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31章 粮食紧张的初步迹象

1959年的春天来得猝不及防,冻土刚化,空气里还飘着料峭的寒意,粮站的公告栏前就围满了人。林建军挤在人群后,看着那张泛黄的布告——“城镇居民粮票供应标准调整:成人每月24斤(粗粮占比70%),儿童12斤”,比去年冬天又少了2斤,细粮比例从30%降到20%,连玉米面都成了紧俏货。

“这日子没法过了!”一个大妈的哭喊声刺破嘈杂,“我家老头子有胃病,吃不了粗粮,这让他咋活?”

“黑市上细粮都涨到一块五一斤了,顶三天工资!”有人接话,声音里带着绝望,“听说南边都开始吃观音土了……”

林建军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退出人群,手里的粮本被攥得发皱——系统三天前就发布了“危机预警”,提示“粮食供应将持续收紧,需提前储备三个月以上的应急物资”,看来不是虚言。他转身往城郊的供销社走,那里有从乡下收购的土豆和红薯,不需要粮票,只收现金。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土路上响起,带着物资清单的清晰:

【“粮食危机初步应对”任务激活,建议储备:1 粗粮(玉米、高粱)500斤;2 耐储存蔬菜(土豆、萝卜、白菜)300斤;3 油脂(棉籽油、猪油)20斤;4 盐、糖等调味品(按半年用量)。】

【获取渠道:城郊供销社(土豆\/红薯)、工厂互助组(内部粗粮调剂)、乡下亲戚(兑换红薯干),规避黑市高价风险。】

供销社的院子里堆着小山似的土豆,沾着新鲜的泥土。售货员正用麻袋分装,额头上的汗珠混着灰往下淌:“林科长?您也来买?这土豆刚从坝上拉来的,能存到夏天,五分钱一斤,不讲价。”

“先来两百斤。”林建军指着墙角的红薯,“那个也来一百斤,挑硬实的。”他掏出钱包,里面的工资和奖金大多换成了现金——系统提示“特殊时期,现金比票证更灵活”。

售货员的眼睛亮了,连忙招呼伙计帮忙装袋:“还是您有远见!这两天来囤货的都是工厂的技术骨干,都说听您的准没错。”他压低声音,“后面仓库还有些陈麦麸,磨成面掺着能顶饿,您要不要?”

林建军跟着去仓库,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陈麦麸虽然粗糙,却是实打实的淀粉,掺在玉米面里能增加饱腹感。“全要了。”他看着伙计过秤,心里清楚,这些不起眼的粗粮,再过几个月可能就是救命粮。

【叮!】

【“基础物资储备”完成30%,触发“储存技巧”奖励:“地窖通风防潮指南”(可延长土豆储存期至6个月)、“粗粮混合食用配方”(提升口感与营养均衡)。】

雇了辆板车把粮食拉回家,苏岚正在院子里翻地。她穿着打补丁的旧棉袄,手里的锄头抡得有力,看到堆成小山的土豆红薯,惊讶地张大了嘴:“买这么多?吃不完会坏的。”

“坏不了。”林建军挽起袖子帮忙卸车,“我按系统指南挖了地窖,能存到冬天。你看这麦麸,掺着玉米面蒸窝窝头,顶饱。”他把“储存指南”递给苏岚,“按这个通风,土豆不会发芽。”

苏岚翻看着指南,眉头渐渐舒展:“还是你想得周到。昨天托儿所的王阿姨说,有孩子开始饿肚子了,下个月可能要减少供应……”她的声音低下去,“院里怕是更不安生了。”

林建军的动作顿了顿。他能猜到四合院的光景——贾张氏的手脚估计更不干净了,秦淮茹的日子会更难,阎埠贵的算盘得打得更精,傻柱那点工资,怕是填不满贾家的窟窿。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预警:

【检测到“粮食紧张”引发的“生存焦虑”在四合院扩散,贾张氏“偷窃风险”升至80%,秦淮茹“求助概率”90%,傻柱“接济压力”突破阈值,可能引发激烈冲突。】

果然,当天傍晚,秦淮茹就抱着棒梗找上门。孩子的小脸蜡黄,嘴唇干裂,看到林建军家窗台上晒的红薯干,眼睛直勾勾的,小舌头忍不住舔嘴唇。

“建军,求你了……”秦淮茹的声音带着哭腔,膝盖一软就想跪下,被林建军扶住,“棒梗三天没正经吃东西了,粮站的粗粮还没批下来,你匀我五斤……不,三斤就行,我以后一定还!”

林建军看着棒梗,心里掠过一丝不忍。这孩子是无辜的,不该跟着大人遭罪。但他更清楚,这不是三斤粮能解决的问题,开了这个头,就会有无数个“以后”。

“秦姐,”他从粮袋里舀出五斤玉米面,又抓了两把红薯干,“这些你拿着,不用还。”他的语气平静却坚定,“但这是最后一次。粮站的救济粮三天内就会下来,你去街道办开个‘特困证明’,能多领五斤,比找我管用。”

秦淮茹接过粮食,手抖得厉害,眼泪掉在玉米面里,晕开一小片湿痕。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抱着棒梗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快步离开,脚步踉跄,却再没回头纠缠。

【叮!】

【“有限接济”策略成功,既保留人道主义底线,又明确“最后一次”的界限,秦淮茹“依赖心理”受到冲击,求助意愿降至60%。】

林建军关上门时,看到阎埠贵的二儿子阎解放鬼鬼祟祟地从墙角探出头,看到他,慌忙缩了回去。不用想也知道,老头肯定让儿子来“打探情报”,看看他囤了多少粮。

“这阎老西,鼻子比狗还灵。”苏岚端来热水,语气里带着无奈,“他不会也来借粮吧?”

“他不会。”林建军喝了口热水,“阎埠贵的算盘打得精,知道我不会白给,他更愿意用东西换。昨天我看到他往院里的空地上撒菜籽,估计是想种菜自救。”

这倒是符合阎埠贵的性子——占便宜可以,吃亏绝对不干。用“等价交换”的方式相处,反而更长久。

【叮!】

【“阎埠贵生存策略”分析:从“算计他人”转向“自给自足”,对宿主的“储备行为”产生认同,可能形成“互助默契”(如交换种子、工具)。】

接下来的几天,林建军趁着下班时间,把地窖收拾得井井有条。底层铺着干燥的稻草,土豆码成通风的金字塔形,红薯干挂在横梁上,玉米和高粱用麻袋封好,贴着墙根码齐,像一座踏实的小粮仓。系统提示“储备量可满足一家三口八个月基本需求”,他才松了口气。

工厂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食堂的菜汤里见不到油星,馒头越做越小,工人们见面打招呼,三句话不离“粮”字。有人开始偷偷在厂区的空地上开荒,种上萝卜白菜,连厂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林建军在车间的角落也开辟了一小块地,种上系统奖励的“抗旱土豆种”。赵小刚看着他翻地,笑着说:“科长,您这是把家搬车间来了?”

“有备无患。”林建军擦了擦汗,“等这些土豆熟了,让食堂给大家加个菜。”他知道,越是困难时期,越要稳住人心,而稳住人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

【叮!】

【“车间种植”行为提升团队凝聚力,工人对宿主的“信赖度”提升20%,“技术攻关”效率保持稳定,不受粮食危机影响。】

傍晚回家,路过四合院时,林建军看到秦淮茹背着篓子从外面回来,里面装着半篓野菜,绿油油的,像是能掐出水。她看到林建军,愣了一下,这次没有躲开,反而低声说了句“谢谢”,声音轻得像风吹过。

贾张氏蹲在门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阎家的菜地,手里的麻袋瘪瘪的,大概是偷东西被抓了现行。阎埠贵坐在门槛上,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算“菜地防盗”的账。

傻柱背着工具包从厂里回来,工装口袋鼓鼓的,大概是食堂发的粗粮馒头。他看到林建军,难得地笑了笑:“建军,你那《机械基础》借我看看呗?我想考个技术等级。”

“拿去。”林建军从自行车筐里拿出书,递给傻柱时,特意多放了两个红薯干,“给你自己补补,别总想着别人。”

傻柱的脸涨得通红,接过书和红薯干,攥得紧紧的,转身快步回了屋,脚步比平时轻快。

【叮!】

【“四合院生存模式”转变:从“互相算计”到“各自求生”,宿主的“规则示范”效应显现,“训禽”进度提升至99%。】

林建军推着自行车,看着夕阳下的四合院,心里一片平静。粮食紧张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地窖里的粮食、车间的土豆种、手里的技术,还有身边的家人,这些都是他对抗风浪的底气。

至于四合院里那些还在挣扎的人,林建军知道,能帮的他已经帮了,剩下的路,终究要靠他们自己走。就像这春天的野菜,看着柔弱,却能在石缝里扎根,只要肯弯下腰去采,总能找到活下去的办法。

他不再停留,加快脚步往家走。苏岚和林卫国还在等他,锅里的玉米粥应该快熟了,香气顺着风飘过来,温暖而踏实,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