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44章 军工项目新突破

1959年的深冬,军工车间的空气里弥漫着煤油和金属的混合气味,温度计显示零下5c,但加班工人的额头上却渗着汗珠。林建军站在“深孔钻床”前,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孔径精度±0.01mm,直线度0.02mm\/m”——这是某型导弹制导系统专用钢管的核心参数,比步枪枪管的精度要求高出3个数量级。

“科长,第17根了,还是超差。”赵小刚的声音带着疲惫,手里的游标卡尺在钢管内壁滑动,读数停在“ 0.015mm”,超出允许误差0.005mm,意味着这根价值相当于普通工人半月工资的钢管,只能报废。

林建军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批特种钢管要求“内表面粗糙度Ra0.8μm”,相当于镜面级别,普通钻削工艺根本达不到。系统三天前就发布了“紧急任务”预警,提示“若72小时内无法交付合格样品,将影响导弹试射进度”,此刻屏幕上的倒计时正跳动着“45小时12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钻床的轰鸣声中炸响,带着技术方案的清晰:

【检测到“特种钢管加工”瓶颈,触发“军工紧急攻关”任务,奖励“金刚石涂层刀具参数”(切削速度120m\/min,进给量0.05mm\/r)、“深孔钻削冷却系统改造方案”(采用油雾润滑,冷却效率提升40%),可将孔径精度控制在±0.008mm内。】

林建军的心跳骤然加速。金刚石涂层刀具是车间的“宝贝”,平时只用于航空发动机零件加工,他立刻对赵小刚喊:“换刀具!型号d10,涂层厚度5μm,按这个参数调机!”同时冲向冷却系统,拆除传统乳化液喷头,换上油雾发生器——系统方案显示,油雾能更均匀地附着在刀具表面,避免因局部过热导致的尺寸偏差。

钻床重新启动,金刚石刀具接触钢管的瞬间,发出刺耳的“吱——”声,切削下来的铁屑呈卷曲的“6”字形,这是切削状态完美的标志。林建军紧盯着实时监测屏,孔径曲线像熨平的丝绸,稳定地波动在“0±0.005mm”区间。

“成了!”李建国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手里的激光测径仪显示“9.997mm”,正好落在10mm公称尺寸的下偏差范围内,“粗糙度检测也合格,Ra0.7μm!”

车间里爆发出压抑的欢呼,几个连续加班两天的老工人,忍不住抹了把眼睛——这半个月的熬,总算没白费。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欢呼声中响起,带着任务突破的判定:

【“特种钢管加工”瓶颈攻克,首件合格率提升至90%,触发“技术碾压”效应,工厂对宿主的“不可替代性”评估提升至85%,获“紧急攻关奖金”300元(相当于三个月工资)。】

【连锁反应:军方代表现场验收后,直接将“年度军工订单份额”提升20%,工厂获“国防科技重点保障单位”称号,宿主个人记“二等功”一次。】

当军代表在验收单上签下名字时,窗外的天刚蒙蒙亮。他看着钢管内壁倒映出的人影,赞叹道:“小林啊,这精度,比苏联专家留下的样板还高0.002mm!你们轧钢厂,真是藏着高人!”

林建军的脸上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连续48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眼睛布满血丝,但看着堆在一旁的20根合格钢管,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这些钢管将被送往西北试验基地,成为导弹制导系统的“血管”,承载着国家威慑力的核心机密。

【叮!】

【“紧急任务”超额完成,系统奖励“导弹燃料输送管道焊接工艺”(含氦质谱检漏标准)、“低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为后续“洲际导弹”项目储备技术。】

回到家时,苏岚正抱着林卫国在门口张望,眼里的担忧在看到他的瞬间化为释然。“厂里的王师傅说你连夜加班,我炖了点萝卜汤,给你暖暖身子。”她接过林建军手里的工具包,发现里面多了个红色封皮的本子——那是“二等功”奖状,烫金的字在晨光里格外耀眼。

林卫国看到父亲,张开小胳膊要抱,嘴里发出“爸——爸——”的模糊音节,这是他第一次清晰地喊“爸爸”。林建军的心瞬间被暖流淹没,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他接过儿子,在那粉嘟嘟的脸上亲了一口,引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父子互动中响起,带着温馨的加成:

【“任务突破”与“家庭温情”形成正向反馈,宿主“技术灵感”活跃度提升15%,林卫国“语言发育”进度提前,奖励“亲子机械启蒙玩具”(可拆卸坦克模型,含6个基础零件)。】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阎埠贵正蹲在门口给三个儿子“分配煤票”。王师傅路过时提了句“林科长立了二等功,厂长亲自给他戴的红花”,老头手里的算盘“啪”地掉在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二等功?那可是军工的功!听说能顶一个连的军功章!”

阎解成咽了口唾沫:“爹,那咱是不是该……”

“该给你哥的婚事再添点东西!”阎埠贵捡起算盘,噼里啪啦打起来,“林科长立了功,工厂的地位就稳了,你在厂里当学徒的机会也大了,这时候得跟紧点,别让人看笑话!”他心里清楚,林建军的技术越高,工厂的军工订单就越稳,他们这些工人家属的日子,才能沾光。

傻柱背着工具箱从厂里回来,听到院里的议论,脚步顿了顿。他刚从食堂领了“加班补助”——两个掺了细粮的窝窝头,是沾了林建军项目的光,食堂特意加的餐。他摸了摸怀里的窝窝头,突然想起林建军说的“靠技术吃饭才踏实”,心里第一次没有了对贾家的愧疚,只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把那本《钳工入门》再翻几遍。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傻柱驻足时响起:

【“林建军荣誉”产生“示范效应”,傻柱“技术学习意愿”提升至70%,主动向车间主任申请“夜校进修名额”,与贾家的“情感羁绊”进一步松动,“觉醒”进度达95%。】

秦淮茹在生产队的牛棚里,正给棒梗缝补冻破的棉袄。听到林建军立功的消息,她只是手里的针线顿了顿,就继续缝补——现在的她,每天能挣8分工,换3两粗粮,虽然辛苦,却比伸手向人借粮踏实。棒梗的小脸渐渐有了血色,这比任何“街坊情分”都重要。

贾张氏蹲在自家门口,看着阎家忙碌的身影,嘴里骂骂咧咧,却没敢像往常那样上门找茬。她昨天偷煤被巡逻队抓到,罚了5斤粮票,现在连掺着野菜的糊糊都喝不饱,哪还有力气惹是非?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领取“二等功”奖金时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特种钢管攻关”事件完成,宿主“军工技术权威”地位巩固,工厂获“国防重点单位”倾斜政策(物资优先供应),家庭生存安全系数提升至95%,四合院“干扰风险”降至0.5%。】

林建军把奖金分成三份:一份交给苏岚,作为家庭储备;一份买了奶粉和红糖,托王师傅带给托儿所(林卫国在那里入托);最后一份换成了50斤细粮票,悄悄塞进了王师傅的抽屉——这位带他入行的老师傅,最近总说“胃不好,想吃口软的”。

车间的庆功宴上,厂长刘建国举着搪瓷缸:“这杯酒,敬林建军同志!没有他,咱们的导弹钢管就得卡脖子!我宣布,给林科长记大功一次,工资上浮两级,分一套带暖气的家属楼!”

掌声雷动中,林建军看着窗外飘扬的红旗,心里清楚,这不是结束。系统的“洲际导弹项目”提示已经亮起,更精密的零件、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握紧了拳头,掌心的老茧磨得生疼——这是技术工人的勋章,比任何奖状都更让他踏实。

回家的路上,雪花又开始飘落,落在林建军的军大衣上,瞬间融化。他想起苏岚和林卫国在灯下等他的样子,想起车间里跳动的数据流,想起导弹升空时那道耀眼的光,脚步不由得加快了。

这是1959年的最后一个月,寒风凛冽,却吹不散一个技术工人心里的火。他知道,自己的战场不在四合院的是非里,而在每一根合格的钢管里,在每一个精准的参数里,在为国家锻造“钢铁脊梁”的每一个日夜。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风雪中响起,带着新任务的启动:

【第三阶段“风雨欲来”核心任务“技术护城河加固”启动,奖励“航空材料手册”,为“61式歼击机”配套零件生产奠定基础。】

林建军的身影消失在风雪里,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像一行写在大地上的代码,精准而坚定,指向一个需要更多“钢铁”去守护的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