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7章 特殊签到:易中海家的“算计”

早春的风还带着寒意,四合院的青砖地上,残留着未化尽的雪水,踩上去咯吱作响。林建军刚从轧钢厂下班,手里还拎着一个工具箱——昨天赵主任特意交代,让他顺路去中院看看公共水管,前几天下雪冻裂了,院里几家用水都不方便,正好他懂点水电维修,又是年轻人,这事就落到了他头上。

“建军,这儿呢!”

刚进中院,就看到易中海站在自家门口招手。他穿着一件干净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只是眼角的细纹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公共水管就在易中海家正房旁边,冻裂的接口处还在滴答滴答往下渗水,在地上积了一小滩冰。林建军放下工具箱,蹲下身检查,发现是接口处的橡胶垫老化开裂,加上低温冻胀,才导致漏水。

“问题不大,换个橡胶垫就行。”林建军从工具箱里翻出备用的橡胶垫和扳手,“就是这接口冻得有点紧,得敲敲才能拧开。”

“我给你找个锤子。”易中海连忙转身进屋,很快拿来一把羊角锤,递过来时还不忘叮嘱,“慢点弄,别把水管敲坏了,这铁管子现在不好配。”

“知道了,一大爷。”

林建军接过锤子,先用热水把接口处浇了浇——这是他从系统“机械维修基础”里学到的小技巧,低温会让金属收缩,热水能缓解冻胀,方便拆卸。果然,几锤子下去,生锈的接口松动了些,他用扳手轻轻一拧,“咔哒”一声,裂开的接头就卸了下来。

换橡胶垫的过程很顺利,林建军的动作麻利又精准,看得易中海连连点头:“行啊建军,不光钳工手艺好,连水电都会修,真是全才。”

“瞎琢磨的,厂里设备维修也常碰到类似的活儿。”林建军笑了笑,手上没停,很快把新的橡胶垫换上,重新拧紧接口,又用抹布擦干净管壁上的水渍,“好了,一大爷,您开水试试。”

易中海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接口处严丝合缝,一点水都没漏。他满意地关掉水龙头,拍着林建军的肩膀:“好小子,手真巧!解决了大问题,院里几家总算不用拎着桶来回跑了。走,进屋喝口水,歇会儿。”

林建军本想拒绝,刚要开口,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叮!检测到特殊地点“易中海住所”,符合特殊签到条件,是否签到?】

林建军心里一动。

易中海家他还是第一次进,作为院里的“权威”,又是轧钢厂的八级钳工,他家的布置和院里其他人家肯定不一样。系统提示“特殊签到”,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那就麻烦一大爷了。”林建军顺势应下,提着工具箱跟着易中海走进正房。

一进门,一股淡淡的肥皂味扑面而来。屋子比林建军想象中还要整洁,地面扫得一尘不染,炕上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褥子,靠墙的木柜上摆着一个搪瓷缸和几本卷了边的书,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劳动模范”奖状,用相框裱着,擦得锃亮。

这屋子不大,却透着一股“规矩”和“体面”,和贾张氏家的杂乱、阎埠贵家的算计形成鲜明对比,难怪易中海能在院里树立起“权威”——光是这份整洁,就足以让不少街坊心生敬意。

“坐,随便坐。”易中海招呼林建军坐下,自己则转身去灶台烧水,“你大妈去闺女家了,家里就我一个,别拘束。”

林建军在炕边的小板凳上坐下,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屋里的陈设。木柜上除了书和搪瓷缸,还摆着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易中海和一个陌生女人的合影,应该是他过世的妻子。角落里堆着几个空煤筐,看来易中海家的煤不缺,日子过得比院里大多数人宽裕。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触发特殊签到:易中海住所(典型“道德权威”居所,暗藏养老算计)。签到成功!】

【奖励:“察言观色”技能(初级)——可通过微表情、肢体语言等细节,初步判断对方真实意图,有效规避隐性道德绑架。】

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林建军感觉自己的视线仿佛变得锐利了许多。他下意识地看向正在烧水的易中海——对方背对着他,肩膀微微紧绷,右手握着水壶把的力度比正常倒水要大,指节微微发白,这些细微的动作,在“察言观色”技能的加持下,清晰地传递出一种“刻意”和“紧张”。

他这是……在酝酿什么?

“建军啊,”易中海端着两杯热水走过来,把其中一杯递给林建军,脸上堆着温和的笑,眼神却快速扫过他的脸,“你这手艺真是没的说,比厂里专门的维修师傅都强。年轻有为,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一大爷过奖了,我就是瞎琢磨。”林建军接过水杯,指尖触到杯壁的温热,目光落在易中海的嘴角——他在笑,但眼角的纹路没有随之舒展,这是典型的“假笑”,说明他此刻说的是客套话,心里另有想法。

易中海呷了口热水,沉默了几秒,像是在斟酌措辞,缓缓开口:“你看你,刚来院里时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说起来,你父母走得早,一个人在北平打拼,不容易啊。”

提到父母,易中海的语气放缓了些,眼神里多了几分“关切”,但林建军通过“察言观色”技能捕捉到,他说这话时,左手悄悄捏了捏衣角——这是试图引发对方共情、为后续请求铺垫的典型动作。

林建军心里了然,正题要来了。

“还行,街道办和厂里都挺照顾的。”林建军语气平淡,不接对方的“共情”茬,“现在能挣工资,学技术,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易中海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似乎没料到这年轻人这么“不上道”,但很快又恢复自然,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可一个人总不是长久之计。你看院里的傻柱,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里苦,三十多了还没成家,将来老了怎么办?”

他突然提到傻柱,林建军立刻警觉起来。结合“养老算计”的系统提示,易中海这是在……暗示自己老了需要人照顾?

“傻柱哥心善,对秦淮茹一家掏心掏肺,将来肯定有人记他的好。”林建军顺着他的话往下说,目光却没离开易中海的眼睛——对方的瞳孔在提到“傻柱”时微微收缩,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嫌弃”,显然打心底里觉得傻柱“拎不清”,靠不住。

易中海果然顺着话茬往下引:“心善是好,可过日子光靠心善不行。你不一样,你脑子活,有手艺,做事稳重,比傻柱懂分寸。我有时候看着你,就想起我年轻的时候……可惜啊,我那口子走得早,没留下一儿半女,将来老了,怕是连个端水递药的人都没有。”

说到最后一句,易中海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落寞”,眼角甚至挤出了一点湿润。若是换了院里其他年轻人,怕是早就被这副“孤寡老人”的模样打动,拍着胸脯说“我给您养老”了。

但林建军看得清清楚楚——易中海说这话时,右手紧紧攥着水杯,指腹反复摩挲着杯壁上的花纹,这是典型的“表演性紧张”,说明他此刻的“落寞”是装出来的,目的就是引发同情,进行隐性的道德绑架。

林建军心里冷笑。

果然和剧情里一样,易中海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自生自灭”,他一直在物色“养老工具”。傻柱冲动好拿捏,本该是最佳人选,可他偏偏被秦淮茹一家套牢,手里的工资粮票全填了贾家的窟窿,易中海看在眼里,怕是早就动了换人的心思。而自己这个“有手艺、懂分寸、没牵挂”的年轻学徒,自然成了新的目标。

“一大爷您别担心。”林建军放下水杯,语气诚恳却带着距离感,“您是厂里的八级钳工,又是劳动模范,将来老了,厂里肯定会照顾。再说院里还有这么多街坊,真有难处,大家不会不管的。”

他特意强调“厂里照顾”和“大家帮忙”,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既不得罪易中海,又明确表示“我不会单独给你养老”。

易中海脸上的“落寞”瞬间凝固了。他没想到林建军这么油盐不进,自己铺垫了半天,对方居然一句“接茬”的话都没有,反而把“责任”推给了厂里和街坊。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关节微微发白——这是被拒绝后的下意识反应,只是被他用咳嗽掩盖了过去:“咳咳……你说得是,厂里肯定不会不管。不过啊,街坊情谊还是不一样,远亲不如近邻嘛。你看我跟你三大爷、二大爷,虽然偶尔拌嘴,真有事了还是能互相帮衬。”

林建军点头附和:“是这个理,远亲不如近邻。”

易中海还想再说些什么,比如“你要是不嫌弃,以后常来家里坐坐”“我这手艺也能多教你点”之类的话,可看着林建军那双清澈却带着警惕的眼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比自己想象中难拿捏多了——他不像傻柱那样吃“道德绑架”这套,也不像阎埠贵那样能被小恩小惠收买,他有自己的主意,清醒得可怕。

“对了,一大爷,”林建军适时站起身,打破了尴尬的沉默,“水管修好了,我也该回去了,晚上还得看书。”

“哦,好好好。”易中海连忙应声,也跟着站起来,脸上重新堆起笑容,只是这笑容里多了几分掩饰不住的失落,“那我不送你了,路上慢点。”

“哎。”

林建军拎起工具箱,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向易中海,语气平静地说:“一大爷,您放心,您是院里的长辈,真要是有什么难处,只要我能帮上,肯定不会推辞。但我现在刚起步,手艺还没学精,得先顾好自己,您多担待。”

这番话不软不硬,既给了易中海台阶,又再次划清了界限——“帮忙可以,但别指望我当养老工具”。

易中海看着林建军坦荡的眼神,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先顾好自己要紧。去吧,路上小心。”

走出易中海家,林建军回头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木门,心里豁然开朗。

有了“察言观色”技能,他终于彻底看清了易中海的真面目——他不是纯粹的“坏人”,甚至对院里的公共事务确实上心,但他的“善良”和“权威”背后,藏着精明的算计。他对傻柱的“好”,对聋老太太的“孝”,本质上都是在为自己的晚年铺路,用道德和人情编织一张网,让被选中的人不得不承担起养老的责任。

而自己,差点就成了那张网的新目标。

林建军握紧了手里的工具箱,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不反对“尊老”,但反对用道德绑架的方式“逼孝”;他愿意“帮衬街坊”,但前提是平等互助,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在这个吃人的四合院里,想要活得体面,就得先守住自己的底线,谁也别想把他当“工具人”。

“建军,修完了?”

刚走到中院门口,就碰到了阎埠贵。他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像是刚从外面回来,看到林建军从易中海家出来,眼睛立刻亮了,凑上来压低声音问:“老易没留你吃饭?他可难得请人进屋喝水。”

林建军看着阎埠贵——对方嘴角微扬,眼角却往下撇,这是典型的“幸灾乐祸”,说明他早就看穿了易中海的算计,甚至等着看自己“被套路”的笑话。

“就喝了杯热水,二大爷找我有事?”林建军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

“没事没事,”阎埠贵摆摆手,眼神却在他身上打转,“就是问问水管修得怎么样了,我家那缸快见底了。对了,老易跟你说啥了?没提养老的事吧?”

林建军心里一动,看来阎埠贵早就知道易中海的心思。他笑了笑,模棱两可地说:“没说啥,就夸了我两句手艺。三大爷要是没事,我先回去了。”

“哎,好。”阎埠贵看着林建军的背影,咂咂嘴,算盘打得噼啪响,“这小子,比傻柱精多了,老易想算计他,怕是没那么容易……”

林建军没理会背后的议论,径直回了自己的耳房。

关上门,他靠在门板上,长长舒了口气。

今天的特殊签到,比任何物资奖励都珍贵。“察言观色”技能就像一副滤镜,让他看清了四合院人际关系的真相——易中海的伪善,阎埠贵的算计,甚至秦淮茹的“柔弱”背后,都藏着各自的目的。

他走到桌前,翻开系统奖励的《工业基础手册》,但这一次,他的心思却没完全放在技术上。

他想起易中海紧绷的肩膀,想起阎埠贵闪烁的眼神,想起秦淮茹低头时飞快瞟向粮缸的目光,突然明白,在这个四合院里,光有手艺和系统还不够,还得有看透人心的本事。

而“察言观色”技能,就是最好的武器。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建军合上手册,眼神变得坚定。

不管是易中海的养老算计,还是其他人的明枪暗箭,他都接得住。

这个四合院,他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清醒,活得体面,谁也别想把他拖进泥潭。

至于那些藏在“道德”和“人情”背后的算计,就让他们尽管放马过来吧。

他有技能,有底线,更有不被套路的清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