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 > 第176章 釜底抽薪 帝心初萌

林枫的反制策略,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者,并未急于对病灶下猛药,而是采取了温补疏导、固本培元的方式。高调筹备皇帝学业、宣扬新政实绩,这两手看似温和的举措,却精准地击中了暗流涌动下的关键。

当“摄政王延请海内大儒,为陛下开经筵,讲圣贤之道”的消息传开,那些以“帝师”自诩、或渴望借此机会接近权力核心的文官们,心思便活络了起来,无形中分化了部分原本可能被“还政”口号吸引的士林力量。毕竟,若能成为天子近臣,亲身教导,其未来前景,远比跟在某些宗室或老臣身后摇旗呐喊要光明得多。

而随着户部整理的、罗列着清丈田亩后国库增收数目、边镇军饷足额发放记录、各地流民得以安置案例的“新政纪要”,通过官方邸报和民间渠道流传开来,原本被“清丈扰民”、“与士争利”等片面之词煽动起来的怨气,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开始悄然消退。寻常百姓或许不懂大道理,但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过上安稳日子,他们心中自有一杆秤。即便是部分士绅,在意识到新政并非一味打压,而是旨在建立更公平的秩序,且确实带来了更稳定的社会环境后,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不易察觉的偏转。

然而,林枫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太皇太后宫中频繁的召见,以及宗室、某些老臣那看似关切皇帝、实则包藏私心的举动,并未停止。他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一旦有机会,仍会发出致命一击。必须找到更根本的方法,瓦解他们的联盟,或者说……让他们的盘算落空。

这一日,天顺帝朱见深依例至枢机院旁听政事。这是林枫定下的规矩,旨在让年幼的皇帝尽早熟悉政务。往常,朱见深多是安静聆听,偶尔在林枫询问时,才会谨慎地发表一些稚嫩的看法。

但今日,在商议完几件关于漕运改革的要务后,朱见深却罕见地主动开口,声音尚带童音,却努力模仿着大人的沉稳:“摄政王,朕近日读《史记》,见汉初诸吕之乱,心有所感。外戚权柄过重,似非国家之福。不知王爷对此有何见解?”

此言一出,侍立在侧的几位内阁大臣神色微动,下意识地看向林枫。这话问得颇为敏感,尤其出自皇帝之口,其意味值得深思。

林枫面色平静,心中却是一动。他抬眼看向坐在侧首的朱见深,只见这小皇帝目光清澈,带着求知之意,似乎真的只是读书有感而发,但其选择在这个时机提出这个问题,恐怕并非完全无意。

是有人在他耳边说了什么?还是这孩子自己开始有了些想法?

林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陛下可知,为何会有诸吕之乱?”

朱见深想了想,道:“因高祖驾崩,惠帝仁弱,吕后临朝,重用吕氏子弟,权倾朝野,终致祸乱。”

“陛下所言,乃其一也。”林枫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如同师长解惑,“然其根源,在于君弱臣强,法度不彰。若惠帝英明强干,或朝中有足以制衡之重臣,纵有十个吕后,亦难掀风浪。故而,治国之道,首在强干弱枝,明法度,重平衡。外戚、权臣、宦官、边将,皆可为国之爪牙,亦皆可为国之痈疽,关键在于……天子能否驾驭,制度能否约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回朱见深身上,意味深长地道:“譬如臣如今总摄朝政,看似权柄赫赫,然一切行事,皆在《皇明祖训》与朝廷法度框架之内,有内阁票拟,有六科封驳,有都察院监察,更有陛下在上一日,臣便一日是臣。此乃制度之力。若陛下他日圣心独运,乾纲独断,自然可收揽权柄,但前提是……陛下需有驾驭这万里江山、平衡朝堂诸势力的能力与威望。”

一番话,既点明了问题的本质,又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界限,更隐晦地提醒朱见深,权力的收回需要相应的能力作为前提。

朱见深听得似懂非懂,但“能力与威望”几个字,却深深印入了他的脑海。他看了看眼前这位权倾朝野、却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让北疆安定、国库渐丰的摄政王,又想起宫中某些人整日在他耳边念叨的“权臣跋扈”、“祖宗家法”,心中第一次产生了一丝模糊的辨析。

林枫将小皇帝的反应尽收眼底,不再多言,转而处理其他政务。但他心中已然明了,那颗名为“帝心”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而他要做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让这颗种子按照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他自身规划的方向成长。

与此同时,针对太皇太后及宗室势力的“釜底抽薪”之策,也在暗中展开。

林枫通过“星罗”的严密监控和系统的“深度解析”辅助,很快掌握了几个关键信息:太皇太后的一位侄孙,在京城经营绸缎庄,却与漕帮勾结,利用漕运之便大肆走私苏杭丝绸,偷漏巨额税款;另一位与太皇太后关系密切的郡王,其世子强占民田,逼死人命,地方官府碍于其身份,迟迟不敢处理。

林枫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将这些罪证悄然收集齐全。随后,他并未通过常规的司法渠道,而是选择在一个太皇太后召见宗人府宗令议事的时候,“恰好”让一份关于漕运走私案的调查报告,“不经意”地送到了宗令手中。

同时,他授意都察院一位以刚直着称、且与那位郡王素有旧怨的御史,适时地上了一道弹劾郡王世子“纵奴行凶、鱼肉乡里”的奏章。

这两记闷棍,并未直接指向太皇太后,却精准地打在了她倚重和关联的势力身上!

宗令拿到那份报告,冷汗直流,他岂能不知其中关窍?若此事闹大,不仅太皇太后脸上无光,整个宗室都可能被牵连!他立刻入宫,婉转地向太皇太后陈明利害。

而那位郡王,面对铁证如山的弹劾,更是惊慌失措,连夜入宫向太皇太后哭诉求情。

太皇太后孙氏在深宫之中,接到这两方面的消息,又惊又怒!她自然明白这是林枫的反击!如此精准地拿捏住她的软肋,让她投鼠忌器!若再继续在“还政”之事上煽风点火,恐怕下一次,那锋利的刀刃,就要直接架到她孙家子弟的脖子上了!

权衡利弊之下,太皇太后不得不暂时收敛了动作。宫中的召见频率明显降低,对皇帝“学业”的过度“关心”也缓和了许多。她需要时间,重新评估林枫的实力和决心,也需要时间,来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麻烦。

朝堂之上,那股隐晦的、指向摄政王的暗流,因为源头的暂时退缩,而平息了不少。

林枫稳坐枢机院,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并未因暂时的胜利而放松警惕。他知道,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并未消失,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潜伏。而小皇帝朱见深心中那颗萌芽的种子,也需要更精心的引导。

他拿起一份关于瓦剌内部最新动向的密报,眼神变得锐利。外部的威胁,也从未远离。在抚平内部纷争的同时,他必须时刻准备着,应对来自草原的风暴。

釜底抽薪,暂平暗流;帝心初萌,需加引导。内外交困的局面虽暂得缓解,但林枫肩头的担子,却从未减轻。他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错综复杂的棋盘上,同时落子于朝堂、宫闱与边疆,每一步,都关乎着这个帝国的未来。而他的目光,已然投向了更远的西方,那里,或许还隐藏着与“星钥”、与“鹰神教”相关的、更大的秘密与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