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9章 系统总结,战场收获

列车在东北平原上飞驰,窗外的高粱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随风起伏。林建军靠在车窗上,看着这片久违的、没有硝烟的土地,心里百感交集。

从朝鲜出发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天了。这七天里,他几乎没怎么合眼,不是整理战场笔记,就是和战友们话别。赵大勇要回山东老家种地,临走时抱着他哭了半宿,说“等我种出好粮食,一定给你寄北平去”;王铁牛还要在部队待几年,负责装备交接,他拍着林建军的肩膀说“到了北平别忘了写信,让我知道你搞出了啥新名堂”。

此刻,车厢里大多是和他一样归心似箭的战士,有人在打扑克,有人在哼歌,还有人拿着家书反复摩挲。林建军从背包里拿出那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这是他在朝鲜战场上记满了维修心得的“宝贝”,里面夹着安德烈送的坦克图纸,还有赵大勇塞给他的几粒新培育的玉米种子。

“该好好算算这笔‘账’了。”林建军在心里默念,集中意念呼唤系统。

熟悉的半透明面板立刻在眼前展开,不同于以往的简洁,这次的界面格外隆重,顶部用金色字体写着“朝鲜战场历练总结”:

【宿主:林建军】

【战场时间:1951年10月—1953年10月(共计24个月)】

【核心收获统计:】

【一、签到奖励】

【1. 日常签到:58次,获得粗粮300斤、细粮80斤、现金20万元(旧币)、常用工具12套、急救包5个;】

【2. 特殊地点签到:12次(含鸭绿江边、志愿军营地、坑道、征兵办公室等),获得“军工级焊接技巧”“防刺胶鞋”“坑道结构优化方案”等关键技能\/物品;】

【3. 事件签到:8次(含细菌战、停战协定签署等),获得“简易消毒配方”“装备维修经验汇编”等战略物资\/资料。】

林建军的手指在虚拟面板上轻轻滑动,每一项奖励都对应着一段鲜活的记忆:在鸭绿江边领到的焊接技巧,让他第一次在低温下焊牢了坦克履带;坑道里签到获得的优化方案,让全连躲过了塌方;细菌战时的消毒配方,更是救了不少战友的命。

【二、技能掌握】

【1. 基础技能:基础格斗术(精通)、战场急救(大师级)、俄语(精通)、机械维修(军工级);】

【2. 特殊技能:察言观色(初级)、低温焊接(专精)、军械故障诊断(专家级)、防化防疫(实用级);】

【3. 知识储备:《1950年代工业基础手册》《苏联军事技术资料汇编》《战场装备维修经验集》等17本专业资料,已整合为“林建军个人知识库”,可随时调用。】

看到“战场急救(大师级)”时,林建军的眼前闪过赵大勇躺在血泊里的样子——如果不是这项技能,他可能真的要失去这个憨厚的兄弟。而“俄语精通”,则让他能轻松看懂安德烈送的坦克图纸,甚至能和苏联专家流畅讨论技术细节,这在两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三、技术蓝图与物资】

【1. 军事技术类:t-34坦克改进蓝图(初级)、122mm榴弹炮结构图、“喀秋莎”火箭炮维修手册、美军装备拆解分析报告等9份核心资料;】

【2. 工业基础类:高速钢刀具磨制参数、无缝钢管生产核心数据、高锰钢履带配方等7项工业技术;】

【3. 特殊物资:防弹护心镜(已使用,完好)、创伤愈合凝胶(剩余3支)、军工级工具套装(1套)、苏联进口特种密封圈(10个)。】

这些蓝图和资料,是他最珍视的收获。尤其是t-34的改进方案,里面关于发动机功率提升10%的参数,连苏联军工部门都未公开,这对国内正在起步的坦克研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甚至能想象,当这些资料送到第一机械工业部时,那些专家会是何等激动。

【四、军功与荣誉】

【1. 三等功2次(首次修复t-34坦克、细菌战防疫有功);】

【2. 二等功1次(空袭中保护关键零件);】

【3. 荣誉称号:“战斗模范”“战地工程师”“中苏友好技术能手”(苏联顾问团授予);】

【4. 部队评价:“技术精湛,作风顽强,在多次战斗中保障装备完好率达90%以上,为胜利作出突出贡献”(团部鉴定)。】

林建军的指尖轻轻拂过“二等功”那一行,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空袭时的爆炸声,后背传来被弹片擦伤的灼痛。那一次,他护住的不仅是零件箱,更是前线战友的希望——现在想来,那钻心的疼痛里,藏着沉甸甸的意义。

【五、体质与心智提升】

【1. 体质强化:通过系统微调 战场锻炼,力量、耐力、抗寒能力、环境适应力均达到“优秀士兵”标准,远超普通同龄人;】

【2. 心智成长:触发“科技报国”主线信念,解锁“坚韧”“果决”“全局观”等特质,面对危机时冷静度提升30%,技术创新思维活跃。】

他下意识地握了握拳,指节发出清晰的脆响。这两年在朝鲜,他不仅没被艰苦环境拖垮,反而比在北平当学徒时更健壮——寒冬里只穿两件棉衣也能抢修装备,连续三天不睡也能精准校准炮镜,这些变化,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总结评价:宿主在朝鲜战场完成从“生存适应”到“技术骨干”的蜕变,初步确立“科技报国”人生方向,积累了足以支撑未来发展的技术、资源与信念。综合评级:优秀。】

【后续建议:回国后可优先投身工业建设,利用战场经验推动国内制造业升级;处理好四合院人际关系,为事业发展营造稳定环境;适时解锁“工业革新”支线任务,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

林建军轻轻合上系统面板,窗外的夕阳正染红天际,将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坐在对面的老兵凑过来,笑着问:“小伙子,看你一肚子学问,回去打算干啥?”

“回工厂,搞技术。”林建军的声音平静却坚定,“咱们国家太需要好装备、好工厂了,我想为国家造点实在东西。”

“好志向!”老兵竖起大拇指,“我们在前线拼命,不就是为了你们能安安稳稳搞建设吗?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咱们国家肯定能越来越强!”

林建军笑了笑,从背包里拿出纸笔,开始给王师傅写信。他没说战场上的惊险,只说自己学到了不少维修技巧,回去想跟着师傅钻研轧钢技术,还特意问了厂里新上的无缝钢管生产线进展如何——系统奖励的“无缝钢管核心参数”,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写到一半,他突然想起四合院的那些人。易中海会不会还惦记着让他“养老”?秦淮茹的“吸血”技能有没有精进?许大茂见他立了功,又会说些什么酸话?

想到这些,林建军的眼神冷了几分,却不再像刚穿越时那样充满警惕。经历过生死考验,见识过真正的恶与善,四合院的那些算计,在他眼里已经成了“过家家”。他有信心,也有能力,让那些想占便宜的人知道:他林建军,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学徒工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一丝轻快:

【检测到宿主完成战场总结,明确未来方向,触发“归途”特殊奖励:“1953年北平工业布局图”——标注全市工厂位置、产能及技术短板;“人脉引荐信(3封)”——可分别引荐至市工业局、红星轧钢厂技术科、中苏友好协会军工组。】

林建军心中一暖。系统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送上“及时雨”。这份工业布局图,能让他精准找到发力点;而引荐信,则能帮他跳过繁琐的流程,直接接触到能推动技术落地的关键人物。

列车驶进山海关站,停靠补给时,广播里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播放着停战协定签署的新闻,还有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欢迎致辞。车厢里的战士们纷纷站起来,对着广播敬礼,不少人红了眼眶。

林建军也站起身,望着窗外站台上来来往往的旅客——他们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孩子们追着卖冰棍的小贩跑,这就是他们用血汗守护的和平景象。

“快到北平了。”邻座的战士看着时刻表,激动地说,“明天一早就能到永定门站!”

林建军深吸一口气,将笔记本和系统面板里的资料仔细收好。他知道,朝鲜的历练已经结束,新的“战斗”即将开始——这场战斗没有硝烟,却同样重要,它关乎祖国的工业崛起,关乎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关乎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未竟的期盼。

他从背包里拿出安德烈送的坦克图纸,借着站台的灯光,最后看了一眼。图纸上的俄文注释旁,已经被他用中文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改进建议,那些小字里,藏着一个中国技术工人的倔强与野心。

“等着吧。”林建军在心里默念,既是对自己说,也是对远方的战友、对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说,“我一定会让祖国,变得比任何人都强大。”

列车再次启动,带着满车的疲惫与希望,向着北平的方向飞驰。车轮与铁轨撞击的“哐当”声,仿佛是时代的心跳,沉稳而有力,预示着一个崭新篇章的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