就能上试验场。”

苏岚的眼睛亮了亮,手指划过他工装口袋里露出的一角图纸:“那你这阵子能歇歇了?前几天你徒弟说,你在车间连轴转了三天。”

“快了。”林建军翻开图纸,上面用红笔圈着“高锰钢磨损系数”,旁边批注着“需优化热处理工艺”,“等这批履带板下线,就能喘口气。对了,地窖里的红薯干我又翻晒了一遍,按系统说的用草木灰拌过,能存到明年秋收。”

苏岚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墙上的“光荣之家”牌匾发亮。“王师傅今早来说,院里的煤快见底了,秦淮茹去捡焦炭时崴了脚,傻柱帮着送了趟医院,没要谢礼,就借了本《钳工图谱》。”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日子好像越来越难了,但院里……反倒比以前安生。”

林建军没接话,目光落在窗外的雪幕里。他知道这“安生”是怎么来的——是贾张氏偷煤被抓后的收敛,是秦淮茹终于学会自己挣工分的踏实,是傻柱低头啃书本时的专注,是易中海咳嗽声里渐渐淡去的算计。这些曾经在院里掀起风浪的人,如今都被生存的压力摁在了各自的角落里,再没力气掀起是非。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寂静中响起,带着第二卷终章的郑重:

【检测到“第二卷‘初驯群禽’”任务周期结束(1954-1959),核心目标“技术崛起 四合院秩序重构”已达成,现进行最终评估:】

【1 技术权威:从轧钢厂学徒成长为军工核心技术骨干,主导“铬钼合金钢”“深孔钻削”等7项关键技术突破,获“国家二级技术能手”“军工保密资格”,系统积分累计5800点,技术护城河稳固。】

【2 四合院训禽:通过“规则震慑(贾张氏被拘)”“边界坚守(拒接秦淮茹道德绑架)”“示范引导(傻柱技术觉醒)”,使主要干扰源威胁度降至“0.1%”,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符合“以力证道”的技术者逻辑。】

【3 家庭根基:苏岚健康(孕期无并发症)、林卫国成长(各项发育指标超前)、物资储备(12个月应急粮 药品),生存安全系数98%,构建起抵御风浪的基本盘。】

林建军合上任务书,指尖划过“1960年3月交付”的截止日期。他想起刚从朝鲜回来那年,站在四合院的槐树下,看着贾张氏叉腰骂街,听着易中海打着“调解”的旗号算计,那时的他像站在泥沼里,每走一步都得提防脚下的坑。而现在,泥沼早已干涸成硬地,那些曾经纠缠的藤蔓,要么被连根拔起,要么蜷缩在墙角,再伤不了人。

“你在想什么?”苏岚靠在他肩上,头发蹭过他的脸颊,带着皂角的清香。

“在想王师傅说的话。”林建军望着窗外的雪,“他退休前跟我说,‘技术这东西,就像打地基,看着笨,实则最稳’。以前我不懂,现在才算明白——院里那些是非,就像地基下的石头,你要么把它挖出来,要么就在上面浇上混凝土,让它翻不了天。”

苏岚笑了,手指点在他的图纸上:“那你这混凝土,就是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

“不止。”林建军握住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的位置,“还有这里的定数——知道什么该守,什么该放。”

【叮!】

系统界面弹出第三阶段任务的全息投影,泛着淡蓝色的光,像一块剔透的冰:

【第三阶段“风雨欲来”(1960-1965)核心目标确认:

? 生存线:保障家人在“三年困难时期”的营养摄入(日均热量≥2000大卡),药品储备覆盖常见疾病(含抗生素、退烧药),燃料供应稳定(煤炭 木柴混合储备)。

? 技术线:完成“61式坦克”配套零件国产化(替代苏联进口),主导“反坦克导弹壳体”研发,培养3名以上可独立攻关的技术骨干(赵小刚、李建国等)。

? 防线:应对“**”对工厂的冲击(如“技术权威”被质疑),保护军工资料不流失,与四合院保持“物理隔离 规则互动”,杜绝无意义消耗。】

雪越下越大,把远处的四合院裹成了个模糊的黑影子。林建军隐约能看到那里的灯火——贾家只有一盏煤油灯,昏黄得像将熄的烛;傻柱的窗亮着,映出他低头看书的剪影,书页翻动的声音仿佛能穿透风雪;阎埠贵家的灯早灭了,老头大概正用算盘珠子算计明天的用煤量,噼啪声藏在厚雪里,细若游丝。

这些人,这些事,曾是他生活里挥之不去的背景音,如今却像被风雪过滤过,清晰却遥远。他不再需要刻意去“训”,因为他们早已在生存的重压下,找到了各自的活法——或许卑微,或许挣扎,却再难侵扰他的世界。

“建军,你看。”苏岚指着窗外,一朵烟花突然在工厂方向炸开,金红的光瞬间照亮了半边天,“是车间的人在庆祝吧?”

林建军点点头,目光回到桌上的图纸。烟花再绚烂,也抵不过齿轮咬合的笃定。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不在四合院的鸡毛蒜皮里,而在即将到来的风雪里——粮票可能会缩到极致,机床可能会因缺料停转,甚至连“技术”都可能被打上“白专”的标签。但他不怕。

地窖里的粮食码得整齐,是对抗饥饿的盾;脑子里的技术参数刻得深刻,是突破封锁的矛;身边的妻儿呼吸安稳,是支撑一切的锚。这些,就够了。

【叮!】

系统的最终提示音温柔而坚定,像雪落无声:

【奖励“危机预判数据库(1960-1965)”,含自然灾害周期、物资波动曲线、技术保护策略。请记住,风雨再大,终会放晴;坚守本心者,终能扎根。】

林建军关掉台灯,雪光从窗棂漏进来,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他轻轻搂住苏岚,听着隔壁房间林卫国均匀的呼吸,心里一片澄明。窗外的风雪还在呼啸,像在预告未来的艰难,但这间小屋里的温暖与坚定,早已筑成了最坚固的堡垒。

四合院里的灯次第熄灭,只剩下风雪在空旷的巷子里打着旋。而林建军知道,他的战场永远不在那里——它在车间的机床旁,在图纸的每一个参数里,在为国家锻造钢铁脊梁的每一个日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