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06章 苏联专家的认可与刁难

深秋的阳光透过新车间的天窗,在锃亮的轧钢设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建军正蹲在一台“1150可逆式轧机”前,手里拿着千分尺,反复测量着轧辊的径向跳动——这台从苏联引进的大家伙是新车间的核心设备,也是军工订单的“主力军”,明天苏联专家瓦西里就要来进行最终验收,容不得半点差错。

“林科长,瓦西里教授的专列提前到了,厂长让您马上过去一趟。”技术员赵小刚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蓝色工装的袖口沾着油污,“听说他看了我们之前的试生产报告,不太满意,说‘精度达不到斯大林格勒工厂的标准’。”

林建军的眉头微微一皱。试生产报告他看过无数遍,产品精度(公差±0.03mm)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甚至比苏联提供的参考数据还好0.01mm,瓦西里这是鸡蛋里挑骨头。他放下千分尺,擦了擦手上的油污:“知道了,我这就去。”

厂长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凝重。瓦西里穿着笔挺的灰色西装,与车间里的工装格格不入,他手里捏着试生产报告,用生硬的中文说:“林,你们的轧机空载精度很好,但满载时呢?我怀疑你们的地基沉降不均匀,会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教授,我们做过满载测试。”林建军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摊开在他面前,“这是连续100小时满载运行的数据,径向跳动始终控制在0.02mm以内,地基沉降量仅0.3mm,远低于苏联规范的1mm限值。”

报告上的曲线图平滑稳定,每个数据点旁都有技术员和监理的签字,严谨得让人挑不出毛病。瓦西里的眉头拧了起来,手指在“0.02mm”这个数字上反复摩挲,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脑海里响起,带着精准的分析:

【检测到“瓦西里”因“技术优越感受挫”触发“权威维护”行为,通过“质疑核心参数”实施刁难,本质是对中国技术人员自主能力的不信任。】

【行为动机:苏联技术输出的“居高临下”惯性 对“高锰钢工艺突破”的隐性嫉妒 维护本国设备的“绝对权威”。】

【应对策略:以“数据说话”,展示充分的实验证据;适当让步(接受部分非关键调整),保留核心技术自主权;强调“合作共赢”,满足其“指导者”的面子需求。】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瓦西里最终抬起头,语气依旧强硬,“明天验收,我要亲自测试‘轧辊热膨胀系数’,必须控制在11.2x10??\/c,这是我们国家坦克炮管的标准,差0.1都不行!”

这个要求远超合同约定(11.5x10??\/c),而且热膨胀系数受材质、温度控制等多重因素影响,现场测试极难稳定达标。林建军心里清楚,这是瓦西里故意设置的障碍,想让他们在验收时出丑,从而掌握后续生产的“指导权”。

“可以。”林建军沉吟片刻,点头应下,“但我们需要贵方提供你们的‘热膨胀测试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测试方法一致,避免误解。”

瓦西里显然没料到他会答应得这么干脆,愣了一下才说:“我会让助手给你。”

【叮!】

【“适度妥协”策略生效,瓦西里“刁难预期”部分落空,为后续谈判争取空间。】

【提示:其提供的“操作程序”存在隐藏陷阱(过度强调环境温度控制),需提前准备应对方案。】

回到车间,林建军立刻组织技术员研究苏联的测试程序,果然发现了问题——对方要求测试环境温度必须稳定在20c±0.5c,而车间实际温度波动在18-22c,要达到这个标准,必须临时加装恒温装置,费时费力。

“科长,这明显是故意刁难!”赵小刚气得把程序扔在地上,“咱们的设备哪样不是按他们的标准来的?现在又来这套!”

“别生气,这是技术博弈的一部分。”林建军捡起程序,语气平静,“通知后勤科,马上调两台工业空调来,把测试区域围起来,温度控制在20c±0.3c,比他们要求的更严,让他们挑不出毛病。”

他顿了顿,指着程序上的“升温速率”参数:“重点监控这个,他们没说,但这才是影响热膨胀系数的关键。我们按1c\/min升温,比他们默认的2c\/min慢一半,数据会更稳定。”

【叮!】

【“针对性准备”完成,应对方案符合“技术严谨性”原则,同时规避对方隐藏陷阱。】

【奖励:“精密温度控制算法”;热膨胀测试数据准确率提升10%。】

第二天的验收现场,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瓦西里亲自操作测试仪器,他的助手拿着温度计,每隔五分钟报一次数据:“20.1c……19.9c……20.0c……”

林建军站在一旁,看着轧机平稳运行,显示屏上的热膨胀系数曲线始终围绕“11.2x10??\/c”小幅波动,完美得像是教科书上的范例。当最后一个数据出来时,连瓦西里的助手都忍不住低声赞叹:“太精确了,比我们工厂的测试还稳定。”

瓦西里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盯着数据看了足足十分钟,最终还是在验收报告上签了字,只是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格外沉重:“林,你们的技术很出色,超出了我的预期。但轧机的润滑系统必须用苏联的‘m10号润滑油’,这是规定。”

这是个无关痛痒的要求,林建军立刻点头:“可以,我们会按规定采购。”他心里清楚,瓦西里这是在找台阶下,保住最后一丝“专家权威”。

验收结束后,瓦西里却没立刻离开,反而提出要参观高锰钢履带板的生产车间。“林,我听说你们的履带板磨损量只有0.3mm?这不可能,我们的标准是0.5mm。”他的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怀疑。

当看到磨损试验台上几乎完好的履带板,以及旁边的电子显微镜照片(马氏体组织均匀细密)时,瓦西里的眼睛里充满了震惊。他拿起一块样品,用手指反复摩挲着光滑的表面,突然对林建军说:“我要带一块样品回莫斯科,做成分分析,这太神奇了!”

“教授,这是我们的技术机密。”林建军礼貌地拒绝,“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官方渠道申请技术交流,我们很乐意分享经验。”

瓦西里的脸涨了涨,最终还是放下了样品,深深地看了林建军一眼:“你很优秀,林。但记住,冶金技术没有捷径,中国的工业之路,还很长。”

“我们知道,所以一直在努力。”林建军的语气平静却坚定,“感谢苏联的帮助,我们会在学习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

【叮!】

【“苏联专家验收”事件圆满完成,宿主通过技术实力赢得尊重,同时守住核心技术机密,获“中苏技术交流”优先参与权。】

【奖励发放:“苏联m10润滑油国产化替代方案”;“轧机精度保持手册”;科技报国积分 300。】

送走瓦西里,厂长刘建国拍着林建军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好小子,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瓦西里在专列上跟我说,你的技术水平,比得上他们的高级工程师了!”

“是团队的功劳,离不开大家的配合。”林建军的目光望向窗外,新车间的烟囱正冒着滚滚浓烟,那是军工订单的生产信号。他知道,瓦西里的认可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技术壁垒等着突破,但他心里充满了信心。

回到家属区时,天色已暗。苏岚正在院里腌咸菜,看到他回来,擦了擦手:“听说苏联专家挺难缠的,顺利吗?”

“还行,按数据说话,他们挑不出毛病。”林建军拿起一块咸菜尝了尝,咸淡正好,“以后咱们的履带板,能用上自己的高锰钢了,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苏岚的眼睛亮了起来:“那太好了!我今天去厂里,听人说你们的坦克履带板,连军区首长都夸了。”

“还得继续改进。”林建军望着星空,系统刚刚解锁的“铬钼合金钢深孔加工技术”正在脑海里清晰呈现,“下一步,我们要攻克炮管内膛的精密加工,让咱们的坦克炮,打得更准,更远。”

远处的工厂灯火通明,像一片闪烁的星海。林建军知道,与苏联专家的这场交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尊严的博弈。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挺直腰杆,这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力量。

四合院的是非早已被他抛在脑后,那里的算计与纠缠,在国家工业化的浪潮面前,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他的战场,在车间,在实验室,在每一个需要用技术实力证明中国力量的角落。

夜渐深,林建军坐在灯下,开始绘制“炮管内膛加工示意图”,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像在为一个民族的工业崛起,写下铿锵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