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34章 军工项目的新突破

1959年夏,戈壁滩的风带着沙砾,抽打在“59式坦克”的装甲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林建军蹲在履带旁,手里的游标卡尺卡在磨损最严重的履带板上,读数“8.3mm”——这比设计寿命的“10mm磨损极限”提前了20%,意味着在高强度越野测试中,履带板的耐磨性能仍未达标。

“林科长,这已经是第三次改进了。”随行的军代表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里带着焦虑,“国庆阅兵在即,要是履带掉链子,咱们都没法向上面交代。”

林建军的眉头拧成了疙瘩。铬钼合金钢的硬度已经达标,但在戈壁的砂石冲击下,表面磨损速度远超预期。他抚摸着履带板上的划痕,这些细密的沟纹像在无声控诉——现有工艺还不足以应对极端环境的考验。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风沙中响起,带着技术方案的清晰:

【检测到“履带板耐磨性能”瓶颈,触发“军工突破”任务,奖励“表面渗碳工艺优化方案”(含碳浓度梯度控制、淬火介质改良),可使履带表面硬度提升至hRc62,耐磨性提升30%,满足戈壁越野需求。】

【工艺要点:渗碳温度920c±5c,保温时间4小时,采用“煤油 甲醇”混合渗剂,淬火介质选用20c清水(传统为油淬,冷却速度提升50%)。】

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从渗碳炉的温度曲线到碳势控制的参数表,清晰得如同亲眼见证过无数次试验。林建军站起身,拍了拍军代表的肩膀:“给我三天时间,我回厂调整工艺,保证拿出合格的样品。”

赶回轧钢厂时,已是深夜。车间的灯还亮着,赵小刚正对着一堆报废的履带板发愁,看到林建军回来,眼睛瞬间亮了:“科长,您可回来了!渗碳试验的数据出来了,表面硬度够了,但心部韧性不足,一冲击就裂。”

“换淬火介质。”林建军脱下沾满沙尘的工装,直奔实验室,“把油淬改成水淬,温度控制在20c,我算过,这样既能保证表面硬度,又能保留心部的韧性。”

赵小刚愣住了:“水淬?那会开裂的!教科书上都写着……”

“教科书没教过铬钼合金钢的配比。”林建军打断他,调出系统给出的“冷却速度曲线图”,“你看,860c奥氏体化后,20c清水淬火,马氏体转变更均匀,配合400c回火,韧性值能保持在80J以上。”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调试渗碳炉时响起:

【“工艺优化”启动,实时监测:碳浓度梯度(表面0.8%→心部0.2%)符合标准,淬火冷却速度50c\/s(理想区间45-55c\/s),触发“完美工艺”判定。】

连续48小时的试验,林建军几乎没合眼。当第一块优化后的履带板从淬火池捞出,经硬度计检测,表面硬度hRc62,心部硬度hRc35,冲击韧性85J,各项指标均超过军方要求。他看着样品,眼里布满血丝,却难掩兴奋——这意味着坦克在戈壁滩的使用寿命,能从500公里延长到650公里,足以应对实战需求。

“立刻送戈壁滩复测试验!”林建军将样品交给军代表,声音因疲惫而沙哑,“让他们按最高强度测试,记录每公里的磨损数据。”

军代表接过样品,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林科长,我信你!”

【叮!】

【“履带板优化”初步成功,触发“军方信任”效应,宿主获得“59式坦克改进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权限,可直接对接装甲兵研究院。】

一周后,戈壁滩传来捷报:优化后的履带板在1000公里高强度测试中,最终磨损量仅7.2mm,远超设计标准,军方向轧钢厂发来加急电报,用词滚烫:“林建军同志及团队为国庆阅兵立下汗马功劳,特通报表扬,申请记集体一等功!”

厂长刘建国在全厂大会上,把电报拍在桌上,声音洪亮:“这才是咱们轧钢厂的脊梁!那些搞‘大跃进’虚报产量的,看看林建军同志!实打实的技术突破,比一百个‘卫星’都管用!”

掌声雷动中,林建军站在台上,手里拿着那张磨损测试报告,上面的曲线像一条稳健的脊梁,支撑起坦克的越野性能。“我没什么可说的,”他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技术就是要解决问题,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造不出来就琢磨,琢磨不透就试验,总有一天能成。”

台下的工人听得热血沸腾,尤其是军工车间的老焊工,想起日夜加班的日子,眼圈都红了。傻柱站在角落里,手里的工具包攥得发白——他刚从食堂调回车间当学徒,看着林建军被众人簇拥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既羡慕又羞愧,当初要是能像林建军这样踏实学技术,也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掌声中响起:

【“军工突破”事件完成,宿主“技术权威”地位巩固,获“装甲兵技术顾问”称号,奖励“坦克动力传动系统优化思路”(为后续“69式坦克”研发铺垫),科技报国积分 500。】

林建军回到办公室,桌上堆着装甲兵研究院发来的邀请函,请他参与“61式坦克”的预研会议。苏岚发来的电报放在最上面:“卫国会叫‘爸爸’了,等你回来听。”

他摩挲着电报上的字迹,心里一片温暖。这段时间忙于试验,连儿子的成长都错过了,幸好苏岚一直支持他,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托王师傅给他带些腌菜和粗粮,让他在车间也能吃到家里的味道。

【叮!】

【“家庭支持”效应显现,宿主“工作专注度”提升15%,技术推演速度加快,触发“家庭-事业平衡”成就。】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正赶上阎埠贵给三个儿子分红薯干。王师傅提着鸟笼路过,说起林建军的履带板获军方表扬,老头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乖乖,这可是大功!听说厂长都亲自给他端茶,这待遇,咱院里八辈子也赶不上。”

阎解成嘴里的红薯干差点掉出来:“爹,那咱是不是该……”

“该啥该?”阎埠贵敲了敲他的脑袋,“人家搞的是国家大事,咱管好自己的红薯干就行。记住了,少打听,多攒粮,跟着林科长的规矩走,饿不着。”他心里清楚,林建军的技术越高,工厂的地位就越稳,他们这些工人家属的日子也能跟着沾光,没必要凑那些没用的热闹。

贾张氏蹲在门口,看着阎家分粮,眼里的贪婪淡了些。傻柱最近没再来送粮,她只能跟着秦淮茹去挖野菜,饿是饿不着,却也吃不上一顿饱饭。听到林建军立功的消息,她啐了一口,却没敢再多说——拘留所的日子,她还记得清楚,不敢再招惹那个“硬茬”。

秦淮茹背着半篓猪草回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她现在在生产队帮忙喂猪,能换点粗粮,棒梗的脸色好了不少。听到林建军的消息,她只是脚步顿了顿,就继续往家走,心里再无波澜——那些靠别人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她信的,只有自己的一双手。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收拾行李准备去装甲兵研究院时响起:

【“四合院影响”评估:各角色对宿主的“技术崇拜”取代“算计纠缠”,“训禽”目标实质达成,仅剩“困难时期潜在求助”风险,概率低于5%。】

林建军把“表面渗碳工艺优化方案”放进保密文件袋,里面还夹着一张苏岚和林卫国的合照。小家伙坐在摇车里,手里抓着个小坦克模型,笑得露出两颗小牙。他摸了摸照片,心里充满力量——为了这样的笑容,再难的技术关,他也得闯过去。

装甲兵研究院的会议室里,老专家们围着优化后的履带板样品,赞不绝口:“小林啊,这渗碳层的梯度控制,比苏联专家的方案还精准0.02mm,你是怎么做到的?”

“反复试。”林建军翻开试验记录,上面密密麻麻记着147组数据,“从900c到950c,每5c一个梯度,煤油和甲醇的比例调了23次,总能找到最合适的。”

老专家们越听越激动,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国庆阅兵的坦克,就靠你们了!”

【叮!】

【“技术认可”事件触发,宿主获“国庆阅兵装备保障先进个人”提名,系统奖励“坦克变速箱齿轮加工精度控制手册”,为后续“61式坦克”研发奠定基础。】

离开研究院时,夕阳正红,把**的轮廓染成金色。林建军看着广场上操练的士兵,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的战场不在四合院的是非里,而在这履带板的每一寸磨损里,在坦克轰鸣的每一公里征途里,在为国家锻造钢铁长城的每一个日夜。

回到工厂,赵小刚拿着报纸跑过来,头版赫然印着“59式坦克履带技术获重大突破”,旁边配着林建军在车间工作的照片。“科长,您上报纸了!”

林建军笑了笑,把报纸折起来放进抽屉:“走,去看看新一批履带板的生产,别出岔子。”他知道,荣誉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导弹特种钢管、新型机床主轴,还有即将到来的困难时期,他得抓紧时间,把技术的根基扎得再深些。

车间的轧机轰鸣着,铬钼合金钢坯在高温下通红发亮,像一道道流动的铁水,浇筑着国家的工业骨架。林建军站在控制台前,目光坚定——只要这钢铁的洪流不断,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闯不过的风浪。

而四合院的那些人和事,早已被他远远甩在身后,像戈壁滩上的脚印,风一吹,就了无痕迹,只留下向前的路,在钢铁的光芒里,延伸向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