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83章 燧发枪的曙光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第83章 燧发枪的曙光

作者:明阳少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2:47:35

那场被后世载入青山堡秘史的“发展规划大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所激起的涟漪,在随后的日子里,正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扩散、演变为席卷整个堡垒的变革浪潮。

曾经喧闹混乱的工坊区,如今被一道道新建的隔墙划分得井然有序,高亢的号子声被一种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工业交响所取代——炼钢坊高炉的持续轰鸣,锻打车间蒸汽铁锤的沉重顿击,以及无数锉刀、钻头与砂轮摩擦金属时发出的、连绵不绝的尖锐嘶鸣。流水线作业的引入,虽然在初期引发了一些老工匠的不适与抵触,但当他们亲眼看到一枚枚标准化的零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生产出来,并能完美地组装在一起时,所有的疑虑都化为了对这种新模式的敬畏与狂热。生产效率,这个曾经困扰着石铁生的最大梦魇,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克服。

而在这场变革风暴的最中心,那个刚刚挂上“格物院”牌匾的小小院落,则成为了整个青山堡最引人瞩目,也最令人神往的圣地。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噪音,只有炭笔在麻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小声而激烈的学术争论,以及偶尔从试验台上传来的、各种器械零件碰撞的清脆声响。孙元化,这位格物院的首任“山长”,几乎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个新生事物之上。他不仅要为夜校的匠人们编写通俗易懂的算学与物理教材,更将自己毕生所学与顾昭带来的超越时代的理念相结合,一头扎进了对火器性能的极致追求之中。

此刻,在格物院最核心的一间被严密守卫的工坊内,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孙元化、石铁生,以及几名从所有工匠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手艺最为精湛的老师傅,正围着一张宽大的榆木方桌,眉头紧锁。桌子的中央,静静地躺着一支从黑旗军战利品中发现的、已经破损的西洋火绳枪。这支枪的做工远比大明官造的鸟铳要精良,但真正吸引他们目光的,是那套复杂而又显得有些笨拙的火绳击发机括。

“将军曾言,火器之利,在于瞬发制敌,在于全天候可用。”孙元化用一根细长的铜钎,轻轻拨弄着那已经锈蚀的龙头,“可这火绳枪,却处处都是掣肘。”

他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困惑与不甘,像是在对众人诉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此物的最大弊病,就系于这根看似不起眼的火绳之上。晴天尚可,一旦遭遇雨雪天气,火绳受潮,便如同废物;夜间奇袭,那点点明灭的火星,在百步之外便是敌军最好的靶子,无异于自报家门;临阵对敌之时,士兵不仅要时刻留意敌人的动向,还要分心看顾这根燃烧的火绳,以防它熄灭或是烧得太快,这其中的凶险与不便,实在是大大削弱了火铳本该拥有的威力。”

石铁生在一旁,用他那布满老茧的粗大手掌摩挲着冰冷的枪身,瓮声瓮气地补充道:“先生说的是。上次打黑旗军,咱们的火铳营就吃了这个亏。若非将军指挥得当,又有纸壳弹提升装填速度,恐怕胜负难料。这火绳,确实是个要命的玩意儿。”

孙元化点了点头,他从身旁一堆泛黄的古籍与手稿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张图纸。那是一张从某些西洋传教士带来的典籍中誊抄下来的简略草图,上面画着一种他闻所未闻的击发装置。

“我遍览群书,倒是从一本泰西人的杂记中,找到了一种名为‘燧石击发’的构想。”他将图纸在桌上铺开,“其原理,是利用机括的力量,让燧石撞击钢片,迸发火花,从而引燃火门里的火药。若此法能成,便可彻底摆脱火绳的束奇。”

众人闻言,精神皆为之一振,纷纷凑上前去。然而,当他们看清图纸上的构造时,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一盆冷水浇灭。图上所绘的,是一种结构极其复杂的转轮式燧发机,其内部齿轮与链条交错,精密程度堪比自鸣钟。

“只是……”孙元化苦笑着摇头,“此物结构之繁复,远超我等想象。更关键的是,它对其中一根‘弹簧’的钢性要求,达到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地步。我们按照图样,用最好的百炼钢尝试了数次,要么是弹力不足,无法迸出足够点燃火药的火花;要么是过于刚硬而失其韧性,几次开合便会断裂。此路,似乎不通。”

工坊内再次陷入了沉默,一种技术瓶颈带来的巨大压迫感,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就在此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顾昭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他看到了桌上的图纸和众人脸上的愁云,立刻便明白了症结所在。

他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拿起那张复杂的图纸,仔细看了看,然后又将其放下。他知道,直接画出成熟的燧发枪结构图,固然可以一步到位,但这无异于扼杀了格物院自主研发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这里只会成为一个拙劣的模仿工厂,而不是一个能够引领技术革新的大脑。他要做的,是播下一颗思想的种子,让他们自己培育出参天大树。

他的目光转向了满面愁容的石铁生,温和地问道:“铁生,你我小时候,天寒取火,除了钻木,还用什么?”

石铁生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答道:“回大人,还用火镰和火石。”

“对,火镰。”顾昭点了点头,继续追问,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闲话家常,“那你说说,这火花,是如何出来的?是我们用手拿着火石,慢慢地在火镰(钢片)上蹭出来的吗?”

“那哪成啊!”石铁生不假思索地摇头,仿佛顾昭问了一个傻问题,“那得是用力,使上巧劲,让火石又快又狠地‘磕’在火镰上,‘咔’那么一下,火星子才能又大又亮地冒出来!”

“说得好!”顾昭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有停顿,立刻将问题抛给了另一边的孙元化,“先生,铁生说,火花要‘又快又狠’才能迸发。那么,我们能否找到一种力量,代替人的手劲,让一小块燧石,能够稳定地、每一次都用我们需要的力道,‘又快又狠’地撞在一块小小的钢片上呢?”

这个问题,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孙元化脑中的迷雾!

他猛地抬起头,失神地看着顾昭,嘴里喃喃自语:“代替手劲的力量……稳定……又快又狠……”

是啊!他们之前的思路,完全被那张复杂得如同迷宫般的转轮图纸给困住了!他们一门心思地去想如何复制那个复杂的“自鸣钟”,却忽略了击发这件事最本质的原理——不就是一次精准而有力的撞击吗?

而什么东西,能提供这种瞬间爆发的、可控的力量?

“弹簧!”孙元化和石铁生几乎在同一瞬间,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个词!

那一瞬间,整个工坊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之前所有的困惑、所有的死胡同,都在顾昭这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引导下,被瞬间打通。他们不再需要那个复杂的转轮,他们只需要设计一个足够巧妙的机括,利用弹簧积蓄的力量,驱动一个夹着燧石的击锤,让它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砸在火门上方的击砧(钢片)上!

“对!就是弹簧!”孙元化的双眼爆发出惊人的亮光,他一把抓过炭笔,在一张新的麻纸上疯狂地勾画起来,口中语速极快地解释着,“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扳机,用它来锁住被弹簧压缩的击锤。扣动扳机,释放击锤,它就会在弹簧的推动下猛然前冲,带动燧石划过击砧,火花溅入火门……可行!此法绝对可行!结构比那转轮,简化了何止十倍!”

而石铁生,这位务实的钢铁大师,则一拳砸在自己的掌心,兴奋地吼道:“弹簧!只要能搞出合格的弹簧,这事就成了!大人,先生,你们只管把图画出来,这弹簧钢,就算把我这身老骨头扔进炼钢炉里,我也一定给你们炼出来!”

在顾昭的启发下,孙元化的理论知识与石铁生的精湛手艺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一幅全新的、结构更加简洁、但却蕴含着划时代意义的燧发枪击发装置图,在短短一个时辰内便初具雏形。

接下来的数日,石铁生将自己完全锁在了锻造车间。他动用了“灌钢法”中最精纯、含碳量最恰当的钢材,亲自掌锤,在炉火中反复进行着锻打、折叠、淬火与回火的试验。失败了无数次,耗费了大量的珍贵钢料,那双眼睛熬得比任何时候都要红。终于,在一天的黄昏,当他将一根经过特殊热处理的、呈现出完美青紫色泽的钢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尽全力将其弯曲,松手后,那钢条在一阵悦耳的嗡鸣声中,瞬间弹回原状,没有一丝形变,没有一丝裂纹。

那一刻,这位不苟言笑的钢铁汉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这根完美的弹簧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到孙元化设计的全新击发机括中,当一块棱角分明的燧石被紧紧地夹在击锤之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围在了试验台前。

石铁生亲自操刀,缓缓扣下扳机。

“咔嚓!”

一声清脆到极致的机括释放声响起。

紧接着,在所有人骤然收缩的瞳孔中,那小小的燧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狠狠地划过前方的弧形击砧!

“嗤——”

一簇无比灿烂、无比明亮的金色火花,如同黑夜中绽放的昙花,骤然迸发!

火花虽小,却瞬间照亮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脸庞,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

短暂的寂静之后,整个格物院,彻底沸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