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40章 凯旋归来,物是人非?

1953年10月的北平,秋高气爽,永定门火车站的站台上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味和烤红薯的香气,扩音喇叭里播放着《歌唱祖国》的旋律,偶尔夹杂着几声火车的鸣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林建军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军绿色背包,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站台。他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志愿军军装,领口的红领章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眼神却明亮得像秋夜的星星。

两年了,整整两年,他终于回来了。

站台上到处都是迎接亲人的人群,哭喊声、欢笑声、问候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温暖的洪流。林建军踮起脚尖,在人群中搜寻着熟悉的身影,心里既期待又有些忐忑——不知道王师傅和厂里的同事们,还好吗?

“建军!这里!”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林建军循声望去,只见王师傅正站在一根电线杆旁,使劲朝他挥手。他比两年前苍老了些,头发白了不少,背也微微驼了,但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透着股精神劲儿。

旁边还站着几位厂里的领导,其中就有当初送他参军的赵主任,还有一位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陌生中年男人,应该是新来的领导。

“师傅!”林建军眼睛一热,快步走了过去,紧紧握住王师傅的手。王师傅的手掌粗糙而温暖,布满了老茧,这是他最熟悉、也最安心的触感。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王师傅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拍着林建军的肩膀,上下打量着他,眼眶红红的,“瘦了,黑了,但看着更结实了,像个真正的军人了!”

“赵主任,各位领导,我回来了。”林建军转向几位领导,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练有力,带着战场历练出的沉稳。

“好小子,林建军同志,欢迎凯旋!”赵主任握住他的手,脸上带着由衷的笑容,“我们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回来了!你在前线立了功,给咱们红星轧钢厂争光了!”

那位陌生的中年男人也上前一步,伸出手:“我是新来的厂长,姓刘。早就听说过你的事迹,年纪轻轻,技术过硬,还在战场上立了大功,是咱们厂的骄傲啊!”

“刘厂长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林建军谦虚地说。

“谦虚是好事,但有成绩也不能藏着掖着。”刘厂长笑着说,“走,咱们先回厂,路上再细说。车都备好了。”

坐上厂里的吉普车,林建军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心里感慨万千。北平的变化不小,街道比两年前干净了,路边多了不少新盖的厂房和商店,行人的脸上也多了几分从容和笑意,再也看不到刚解放时的那种惶恐和不安。

“这两年,国家在大力搞工业化,咱们厂也扩产了,新上了一条轧钢生产线,就是技术跟不上,老出问题。”刘厂长看着他,眼神里带着期待,“我跟赵主任还有你师傅都商量过了,你在部队搞了两年军械维修,技术肯定错不了。厂里决定,直接给你提干,当技术员,负责车间技术革新,怎么样?”

林建军有些意外,随即涌上一股激动:“谢谢厂长信任!我一定努力工作,绝不辜负厂里的期望!”

他知道,技术员在这个年代的工厂里,已经是妥妥的“干部”身份,不仅工资比工人高,更重要的是能直接参与技术决策,这正是他想要的。

“我们就欣赏你这股劲!”刘厂长满意地点点头,“现在国家缺的就是你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但也让我们看清了差距,工业上不去,腰杆子就硬不起来。你在朝鲜见识过美军的装备,知道好技术有多重要,这也是我们把你调去技术科的原因。”

王师傅在一旁补充道:“你走之后,我又带了几个徒弟,都不太灵光。车间里的那些老设备,还是老毛病,效率低,废品率高。你回来就好了,有你在,我心里踏实。”

林建军看着师傅鬓角的白发,心里一阵感动:“师傅,您放心,我一定把在部队学到的东西都用上,咱们厂的技术,肯定能提上去。”

他想起在朝鲜维修过的那些苏制、美制装备,想起安德烈送的那些图纸,想起系统奖励的《工业基础手册》和“无缝钢管生产核心参数”,心里充满了信心。这些积累,足够让他在轧钢厂做出一番成绩。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恰到好处:

【检测到宿主获得重要职业发展机遇,明确“技术革新”工作方向,完成“凯旋归建”任务!】

【任务奖励:“无缝钢管生产核心参数(升级版)”——包含温度控制、轧制压力、冷却速度等关键数据,可将产品合格率提升15%;“1953年北平工业资源分布图”——标注各工厂、研究所、物资仓库位置及专长领域。】

林建军心中一喜。无缝钢管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工业产品,广泛用于军工、石油、机械等领域,厂里新上的生产线正好能用上这些参数。而工业资源分布图,则能让他更方便地获取技术支持和物资,少走弯路。

吉普车驶进红星轧钢厂的大门,熟悉的轰鸣声扑面而来。高大的烟囱冒着白烟,车间里传来机器的运转声,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车刚停稳,就围过来一群工人,大多是林建军以前的同事。

“建军回来了!”

“这不是小林吗?都成军官了!”

“听说你在朝鲜立了大功,给咱们厂争光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林建军一一打招呼,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里暖暖的。

“好了好了,大家让一让,让建军先去报道。”赵主任笑着疏散人群,“晚上厂里给建军同志开欢迎会,到时候再聊。”

刘厂长带着林建军去了厂部,办理了报到手续,给他安排了一间单独的技术员办公室——虽然不大,但有一张宽大的绘图桌和一把转椅,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

“你的办公室就在技术科隔壁,以后有什么事,随时找我。”刘厂长指着窗外,“下午先休息一下,明天正式上班。王师傅,你带建军去宿舍安顿一下,给他弄点好吃的,补补身子。”

“哎,好!”王师傅乐呵呵地答应着。

跟着师傅走向宿舍的路上,林建军看着熟悉的车间、熟悉的机器,甚至还有几个熟悉的工人,心里却突然想起了四合院的那些人。

易中海还在算计着让傻柱给他养老吗?

傻柱有没有听他的话,不再当“冤大头”?

秦淮茹和贾张氏,还在惦记着别人的粮票吗?

许大茂,是不是还在阴阳怪气地说他坏话?

两年过去了,四合院的那些人和事,还像离开时那样吗?真应了那句“物是人非”?

“想啥呢?”王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是不是累了?回宿舍先睡一觉,晚上我请你吃红烧肉,给你接风。”

“没什么,师傅。”林建军笑了笑,把那些思绪暂时压在心底,“就是想起以前在厂里上班的日子了。”

“过去的都过去了,往前看。”王师傅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是技术员了,跟以前不一样了,要多操心厂里的大事,别总惦记着院里的鸡毛蒜皮。”

林建军点点头。他知道师傅说得对,四合院的那些纠纷,跟国家工业化的大局比起来,确实不值一提。但他也明白,那是他在这个时代的“根”,迟早要回去面对。

“师傅,晚上吃完饭,我想回趟四合院,看看房子。”林建军说。

“也好。”王师傅点点头,“街道办说把你那房子照看得挺好,回去看看放心。不过别跟院里那些人多纠缠,尤其是贾家那娘俩,还有前院的阎老西,没什么好事。”

“我知道。”林建军笑了笑。看来,即使他不在,四合院的“名声”也没变好。

回到宿舍,放下背包,林建军坐在窗前,看着外面忙碌的厂区,心里充满了力量。朝鲜的战火淬炼了他的筋骨和意志,现在,是时候把这些淬炼转化为建设的力量了。

他从背包里拿出安德烈送的坦克图纸,上面已经被他用红笔标注了许多与轧钢技术相通的地方——金属的延展性、温度的控制、压力的分布,这些原理是相通的,只是应用场景不同。

“就从无缝钢管开始吧。”林建军在心里定下第一个目标。这不仅是厂里的重点项目,也是系统奖励的强项,最容易做出成绩。

夕阳西下,把厂房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建军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准备去赴师傅的“红烧肉之约”。

明天,将是他作为技术员的第一天,也是他“科技报国”之路的真正开始。至于四合院的那些人和事,就留到今晚,去揭开那层“物是人非”的面纱吧。

他的眼神坚定,步伐沉稳,走向食堂的方向。那里有热腾腾的饭菜,有期待他归来的师傅,更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